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草药图谱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11:20
枸杞---;补血、肾、脑;安神、明目、乌发、美容;糖尿病

枸杞
枸杞子(BarbaryWolfberryFruit)为茄科植物枸杞之成熟果实,枸杞子FructusLyeii(英)BarbaryWolfberryFruit别名西枸杞、白刺、山枸杞、白疙针、又名狗奶子根。它在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药用价值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它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和营养滋补品。枸杞子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成,可用于癌症的防治。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枸杞 - 主治
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①陶弘景:“补益精气,强盛阴道。”②《药性论》:“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③《食疗本草》 :“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入,去虚劳。”④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引饮,肾病消中。”⑤《纲目》:“滋肾,润肺,明目。”⑥《本草述》:“疗肝风血虚,眼赤痛痒昏翳。“治中风眩晕,虚劳,诸见血证,咳嗽血,痿、厥、挛,消瘴,伤燥,遗精,赤白浊,脚气,鹤膝风。”
性味归经
甘,平。①《别录》 :“微寒,无毒。”②《药性论》 :“味甘,平。”③《食疗本草》 :“寒,无毒。”入肝、肾经。①《本草汇言》 :“入足少阴、足厥阴经。”②《本草经解》 :“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③《要药分剂》 :“入肝、胃二经,兼入肺经。”
枸杞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枸杞 - 用药忌宜
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①《本草经疏》:“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②《本草汇言》:“脾胃有寒痰冷癖者勿入。”③《本经逢原》:“元阳气衰,阴虚精滑之人慎用。”④《本草撮要》:“得熟地良。”
枸杞 - 药物配伍
配菊花,共用于肝肾虚损之目昏瞻视,目生云翳,有明目之功。
配熟地黄,相须为用,共用于肝肾阴亏之腰膝酸软,月经不调,遗精,早衰之候,亦可用于肝肾精血不足之头晕,耳鸣,二目昏花等候。
配北沙参,用于肺胃阴伤之咳嗽咽干,阴虚肺痨,消渴瘅中,热病伤阴之候。
配女贞子,用于肝肾精血不足之头昏目眩,视物不清,目生云翳或暴盲,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等候,相须为用。
配菟丝子,合用于治肾精不足,肝血亏损之二目昏花,视瞻昏眇,遗精早泄,头昏耳鸣,腰痛。配何首乌,平补肝肾,益精补血,乌发强筋。
配麦冬,用于热病伤阴,阴虚肺燥,消渴瘅中之候,有协调作用。
配黄精,可滋阴补血,枸杞助黄精养阴润肺,黄精助枸杞滋补阴血,相须为用。
枸杞 - 别名
苟起子(《本草经集注》)、甜菜子(《救荒本草》)、把子(《藏府药式补正》)、红青椒、拘蹄子(《河南中药手册》)、狗奶子(《江苏植药志》)、枸杞果(《河北药材》)、地骨子、枸茄茄(《山西中药志》)、红耳坠、血枸子(《中药材手册》)、枸地芽子(《四川中药志》)、枸杞豆、血杞子(《药材学》)。原植物枸杞(《本经》)又名:杞(《诗经》)、枸檵(《毛诗传》)、枸忌(《本经》)、羊乳(《吴普本草》)、苦杞、苟乳、地筋(《广雅》)、象柴、纯卢、仙人杖、却老、天精(《抱朴子》)、却暑(《别录》)、地仙(《日华子本草》)、枸棘(《本草衍义》)、狗地芽(《草木便方》)、红榴榴科、石寿树
枸杞 - 药用部位
以上植物的根皮(地骨皮)、嫩茎叶(枸杞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自《名医别录》:“枸杞,生常山平泽及诸丘陵阪岸。冬采根,春、夏采叶,秋采茎、实,阴干。”②《梦溪笔谈》:“枸杞,陕西极边生者,高丈余,大可柱,叶长数寸,无刺,根皮如厚朴,甘美异于他处者。《千金翼》云,甘州者为真,叶厚大者是。大体出河西诸郡,其次江池间圩埂上者。实圆如樱桃。全少核,暴干如饼,极膏润有味。”③《本草衍义》:“枸杞当用梗皮,地骨当用根皮,枸杞子当用其红实,是一物有三用。其皮寒,根大寒,子微寒,亦三等。……今人多用其子,直为补肾药,是曾未考究《经》意,当更量其虚实、冷热用之。”④《纲目》:“古者枸杞、地骨皮取常山者为上,其他丘陵阪岸者可用,后世惟取陕西者良,而又以甘州者为绝品。今陕西之兰州、灵州、九原以西,枸杞并是大树,其叶厚、根粗;河西及甘州者,其子圆如樱桃,暴干紧小,少核,干亦红润甘美,味如葡萄,可作果食,异于他处者。……大抵以河西者为上也。”
枸杞 - 《本草纲目》记载
“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精骨,去疲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枸杞子有滋补肝肾,明目,益面色,长肌肉,坚筋骨之功效。久服有延年益寿,延缓衰老之效果。“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等。
枸杞 -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达2米。多分枝,枝细长,拱形,有条棱,常有刺。单叶互生或簇生,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全缘,先端尖锐或带钝形,表面淡绿色。花紫色,漏斗状,花冠5裂,裂片长于筒部,有缘毛,花萼3-5裂,花单生或簇生叶腋。浆果卵形或长圆形,深红色或橘红色。
枸杞 - 产地分布

