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课改春风 促进专业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5:43:29
沐浴课改春风 促进专业发展
——新课改伴我成长
【摘要】新的普通高中课程实施以来,对教师和学生都经历着一场新的挑战和考验。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新的学习要求和评价制度下,给我们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很多、很新、很高的任务和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这样才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新理念 新课堂 新要求
不知不觉中,我省的高中新课改已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回顾自己的心理历程,可谓五味俱全。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课改同成长,与课改共发展,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们努力着!我们奋斗着!
一、新课改新理念
记得刚接触新课改的时候我很茫然。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怀疑自己会不会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改培训改变了我,为我的疑惑找到了答案;为我曾经的“自以为是”划上了句号;为我迈开课改的第一步开启了大门。在此,我更深刻领会了熟记于心的“因材施教”、“寓教于乐”。随着课改的一步步深入,我发现我越来越爱上了它。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学习的主要方式应是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这些都是现在我备每一节课时着重考虑的问题。
二、新课改新课堂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改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一) 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案例1:在学习“立体几何”之前,我以沙画表演作为载体,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图形,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几何直观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空间图形的认识。
(二) 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事实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尤为显得重要。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
案例2:在《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节课中,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三) 注重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
新课改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
自学课文后,或分组,或集中,或同桌一起讨论研究,然后上台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共同感悟学习目标,提倡合作方式,鼓励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以及创新精神。
(四) 大胆创新,在表演、故事中学习
新课改注意到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认识到了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试想,假若学生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他怎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无拘无束地问答、创设愉快情景、穿插一些表演、故事等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案例3:讲三角函数应用时,我设计了一堂古代数学名题的故事课“塔顶几盏灯”。我国明代数学家吴敬,自幼酷爱数学。1420年元宵节,在钱塘江的一座亭子里,几位书生欣赏五彩缤纷的夜景,对着倒映在江水中的美丽灯色,开怀畅饮,轮流吟诗。一位少年腼腆地说:“诸位仁兄诗才横溢,妙句连篇,小弟也就不再班门弄斧,另吟一首请听:‘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盏盏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试问塔顶几盏灯?’”大伙听后,连连称赞,并一起仰望前方那座用灯点缀着的七层白塔,深思良久,却无人能算出答案。这位少年详细讲解后,大家才恍然大悟,一起举杯称贺,祝愿他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位少年就是吴敬。后来他果然不负众望,成为杰出的数学家。同学们,你们能做出这道名题吗?全班同学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讨论相当激烈,进取心得到增强。
总之,新课改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本着新课改的理念,用心钻研教材、教法,总能找到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
三、新课改新要求
华东师大唐玉光博士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终身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学与各学科之间的渗透
1.数学与生物:与指数函数相关的有细胞的分裂、人口的增长等变化规律;
2.数学与地理、化学:与对数函数相关的有地震震级的变化规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等;
3.数学与物理:与幂函数相关的有理想状态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与函数 的图象相关的有物理中的简谐运动、交流电等等。
(二)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例如《数学3》专门安排了“算法初步”一章,旨在让学生了解算法的初步知识和几个典型的算法案例,使学生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基本特征,让学生体会算法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每本教材中还专门设置了“信息技术应用” 栏目,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的本质。如《数学1》中“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借助信息技术求方程的近似解”、“收集数据并建立模型”等;《数学2》中的“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圆)”;《数学4》中的“利用正切线画函数 的图象”,“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三角函数表”等等。可见,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作用显得越来越大了。
终身学习的愿望,在我,一直都有,并且也在不间断地付诸行动。但在繁忙的工作中常常又被自己忽略了。而今,在课改的背景下不容我们松懈,新课程要求教师也是学习者,我给自己上紧了“发条”。教师素质高,是学生的幸福;教师的学养高,社会才会有指望。在实施新课改的这一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现在的学生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非常尖锐,眼睛每时都在盯着老师,教师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水准,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你忽略身教,言行不一,学生就会使你“失灵”。我深知:“无水无以成江河,无知无以成教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能体会到数学书上的内容牵涉到越来越多的知识。面对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提问,你如果没有准备,怎样回答?一年来,我坚持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的新课程方面的书籍,了解当前课改的动向,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学习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特别是在听了各校优质多媒体公开课后,使我又更新了自已的教育理念。课堂上得到了学生赞赏的目光。“问渠哪得清如水,只有源头活水来”。我成功过,也失败过,但我决不拿昨天的经验来禁锢自已,而要用明天的标准规范自已的行为,打下扎实的功底,做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
回首望望课改以来留下的串串足迹,欣喜之中夹杂着不少困惑。近一年来,我们都在尽力地把课改理念转化为行动。课改正在进行着,而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很多。它将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师一起去探索、解决。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用我们满腔的热情,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我们的课改之路会越走越踏实。
数学组 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