新 加坡挑战香港 - FT中文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45:18
新加坡挑战香港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凯文•布朗森迪普•塔克
字号
背景
收藏电邮打印评论[24条]英文对照

当唐马思(Thomas McMahon)和他的印度出资方选择在哪里筹建一家亚洲商品交易所时,他们最先想到的是香港。香港毗邻中国内地的地理位置,以及内地蓬勃发展、亟需大宗商品的经济,对他们颇具吸引力。
3年过去了,隶属于印度金融技术集团(Financial Technologies)的交易所即将开业——地点却不在香港,而是向南近4小时航程的新加坡。
“我们考虑香港,是为了能够服务于中国市场,但我们断定,无法在那里维持一家独立商品交易所的运转——商业环境不合适,”曾任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亚洲区董事的唐马思表示。
“相反,新加坡态度非常热情。当地政府完全能接受成立一家独立的外国交易所,与现有的交易所竞争,并认同应当创建一种完全竞争的环境。而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新加坡热情欢迎这家将被命名为新加坡商品交易所(Singapore Mercantile Exchange)的竞争者,对于这会给现有的本土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Singapore Exchange)——造成的潜在间接伤害,也愿意放手不管。这充分证明了新加坡有利的商业环境,而这有助于该国在争夺21世纪亚洲国际商业中心的较量中,成为香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还有人更为生动地表达了这种观点。“一走进樟宜机场(Changi Airport),就会有人向你发放对冲基金开户指南,”总部位于香港的Asia Alternative Asset Management创始人之一詹姆士•德卡斯特罗(James de Castro)最近在新加坡金融中心的一次会议上表示。
奖赏很诱人。亚洲各国迅速的经济增长,正创造着各式各样的机遇,吸引了大批银行家、交易员、律师及其它专业人士。更多欧洲、北美和印度的大公司认为,自己需要一个地区总部。而于对英语和可靠沟通的需求,意味着选择通常是在香港和新加坡之间展开。
日本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东京股市规模也位居世界第二。但由于业务重心几乎完全放在国内,东京实际上并不在人们的考虑之列。例如,由于监管和语言方面的障碍,自2004年起,东京证交所(Tokyo Stock Exchange)仅仅吸引了不到10家海外公司上市,而香港和新加坡则吸引到了数百家。
没人能把香港排除在外,它是中国内地不可或缺的口岸,也是大多数全球投行和商业银行、私人股本基金、大型投资机构以及国际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区总部所在地。施行自治的香港,在资本市场上的扮演着重要角色,大批中国企业选择在此进行令人瞩目的发行交易。今年夏季,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也准备在港(沪两地)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此次融资规模将高达290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不久前,汇丰(HSBC)行政总裁纪勤(Michael Geoghegan)从伦敦迁至香港,摩根大通(JPMorgan)也将其国际私人银行业务主管从纽约调到香港,以重点关注亚太地区的机遇。香港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伦敦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的明星基金经理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也放弃自己的退休计划移居香港,推出一家中国股票基金。
根据伦敦金融城政府(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 2月份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香港已经将自身与伦敦和纽约之间的差距,缩小到自5年前该报告推出以来的最低水平,而迅速发展的新加坡则紧随其后,名列第四。这两座城市名次的提升,无疑让那些西方竞争对手忧心忡忡。
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傅思途(Stuart Fraser)表示:“面对全球日益加剧的竞争,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目前,新的监管规定有可能加速金融重心向迅速发展的市场转移。”
但与此同时,香港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2月份的官方污染指数飙升至创纪录水平,是通常水平的5倍,迫使各学校禁止了一切户外活动。去年,有八分之一的日子空气质量处于“危险”水平。“香港存在空气质量问题,这影响了公司吸引人才的能力,一些国际商业团体已经就此向相关部门表达了意见,”香港澳洲商会(Australi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负责人白碧仪(Deborah Biber)表示。
呼吸着这种空气的香港人,还必须支付高出新加坡3倍的房价。一套1600平方英尺(150平方米)的公寓,月租金通常在1万美元以上。而在绿叶繁茂的新加坡,一栋带花园、花园面积是房屋面积数倍的住宅,月租金可能还不到4000美元。
可能最为严重的问题是,香港似乎越来越朝国内看——就在亚洲其它地区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之际,香港的政治和商业重心却日渐集中在中国内地。当新加坡暗中谋划着如何主宰亚洲大宗商品交易,或怎样从马来西亚手中抢走一大块伊斯兰金融市场时,香港人却在考虑如何应付北京方面的政治干预。忽然之间,邻近赤道、地处亚洲贸易线路中心的新加坡,看上去更为核心,国际化程度也更高。
因此,新加坡不仅逐渐成为亚洲大宗商品行业的中心(交易范围包括实物和期货),还成为非金融企业的地区总部所在地,尤其是信息技术、制药、电子和制造业。还有一些大公司将这里作为东南亚地区业务的大本营——整个东南亚地区拥有近6亿人口,经济总量超过了印度。
在金融业,许多机构把新加坡作为指挥中心,例如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和巴克莱银行(Barclays)。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也于4月23日宣布,计划在新加坡进行第二上市,作为其拟议中香港第一上市计划的补充。保诚计划通过两地上市融资210亿美元,为其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亚洲资产的计划筹集资金。
新交所首席执行官薄满乐(Magnus Böcker)表示,(保诚)增加在新加坡上市的决定,反映出新加坡资金管理实力的增强——该国管理下的资产规模为1.25万亿美元,大约是香港的两倍。“这对一些公司颇具吸引力,使它们前来发掘新加坡的机构投资者市场,”薄满乐表示。
同时,在得益于印度的崛起方面,新加坡的条件比香港更为有利,这一点十分重要。印度正鼓励本土企业进行海外扩张。IT外包公司惠普罗(Wipro)和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已双双将亚洲总部落户新加坡,而根据印度商业论坛(India Business Forum)的数据,还有多达2500家印度公司在新加坡设立了基地。
