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的动力与成仙的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09:00
曹  剑  波
道教是多神教,它所崇奉的神不仅有各种先天自然而成的天神、地祇,而且还有由人经过修炼后转变而成的各种神仙。各种神仙有着不同的等级和品位,并有一个统治众神的最高主神,从而使这众多的神仙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塔状结构的神仙体系。下文着重探讨凡人修道的动力与成仙的特点。
一、仙凡两异:修道的动力
神仙与凡人的不同是道教养生得以产生的内在驱动力。神仙与凡人不同表现在:
首先,在兴趣、追求和行为举止上,“仙人殊趣异路,以富贵为不幸,以荣华为秽污,以厚玩为尘壤,以声誉为朝露,蹈炎飚而不灼,蹑云波而轻步,鼓翮清尘,风驷云轩,仰凌紫极,俯栖昆仑。”“夫有道者,视爵位如汤镬,见印绶如缞绖,视金玉如土粪,睹华堂如牢狱。”
其次,神仙具有许多与凡人不同的神奇的能力。葛洪在《神仙传》中对仙人的能力作了具体而生动的描述:“仙人者,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而不可识;或隐其身,而莫之见。”或坐致风雨,立起云雾;或划地为河,撮土为山;或入火不灼,入水不儒,冬冻不寒,夏曝不汗。《续仙传》例举的仙人及其神奇能力有:入水不濡,入火不灼的谭峭;夏衣绵,冬衣单,卧雪中,气出如蒸的蓝采和、宋玄白和谭峭;年事已高而容颜益少的邬通微,“忽十数年不见,而颜状益少”;指灯即灭的宋玄白;飞坐松顶的侯道华;书符驱鼠的马自然;以符救疾,请雨、止雨的叶千韶等。
再次,神仙可以“长存不死,与天相毕”。道教徒对长生久视的追求,是其修炼的最大动力。
道教的神仙信仰是人类不甘于自己能力的局限性和生命的有限性心理的直接反映,也是人类渴望超越有限的反映。对这些能力的企求是道教养生智慧得以产生的内在驱动力。
二、成仙的特点
凡人修道成仙的特点具有:仙人的广泛性、修仙方式的多样性、成仙表现的丰富性、成仙的层次性等物。
(一)仙人的广泛性
凡人成仙具有广泛性,这表现在:1、多个时代和多个地区都有。《列仙传》中成仙的凡人在黄帝、尧舜、夏、殷、周、秦各个时代都有,并遍及齐、晋、梁、洛、楚、越、巴蜀等地区。2、身份的广泛性。《神仙传》中仙人有古代贤哲(老子、墨子)、朝廷官吏(栾巴、刘凭)、高门子弟(魏伯阳、阴长生)、贫民(王兴、焦先)、奴仆(陈安世、清平吉、严清)、病夫(赵瞿)、弱女(太元女、程伟妻)等。《列仙传》中仙人有帝王(黄帝)、宫女(毛女)、商人(朱仲)、鱼吏(赤须子)、大夫(马丹)、卜师(呼子先)、陶正(宁封子)、木正(仇生)、门卒(平常生)、马医(马师皇)、养鸡人(祝鸡翁)、补履(啸父)、牧豕(商丘子胥)、乞儿(阴生)、渔人(寇先)、铸冶师(陶安公)、卖药者(玄俗)、磨镜者(负局先生)和少数民族的羌人(葛由)、巴戎人(赤斧)等,遍及社会上不同民族多种行业的各色人物,体现了人人皆可成仙的原则。
(二)修仙方式的多样性
修仙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无上秘要》中的葛洪、栾巴、徐福、尹轨等,是得“太清”或“太极”道而成仙的;鲍靓、李广、比干、务光等则是得“地仙”道而成仙的,他们是得道成仙后游于名山之间的“地仙”;曹操、刘备、孙策、刘秀等则是得“鬼官”道而死后成为阴间的鬼官。
《墉城集仙录》所记载的修道成仙的方式有四种,前三种即是白日升天、山林隐化、尸解神游。它说:“夫神仙之上者,云车羽盖,形神俱飞;其次牝谷幽林,隐景潜化;其次解化托象,驰蜕蝉飞。”此外还有生行善,死后成仙的第四种成仙情况。这些人是因在尘世上积功累德、行善乐施、忠君孝亲、贞夫守节、心不忘道、勤苦独修,而感动太上,于死后“魂神受福”,逍遥自在,甚至升居王者之秩,进入神仙之列的。他说:“又有积功未备,累德未彰,或至孝至忠,至贞至烈,或心不忘道,功未及人,寒栖独炼于己身,善行不加于幽显者,太上以其有志,太极以其推诚,限尽而终,魂神受福者,得为散爽之鬼,地司不制,鬼录不书,逍遥福乡,逸乐遂志,年充数足,得为鬼仙。然后升阴景之中,居王者之秩,积功累德,亦入仙阶矣。如此,则善不徒施,仙固可学,功无巨细,行无洪纤,在立功而不休,为善而不倦也。修习之志,得不勖哉?”