分布全国各地,主产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云南、福建等省。日本、朝鲜、欧洲及北美也有分布。
枸杞 - 现代分析
现代分析表明,枸杞子所含之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每百克枸杞果中含粗蛋白4.49克,粗脂肪2.33克,碳水化合物9.12克,类胡萝卜素96毫克,硫胺素0.053毫克,核黄素0.137毫克,抗坏血酸19.8毫克,甜菜碱0.26毫克,还含有丰富的钾、钠、钙、镁、铁、铜、锰、锌等元素,以及22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
枸杞 - 用途
枸杞与煲汤、泡酒、泡茶:
用枸杞煲汤、泡酒、泡茶是中国民间的一贯传统,确能起到一定的保健功效,但经科学家长期研究表明,枸杞中的一些功能营养成分如枸杞多糖、拘把类胡萝卜素等均难溶于汤、水、酒中,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
枸杞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加工枸杞汁最精炼的总结,枸杞汁采用优质宁夏枸杞,选料极其严格。加工过程中去除了枸杞子的皮和籽粒后,运用高新生物工程技术,充分保留了枸杞子的主要功能成分及营养要素,并使上述易溶或难溶的有益成分均匀分散于整个饮料中,从而使之更便于直接吸收或发挥其功能作用。这与大豆蛋白质不易消化吸收,而加工成为豆腐后提高了蛋白质的利用率道理是相似的。
枸杞多糖功能因子具有十分重要的、多方面的保健功能作用:
(1)免疫调节作用
枸杞多糖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有非常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能显著地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迟发型变态反应、升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小鼠腹腔巨噬鸡红细胞功能、小鼠碳廓清能力、以及显著增强抗体生成的能力等。
(2)降血糖作用
枸杞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有效率达100%;且对正常小鼠血糖无影响。
(3)降血脂作用
枸杞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大鼠的血脂有明显影响,可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而对高密度脂蛋白有升高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构把多糖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
(4)延缓衰老作用
果蝇生存试验表明,枸杞多糖可明显延长雌性及雄性果蝇的平均寿命及最高寿命。并有显著升高小鼠红细胞SOD作用和明显降低MDA的作用。另外还有动物及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拘把多糖能明显增强去胸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对小鼠性功能也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5)抗疲劳作用
构把多糖能提高实验小鼠的肌糖原、肝糖原储备。增加乳糖脱氨的总活力、加速血尿素的清除和降低运动后的血乳酸水平,能明显延长小鼠游泳时间。所以,拘把多糖能增强机体体力、迅速消除运动后的疲劳。
(6)其它作用
通过对天麻、人参、银杏、枸杞提取物的试验表明:枸杞提取物能显著延长动物缺氧条件下及辐射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枸杞子是一种已经走入《本草纲目》中说枸杞子能够“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补精气不足,养颜,肌肤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不过,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如此美食的,那些脾胃虚弱有寒湿、泄泻者;外感热邪时等都不能吃枸杞子,否则会雪上加霜。
注意事项: 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要少食用。
枸杞补肾 枸杞的补虚作用重点在补肾,治肾虚腰痛疗效显着,肾虚腰痛可选用枸杞羊肾汤:枸杞30克,羊肾一对,加水熬炖,喝汤吃肾。
枸杞补血 可用枸杞血藤饮:取枸杞20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
枸杞补脑 取枸杞50克,羊脑1具,放入容器,加食盐、葱、姜、料酒,隔水蒸熟。食用进加味精少许即可。
枸杞安神 使用枸杞龙眼粥对血虚失眠效果较好。取枸杞10克,龙眼肉15克,红枣4个,粳米100克,洗净加水熬粥食用。
枸杞明目 常喝枸杞菊花茶能起到养肝明目的功效。取枸杞15克,菊花10克,用沸水冲泡,当茶饮。
枸杞乌发 将枸杞60克,核桃12个,小黑豆100克,加水熬者取浓汁,置于冰箱内,每日早晚各服30亳升。
枸杞美容 将枸杞500克,生地黄15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15克,每日3次。枸杞最适合用来消除疲劳枸杞能预防动脉硬化及防止老化;还具有温暖身体的作用。惊人的疗效令人赞叹!
枸杞子治疗消渴(糖尿病)也有一定效果。《汤液本草》记载,枸杞子“主渴而引饮,.肾病消中。”民间验方把枸杞子蒸熟嚼食,每次l0克,每日2~3 次。用枸杞子15克,与黄芪30 克、山药30 克、生地黄15克、麦冬15克同煎服用,效力更强。
荷叶---妊娠伤寒,大热闷乱,产后血运,烦闷不识人。阳水浮肿:吐血咯血:疮:腹泻 \黄水疮\减肥\降血脂
中文名:荷叶
别名:蕸(《尔雅》)
处方名:荷叶、莲叶、鲜荷叶、干荷叶、荷叶炭等
商品名:荷叶,以色青绿、干燥洁净、完整者为佳。
英文名:原植物Lotus Leaf
拉丁名:药材 Folium Nelumbinis原植物Nelumbo nucifera Gaertn.
来源: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干燥叶。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除去叶柄,折成半圆形或折扇形,干燥。
植物资源分布:药材中国大部地区均产。

荷叶
荷叶 - 化学成分

荷叶
叶含莲碱、荷叶碱、原荷叶碱、亚美罂粟碱、前荷叶碱、N-去甲基荷叶碱、D-N-甲基乌药碱、番荔枝碱、鹅掌楸碱、槲皮素、异槲皮甙、莲甙、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葡萄糖酸、草酸、琥珀酸、鞣质。还含抗有丝分裂作用的碱性成分。
荷叶 - 药理
荷叶是“药食两用”的食物,荷叶中富含的黄酮类物质,是大多数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提高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减少MDA(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及0X-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它可以增加冠脉流量,对实验性心肌梗塞有对抗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对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有显著效果;对降低舒张压,防治心律失常、心血管病等也起重要作用,因此荷叶黄酮是一类极有价值和待开发的物质,它既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原料药,还可广泛应用于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和饮料中。此外,荷叶中另一大类活性物质———生物碱,生理活性显著,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抗病毒等功效。
采用酶法技术进行分离荷叶黄酮类活性物质,并选用适当的新型吸附剂对提取物进一步分离纯化,制备高纯度的活性物质。采用的技术工艺能够有效地提取荷叶中黄酮类活性物质,不仅其提取率高、杂质含量少,而且活性物质不易被破坏,能够适合大规模生产荷叶黄酮的需要。获取的产品无任何毒副作用,且产量高、质量稳定。因此,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莲的副产品(荷叶)中黄酮和生物碱类活性物质进行提取,以作为原料药、保健食品和饮料的开发,顺应市场的需求,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销售空间,也大大提高了莲的经济价值,为莲生产加工带来了更大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荷叶 - 药疗作用

荷叶
黄水疮
是一种自身传染性皮肤病,比较顽固。《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载:荷叶烧炭,研成细末,香油调均,涂敷于患处,一日二次,有特效。
腹泻
夏秋季节,由于感受暑湿或饮食不洁而致呕吐、腹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粪色黄而臭秽难闻等,可用本品清暑利湿、补助脾胃、涩肠止泻。荷叶洗净,置锅内焖炒成炭,放凉研成细末,取10~15克用白糖冲服,日服3次,数日即愈。
漆疮
即对油漆过敏而致的过敏性皮炎。《圣济总录》载:干燥荷叶500克,用水5000毫升,煮至2500毫升,擦洗患处,并用贯众末和油涂患部,每日2次,数次即愈。
水肿
枯萎荷叶,烧干研末,每次服10克,小米汤冲服,日服3次。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颜面浮肿、小便量少等症均有效。
降血脂作用
中医学认为,荷叶性味苦涩,平,归肝、脾、胃、心经。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中药现代研究结果表明,荷叶有降血脂作用。荷叶煎剂治疗高脂血症,1个疗程20日,降胆固醇总有效率达91.3%,其中显效37.8%。有资料报道,荷叶中的生物碱有降血脂作用,且临床上常用于肥胖症的治疗。
现代临床治疗高脂血症获得良好的效果,用荷叶、枸杞子、刘寄奴等制成浓缩水剂500毫升/瓶,每日3次,每次服20毫升,6-8瓶为1个疗程,治疗高脂血症44例,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本方能非常显著地降低血清三酰甘油、β-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的含量;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亚组的含量,降低胆固醇、全血比粘度。
有临床资料报道,荷叶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对治疗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有效。上海市某医疗机构以荷叶煎剂或浸膏治疗高脂血症235例,降血胆固醇有效率为55.8%-91.3%,平均下降1.01毫摩尔/升;三酰甘油平均下降0.86毫摩尔/升;降β-脂蛋白有效率为79.1%,平均下降0.83克/升,以问荆荷叶制成的问荆荷叶片(问荆7.5克,荷叶5克,指每片所含原生药量),按每日3次,每次4片量服食,降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有效率分别为86.6%和83.4%,平均血胆固醇下降1.70毫摩尔/升,三酰甘油下降0.67毫摩尔/升。
上海黄河制药厂和中山医院,将荷叶中提取的生物碱及黄酮制成浸膏片,临床应用后有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的作用,已用于治疗高脂血症、肥胖症、脂肪肝等病症。清代温病学家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谈到应用荷叶的注意事项是:“凡上焦邪盛,治宜清降者,切不可用(荷叶)”。这一重要提示,我们应当记取。荷花盛开季节,摘取适量荷叶是不难办到的,亦可在秋末、入冬前采收新鲜荷叶洗净,切成小块,晒干,收贮;或将洗净的荷叶切碎,晒干或烘干,研成细末,装瓶,密封,备用。荷叶干品,在城市及部分乡镇的中药店(堂)均有销售,可在需要时购取,既简捷,又方便。荷叶茶、荷叶山楂饮、荷叶粥,均是较为有效的家庭食疗经验方,可用于防治高脂血症、肥胖症、脂肪肝等病症。
荷叶 - 选方