“我们可以将总部设在印度、悉尼、香港或新加坡,”TCS亚太业务主管吉瑞加•潘德(Girija Pande)表示。“[我们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我们在新加坡的业务规模可观,超过了香港,[同时也因为]新加坡与印度的空中联系非常紧密,远远超过了香港。许多与我们合作的技术公司……也都把总部设在了这里,新加坡俨然已成为了一个技术中心。”
许多移居海外的印度人表示,在印度以外的亚洲地区,新加坡最能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部分原因在于,新加坡自身拥有一个出色的印度社区,该国的金融和法律部长均是印裔新加坡人。新加坡是印度第二大外国投资者,2008至2009年间,吸引的印度海外直接投资总额位居亚洲之首。
潘德表示,“印度每一家大公司都在认真考虑新加坡” ,视其为亚洲潜在的国际中心。“印度人的足迹遍布新加坡的各行各业——工业、政府、科技和银行;印度人在这里生活得很舒服。我们有时把新加坡称为印度最干净的城市。”
两国这种亲密关系并非偶然。“香港有一些[印度]公司,但自1991年[印度政府开始经济开放]以来,印度已成为新加坡重点关注[吸引投资的]的几个主要国家之一,”印度驻新加坡最高专员K.N.拉加万(K.N. Raghavan)表示。
新加坡这些战略性发展的深层根源,在于其温和的社会转型。该国试图通过为自己注入少许新潮因素,改变自己处处审查的保姆式国家的国际形象,走在时代的前沿——香港正是凭借这一点蜚声亚洲,与新加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显著的例子是兴建两座赌场,总耗资约100亿美元。由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Las Vegas Sands)修建的第二座赌场不久即将开业,让这个一度禁止口香糖的国家,一举拥有两座亚洲最大的赌场。
新加坡政府还通过其它方式,为城市营造更为宽松的氛围,例如,减少艺术审查——目前,对电影和戏剧的删节,大多限制在容易引起争议的宗教话题上——和对同性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同性恋在新加坡仍属于违法行为,但越来越为社会所包容。政府还修建了世界级的音乐厅等设施,并举办一年一度的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等赛事。
不过,一些情况仍没有改变。与香港强大、充满活力的新闻自由相反,新加坡媒体部分为政府所有,完全处于政府的监督之下。该国定期举行选举,但政府向来由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组阁。几乎可以肯定,这种情况在定于2011年前举行的投票选举过后也不会改变。不过,根据一种“高票落选人”机制,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反对党候选人获得了国会席位。
这些问题对国际商业没有多大影响——相对于反对党的政治机遇,国际商界对政治稳定和法治更感兴趣。香港同样不是彻底的民主制。但新加坡社会的逐步开放,的确增强了它的商业吸引力,使这里成为一个更有趣、更开放、更国际化的国度,适合拥有不同背景的人生活。
香港交易所(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主席夏佳理(Ronald Arculli)表示,香港有信心维持亚洲领先金融中心的前沿地位,并已采取措施,不单纯关注中国内地。目前,香港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来港上市。
今年1月份,俄罗斯铝业(Rusal)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俄罗斯公司。美容产品零售商欧舒丹(L'Occitane)本月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法国公司,这是其推动亚洲销售计划的一部分。夏佳理表示:“我们不只是通往中国的门户。成交量较以往增加了许多,我们也推出了许多新产品。”
不过,新加坡当局仍然确信,自己在这场较量中占据了上风。
新加坡一位高层官员表示:“我认为香港希望保持开放,但在其构成、本能和治理方面,它的中国色彩越来越浓。这对香港来说并不是一种不好的前景,因为中国南部地区前景相当光明。”
“但我们考虑的是亚洲乃至全球——有上海、班加罗尔、海得拉巴,那些重要的西方城市也不会静止不动。这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香港已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译者/何黎
上一页‹‹123
凯文•布朗上一篇文章:
亚开行:外汇干预可能重导金融危机 2010-04-13
森迪普•塔克上一篇文章:
法国东方汇理与中信证券“联姻” 2010-05-05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江苏熔盛重工 重启香港IPO 2010-05-05
欧舒丹香港IPO融资7亿美元 2010-04-30
香港证监会重拳打击内幕交易 2010-04-30
本文涉及话题:香港新加坡金融中心商业环境
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FT中文网观点
排序:时间倒序时间升序热门程度评论总数 [ 24 条 ]
2010-05-06 12:40:09circle-peer 来自湖北省武汉市
未来是开放的,大家都能在市场的平台上展现自己的实力。在成为亚洲商业中心这个问题上新加坡和香港都有各自的利弊,新加坡有印度“把”兄弟作为后台,这么说香港也有中国内地这个亲兄弟在支撑,作者也不能完全说新加坡与印度联合就是开放、是在进步。而香港与中国内地的亲密接触就是香港在闭塞,只能说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在利用自己的优势不断发展自己,不过作者说的很对:不断适应新环境,不断开放、接受、包容就可以不断前进,未来亚洲还有很多城市在发展,所以大家也不要把目光仅仅放在香港和新加坡上,其实互助互利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转贴回复支持(27)反对(3)
2010-05-21 15:37:130___0 来自中国
重复 [ 1 ] 条引用已被隐藏,点击展开。
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 [ cjj792002 ] 的原贴:
可惜新加坡太小了,就注定了他的地区性的,他现在一个尽的巴结中国,还想给中国做老师呢,还以为在80年代啊,再见了新加坡,还有那些取得新加坡惯籍的中国人。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 kiral007 ] 的原贴:
小=地区性,大=全局性? 新加坡面积是上海的十分之一,香港是上海的七分之一,我想象不出来除了你这种骄傲的上海人之外,还有谁认为新加坡和香港是比上海视野狭窄的。除了尔等还有谁会认为香港和新加坡是靠讨好中国才有今天的。我们来看看关键的软指标吧,世界大学排名26、39、42分别是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NO.30是新加坡国立大学。NO.50、56分别是北大清华。地方小未必视野窄,地方大不代表你有广阔的视野。就凭新加坡那国民的纪律素质,做中国的老师再做五十年都不为过。
来自海南省海口市 [ wxmstar ] 的原贴:
中国确实从香港和新加坡学到很多东西,一点也不假,国民素质高也是事实,但是所谓学校的排名是谁定的?什么标准?标准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新港新加坡有需要中国人学习的东西,但是需要提醒你的是,治理一个城市与治理一个国家很不相同,光是中国的多民族的问题,新加坡就是学习一百年也搞不明白。
