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户事件”和解是多赢结局(新京报 2007-4-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33:57
“钉子户事件”和解是多赢结局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4-3 2:39:05 · 来源: 新京报

在持续近一个月的对峙之后,被媒体称为“史上最牛钉子户”的重庆市杨家坪旧城改造项目拆迁对象杨氏夫妇,在当地法院的主持下与拆迁方最终达成协议。这一和解避免了最后可能发生的强制拆迁冲突甚至悲剧。这是当地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基于最大理性的结果,事件的最终和平解决,是一个多赢的结局。
从更广泛的公共利益角度来观察,这一事件,至少在三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是杨氏夫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做法,给正在走向民权时代的中国公众以启迪;二是“钉子户”事件基于媒体的传播和公众的关注而形成了有关土地和房屋产权问题的经典案例,实际上,这一事件是当今众多拆迁矛盾中的典型缩影,在这一事件后,有关政府部门和相关利益体都应该对此事件进行认真思考;三是在本次事件中媒体理性、积极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公民依法维权的前景。
“钉子户”事件的最终和解,“钉子户”杨氏夫妇是得益者。因为就拆迁利益补偿没有达成协议,那栋孤零零的楼房形成了“钉子户”,而此番拆迁协议的签订,既然基于杨氏夫妇的自愿签名,显然是拆迁方向杨氏夫妇作出了利益让步,同时也表明杨氏夫妇的灵活态度。显然,这种让步和灵活处理都是理性的结果。
“钉子户”事件的最终和解,拆迁人也是获益者。据有关报道,此前由于该“钉子户”的存在,拆迁人不能顺利进行建设,光利息损失每天就达6万元。拆迁协议达成后,拆迁人可以顺利施工,既避免利息损失,也能节省时间。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和解,避免了强制拆迁行为,也平抑了与“钉子户”之间的情绪对立,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
“钉子户”事件的最终和解,亦体现了当地政府和司法机关的理性。这一次,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和基层法院都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理性,没有利用手中的强制权一硬到底,而是以积极斡旋、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对社会的关注进行正面回应。这样的态度让人们感到一种诚意和对公众的尊重。
“钉子户”事件的最终和解,更是公共利益的胜利。在这场颇具戏剧性的事件中,我就看到了“钉子户”对自身利益的依法维护,也看到了公众对事件的关注以及媒体报道所表现出的积极、理性。应当承认,如果没有广泛的媒体报道,重庆“钉子户”也难以上升为“公共事件”。而事件的和解,是拆迁方、政府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对拆迁对象利益尊重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公共利益和公众诉求的重视与尊重。
典型个案,常常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契机。“钉子户”事件的发展过程,不妨也看成是对《物权法》与“物权”理念的一次广泛而深入的普及。在当前的城市拆迁中,一些地方被拆迁人与拆迁房以及和政府主管部门之间仍然存在互相不信任的情绪,有的甚至表现得还很严重。当重庆“钉子户”事件演化成一起公共事件之后,有关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此番的理性处置,堪称一次意味深长的演习。全国各地政府和民众都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28/2007/04-03/015@023905.htm
重庆最牛钉子户被“挖”掉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4-3 1:17:33 · 来源: 新京报
屋主与开发商达成异地同面积房屋安置协议

昨晚,一辆挖掘机在工作中。在屋主与开发商达成异地同面积房屋安置协议后,被称为“最牛钉子户”的这幢二层小楼被拆除。新华社发
重庆最牛钉子户被“挖”掉
房主签字同意“异地房屋”安置;挖掘机进场挖掉“孤岛”