荷叶
1、治秋时晚发之伏暑,并治湿温初起:连翘三钱(去心),杏仁二钱(去皮、尖,研),瓜蒌壳三钱,陈皮一钱五分,茯苓三钱,制半夏一钱,甘草五分,佩兰叶一钱。加荷叶二钱为引,水煎服。(《时病论》)
2、治阳水浮肿:败荷叶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日三服。(《证治要诀》)
3、治雷头风证,头面疙宿肿痛,憎寒发热,状如伤寒:荷叶一枚,升麻五钱,苍术五钱。水煎温服。(《内经类编试效方》清震汤))
4、治阳乘于阴,以致吐血衄血: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等分。上研,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妇人良方》四生丸))
5、治吐血不止:经霜败荷叶,烧存性,研末,新水服二钱。(《肘后方》)
6、治吐血咯血:荷叶焙干,为末,米饮下二钱匕。(《经验后方》)
7、治崩中下血:荷叶(烧研)半两,蒲黄、黄芩各一两。为末。每空心酒服三钱。(《纲目》)
8、治下痢赤白:荷叶烧研,每服二钱:红痢蜜、白痢沙糖汤下。(《纲目》))
9、治产后血运,烦闷不识人。或狂言乱语,气欲绝:荷叶三片,蒲黄二两,甘草二两(炙微赤,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入生地黄汁一合,蜜半匙,更煎三,五沸,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荷叶散)
10、治妊娠伤寒,大热闷乱,燥渴,恐伤胎脏:卷荷叶嫩者(焙干)一两,蚌粉花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入蜜少许,新汲水调下,食前服。(《三因方》罩胎散)
11、治脱肛不收:贴水荷叶,焙,研,酒服二钱,仍以荷叶盛末坐之。(《经验良方》)
12、治遍身风宿:荷叶三十枚,石灰一斗,淋汁,合煮渍之,半日乃出,数日一作。(《圣惠方》)
13、治赤游火丹:新生荷叶,捣烂,入盐涂之。(《摘元方》)
14、治黄水疮:荷叶烧炭,研细末,香油调匀,敷患处,一日二次。(《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15、治脚胫生疮,浸淫腿膝,脓水淋漓,热痹痒痛:干荷叶四个,藁本二钱半。上细切,水二斗,煎至五升,去渣。温热得所,淋渫,仍服大黄左经汤。(《证治准绳》荷叶藁本汤)
16、治漆疮:荷叶(燥者)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洗了,以贯众末掺之,干则以油和涂。(《圣济总录》荷叶汤)
17、治扑打坠损,恶血攻心,闷乱疼痛:火干荷叶五斤。烧令烟尽,细研,食前以童子热小便-小盏,调三钱匕,日三服。(《圣惠方》))
18、治斧伤疮:荷叶烧研擦之。(《濒湖集简方》)
荷叶 - 名家论述

荷叶
1、《纲目》:“按闻人规《疽疹八十一论》云,痘疮已出,复为风寒外袭,则窍闭血凝,其点不长,或变黑色,此为倒黡,必身痛,四肢微厥,但温肌散邪,则热气复行而斑自出也,宜紫背荷叶散治之。盖荷叶能升发阳气,散瘀血,留好血,僵蚕能解结滞之气也,此药只得而活人甚多,胜于人牙、龙脑也。又戴原礼《证治要诀》云,荷叶服之,令人瘦劣,单服可以消阳水浮肿之气。”
2、《医林纂要》:“荷叶,功略同于藕及莲心,而多入肝分,平热、去湿,以行清气,以青入肝也。然苦涩之味,实以泻心肝而清金固水,故能去瘀、保精、除妄热、平气血也。”
荷叶 - 性味

荷叶
苦涩,平。
1、《滇南本草》:“性微温平,味辛。”
2、《本草崇原》:“气味苦,平,无毒。”
3、《医林纂要》:“苦涩,平,微咸。”
荷叶 - 归经
入心、肝、脾经。
1、《本草求真》:“入胆。”
2、《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3、《本草撮要》:“入足太阴、阳明经。”
荷叶 - 功用主治

荷叶
清暑利湿,升发滑阳,止血。治暑湿泄泻、眩晕,水气浮肿,雷头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产后血晕。
1、盂诜:“破血。”
2、《本草拾遗》:“主血胀腹痛,产后胞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
3、《日华子本草》:“止渴,并产后口干,心肺燥,烦闷。”
4、《日用本草》:“治呕血、吐血。”
5、《滇南本草》:“上清头目之凤热,止眩晕,清痰,泄气,止呕,头闷疼。”
6、《品汇精要》:“治食蟹中毒。”
7、《纲目》:“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瘀血,淆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
8、《本草通玄》:“开胃消食,止血固精。”
9、《本草备要》:“洗肾囊风。”
10、《生草药性备要》:“舂汁,治白浊,(煅)存性,治莲蓬疮。”
11、《太苹再新》:“清凉解暑,止渴生津,治泻痢,解火热。”
12、《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妇人慢性子宫炎,赤白带下,男子遗精或夜尿证;又为解毒药。”
荷叶 - 用法与用量

荷叶
内服:煎汤,1~3钱(鲜者0.5~1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
荷叶 - 宜忌
1、《纲目》:“畏桐油,茯苓、白银。”
2、《本草从新》:“升散消耗,虚者禁之。”
3、《随息居饮食谱》:“凡上焦邪盛,治宜清降者,切不可用。”
荷叶 - 食疗药膳