好了,大家说话都不要这么冲。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城市国家。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的多民族社会也是很难处理的。说实在的新加坡处理得比大陆要好。
新加坡其实危机感很重,政府对于发展和吸引外来力量很努力。
但是香港会否被新加坡超越,这很难说。双方各有特色。我认为香港更强一些。
转贴回复支持(0)反对(0)
2010-05-21 13:34:20wangxianxu 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看完这篇文章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香港和新加坡的竞争正是中国和印度的角力,虽然作者说了香港很多的缺点,但我认为这都不是关键,看看作者说的几家投资新加坡的公司,都是印度阿三的,想想近期中印之间的关系吧,看来印度阿三是多管齐下,和中国飙上了。
转贴回复支持(0)反对(0)
2010-05-21 10:22:20wxmstar 来自海南省海口市
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 [ cjj792002 ] 的原贴:
可惜新加坡太小了,就注定了他的地区性的,他现在一个尽的巴结中国,还想给中国做老师呢,还以为在80年代啊,再见了新加坡,还有那些取得新加坡惯籍的中国人。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 kiral007 ] 的原贴:
小=地区性,大=全局性? 新加坡面积是上海的十分之一,香港是上海的七分之一,我想象不出来除了你这种骄傲的上海人之外,还有谁认为新加坡和香港是比上海视野狭窄的。除了尔等还有谁会认为香港和新加坡是靠讨好中国才有今天的。我们来看看关键的软指标吧,世界大学排名26、39、42分别是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NO.30是新加坡国立大学。NO.50、56分别是北大清华。地方小未必视野窄,地方大不代表你有广阔的视野。就凭新加坡那国民的纪律素质,做中国的老师再做五十年都不为过。
中国确实从香港和新加坡学到很多东西,一点也不假,国民素质高也是事实,但是所谓学校的排名是谁定的?什么标准?标准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新港新加坡有需要中国人学习的东西,但是需要提醒你的是,治理一个城市与治理一个国家很不相同,光是中国的多民族的问题,新加坡就是学习一百年也搞不明白。
转贴回复支持(1)反对(3)
2010-05-21 10:11:56wxmstar 来自海南省海口市
重复 [ 3 ] 条引用已被隐藏,点击展开。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 kiral007 ] 的原贴:
把你那些无知的自大扔到黄浦江去吧。。。香港在97回归之前不繁华吗?新加坡还需要中国机会推动吗?请不要用你那固有的上海模式想法去想其他人,你上海不是靠全国的资金,你敢说你们剩下什么吗?金融中心不是说有多少世界五百强入驻就是的,而是孵化了多少有实力的本土企业?你有本事说出一个上海的本土企业,我说广东的三个,香港的五个,拼不。。。去看你的四千亿世博会去吧
来自上海市 [ Vincent ] 的原贴:
上海的宝钢算不算?交通银行是从哪里来的?倒不是说国外公司又多了不起,只不过你以为靠出口衬衫就可以成为五百强吗?起码当世界希望在中国寻找总部的落脚点的时候,除去政治因素,还有那个城市可选?无论从人才、技术和管理角度来说。
并非所谓上海人的自大和傲慢,只不过上海从来没有动过全国人民的一分钱,反而每年有70%的以上的税收上交到了国库和包括广东在内的其他省市。不本来自家都是自家兄弟,自己省吃俭用,多出些也就算了。但被人吃了,拿了还要听这些刻薄话就有些忍不住了。
不要以为广州、深圳有多大,他的产值连苏州70%都不到,靠的无非是中央为了香港繁荣所制定的优惠政策,其时说穿了就是少收税,多补助而已。
可是要知道光是上海海关的年税收收入就占到了全国比例的4分之1以上!光是黄浦江对面的浦东的人均产值早就超过了3万美元!广东有多少?本来不想说什么,但是一个给香港打下手的省市有什么可以和上海比的?另外也别忘了,四千亿的世博会也是上海出的钱,不说愿不愿意,挣的却是全体中国人的面子(或者说是我党的面子)。
酸溜溜的也就算了,我们早就习惯了,只不过看不过眼那些白吃了人家却还要嘴硬的内战行家。
来自上海市 [ vivianchenhk ] 的原贴:
浦东跟深圳特区一样,都是吃政策饭的,彼此彼此
还有,纠正一点,深圳的产值应该是比上海高的,我是金融行业的,看到过这个消息
虽然我在上海工作,但是我不得不说,上海的发展,无论是2020年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是四千亿的世博会,都是举全国之力的。最起码,中国顶尖的人才都往在北京上海深圳涌。
你也别提什么关税人均产值的了,这还不都是全国人民捧着的,全国人才、人民和资金都往上海涌,房价能不高吗,人均产值能不高吗
也就是相互成就的关系罢了。
但我还是不喜欢上海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虽然我现在是新上海人。可还是不得不说,这座城市远没有北京那么亲切和包容。
来自上海市徐汇区 [ Vincent ] 的原贴:
拜托,作为上海人我们的祖父辈也是多是外来的移民,作为老移民的后代,我们从未敢看不起真正愿意融入这个城市,并且热爱这个城市,也愿意为之付出的人。
浦东和深圳的不同只不过在于上海是牺牲了两代上海人的代价才换来了这个政策。至于动不动就说上海是举全国之力的也大可调阅一些公开的数据再来细究。起码,全国关税的指标在海关是有据可查的,只不过,这笔税收是直属国务院的,没上海的份。如果老是说上海沾了全国人民的光,那么你为什么不提上海为这个国家又贡献了多少?
至于,全国人才都往上海涌,实话,我们欢迎。不过,如果没有上海为你创造的优沃的环境,你愿意来做新上海人吗?我想,你应该对上海这座为你创造了机会的城市保有一份起码的感激之情,而不是以傲慢的姿态去人云亦云的评价他。而且,而且如果全国人民涌入的资金和热情只为了捧高你家乡的房价,作为作为金融界人士的你会作何感想?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不是上海人,也没听说过多少真正成为新上海人或者喜欢上海的人有过类似你这样的感受。如果,你觉得这座城市远没有北京那么亲切和包容,大可以选择更具有亲切感和包容性的北京去做个蚁族,而不是留在上海抱怨。
如果一定要说上海人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的话,那也许只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父辈和我们曾经为这个国家和城市所做过的贡献和牺牲,和面对来自于像你这样挤破脑袋也要留在的上海而不愿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贡献,同时却又要自卑的抱怨上海的楼价不断被推高的人。更来自于我们在马路口的红灯前自觉停下的脚步,在人多的地方中自觉降低的音量,和自动扶梯上自动站在右边习惯……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连说家乡话都成了一种原罪,甚至于有人会给电台留言:“你们上海话真难听,都不要再说上海话了!”这应该不同于当你面对来自乡下的穷亲戚时高高在上的目光吧。
当面对这些时,虽然我不能代表全体上海人。但是,我真的觉得,我们上海人很该有优越感!虽然就像周立波说的:“妈妈从小就教育我,不要去炫耀被人没有的东西。”
来自上海市 [ vivianchenhk ] 的原贴:
我是打算放弃上海户口到首都去发展的,哈哈
改革开放前的上海是真正的国家经济中心,那是靠生产技术得来的,查查资料就知道;但是现在的上海地位,是靠政策扶持出来的,不信你也可以查查资料.相对而言,我们更乐见开放之前的上海地位,甚至于更以前的大上海,因为他更平民化,不是面子化.
