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城市化“造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50:35
谨防城市化“造贫”
随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对于城市化的新一轮讨论方兴未艾。怎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中国的城乡之别、贫富差距日益成为进一步改革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城市化被认为是缩减贫富差距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好办法。
其背后的经济逻辑是将农民转成城市人口,其收入将会有大幅增长。这得到了数据的支持。城市人口的收入增加幅度的确高于农村。
但若据此认为,只要农转非就能解决贫富差距的想法是站不住脚的。从字面上来讲,农民变成市民意味着他要从务“农”之民变成随行就“市”之民。因此,充足的就业机会是农民真正融入城市进而提升自己经济地位的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讲,城乡差距的讨论关注了大方向,但也有意无意模糊了城市内部的贫富差距问题。最底层的城市低收入群体和边缘人群,其生存压力可能大过在乡村的收入相对较高的群体,但这部分低收入群体甚至并不出现在统计数据中。例如,城镇登记失业率并不会真实反映被城管追着跑的流动商贩数量。城市化在快速吸纳农村人口的同时,如果不能同步提供相匹配的就业机会,只能会恶化城市内部的贫富差距问题。
在此过程中,如果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水平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会造成低收入者较少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而更多承担城市病——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恶果。
以交通为例,城市公共交通的供给无法全面惠及低收入群体,而低收入群体按照目前的城市规划发展,往往需要居住在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因为市中心的住宿和生活成本将他们赶到了城市边缘。但他们每天讨生活却要回到市中心,而公共交通供给不足以及较高的成本,就迫使他们采用其它手段,例如被各个城市多次打击的“黑车”或电动车等,而这反而可能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
贫富分化加公共服务提供乏力,不仅会造成人与人间的地位不平等,还会令新老市民之间产生事实上的隔阂与歧视——后者视前者为分抢蛋糕者,前者视后者为身份依赖者。
因此,在市场发育不全、民主政治不彰的情况下强行推进城市化,不仅无法靠农转非缩小城乡差距,还会导致原有城市社会生态的恶化,等于把城乡差距以一种更直观、对抗性更强的方式复制到城市,形成所谓拉美化陷阱。
因此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警惕城市化的“造贫”效应,将重点放到加快市场经济发展提升就业机会和加快民主化进程来提升公共治理水平等重要议题上。■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