(三)成仙表现的丰富性
凡人修道成仙的表现形式上丰富多彩的。《列仙传》所录的有不饥不寒,身轻如飞式(如毛女);有返老还童式(如彭祖、昌容、赤斧、稷丘君、商丘子胥);有乘龙升天式(如黄帝、子英、陶安公、呼子先、陵阳子明);有随凤凰飞去式(如萧史、弄玉);有乘白鹤飞翔式(如王子乔);有死而复生式(如谷春);有死后下葬,棺内无尸,即所谓尸解式(如吕尚、鉤翼夫人)等。
(四)成仙的层次性
凡人修道成仙有层次性。《太平经》把凡人修道成仙有层次性分为善人贤人圣人知真道仙不死成真成神与天比其德与元气比其德。其中各种境界中的人(神仙)的职能各不相同。善人、贤人、次圣人、更仙、与皇天同形几个层次。它说:“奴婢贤者得为善人,善人好学得成贤人;贤人好学不止,次圣人;圣人学不止,知天道门户,入道不止,成不死之事,更仙;仙不止入真,成真不止入神,神不止乃与皇天同形。”
葛洪根据仙药的上品、中品、下品三类,把仙人也分为上士、中士、下士三个层次。他说:“朱砂为金,服之升仙者上士也;茹芝导引,咽气长生者中士也;餐食草木,千岁以还者下士也。”“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上士得道,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人间。”“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此皆为仙药已成,未欲升天,虽在三军,而锋刃不能伤;虽在都市,而人祸不能加;而下士未及于此,故止山林耳。”不同的等级,还有不同的称谓。他又指出:“天上多尊官大神,新仙者位卑,所奉事者非一。”这就是说,在众仙之中,因新老资格的不同,其地位亦有尊卑之别,位卑者必须奉事位尊者。不但如此,他还指出:在众仙之上,还有一个统率众仙的“大神仙”,叫做“元君”。他说:“元君者,老子之师也。……大神仙之人也,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骖驾九龙十二白虎,天下众仙皆隶焉。”
《太上老君内观经》则把修道成仙分为七个层次,它说:“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一者心得定易,觉诸尘漏;二者宿疾普销,身心轻爽;三者填补夭损,还年复命;四者延数万岁,名曰仙人;五者练形为气,名曰真人;六者练气成神,名曰神人;七者炼神合道,名曰至人。”
道教神仙之不同等级的划分、不同品位的设立,使得人们在追求成仙的过程中既可尽早品尝成为低级神仙之果,从而激发出更大的求仙热情,又需不懈地努力以求不断地向较高层次迈进、不断地趋近于最高的“无限”之境。
作者简介:曹剑波(1970-),湖南沅江人,厦门大学哲学系讲师,哲学博士。已在《中国道教》、《宗教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哲学动态》、《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复旦学报(社科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60篇。
联系地址:厦门大学哲学系   361005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15页。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19页。
《道藏精华》第五集之四,台北:自由出版社,2000,第49页。
《道藏精华》第五集之四,台北:自由出版社,2000,第137-178页。
王明:《太平经合校》,北京:中华书局,1979,第306页。
《道藏精华》第五集之四,台北:自由出版社,2000,第44-130页。
《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293册,《无上秘要》卷八三、卷八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39-56页。
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序》,《道藏要籍选刊》第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第794页。
王明:《太平经合校》,北京:中华书局,1979,第78页。
王明:《太平经合校》,北京:中华书局,1979,第222页。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287页。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20页。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76页。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187页。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46页。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67页。
《云笈七签》卷17,第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