转贴回复支持(1)反对(1)
2010-05-12 18:17:26vivianchenhk 来自上海市
重复 [ 2 ] 条引用已被隐藏,点击展开。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 kiral007 ] 的原贴:
把你那些无知的自大扔到黄浦江去吧。。。香港在97回归之前不繁华吗?新加坡还需要中国机会推动吗?请不要用你那固有的上海模式想法去想其他人,你上海不是靠全国的资金,你敢说你们剩下什么吗?金融中心不是说有多少世界五百强入驻就是的,而是孵化了多少有实力的本土企业?你有本事说出一个上海的本土企业,我说广东的三个,香港的五个,拼不。。。去看你的四千亿世博会去吧
来自上海市 [ Vincent ] 的原贴:
上海的宝钢算不算?交通银行是从哪里来的?倒不是说国外公司又多了不起,只不过你以为靠出口衬衫就可以成为五百强吗?起码当世界希望在中国寻找总部的落脚点的时候,除去政治因素,还有那个城市可选?无论从人才、技术和管理角度来说。
并非所谓上海人的自大和傲慢,只不过上海从来没有动过全国人民的一分钱,反而每年有70%的以上的税收上交到了国库和包括广东在内的其他省市。不本来自家都是自家兄弟,自己省吃俭用,多出些也就算了。但被人吃了,拿了还要听这些刻薄话就有些忍不住了。
不要以为广州、深圳有多大,他的产值连苏州70%都不到,靠的无非是中央为了香港繁荣所制定的优惠政策,其时说穿了就是少收税,多补助而已。
可是要知道光是上海海关的年税收收入就占到了全国比例的4分之1以上!光是黄浦江对面的浦东的人均产值早就超过了3万美元!广东有多少?本来不想说什么,但是一个给香港打下手的省市有什么可以和上海比的?另外也别忘了,四千亿的世博会也是上海出的钱,不说愿不愿意,挣的却是全体中国人的面子(或者说是我党的面子)。
酸溜溜的也就算了,我们早就习惯了,只不过看不过眼那些白吃了人家却还要嘴硬的内战行家。
来自上海市 [ vivianchenhk ] 的原贴:
浦东跟深圳特区一样,都是吃政策饭的,彼此彼此
还有,纠正一点,深圳的产值应该是比上海高的,我是金融行业的,看到过这个消息
虽然我在上海工作,但是我不得不说,上海的发展,无论是2020年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是四千亿的世博会,都是举全国之力的。最起码,中国顶尖的人才都往在北京上海深圳涌。
你也别提什么关税人均产值的了,这还不都是全国人民捧着的,全国人才、人民和资金都往上海涌,房价能不高吗,人均产值能不高吗
也就是相互成就的关系罢了。
但我还是不喜欢上海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虽然我现在是新上海人。可还是不得不说,这座城市远没有北京那么亲切和包容。
来自上海市徐汇区 [ Vincent ] 的原贴:
拜托,作为上海人我们的祖父辈也是多是外来的移民,作为老移民的后代,我们从未敢看不起真正愿意融入这个城市,并且热爱这个城市,也愿意为之付出的人。
浦东和深圳的不同只不过在于上海是牺牲了两代上海人的代价才换来了这个政策。至于动不动就说上海是举全国之力的也大可调阅一些公开的数据再来细究。起码,全国关税的指标在海关是有据可查的,只不过,这笔税收是直属国务院的,没上海的份。如果老是说上海沾了全国人民的光,那么你为什么不提上海为这个国家又贡献了多少?
至于,全国人才都往上海涌,实话,我们欢迎。不过,如果没有上海为你创造的优沃的环境,你愿意来做新上海人吗?我想,你应该对上海这座为你创造了机会的城市保有一份起码的感激之情,而不是以傲慢的姿态去人云亦云的评价他。而且,而且如果全国人民涌入的资金和热情只为了捧高你家乡的房价,作为作为金融界人士的你会作何感想?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不是上海人,也没听说过多少真正成为新上海人或者喜欢上海的人有过类似你这样的感受。如果,你觉得这座城市远没有北京那么亲切和包容,大可以选择更具有亲切感和包容性的北京去做个蚁族,而不是留在上海抱怨。
如果一定要说上海人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的话,那也许只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父辈和我们曾经为这个国家和城市所做过的贡献和牺牲,和面对来自于像你这样挤破脑袋也要留在的上海而不愿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贡献,同时却又要自卑的抱怨上海的楼价不断被推高的人。更来自于我们在马路口的红灯前自觉停下的脚步,在人多的地方中自觉降低的音量,和自动扶梯上自动站在右边习惯……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连说家乡话都成了一种原罪,甚至于有人会给电台留言:“你们上海话真难听,都不要再说上海话了!”这应该不同于当你面对来自乡下的穷亲戚时高高在上的目光吧。
当面对这些时,虽然我不能代表全体上海人。但是,我真的觉得,我们上海人很该有优越感!虽然就像周立波说的:“妈妈从小就教育我,不要去炫耀被人没有的东西。”
我是打算放弃上海户口到首都去发展的,哈哈
转贴回复支持(0)反对(0)
2010-05-11 11:45:03dqzhu3r 来自上海市
明明是在说香港和新加坡的事,怎么扯到上海和深圳头上去了……不知曾几何时上海人就成了全国人民的天敌,而上海人也迫于无奈的予以反击,这或许就是中国文化做的孽
转贴回复支持(1)反对(1)
2010-05-10 21:33:49kiral007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 [ cjj792002 ] 的原贴:
可惜新加坡太小了,就注定了他的地区性的,他现在一个尽的巴结中国,还想给中国做老师呢,还以为在80年代啊,再见了新加坡,还有那些取得新加坡惯籍的中国人。
小=地区性,大=全局性? 新加坡面积是上海的十分之一,香港是上海的七分之一,我想象不出来除了你这种骄傲的上海人之外,还有谁认为新加坡和香港是比上海视野狭窄的。除了尔等还有谁会认为香港和新加坡是靠讨好中国才有今天的。我们来看看关键的软指标吧,世界大学排名26、39、42分别是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NO.30是新加坡国立大学。NO.50、56分别是北大清华。地方小未必视野窄,地方大不代表你有广阔的视野。就凭新加坡那国民的纪律素质,做中国的老师再做五十年都不为过。
转贴回复支持(7)反对(2)
