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文学出版扫瞄(上)--读书——追寻书与人的沟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36:35
上半年文学出版扫瞄(上)
资料来源:中华读书报
长篇小说:仍唱重头戏
长篇小说一直是文学图书中的重头戏,并以年产1000部左
右的数量呈现连年的稳产和高产。这半年,许多名家的长篇新作问世。评论家白烨说:“就单本作品来看,虽然没有出现如《狼图腾》那样既叫好又叫座的重头作品,但仍有不少引人注目的亮点。”
内容厚重的作品在上半年的长篇小说中不在少数,最突出的是农村题材创作,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铁凝的小说《笨花》,作家出版社推出莫言的《生死疲劳》、周大新的《湖光山色》、旅美作家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刚刚问世的湖北省作协签约作家王建琳的长篇小说《风骚的唐白河》(长江文艺出版社),通过位于江汉平原祁星镇20余年来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建设和变革的轨迹。城市题材也有新的突破。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梁晓声的《伊人,伊人》,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赵玫的《秋天死于冬季》,安妮宝贝的《莲花》等从不同角度对社会生活和人物内心做了挖掘。
上半年的长篇创作中,不少作者把自己的目光移向社会生活的底层大众,投向日常生活中的寻常百姓,以小人物的生死歌哭和悲观离合书写时代的曲折演进。余华的《兄弟》写的正是“小人物”在特殊年代里异常艰难的生存状态。顾坚的《元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主人公就是一个苏北永乡的小农民。
题材回归是上半年长篇的又一个突出现象,作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自己擅长和熟悉的领域。比如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刘庆邦的《红煤》写煤矿,马丽华的《如意高地》写西藏,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写东北,而被称为“中国的海明威”的邓刚的新作《山狼海贼》讲述了一群底层海碰子们命运。范稳继《水乳大地》之后推出的第二部描写藏区宗教、历史及民族文化的《悲悯大地》(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哲的《转场,帕米尔高原的消息》(同心出版社)以及漓江出版社出版的郭雪波的《银狐》也属这个类型。
整体打造、规模出版仍然是出版社重点手笔。4月中旬,湖南文艺出版社启动了“大风长篇原创丛书”,以严歌苓的《一个女人的史诗》为开篇,用大手笔引领文学阅读的新潮流。河南文艺出版社则推出“国风长篇小说文库”,以石钟山的《天下兄弟》为扛鼎之作。其他一些重点作品也不能忘却,如史铁生的《我的丁一之旅》(人民文学出版社),张扬潜心3年、几近重新创作的《第二次握手》(人民文学出版社)。后者不仅可以唤起那一代中国人对历史的复杂记忆与情感,也将感动当今时代的年轻人。
影视互动仍然是上半年长篇出版中不容忽视的特点。赵本夫的《青花》(东方出版社)已经播出,西部作家陈继明的新作《一人一个天堂》(花城出版社)正在改编剧本。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军旅作家徐贵祥的《高地》(长江文艺出版社)在出版之前,影视改编权就被一家影视公司买走。
青春文学也值得注意。年初,春风文艺出版社启动“布老虎青春文学星计划”,陆续出版了周嘉宁的《往南方岁月去》和朱古力的《绝杀》。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上海新锐作家文库”丛书,已推出薛舒的《寻找雅葛布》、滕肖澜的《十朵玫瑰》等5部作品。作家出版社有4本来自春树、小饭等人的新作问世。不过,与前两年的集中出版相比,上半年的青春文学明显有些缩水,特别是没有出现太多有分量的作品。
散文随笔:喜作旧翻新
散文随笔以其短小的篇幅、自由的文思对读者独具吸引力。上半年散文随笔出版的特点是分类明显。一类是名家新作,一类是旧作翻新。
两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张洁的新作《我们这个时代肝肠寸断的表情》(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其最真挚的文字写下了她所经历的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以及独特感悟。高洪波的《充电的日子——中央党校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则以独特的视角,真实地记录了自己2005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的日常生活、学习状态和组织活动。作家出版社的散文随笔中名家众多:汇集王蒙写苏联与俄罗斯所有文字的随笔集《苏联祭》,让读者重新记起“苏联”;韩少功的《山居心情》记录了对山野自然和民间底层的深入体察;《范曾散文》能让读者一睹范氏散文的立意高远,深厚博大。李国文最新作品《文人遭遇皇帝》(中国文联出版社)文笔酣畅淋漓、文风狂放恣肆;毕淑敏的散文以其健康的格调、阳光的品质备受广大读者的青睐,《写给女儿们的散文》(中国文联出版社)是她第一部以女性为主题的散文集。上半年散文新作还有黄裳的《来燕榭集外文钞》、陈丹燕的《起舞》、韩石山的《此事岂可对人言》、陈彤的《旧爱新欢》、沈宏非的《笑场》、陈燕妮的《洛杉矶,已久》等,都颇值得一看。
《名家语录丛书》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精选当代名家言论的新语录体丛书,第一辑包括《王蒙语录》、《梁晓声语录》和《毕淑敏语录》。丛书的重点并不是作家的文学妙想和创作感言,而是他们的人生体验和社会关怀。这种把旧作重新出版的方式,也是上半年散文随笔出版的特色之一。据了解,以这种方式出版的图书有相当不错的市场销路。虹影、海男、肖复兴等作家的一些随笔旧作,也因此被重新编排,成为一套新的《我的人生笔记》(时代文艺出版社)系列丛书。易中天的“品读中国书系”(上海文艺出版社,包括《品人录》、《读城记》、《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前些年曾陆续出版,没有产生太大影响,现在重新包装整套推出,其走势不次于红火的《品读三国》。
不过,仔细观察,表面上散文出版虽然热闹,其实质的飞跃不多,特别是新人及厚重作品缺乏。不是散文作家不写,而是他们大多活跃于报刊,潜心研磨的作者稀缺。由于真正的新作不多,出版社推出的散文随笔集只好花样翻新,这自然会让人产生些许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