荷叶冰粥
荷叶二花粥
鲜荷叶1张,荷花1朵,扁豆花5朵,大米100克。将鲜荷叶洗净、切细;先取大米煮粥,待熟后调入荷叶、二花,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2剂。可清热解暑、除烦利尿,适用于暑热症及高脂。
荷叶粥
鲜荷叶1张,大米50克。将鲜荷叶洗净,切丝;大米淘净;先将荷叶水煎取汁,去渣,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可清热化痰,祛脂降浊,适用于暑热症及高脂血症。
莲米芡实荷叶粥
莲米、芡实各60克,鲜荷叶1张,糯米30克,猪肉50克,红糖适量。将芡实去壳,荷叶剪块,将诸药与糯米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成粥,红糖调服,每日2剂。可健脾止带,适用于带下绵绵不断,面白或黄,四肢不温,纳少便溏,精神倦怠等。
扁荷粥
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荷叶1张,大米50克。将扁豆、大米淘洗干净,荷叶洗净切丝,冰糖研细。先取扁豆煮沸后,下大米煮至扁豆黏软时,再下荷叶、冰糖,煮20分钟后即成,每日1剂。可清暑利湿,和胃厚肠,降脂祛腻,适用于暑热症。4、
两山决明荷叶茶
原料:山药、山楂、荷叶各15克,决明子10克。
制作:水煎取汁。 食法:每日1剂,代茶饮。
功效:清热润燥,健脾益肾。适用于糖尿病。
荷叶 - 减肥茶
荷叶 中国自古以来就把荷叶奉为瘦身的良药。因为荷花的根,(藕)和叶有单纯利尿、通便的作用。 荷叶的药性,荷叶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莲的叶片。其化学成分主要有荷叶碱、柠檬酸、苹果酸、葡萄糖酸、草酸、琥珀酸及其它抗有丝分裂作用的碱性成分。药理研究发现,荷叶具有解热、抑菌、解痉作用。 经过炮制后的荷叶味苦涩、微咸,性辛凉,具有清暑利湿、升阳发散、祛瘀止血等作用,对多种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充分利用荷叶茶的减肥效果,需要一些小窍门:
必须是浓茶
第二泡的茶毫无效果,虽然只要能泡出颜色来沏多少遍都可以。但除第一泡之外,其它的不可能有减肥效果。 荷叶茶一小包可冲一茶杯 基本上一天可冲3-4包,分3-4次喝完。有便秘迹象的人第一星期可先1天喝4包,分4次喝完。大便畅通,对减肥更有帮助。最好是空腹时饮用。在饭前喝下。
不必节食
因喝一段时间后,对食物的爱好就会自然发生变化,很多人就不太爱吃荤腥油腻的食物了。 此外,荷叶茶不用煮。将一包茶放在茶壶或大茶杯里,倒上开水就可饮了。最好能焖5-6分钟,这样茶叶会更浓。而且就算茶凉,其效果也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夏季可冰镇后饮用,味道更佳。
蘑菇荷叶减肥汤
原料:蘑菇2个,荷叶1张
做法:先把蘑菇和荷叶洗干净,然后把蘑菇放入锅内,加一大碗水,水沸腾后 把荷叶放进去一起煮5分钟,加盐即可 食用方法:每晚喝此汤,外加水果即可
荷叶 - 荷叶铁线蕨
制法
荷叶:喷水,稍润,切丝,干燥。
荷叶炭:取净荷叶,照煅炭法煅成炭。
荷叶炭:取净荷叶,放煅锅内装满,上面覆盖一锅,两锅结合处用黄泥封闭,上面锅底贴白纸,用火煅至白纸显焦黄色为止,待凉取出。
性状
本品呈半圆形或折扇形,展开后呈类圆形,全缘或稍呈波状,直径20~50cm。上表面深绿色或黄绿色,较粗糙;下表面淡灰棕色,较光滑,有粗脉21~22条,自中心向四周射出;中心有突起的叶柄残基。质脆,易破碎。稍有清香气,味微苦。
鉴别
本品粉末灰绿色。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外壁乳头状或短绒毛状突起;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5~8个。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略波状弯曲,有时可见连珠状增厚。草酸钙簇晶多见,直径约至40μm 。
性味归经
苦涩,平。入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用于多种出血症及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3~9g ;鲜品15~30g ;荷叶炭3~6g 。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
《中国药典》
用药忌宜
①《本草从新》:“升散消耗,虚者禁之。”②《随息居饮食谱》:“凡上焦邪盛,治宜清降者,切不可用。”
药物配伍
《纲目》:“畏桐油、茯苓、白银。”
备注
1、用于感受暑热、头胀胸闷、口渴、小便短赤等症。本品味苦性平,其气清芳,新鲜者善清夏季之暑邪,临床常与鲜藿香、鲜佩兰、西瓜翠衣等配伍应用。
2、用于夏季暑热泄泻等症。荷叶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升发脾阳,对暑热泄泻,常与白术、扁豆等配伍应用。此外,对脾虚气陷,大便泄泻者,也可加入补脾胃药中同用。
3、另本品又可用于各种出血症。
其它用处
1、包装其他物体。
2、煮粥,煮后有粥内有淡淡清香。
凤尾草-----热性赤痢\肝炎:泌尿系炎症,血尿:肺咳荨麻疹:;胆疾;磷面神经麻痹:秃发:中毒;五毒发背:

凤尾草
凤尾草,别名有井口边草、小金星凤尾、铁脚鸡、山鸡尾、井茜、井阑草、石长生、凤凰草、井边茜、旋鸡头、阉鸡尾、凤尾蕨、野鸡尾、青蕨、鸡脚草、百脚草、龙须草、金鸡尾、腊肾草、百脚鸡、金鸡爪、井口鸡胶舌、井栏茜、小叶凤尾草、小凤尾、小金星凤尾草、乌脚鸡、线鸡尾、双凤尾、金鸡尾、小凤尾草、九把连环剑、鸡爪莲、背阴草等。英文名为ChineseBrakeHerb,HerbofChineseBrake,HerbofHuguenotFern,HerbofSerrulateBrake,HerbofSpiderBrake,拉丁名为PterismultifidaPoir。
归大肠;心;肝经,性味:淡;微苦;寒。药材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的全草或根。主要功效为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
var secCount=13;
凤尾草 - 植物形态

凤尾草
风尾草,又名:细叶凤尾草。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
地下茎粗壮,密被线状披针形的黑褐色鳞片。
叶丛生,叶柄长5~23厘米,灰棕色或禾秆色,无毛;生孢子囊的孢子叶2回羽状分裂,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轴具宽翅,羽片3~7对,对生残近对生。上部的羽片无柄,不分裂,先端渐尖,长线形,全缘,顶端的羽片最长,下部的羽片有柄,羽状分裂或基部具1~2裂片,羽状分裂者具小羽片数枚,长线形,小羽片在叶轴上亦下延成翅,叶脉明显,细脉由中脉羽状分出,单一或二叉分枝。小羽片较宽,线形或卵圆形,边缘均有锯齿,孢子囊群线形,沿孢子叶羽片下面边缘着生,孢子囊群盖稍超出叶缘,膜质。
编辑本段回目录 凤尾草 - 性味归经

凤尾草
性味
淡微苦,性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②《分类草药性》:“性凉,无毒。”
③《福建民间草药》:“咸,寒,微毒。”
④《本草推陈》:“酸苦,寒。”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微苦,寒。”
归经
①《泉州本草》:“入肾、胃二经。”
②《闽东本草》:“入大肠、肾、心、肝四经。”
凤尾草 - 功能主治

凤尾草
功效分类
清热燥湿药;凉血止血药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治黄疸型肝炎,肠炎,菌痢,淋浊,带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体炎,腮腺炎,痈肿疮毒,湿疹。
1 、《生草药性备要》: “洗疳、疗、痔,散毒,敷疮。治蛇咬诸毒,刀伤,能止血生肌,舂汁调酒服,渣敷患处。研末收贮治气痛。”
2、 《岭南采药录》: “晒干为末,治气痛热痛。”
3 、《植物名实图考》: “治五淋,止小便痛。”
4、《分类草药性》: “治一切热毒,消肿,清火。治痈疮,乳痈,淋症。”
5、《中国药植志》: “止泻。”
6、《贵州民间方药集》: “解热,利尿。治小儿惊风,夜哭。”
7 、《广西药植志》: “清大肠、肺热。治热性赤痢及齿痛,止吐血。”
8 、《中国药植图鉴》: “治疥癣。”
9、《泉州本草》: “治湿热小便不通,血淋,咽喉肿痛。”
10、《湖南药物志》: “治疳积,感冒,目翳。”
11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清热,利湿,凉血。治菌痢,肠炎,外感发热,尿路感染,白带,腮腺炎,疔疮,湿疹。”
12、《江西草药》: “治瘰疬,鼻衄,便血。”
13、《上海常用中草药》: “治黄疸型肝炎,扁桃体炎,遗精,蛲虫病。”
凤尾草 - 中药选方