2010-05-10 21:03:23kiral007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重复 [ 2 ] 条引用已被隐藏,点击展开。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 kiral007 ] 的原贴:
把你那些无知的自大扔到黄浦江去吧。。。香港在97回归之前不繁华吗?新加坡还需要中国机会推动吗?请不要用你那固有的上海模式想法去想其他人,你上海不是靠全国的资金,你敢说你们剩下什么吗?金融中心不是说有多少世界五百强入驻就是的,而是孵化了多少有实力的本土企业?你有本事说出一个上海的本土企业,我说广东的三个,香港的五个,拼不。。。去看你的四千亿世博会去吧
来自上海市 [ Vincent ] 的原贴:
上海的宝钢算不算?交通银行是从哪里来的?倒不是说国外公司又多了不起,只不过你以为靠出口衬衫就可以成为五百强吗?起码当世界希望在中国寻找总部的落脚点的时候,除去政治因素,还有那个城市可选?无论从人才、技术和管理角度来说。
并非所谓上海人的自大和傲慢,只不过上海从来没有动过全国人民的一分钱,反而每年有70%的以上的税收上交到了国库和包括广东在内的其他省市。不本来自家都是自家兄弟,自己省吃俭用,多出些也就算了。但被人吃了,拿了还要听这些刻薄话就有些忍不住了。
不要以为广州、深圳有多大,他的产值连苏州70%都不到,靠的无非是中央为了香港繁荣所制定的优惠政策,其时说穿了就是少收税,多补助而已。
可是要知道光是上海海关的年税收收入就占到了全国比例的4分之1以上!光是黄浦江对面的浦东的人均产值早就超过了3万美元!广东有多少?本来不想说什么,但是一个给香港打下手的省市有什么可以和上海比的?另外也别忘了,四千亿的世博会也是上海出的钱,不说愿不愿意,挣的却是全体中国人的面子(或者说是我党的面子)。
酸溜溜的也就算了,我们早就习惯了,只不过看不过眼那些白吃了人家却还要嘴硬的内战行家。
来自上海市 [ vivianchenhk ] 的原贴:
浦东跟深圳特区一样,都是吃政策饭的,彼此彼此
还有,纠正一点,深圳的产值应该是比上海高的,我是金融行业的,看到过这个消息
虽然我在上海工作,但是我不得不说,上海的发展,无论是2020年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是四千亿的世博会,都是举全国之力的。最起码,中国顶尖的人才都往在北京上海深圳涌。
你也别提什么关税人均产值的了,这还不都是全国人民捧着的,全国人才、人民和资金都往上海涌,房价能不高吗,人均产值能不高吗
也就是相互成就的关系罢了。
但我还是不喜欢上海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虽然我现在是新上海人。可还是不得不说,这座城市远没有北京那么亲切和包容。
来自上海市徐汇区 [ Vincent ] 的原贴:
拜托,作为上海人我们的祖父辈也是多是外来的移民,作为老移民的后代,我们从未敢看不起真正愿意融入这个城市,并且热爱这个城市,也愿意为之付出的人。
浦东和深圳的不同只不过在于上海是牺牲了两代上海人的代价才换来了这个政策。至于动不动就说上海是举全国之力的也大可调阅一些公开的数据再来细究。起码,全国关税的指标在海关是有据可查的,只不过,这笔税收是直属国务院的,没上海的份。如果老是说上海沾了全国人民的光,那么你为什么不提上海为这个国家又贡献了多少?
至于,全国人才都往上海涌,实话,我们欢迎。不过,如果没有上海为你创造的优沃的环境,你愿意来做新上海人吗?我想,你应该对上海这座为你创造了机会的城市保有一份起码的感激之情,而不是以傲慢的姿态去人云亦云的评价他。而且,而且如果全国人民涌入的资金和热情只为了捧高你家乡的房价,作为作为金融界人士的你会作何感想?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不是上海人,也没听说过多少真正成为新上海人或者喜欢上海的人有过类似你这样的感受。如果,你觉得这座城市远没有北京那么亲切和包容,大可以选择更具有亲切感和包容性的北京去做个蚁族,而不是留在上海抱怨。
如果一定要说上海人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的话,那也许只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父辈和我们曾经为这个国家和城市所做过的贡献和牺牲,和面对来自于像你这样挤破脑袋也要留在的上海而不愿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贡献,同时却又要自卑的抱怨上海的楼价不断被推高的人。更来自于我们在马路口的红灯前自觉停下的脚步,在人多的地方中自觉降低的音量,和自动扶梯上自动站在右边习惯……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连说家乡话都成了一种原罪,甚至于有人会给电台留言:“你们上海话真难听,都不要再说上海话了!”这应该不同于当你面对来自乡下的穷亲戚时高高在上的目光吧。
当面对这些时,虽然我不能代表全体上海人。但是,我真的觉得,我们上海人很该有优越感!虽然就像周立波说的:“妈妈从小就教育我,不要去炫耀被人没有的东西。”
请问你所谓的牺牲了两代上海人的代价指得是什么?是牺牲两代人培养出海派江同志吗?邓小平在深圳画一个圈,是因为香港,他并没有画到他的老家——四川。全世界把眼光聚焦在中国,无非都是中国那庞大的基数,而上海在地理优势占尽的前提下,江同志一声令下,开发浦东,1990年-2000年,十年,浦东崛起。这难道是靠你所谓两代人的努力吗?在这集地理政治重要性为一身的上海,在中国崛起之时,作为它的名片能不光鲜吗?你好意思说是你两代人的努力?上海为什么那么多本土中小企业都跑到江苏去开,不是因为上海地价高,而是你从心眼里就瞧不起这些企业,打心眼里就崇拜大国企大外企。对,去炫耀我们那没有的东西吧,尔等丰功伟绩。。。吾等摩顶礼拜。
转贴回复支持(4)反对(1)
2010-05-10 15:54:44Vincent 来自上海市徐汇区
重复 [ 1 ] 条引用已被隐藏,点击展开。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 kiral007 ] 的原贴:
把你那些无知的自大扔到黄浦江去吧。。。香港在97回归之前不繁华吗?新加坡还需要中国机会推动吗?请不要用你那固有的上海模式想法去想其他人,你上海不是靠全国的资金,你敢说你们剩下什么吗?金融中心不是说有多少世界五百强入驻就是的,而是孵化了多少有实力的本土企业?你有本事说出一个上海的本土企业,我说广东的三个,香港的五个,拼不。。。去看你的四千亿世博会去吧
来自上海市 [ Vincent ] 的原贴:
上海的宝钢算不算?交通银行是从哪里来的?倒不是说国外公司又多了不起,只不过你以为靠出口衬衫就可以成为五百强吗?起码当世界希望在中国寻找总部的落脚点的时候,除去政治因素,还有那个城市可选?无论从人才、技术和管理角度来说。