昨晚,重庆市九龙坡区拆迁“钉子户”吴苹夫妇的房屋被完全拆除。舍英摄
■“重庆‘最牛钉子户’限时搬迁”追踪
本报讯 重庆“最牛钉子户”一事尘埃落定。来自九龙坡区法院的消息称,昨日下午,拆迁双方在补偿安置协议上签字。随后,独守孤房12天的户主杨武走出“孤岛”。晚间,挖掘机开进现场开始挖掘。22时35分左右,在挺立两年半后,“孤岛”轰然倒下,不复存在。
“异地房屋”安置
协议在九龙坡区法院主持下达成。据该院一名张姓院长称,4月1日,拆迁双方已基本达成口头协议;昨天下午,双方正式签字。此前,九龙坡区法院已组织六次调解。
据九龙坡区区委宣传部部长张琪介绍,4月2日下午,重庆市九龙坡区拆迁“钉子户”吴苹夫妇与开发商达成和解,吴苹夫妇同意接受易地实物安置,在沙坪坝区置换一套商业用房,并自愿搬迁。据拆迁现场人士介绍,户主杨武已在协议达成后离开自己的房屋。
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发商正升置业常务副总廖建明曾谈及该公司在沙坪坝开发有“正升·王府广场”。公开资料显示,该广场紧邻沙坪坝商业步行街,也属于沙坪坝核心商业圈。
协议更具体内容目前不得而知。昨日下午6时许,记者曾致电吴苹和开发商。吴苹在电话接通后表示不便多谈,随后挂掉电话;廖建明则表示,对协议内容并不知情。
杨武离开孤岛
昨日下午,双方签字协议生效,这意味着开发商已正式接管“孤岛”。
附近居民称,昨天下午4时30分左右,在拆除挂在房屋前后的标语以及插在房顶的国旗后,杨武突然从“孤岛”内自行走出。目击者说,杨武气色尚可,但较为疲惫。走出时,杨武同时把此前运入的床铺、煤气罐等物品带出,随后乘一面包车离开。
此前3月21日下午,在法院第一次通知强拆限期前一天,杨武孤身一人进入断水断电的房中,开始坚守。昨日下午记者拨打杨武手机,显示已停机。
开发商接管即拆除
昨日下午杨武走出自己的老房子之后,开发商就接管了这座“孤岛”。或许是害怕再生变故,开发商在接管不到2小时就开始拆迁。晚7时,一直停在工地上的大型挖掘机发动起来开始拆除工作。
综合新华社 本报记者 李艳 稿件
■拆除过程
4小时,“孤岛”不再
19:00,附近商铺老板介绍,现场开来至少6辆警车,其上标有“九龙坡区警察”字样,并有交警维持秩序指挥交通。警察在工地围墙内外都有巡查,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此时已能听到挖掘机开动的声音;20:00,轻轨站人行天桥上群众介绍,一台挖掘机正在工作中。网友上传的照片显示,现场光线较暗,“孤岛”背向轻轨的一面墙,已被挖掘机挖开;20:15,轻轨站上目击者说,工地周围围观者甚众,而天桥上下均有警察巡逻;21:30,现场目击者介绍,“孤岛”已被拆除三分之一,背对轻轨的那面墙已经拆完,露出房间内设施;22:10,杨家坪轻轨站闭站,高处围观群众离开;挖掘机继续推进,空荡荡的二层小楼内部布局清晰可见;22:30,入夜已深,密闭工地四围无法窥见工地内景,围观人群渐少,仅在四围高楼窗口可见人影憧憧;22:35,“轰”一声过后,一片轻尘扬起,孤岛颓然倒下。
■拆迁历程
两年半,拆迁终止
2004年8月31日,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鹤兴路片区项目改造贴出动迁公告,随后该片区280户陆续搬迁;
2004年10月起,据吴苹称,项目改造区域断水断电断路;
2005年2月,据开发商称,在10余次沟通未达成一致意见后,拆迁人向九龙坡区房管局提出拆迁行政裁决;
2005年9月6日,九龙坡区房管局下达第一次裁决,裁定该项目内10户左右居民自行搬迁;
2005年9月12日,据吴苹称,在其努力下,九龙坡区房管局撤销上述裁决;
2006年9月14日,双方第一次正式协商,吴苹提出先赔偿514万余元,再谈补偿,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
2006年9月18日,双方第二次协商,吴苹追加房屋装饰赔偿等共计40余万元,双方再度未达成一致意见;
2006年10月,其他居民已全部离开,改造区域仅余吴苹一户;
2007年1月8日下午,鹤兴路片区拆迁听证会召开,户主杨武、吴苹夫妇未到场参加;
2007年1月11日,九龙坡区房管局第二次下达拆迁行政裁决书;
2007年2月9日,双方第三次协商,吴苹以南隆公司不能盖章为由拒绝签字;
2007年3月19日,九龙坡区法院举行听证后,发出限期履行通知,裁定被拆迁人在该月22日前拆除该房屋。
2007年3月21日,吴苹丈夫杨武爬上一片深坑中20余米高的孤房,打算一直待到解决方案达成;
2007年3月26日,九龙坡区法院向吴苹二下通知,限其29日前履行搬迁义务,否则强拆;
2007年3月30日,九龙坡区法院三下通知,称4月10日前双方若未达成协议,户主如不搬迁将强拆;
2007年4月2日下午,吴苹签字同意对方异地安置协议,随后晚间,孤岛被拆。
http://news.thebeijingnews.com/0566/2007/04-03/018@253201.htm
“钉子户事件”和解是多赢结局(新京报 2007-4-3) 狮城“最牛钉子户”“扎根”50年(新京报 2007-4-2) 钉子户遭灭火器喷射 官员坚称强拆合法(新京报 2010-4-15) 鄢烈山:劝“最牛钉子户”事件各方见好就收(南方都市报 2007-4-3) 重庆“钉子户”事件内幕调查(南方周末 2007-3-29) 北京延庆镇副镇长称钉子户应该下跪 因愧对政府(新京报 2010-4-15) 西丰事件:舆论监督的“立此存照”/新京报 捐肝救父(新京报 2007-9-4) 张鸣:黑窑事件背后的地方政府不作为(新京报 2007-6-19) 舒圣祥:魏文林能否延伸对黑窑事件的追问(新京报 2007-8-14) 魏文林能否延伸对黑窑事件的追问(新京报 2007-8-14) 长平:虎照真伪是一场非科学事件(新京报 2007-10-26) 石嘉:家乐福事件:惩罚别人不能伤害自己(新京报 2008-4-19) 三鹿事件两名官员被处分前调往异地任职(新京报 2009-4-9) 邢台拆迁事件司机被指受命碾人(新京报 2010-4-23) 新京报:黄禹锡事件产生的四大挑战(2006-1-3) 两起老虎事件,两种政府信誉(新京报 2008-3-26) 五岳散人:深圳涉嫌猥亵女童事件不能成“谜案”(新京报 2008-11-3) 钉子户叶斌:“布满铁钉不会要人命,但很震慑”(新京报 2008-11-22) 辽宁铁岭城中村改造一“钉子户”被打死(新京报 2010-7-31) 新京报:黄禹锡事件是一面镜子(2005-12-29) 新京报:宿州眼球事件12人受处(2006-1-11) 新京报:盗取骨髓事件中的立法空白 《新京报:滕州事件最新报道》泄露了多少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