凤尾草
1、 治热性赤痢:凤尾草五份,铁线蕨一份,海金砂藤一份。炒黑,水煎服。(《广西药植图志》)
2 、治急性肝炎:鲜凤尾草三两。捣汁服,每日三剂,五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
3、治泌尿系炎症,血尿:鲜凤尾草二至四两,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4、治白带及五淋白浊:凤尾草二至三钱,加车前草、白鸡冠花各三钱,萹蓄草、米仁根、贯众各五钱。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5、治崩漏:凤尾草一两。切碎,用水酒各半煎服。(《矿西中草药》)
6 、治鼻衄:凤尾草七钱至一两,海带一两(洗净)。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7、 治大便下血:凤尾草七钱至一两。同猪大肠炖熟去渣,食肠及汤。(《江西民间草药》)
8、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鲜凤尾草一两。洗净,煎汤调蜜服,日服二次。
9、治小儿口糜:鲜凤尾草二至三钱。洗净,水煎,调蜜和朱砂少许内服。(⑩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10 、治羊毛疔:鲜凤尾草一两,捣汁服;或晒干磨粉,每服三钱,温开水调服。有寒者加姜汁服。(《衡山民间草药》)
11、治五毒发背:小金星凤尾和根,洗净,用慢火焙干,称四两,入生甘草一钱。捣末分作四服,每服用酒一升煎三、二沸后,更以冷酒三、二升相和,入瓶器内封却,时时饮服。忌生冷油腻毒物。(《履巉岩本草》)
12、 治汤火伤:凤尾草,焙干研末,麻油调敷。(《湖南药物志》)
13 、治狂犬咬伤:凤尾草二两,水煎服;或捣烂外敷。(《湖南药物志》)
14、 治荨麻疹:风尾草适量,食盐少许。水煎洗。(《江西草药》)
15、治秃发:小金星凤尾草根,浸油涂头。(《履巉岩本草》)
用药注意:虚寒证忌服。
①《履崭岩本草》:“老人不可多服,其性冷故也。”
②《闽东本草》:“孕妇、冷痢、休息痢不宜服。”
凤尾草 - 药用植物栽培

凤尾草
资源分布
生长于半阴湿的岩石及墙角石隙中。
分布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台湾等地。
植物栽培
1.气候土壤:喜温暖湿润环境,性强光、宜选山沟,墙脚等阴湿地栽培。
2.种植:分株繁殖,春季将母根挖出,分开穴栽,穴距离5-8cm,一般大株可分3-5株丛不等,覆土压紧后浇水。
3.田间管理:生长期注意除草,旱季注意浇水。
炮制方法
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炮炙:取净原材料,鲜用或晒干。
采集加工:四季可采,洗净备用。
凤尾草 (《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井口边草(《本草拾遗》),小金星风尾、铁脚鸡(《履巉岩本草》),山鸡尾,井茜(《生草药性备要》),井阑草、石长生(《植物名实图考》),凤凰草(《分类草药性》),井边茜(《岭南采药录》),旋鸡头、阉鸡尾(《中国药植志》),凤尾蕨、野鸡尾(《广西中兽医药植》),青蕨(《陆川本草》),鸡脚草(《南宁市药物志》),百脚草、龙须草(《江西民间草药》),金鸡尾、腊肾草(《四川中药志》),百脚鸡(《中国药植图鉴》),金鸡爪、井口鸡胶舌(《闽东本草》),井栏茜、小叶凤尾草(《广东中药》Ⅱ),小风尾(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凤尾草
【性味】味淡微苦,性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②《分类草药性》:性凉,无毒。
③《福建民间草药》:咸,寒,微毒。
④《本草推陈》:酸苦,寒。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微苦,寒。
【归经】①《泉州本草》:入肾、胃二经。
②《闽东本草》:入大肠、肾、心、肝四经。
【功用主治-凤尾草的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
治黄疸型肝炎,肠炎,菌痢,淋浊,带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体炎,腮腺炎,痈肿疮毒,湿疹。
①《生草药性备要》:洗疳、疗、痔,散毒,敷疮。
治蛇咬诸毒,刀伤,能止血生肌,舂汁调酒服,渣敷患处。
研末收贮治气痛。
②《岭南采药录》:晒干为末,治气痛热痛。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五淋,止小便痛。
④《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热毒,消肿,清火。
治痈疮,乳痈,淋症。
⑤《中国药植志》:止泻。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
治小儿惊风,夜哭。
⑦《广西药植志》:清大肠、肺热。
治热性赤痢及齿痛,止吐血。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疥癣。
⑨《泉州本草》:治湿热小便不通,血淋,咽喉肿痛。
⑩《湖南药物志》:治疳积,感冒,目翳。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凉血。
治菌痢,肠炎,外感发热,尿路感染,白带,腮腺炎,疔疮,湿疹。
⑿《江西草药》:治瘰疬,鼻衄,便血。
⒀《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黄疸型肝炎,扁桃体炎,遗精,蛲虫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品1~2两);研末或捣汁饮。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虚寒证忌服。
①《履崭岩本草》:老人不可多服,其性冷故也。
②《闽东本草》:孕妇、冷痢、休息痢不宜服。
【选方】①治热性赤痢:凤尾草五份,铁线蕨一份,海金砂藤一份。
炒黑,水煎服。
(《广西药植图志》) ②治痢疾:鲜凤尾草二至三两。
水煎或擂汁服,每日三剂。
(《江西草药》) ③治急性肝炎:鲜凤尾草三两。
捣汁服,每日三剂,五天为一疗程。
(《江西草药》) ④治泌尿系炎症,血尿:鲜凤尾草二至四两,水煎服。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热淋、血淋:凤尾草七钱至一两。
用米泔水(取第二次淘米水)煎服。
(《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白带及五淋白浊:凤尾草二至三钱,加车前草、白鸡冠花各三钱,萹蓄草、米仁根、贯众各五钱。
同煎服。
(《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崩漏:凤尾草一两。
切碎,用水酒各半煎服。
(《矿西中草药》) ⑧治鼻衄:凤尾草七钱至一两,海带一两(洗净)。
水煎服。
(《江西民间草药》) ⑨治大便下血:凤尾草七钱至一两。
同猪大肠炖熟去渣,食肠及汤。
(《江西民间草药》) ⑩治肺热咳嗽:鲜凤尾草一两。
洗净,煎汤调蜜服,日服二次。
⑾治咽喉肿痛:鲜凤尾草五、六钱。
洗净,煎汤,冲乌糖少许,日服二次。
⑿治小儿口糜:鲜凤尾草二至三钱。
洗净,水煎,调蜜和朱砂少许内服。
(⑩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⒀治羊毛疔:鲜凤尾草一两,捣汁服;或晒干磨粉,每服三钱,温开水调服。
有寒者加姜汁服。
(《衡山民间草药》) ⒁治五毒发背:小金星凤尾和根,洗净,用慢火焙干,称四两,入生甘草一钱。
捣末分作四服,每服用酒一升煎三、二沸后,更以冷酒三、二升相和,入瓶器内封却,时时饮服。
忌生冷油腻毒物。
(《履巉岩本草》) ⒂治汤火伤:凤尾草,焙干研末,麻油调敷。
(《湖南药物志》) ⒃治狂犬咬伤:凤尾草二两,水煎服;或捣烂外敷。
(《湖南药物志》) ⒄治磷中毒(亦适用于鸦片、砷、毒蕈中毒):风尾草(鲜)四两。
切碎,加泉水一碗,擂汁服。
(《江西草药》) ⒅治荨麻疹:风尾草适量,食盐少许。
水煎洗。
(《江西草药》) ⒆治面神经麻痹:凤尾草三钱。
水煎服。
(《陕西中草药》) ⒇治秃发:小金星凤尾草根,浸油涂头。
(《履巉岩本草》)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菌痢成人每日取全草25~30克(最多可用2两小儿酌减),加水200~250毫升,煎至约100毫升,加糖分3次服。
治疗80例,多数在2~7天内退热,腹痛及里急后重消失,大便次数及性质恢复正常,大便培养转阴。
于口服同时,加用煎剂作保留灌肠亦可。
②治疗传染性肝炎取鲜草制成100%煎液,服时加糖。
成人海日100~150毫升,分2~3次服,连服1星期。
治疗143例,均辅以维生素B1、C,结果除1例病情反复,20例显著进步外,均治愈。
③治疗伤寒取细叶风尾草(干品),成人每日4两(小儿酌减),加水2500毫升,煎成750毫升,首次服150毫升,后每隔2小时服60毫升。
治疗5例(2例轻型,1例中型。
2例重型),4例治愈,1例重型患者发热持续不退,改用合霉素治愈。
④治疗胆道疾患取凤尾草3两,加糖煎服。
临床试治胆囊炎、胆结石等并发胆道出血5例,服药6~8剂后,4例获得控制,1例无效。
亦可用于感染所致的胆道出血。
此外,曾报道用凤尾草、水杨梅各2两,向日葵盘1只,煎服,治疗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各1例,收到意外疗效,值得探索。
凤尾草 - 临床应用