并非所谓上海人的自大和傲慢,只不过上海从来没有动过全国人民的一分钱,反而每年有70%的以上的税收上交到了国库和包括广东在内的其他省市。不本来自家都是自家兄弟,自己省吃俭用,多出些也就算了。但被人吃了,拿了还要听这些刻薄话就有些忍不住了。
不要以为广州、深圳有多大,他的产值连苏州70%都不到,靠的无非是中央为了香港繁荣所制定的优惠政策,其时说穿了就是少收税,多补助而已。
可是要知道光是上海海关的年税收收入就占到了全国比例的4分之1以上!光是黄浦江对面的浦东的人均产值早就超过了3万美元!广东有多少?本来不想说什么,但是一个给香港打下手的省市有什么可以和上海比的?另外也别忘了,四千亿的世博会也是上海出的钱,不说愿不愿意,挣的却是全体中国人的面子(或者说是我党的面子)。
酸溜溜的也就算了,我们早就习惯了,只不过看不过眼那些白吃了人家却还要嘴硬的内战行家。
来自上海市 [ vivianchenhk ] 的原贴:
浦东跟深圳特区一样,都是吃政策饭的,彼此彼此
还有,纠正一点,深圳的产值应该是比上海高的,我是金融行业的,看到过这个消息
虽然我在上海工作,但是我不得不说,上海的发展,无论是2020年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是四千亿的世博会,都是举全国之力的。最起码,中国顶尖的人才都往在北京上海深圳涌。
你也别提什么关税人均产值的了,这还不都是全国人民捧着的,全国人才、人民和资金都往上海涌,房价能不高吗,人均产值能不高吗
也就是相互成就的关系罢了。
但我还是不喜欢上海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虽然我现在是新上海人。可还是不得不说,这座城市远没有北京那么亲切和包容。
拜托,作为上海人我们的祖父辈也是多是外来的移民,作为老移民的后代,我们从未敢看不起真正愿意融入这个城市,并且热爱这个城市,也愿意为之付出的人。
浦东和深圳的不同只不过在于上海是牺牲了两代上海人的代价才换来了这个政策。至于动不动就说上海是举全国之力的也大可调阅一些公开的数据再来细究。起码,全国关税的指标在海关是有据可查的,只不过,这笔税收是直属国务院的,没上海的份。如果老是说上海沾了全国人民的光,那么你为什么不提上海为这个国家又贡献了多少?
至于,全国人才都往上海涌,实话,我们欢迎。不过,如果没有上海为你创造的优沃的环境,你愿意来做新上海人吗?我想,你应该对上海这座为你创造了机会的城市保有一份起码的感激之情,而不是以傲慢的姿态去人云亦云的评价他。而且,而且如果全国人民涌入的资金和热情只为了捧高你家乡的房价,作为作为金融界人士的你会作何感想?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不是上海人,也没听说过多少真正成为新上海人或者喜欢上海的人有过类似你这样的感受。如果,你觉得这座城市远没有北京那么亲切和包容,大可以选择更具有亲切感和包容性的北京去做个蚁族,而不是留在上海抱怨。
如果一定要说上海人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的话,那也许只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父辈和我们曾经为这个国家和城市所做过的贡献和牺牲,和面对来自于像你这样挤破脑袋也要留在的上海而不愿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贡献,同时却又要自卑的抱怨上海的楼价不断被推高的人。更来自于我们在马路口的红灯前自觉停下的脚步,在人多的地方中自觉降低的音量,和自动扶梯上自动站在右边习惯……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连说家乡话都成了一种原罪,甚至于有人会给电台留言:“你们上海话真难听,都不要再说上海话了!”这应该不同于当你面对来自乡下的穷亲戚时高高在上的目光吧。
当面对这些时,虽然我不能代表全体上海人。但是,我真的觉得,我们上海人很该有优越感!虽然就像周立波说的:“妈妈从小就教育我,不要去炫耀被人没有的东西。”
转贴回复支持(0)反对(3)
2010-05-10 11:16:54vivianchenhk 来自上海市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 kiral007 ] 的原贴:
把你那些无知的自大扔到黄浦江去吧。。。香港在97回归之前不繁华吗?新加坡还需要中国机会推动吗?请不要用你那固有的上海模式想法去想其他人,你上海不是靠全国的资金,你敢说你们剩下什么吗?金融中心不是说有多少世界五百强入驻就是的,而是孵化了多少有实力的本土企业?你有本事说出一个上海的本土企业,我说广东的三个,香港的五个,拼不。。。去看你的四千亿世博会去吧
来自上海市 [ Vincent ] 的原贴:
上海的宝钢算不算?交通银行是从哪里来的?倒不是说国外公司又多了不起,只不过你以为靠出口衬衫就可以成为五百强吗?起码当世界希望在中国寻找总部的落脚点的时候,除去政治因素,还有那个城市可选?无论从人才、技术和管理角度来说。
并非所谓上海人的自大和傲慢,只不过上海从来没有动过全国人民的一分钱,反而每年有70%的以上的税收上交到了国库和包括广东在内的其他省市。不本来自家都是自家兄弟,自己省吃俭用,多出些也就算了。但被人吃了,拿了还要听这些刻薄话就有些忍不住了。
不要以为广州、深圳有多大,他的产值连苏州70%都不到,靠的无非是中央为了香港繁荣所制定的优惠政策,其时说穿了就是少收税,多补助而已。
可是要知道光是上海海关的年税收收入就占到了全国比例的4分之1以上!光是黄浦江对面的浦东的人均产值早就超过了3万美元!广东有多少?本来不想说什么,但是一个给香港打下手的省市有什么可以和上海比的?另外也别忘了,四千亿的世博会也是上海出的钱,不说愿不愿意,挣的却是全体中国人的面子(或者说是我党的面子)。
酸溜溜的也就算了,我们早就习惯了,只不过看不过眼那些白吃了人家却还要嘴硬的内战行家。
浦东跟深圳特区一样,都是吃政策饭的,彼此彼此
还有,纠正一点,深圳的产值应该是比上海高的,我是金融行业的,看到过这个消息
虽然我在上海工作,但是我不得不说,上海的发展,无论是2020年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是四千亿的世博会,都是举全国之力的。最起码,中国顶尖的人才都往在北京上海深圳涌。
你也别提什么关税人均产值的了,这还不都是全国人民捧着的,全国人才、人民和资金都往上海涌,房价能不高吗,人均产值能不高吗
也就是相互成就的关系罢了。
但我还是不喜欢上海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虽然我现在是新上海人。可还是不得不说,这座城市远没有北京那么亲切和包容。
转贴回复支持(2)反对(1)