凤尾草
①治疗急性菌痢
成人每日取全草25~30克(最多可用2两小儿酌减),加水200~250毫升,煎至约100毫升,加糖分3次服。治疗80例,多数在2~7天内退热,腹痛及里急后重消失,大便次数及性质恢复正常,大便培养转阴。于口服同时,加用煎剂作保留灌肠亦可。
②治疗传染性肝炎
取鲜草制成100%煎液,服时加糖。成人海日100~150毫升,分2~3次服,连服1星期。治疗143例,均辅以维生素B1、C,结果除1例病情反复,20例显著进步外,均治愈。
③治疗伤寒
取细叶风尾草(干品),成人每日4两(小儿酌减),加水2500毫升,煎成750毫升,首次服150毫升,后每隔2小时服60毫升。治疗5例(2例轻型,1例中型。2例重型),4例治愈,1例重型患者发热持续不退,改用合霉素治愈。
④治疗胆道疾患
取凤尾草3两,加糖煎服。临床试治胆囊炎、胆结石等并发。
决明子---降压降脂,高血压、高脂血症、大便秘结、视物模糊、前列腺增生、失明,补肝,急性结膜炎:青盲、雀目、
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决明子也叫草决明、羊明、羊角、马蹄决明、还瞳子、狗屎豆、假绿豆、马蹄子、千里光、芹决、羊角豆、野青豆、猪骨明、猪屎蓝豆、细叶猪屎豆、夜拉子、羊尾豆。
味苦、甘而性凉,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明目等功能。
除药用成分外,决明子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近年来其保健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决明子 -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直立,上部多分杖,全体被短柔毛。叶互生;双数羽状复叶;叶柄上面有沟,叶轴上2小
决明子
叶间有腺体;托叶线状,早落;小叶3对,倒卵形,长2~3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圆形,有微突尖,基部广楔形或近圆形,一边倾斜,全缘,上面近无毛,下面被柔毛。花腋生,成对;总花梗长约1厘米,被柔毛;萼片5,卵圆形,外面被柔毛;花瓣5,倒卵形或椭圆形,具短爪,黄色;雄蕊10,上面3枚退化,下面7枚发育完全;子房细长,弯曲,被毛,具柄,花柱极短,柱头头状。荚果,线形,略扁,弓形弯曲,长15~24厘米,直径4~6毫米,被疏柔毛。种子多数,菱形,灰绿色,有光亮。
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干燥种子,呈菱方形,状如马蹄,一端稍尖,一端截状,长5~8毫米,宽2.5~3毫米。表面黄褐色或绿褐色,平滑光泽,两面各有1凸起的棕色棱线,棱线两侧各有一条浅色而稍凹陷的线纹,水浸时由此处胀裂。质硬不易破碎横切面皮薄,可见灰白色至淡黄色的胚乳,子叶黄色或暗棕色,强烈折叠而皱缩。
气无,味微苦,略带粘液性。以颗粒均匀、饱满、黄褐色者为佳。全国各地均产。
决明子 - 化学成份
决明子除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锌、锰、铜、镍、钴、钼等。所含大黄素、大黄酸对人体有平喘、利胆、保肝、降压功效,并有一定抗菌、消炎作用。其中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素蒽酮、大黄素甲醚,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强心作用。决明子素具有a-羟基,可与金属素合成络合物,对金属元素吸收有很大影响。现代临床用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收效满意,决明子水煎或制成片剂服用。民间常用决明子炒黄末,代茶饮,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保健功能。
性味苦甘,凉。
《本经》:味咸,平。
《别录》:苦甘,微寒,无毒。
《本草正》: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
决明子 - 食疗作用
决明子绿茶
决明子绿茶
原料:决明子、绿茶各5g。
制法:将决明子用小火炒至香气溢出时取出,候凉。将炒好的决明子、绿茶同放杯中,中入沸水,浸泡3~5分钟后即可饮服。随饮随续水,直到味淡为止。
功效:此茶清凉润喉,口感适宜,具有清热平肝、降脂降压、润肠通便、明目益睛之功效。
适应证: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大便秘结、视物模糊等。
注意:茶叶“产徽者名松萝,长于化食;产浙绍者日日铸,长于清长;产闽者日建茶,专于癖瘴;产六合者日苦丁,专于止痢;产滇南者日普洱茶,则兼消食癖瘴,止痢之功。”因此,降脂消食以安徽松萝茶及云南普洱茶为佳。决明子以颗粒均匀、饱满、黄褐色者为佳,炒时有香气溢出即可,不要炒糊,以免影响疗效。决明子茶苦寒伤胃,因此,脾胃虚寒、气血不足者不宜服。茶叶中含有咖啡因,有醒脑提神之功,因此,夜晚不宜饮茶,以防失眠。
杞菊决明子茶
原料:枸杞子10克,菊花3克,决明子20克。
制法:将枸杞子、菊花、决明子同时放入较大的有盖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后可开始饮用。
用法:当茶,频频饮用,一般可冲泡3至5次。
功效:清肝泻火,养阴明目,降压降脂。用于肝火阳亢型脑卒中后遗症,症见肢体麻木瘫痪,头晕目眩,头重脚轻,面部烘热,烦躁易怒,血压增高,舌质偏红,苔黄,脉弦。
菊楂决明茶
原料:洁净菊花10克、生山楂片10克、决明子5克、方糖25克,
用法:将菊花、山楂片、决明子、方糖放入保温杯中,以开水冲泡、盖紧浸泡半小时,频频饮用,每日数次。
功效:本品适用于更年期综合症的肝肾阴虚,肝肠上亢的患者,凡具有头晕、头痛者,烦躁易怒,或高血压所致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者。