2010-05-09 15:19:26272293199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
我看印度想尽量不与中国有什么瓜葛,呵呵,我们也没权利奢求什么,想干嘛就干嘛呗~不会因为少了你,我们就活不下去了...相反你可能已经给自己关闭了几扇大门……
转贴回复支持(0)反对(2)
2010-05-08 14:20:13cjj792002 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
可惜新加坡太小了,就注定了他的地区性的,他现在一个尽的巴结中国,还想给中国做老师呢,还以为在80年代啊,再见了新加坡,还有那些取得新加坡惯籍的中国人。
转贴回复支持(1)反对(2)
2010-05-08 13:18:38yanghugang 来自江苏省徐州市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 kiral007 ] 的原贴:
把你那些无知的自大扔到黄浦江去吧。。。香港在97回归之前不繁华吗?新加坡还需要中国机会推动吗?请不要用你那固有的上海模式想法去想其他人,你上海不是靠全国的资金,你敢说你们剩下什么吗?金融中心不是说有多少世界五百强入驻就是的,而是孵化了多少有实力的本土企业?你有本事说出一个上海的本土企业,我说广东的三个,香港的五个,拼不。。。去看你的四千亿世博会去吧
来自上海市 [ Vincent ] 的原贴:
上海的宝钢算不算?交通银行是从哪里来的?倒不是说国外公司又多了不起,只不过你以为靠出口衬衫就可以成为五百强吗?起码当世界希望在中国寻找总部的落脚点的时候,除去政治因素,还有那个城市可选?无论从人才、技术和管理角度来说。
并非所谓上海人的自大和傲慢,只不过上海从来没有动过全国人民的一分钱,反而每年有70%的以上的税收上交到了国库和包括广东在内的其他省市。不本来自家都是自家兄弟,自己省吃俭用,多出些也就算了。但被人吃了,拿了还要听这些刻薄话就有些忍不住了。
不要以为广州、深圳有多大,他的产值连苏州70%都不到,靠的无非是中央为了香港繁荣所制定的优惠政策,其时说穿了就是少收税,多补助而已。
可是要知道光是上海海关的年税收收入就占到了全国比例的4分之1以上!光是黄浦江对面的浦东的人均产值早就超过了3万美元!广东有多少?本来不想说什么,但是一个给香港打下手的省市有什么可以和上海比的?另外也别忘了,四千亿的世博会也是上海出的钱,不说愿不愿意,挣的却是全体中国人的面子(或者说是我党的面子)。
酸溜溜的也就算了,我们早就习惯了,只不过看不过眼那些白吃了人家却还要嘴硬的内战行家。
不要以为广州、深圳有多大,他的产值连苏州70%都不到
请问是什么产值,我所知的广州排在苏州前面,在GDP方面。
转贴回复支持(2)反对(0)
2010-05-08 10:34:27kiral007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 kiral007 ] 的原贴:
把你那些无知的自大扔到黄浦江去吧。。。香港在97回归之前不繁华吗?新加坡还需要中国机会推动吗?请不要用你那固有的上海模式想法去想其他人,你上海不是靠全国的资金,你敢说你们剩下什么吗?金融中心不是说有多少世界五百强入驻就是的,而是孵化了多少有实力的本土企业?你有本事说出一个上海的本土企业,我说广东的三个,香港的五个,拼不。。。去看你的四千亿世博会去吧
来自上海市 [ Vincent ] 的原贴:
上海的宝钢算不算?交通银行是从哪里来的?倒不是说国外公司又多了不起,只不过你以为靠出口衬衫就可以成为五百强吗?起码当世界希望在中国寻找总部的落脚点的时候,除去政治因素,还有那个城市可选?无论从人才、技术和管理角度来说。
并非所谓上海人的自大和傲慢,只不过上海从来没有动过全国人民的一分钱,反而每年有70%的以上的税收上交到了国库和包括广东在内的其他省市。不本来自家都是自家兄弟,自己省吃俭用,多出些也就算了。但被人吃了,拿了还要听这些刻薄话就有些忍不住了。
不要以为广州、深圳有多大,他的产值连苏州70%都不到,靠的无非是中央为了香港繁荣所制定的优惠政策,其时说穿了就是少收税,多补助而已。
可是要知道光是上海海关的年税收收入就占到了全国比例的4分之1以上!光是黄浦江对面的浦东的人均产值早就超过了3万美元!广东有多少?本来不想说什么,但是一个给香港打下手的省市有什么可以和上海比的?另外也别忘了,四千亿的世博会也是上海出的钱,不说愿不愿意,挣的却是全体中国人的面子(或者说是我党的面子)。
酸溜溜的也就算了,我们早就习惯了,只不过看不过眼那些白吃了人家却还要嘴硬的内战行家。
宝钢这种大型国企也真好意思拿出来说,交通银行这种光绪年前的四大银行也真敢拿出来,估计您的头脑发热了吧。华为、万科、腾讯,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创维。这种企业才是本土孵化的,只有本土的企业精神足够才有谈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本,2009年9月22日伦敦金融城政府(City of London)发布的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 GFCI)报告显示,深圳首次上榜就夺得第五名的佳绩,领先于上海(第10名)和北京(第22名)。上海没动全国一分钱?那请问1990年以来,浦东的崛起靠的什么?交的税补贴给广东?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吖!广州、深圳产值是苏州的70%不到?
2009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9080亿 增长11.4%
2009年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8300亿,增长10.5%
2009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7500.8亿 增长16.5%
2009年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7400亿元 增长11%
我们用数字说话,不再这里酸溜溜的自以为。
深圳当年开发,国家投了500万之后,就放手,深圳之所以能发展,没错,是给香港打下手,这里更重要一点是,它体制的自由!少收税,你可以说,多补助恐怕就是您自己家里事情了。而不是像某些地方国家有钱砸出来幢幢高楼大厦。500强之所以看中上海,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它政治地位的重要性,广州深圳的确没有上海那么多名牌高校,也没有您说的那么多高材生,但我们的锐意,恐怕是您不能复制的!
没错,您是习惯了,除上海人之外的所有人的酸溜溜是吧。四千亿世博且不说是谁出的钱,“西南五省,拨了1.55亿元,五省人口都至少也是1.55亿人,理想情况平均每人一元钱,一瓶矿泉水都不够,沪杭磁悬浮上千亿,只为了节约10分钟,上海世博会,花了4000亿。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这是您家那位韩寒的原话。您还是去看看您的世博会慢慢晒您的骄傲吧
转贴回复支持(10)反对(1)
2010-05-07 23:13:16匿名 来自香港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 kiral007 ] 的原贴:
把你那些无知的自大扔到黄浦江去吧。。。香港在97回归之前不繁华吗?新加坡还需要中国机会推动吗?请不要用你那固有的上海模式想法去想其他人,你上海不是靠全国的资金,你敢说你们剩下什么吗?金融中心不是说有多少世界五百强入驻就是的,而是孵化了多少有实力的本土企业?你有本事说出一个上海的本土企业,我说广东的三个,香港的五个,拼不。。。去看你的四千亿世博会去吧
来自上海市 [ Vincent ] 的原贴:
上海的宝钢算不算?交通银行是从哪里来的?倒不是说国外公司又多了不起,只不过你以为靠出口衬衫就可以成为五百强吗?起码当世界希望在中国寻找总部的落脚点的时候,除去政治因素,还有那个城市可选?无论从人才、技术和管理角度来说。
并非所谓上海人的自大和傲慢,只不过上海从来没有动过全国人民的一分钱,反而每年有70%的以上的税收上交到了国库和包括广东在内的其他省市。不本来自家都是自家兄弟,自己省吃俭用,多出些也就算了。但被人吃了,拿了还要听这些刻薄话就有些忍不住了。
不要以为广州、深圳有多大,他的产值连苏州70%都不到,靠的无非是中央为了香港繁荣所制定的优惠政策,其时说穿了就是少收税,多补助而已。
可是要知道光是上海海关的年税收收入就占到了全国比例的4分之1以上!光是黄浦江对面的浦东的人均产值早就超过了3万美元!广东有多少?本来不想说什么,但是一个给香港打下手的省市有什么可以和上海比的?另外也别忘了,四千亿的世博会也是上海出的钱,不说愿不愿意,挣的却是全体中国人的面子(或者说是我党的面子)。
酸溜溜的也就算了,我们早就习惯了,只不过看不过眼那些白吃了人家却还要嘴硬的内战行家。
“只不过上海从来没有动过全国人民的一分钱”。
证据?
转贴回复支持(4)反对(1)
2010-05-07 16:29:08Vincent 来自上海市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 kiral007 ] 的原贴:
把你那些无知的自大扔到黄浦江去吧。。。香港在97回归之前不繁华吗?新加坡还需要中国机会推动吗?请不要用你那固有的上海模式想法去想其他人,你上海不是靠全国的资金,你敢说你们剩下什么吗?金融中心不是说有多少世界五百强入驻就是的,而是孵化了多少有实力的本土企业?你有本事说出一个上海的本土企业,我说广东的三个,香港的五个,拼不。。。去看你的四千亿世博会去吧
上海的宝钢算不算?交通银行是从哪里来的?倒不是说国外公司又多了不起,只不过你以为靠出口衬衫就可以成为五百强吗?起码当世界希望在中国寻找总部的落脚点的时候,除去政治因素,还有那个城市可选?无论从人才、技术和管理角度来说。
并非所谓上海人的自大和傲慢,只不过上海从来没有动过全国人民的一分钱,反而每年有70%的以上的税收上交到了国库和包括广东在内的其他省市。不本来自家都是自家兄弟,自己省吃俭用,多出些也就算了。但被人吃了,拿了还要听这些刻薄话就有些忍不住了。
不要以为广州、深圳有多大,他的产值连苏州70%都不到,靠的无非是中央为了香港繁荣所制定的优惠政策,其时说穿了就是少收税,多补助而已。
可是要知道光是上海海关的年税收收入就占到了全国比例的4分之1以上!光是黄浦江对面的浦东的人均产值早就超过了3万美元!广东有多少?本来不想说什么,但是一个给香港打下手的省市有什么可以和上海比的?另外也别忘了,四千亿的世博会也是上海出的钱,不说愿不愿意,挣的却是全体中国人的面子(或者说是我党的面子)。
酸溜溜的也就算了,我们早就习惯了,只不过看不过眼那些白吃了人家却还要嘴硬的内战行家。
转贴回复支持(3)反对(20)
2010-05-07 14:18:48匿名 来自香港
"当唐马思(Thomas McMahon)和他的印度出资方选择在哪里筹建一家亚洲商品交易所时,他们最先想到的是香港。香港毗邻中国内地的地理位置,以及内地蓬勃发展、亟需大宗商品的经济,对他们颇具吸引力。"
脑子进水了么。
商品交易所这种战略性机构,怎么可能让印度人在香港建起来?就跟美国会允许中国人在纽约建一个商品交易所吗?
转贴回复支持(7)反对(3)
2010-05-07 01:49:41匿名 来自北京市
过度强调和夸大新加坡的优势有点压低香港的感觉。印度更重视新加坡不过是间接遏制中国的战略,因为香港早已回归中国。印度和西方对香港很矛盾,怀念香港的殖民时代和英联邦,回归中国后,香港和内地的相得益彰让他们羡恨交加。香港的特殊历史和地理位置必将保障香港继续成为亚洲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她是骑在快速发展的中国骏马上的幸运城市。香港如果和深圳能更好的融为一体,将和深圳在金融,高科技,物流,国际贸易方面的优势互补,强化深港亚洲大都会的国际地位和全球竞争力
转贴回复支持(11)反对(5)
2010-05-06 20:09:27jonep 来自四川省成都市
来自上海市黄浦区 [ 道可道 ] 的原贴:
无论新加坡还是香港,最近十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中国机会。而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香港,金融和地产两大支柱哪个不是依靠大陆经济繁荣。
依你这么说97之前的香港穷的一毛不拔?
转贴回复支持(8)反对(2)
2010-05-06 20:00:36kiral007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
把你那些无知的自大扔到黄浦江去吧。。。香港在97回归之前不繁华吗?新加坡还需要中国机会推动吗?请不要用你那固有的上海模式想法去想其他人,你上海不是靠全国的资金,你敢说你们剩下什么吗?金融中心不是说有多少世界五百强入驻就是的,而是孵化了多少有实力的本土企业?你有本事说出一个上海的本土企业,我说广东的三个,香港的五个,拼不。。。去看你的四千亿世博会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