菊花决明子粥
菊花决明子粥
原料:菊花10克,决明子10—1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用法:先把决明子放入砂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待冷后与菊花煎汁,去渣取汁,放入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1—2沸即可食。每日1次;5—7日为l疗程。
功效:清肝明目,降压通便。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症,以及习惯性便秘等。
注意事项:大便泄泻者忌服。
桃仁决明蜜茶
原料:桃仁10克加草决明子12克
用法:将桃仁、草决明子水煎,加蜂蜜。
功效:能活血降压、清肝益肾,适用于高血压、脑血栓形成有热象者服用。
决明子蜂蜜饮
原料:炒决明子10一15克,蜂蜜20~30克。
用法:将决明子捣碎,加水300~400毫升煎煮10分钟,冲人蜂蜜搅匀服用,早晚分服,每日1剂。
功效: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治疗前列腺增生兼习惯性便秘者。

决明子茶
决明子茶
用法:决明子30g,
用法:开水冲泡,
功效:能降压降脂,润肠通便。
紫明茶
原料:紫菜30克,决明子25克。
用法: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取汁饮用。
功效:甲状腺肿大,水肿,慢性气管炎,咳嗽,高血压。
荷叶减肥茶
原料:荷叶3g,决明子6g,制大黄3g,首乌3g,扁豆3g,玳玳花3g,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
功效:能减肥降脂,畅中润肠。适用于肥胖症、便秘等。
柴胡决明子药粥
原料:柴胡15克,决明子20克,菊花15克,冰糖15克,大米100克。
用法:柴胡,决明子,菊花三味水煎,去渣取汁,与大米煮粥,趁热加入冰糖至融化。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功效:更年期综合症肝郁化火型,常见失眠伴有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症。

决明子粥
决明子粥
原料:决明子15克,粳米60克,冰糖少许
用法:先将决明子放入锅内,炒至微有香味,取出待冷,加水煎汁,去渣入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可。顿食,每日1剂,连用2周。
功效:清肝,明目,通便。用于白内障。
夏季食。每日1剂,5~7天为一疗程。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症以及习惯性便秘等。宜忌:大便泄泻者忌服
山楂决明子茶
原料:山楂15克、荷叶15克、决明子10克,
用法:水煎饮其汁液。
功效:用于糖尿病
决明子 - 药理作用
《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决明子
《别录》:“疗唇口青。”
《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归经
入肝、肾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本草经疏》:"足厥阴肝,亦入胆、肾。"
决明子 - 常用配方
治失明,目中无他病,无所见,如绢中视:马蹄决明二升,捣筛,以粥坎服方寸匕。忌鱼、蒜、猪肉、辛菜。
决明子
(《僧深集方》决明散)
治目赤肿痛: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之。亦治头风热痛。(《摘元方》)
治雀目:决明子二两,地肤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后,以清粥饮调下一钱。(《圣惠方》)
治眼补肝,除暗明目:决明子一升,蔓荆子一升(用好酒五升,煮酒尽,曝干)。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二钱,食后及临卧服。(《圣惠方》决明子散)
治急性结膜炎:决明子、菊花各三钱,蔓荆子、木贼各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治高血压:决明子五钱,炒黄,水煎代茶饮。(《江西草药》)
治小儿疳积:草决明子三钱,研末,鸡肝一具,捣烂,白酒少许,调和成饼,蒸熟服。(《江西草药》)
治癣:决明子不以多少,为末,少加水银粉,同为散。先以物擦破癣,上以散敷之。 (《苏沈良方》)
多年失明:用决明子二升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稀粥送下。
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观正常,但不见物,雀目即夜盲):
决明子
用决明一程式、地肤子五两,共研为末,加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下。
眼睛红肿:用决明子炒过,研细,加茶调匀敷太阳穴,药干即换,一夜肿消。
头风热痛:用决明子炒过,研细,加茶调匀敷太阳穴,药干即换,一夜肿消。
鼻血不止:用决明子三工业区末,加水调交,敷胸口处。
癣疮蔓延:用决明子一两,三工业区末。加水银、轻粉少许,研至极细,看不到水银星。擦破癣疮后再敷药。
背疮初起:用决明子一升(捣碎)、生甘草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决明子 - 临床应用

决明子
降低血清胆甾醇观察100例,治前血清胆甾醇在484~210毫克%之间,平均为246.91毫克%;治后降至110~208毫克%之间,平均下降87.9毫克%。
大部分病例于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周内有85%降至正常水平,4周内降至正常水平者占96%,总有效率为98%。
但在长期观察的5例中,因故停药后血清胆甾醇则又逐渐上升,再行服药后仍可下降。
提示本品降低血清胆甾醇系暂时性的,为达到治疗目的需长期维持,需维持多久尚待观察。
服药后有85%病例的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有所改善。
制剂及用法:一煎剂-决明子1两,水煎分2次服。
二糖浆-每100毫升含生药1.5两,每次20毫升,日服3次。
三片剂-每片含生药6分,日服3次,每次5片。
三种剂型经观察疗效无明显差异。
决明子用量与疗效有密切关系,量少(如口煎剂每日用5钱)不能达到疗效。
副作用:发生率占9%,主要为腹胀、腹泻与恶心,多见于服药初期,均不影响继续服药,可自行消失。
1.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青盲内障等症。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症,系肝火上扰,或风热上壅头目所致。决明子既能清泄肝胆郁火,又能疏散风热,为治目赤肿痛要药。风热者,常与蝉衣、菊花等同用;肝火者,常配龙胆草、黄芩、夏枯草等同用。
2.青盲内障,多由肝肾不足所引起。决明子清肝而明目,常与补养肝肾药如沙苑蒺藜、女贞子、枸杞子、生地等同用,以治青盲内障。

决明子枕头
3.润肠通便作用,能治疗大便燥结。
4.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于高血压病而呈现肝阳上扰、头晕目眩等症候者,常与钩藤、生牡蛎等同用。
其他用途:决明子枕头
采用决明子等阴性野生植物混合制枕头,决明子具圆润颗粒按摩头部,可促进头部血循环,增强记忆。夏季凉爽舒适,冬季温暖御寒。一般决明子双面枕头另外填充荞麦壳、真空棉等。
毒副作用
在营养完全的食物中加入不同比例的决明子,随药物比例增加而使大鼠体重降低。临床使用本品口服降血脂,服药后有9%的病例,初期有腹胀、腹泻和恶心,但可自行消失,不影响继续服药。
决明子 - 文化底蕴
《神农本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出。久服益精光,轻身"。
决明子
《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末涂,消肿毒,贴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洪;作枕,治头风,决明胜黑豆"。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湖南药物志》载其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痨、胸痹"。
《中华本草》,述其应用较为广泛,载曰:"清肝益肾,明目,利水通便。主治目赤肿痛,羞明泪多、青盲、雀目、头痛头晕、视物昏暗、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习惯性便秘。外治肿毒、癣疾"。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本草经疏》:足厥阴肝,亦入胆、肾。
《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别录》:疗唇口青。
《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医林纂要》:泻邪水。
《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
《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蒲公英--烧伤合并感染:急性胆道\尿路感染:腮腺炎:乳腺炎、阑尾炎;急性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
蒲公英

被风吹打过的蒲公英伞
蒲公英是因为有很多用处才引进别处。它可以作食物或草药。早春的嫩蒲公英是一种蔬菜中传统的野菜。现在已经有家养出来的,比salut的大很多。嫩蒲公英可以凉拌,烧汤或炒熟。老了的也能吃,但是比较苦。不苦的蒲公英也可以拌肉作饺子馅,味道和西洋菜做的馅差不多。欧洲人在中世纪时就已经用蒲公英花来酿酒。蒲公英叶子含有很多维生素A和维生素C。蜜蜂也常到蒲公英采花粉和蜜糖。
蒲公英是一种中草药。《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主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滞气,清热毒,化食毒,消恶肿、结核、疔肿。”
蒲公英根也是一种草药,在加拿大是正式注册为利尿,解水肿的草药。烤干磨成粉之后可以泡茶,据说在饭前喝过可以解胃助消化,在保健食品商店可以买到,但是没有科学证明这种作用。
蒲公英 - 蒲公英的别名

蒲公英
别名:凫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仆公英(《千金翼方》)仆公罂(《本草图经》)、地丁(《本草衍义》)、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救荒本草》)、鹁鸪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谱》)、黄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纲目》)、奶汁草(《本经逢原》)、残飞坠(《生草药性备要》)、黄狗头(《植物名实图考》)、卜地蜈蚣、鬼灯笼(《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义》)、双英卜地(《贵>>民间方药集》)、黄花草、古古丁(《江苏植药志》)、茅萝卜(《四川中药志》)、黄花三七(《杭州药植志》)
蒲公英 - 医用

蒲公英
蒲公英又称尿床草,对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
蒲公英茶做法:
材料:干燥蒲公英75克、水1000cc
作法:
1.将蒲公英洗净,放入锅中,加水淹过蒲公英
2.大火煮沸后盖上锅盖,小火熬煮一小时
3.滤除茶渣,待凉后即可饮用
蒲公英中药配伍:
蒲公英
配夏枯草:清热;配地丁:清热解毒;配金银花:消痈化疡;配决明子:清热泻火。
蒲公英药性说明:甘寒清解,苦以开泄,功专解毒消肿,为治乳痈要药。兼有利湿之功。
蒲公英功效:
1.清热解毒 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2.消痈散结 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蒲公英主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蒲公英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l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蒲公英临床应用:
1.用于烧伤合并感染:以鲜蒲公英捣烂,加入少许75%酒精调敷患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5):301)
2.治疗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参25~30g,白芍15~30g,甘草10~30g,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2):33)
3.治 疗急性胆道感染:蒲公英30g,柴胡10g,郁金12g,川楝6g,刺针草30g。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第33页)
4.治疗腮腺炎:以鲜蒲公英30g捣碎,加入1个鸡蛋清中搅匀,加冰糖适量,捣成糊状,外敷患处。日换药1次。(《中药现代临床应用手册》1993;12)
1.急性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12g,水煎服。
2.乳腺炎、阑尾炎、疮疖疗肿: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各15g,山甲、当归、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单用其鲜品捣烂局部外敷。
3.目赤红肿:蒲公英30g,黄芩10g,水煎,熏洗患眼。
4.尿路感染:蒲公英30g,萆解、生蒲黄、木通、车前子各10g,水煎服。
注意事项: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1.
蒲公英
用量过大 常规用量煎服后,偶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大剂量(30g/kg)灌服煎剂3天,可见实验兔子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浊肿,肾小管变窄,其它无明显改变。小鼠和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尿中可出现少量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
2.过敏反应 服用蒲公英煎剂、蒲公英酒浸剂后,个别人会出现荨麻疹、全身瘙痒等过敏反应。蒲公英注射剂静脉滴注后,亦偶有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
3.药不对证 主要是寒热不分,不加辨证而滥用蒲公英治疗各种感染。临床上所见的感染多数为热证,用蒲公英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但少数感染属于阴寒证,无热象,病程多较长,病人体质虚弱。笔者普见有人用大剂量蒲公英治疗阴寒证,结果病人出现食欲减退、倦怠、疲乏、出虚汗、面色苍白。感染灶并无好转之象。将蒲公英清热解毒的作用简单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滥用,会产生不良反应。
蒲公英 - 植物形态

蒲公英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外皮黄棕色。叶根生,排成莲座状,狭倒披针形,大头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缘或有数齿,先端稍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无毛蔌有蛛丝状细软毛。花茎比叶短或等长,结果时伸长,上部密被白色珠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长约3.5cm;总苞片草质,绿色,部分淡红色或紫红色,先端有或无小角,有白色珠丝状毛;舌状花鲜黄色,先端平截,5齿裂,两性。瘦果倒披针形,土黄色或黄棕色,有纵棱及横瘤,中产以上的横瘤有刺状突起,先端有喙,顶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生于路旁、田野、山坡。产于全国各地。



蒲公英
蒲公英 - 来源考证
出自《唐本草》;
①《唐本草》:“蒲公英,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
②《纲目》:“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之,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如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
1.乳痈 蒲公英、夏枯草各30g,水煎,分3次服。若再用上方鲜品捣敷患处,则效果更佳。
2.疔疖、无名肿毒 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各30g,野菊花、紫背天葵各15g,生甘草9g,水煎,分3~4次服。连服5~10天。
3.臁疮 蒲公英30g,明矾末少许,共捣,以温开水调敷患处,每日1换,以愈为度。
4.附骨疽 蒲公英30g,茯苓、车前子、川牛膝各15g,金银花18g,水煎服。气虚者,加黄芪;血虚者,加当归、丹参。
5.瘰疬 鲜蒲公英、鲜夏枯草各等分,捣烂如泥,调适量浙贝末,敷患处。每日1换,愈则停用。
6.肠痈 鲜蒲公英90g,败酱草30g,赤芍18g,水煎,分3次服,甚验。
7.肺痈 鲜蒲公英、鱼腥草、金银花、薏苡仁各30g,水煎,分4次服。宜连服1周。
8.急性胆道感染 蒲公英、刺针草各30g,海金砂、连钱草各15g,郁金12g,川栋子9g,水煎2次,将药汁浓缩至150ml,分3次服,宜连服3~5剂。
9.眼疾肿痛、赤脉络目 蒲公英、白菊花各30g,车前子12g,水煎,分3次服,2~3剂即见显效。
10.痄腮 蒲公英、绿豆、白菜各30g,金银花15g,水煎,分3次服。
11.热淋 蒲公英、马鞭草、车前草各30g,水煎,分3次服,以愈为度。
12.胃热气滞作痛 蒲公英30g,陈皮、砂仁各4.5g,共为细末,饭后用温开水送服3g,日服3次,病去则止。
烧伤验方
烧伤方剂 2
1.蟹治水火伤
【用料】蟹(河蟹、海蟹不限)1只。
【制用法】将蟹捣烂。涂敷患处。
【功效】清凉,消炎,止痛。用治水烫伤、灼伤、漆疮、疥癣等。
2.鲜牛奶治灼伤
【用料】鲜牛奶适量。
【制用法】将消毒过的纱布浸于牛奶中。将纱布敷于伤口。
【功效】生津润燥。用治火灼致伤。
注据国外报道,一妇女被火灼伤手臂,痛不可忍,遂将手伸入冷藏的牛奶里其后医生观察,发现她的伤势意外地减轻了。以后,此方便在国外推广用于治疗火灼伤。
3.白矾花椒末治烫伤
【用料】白矾、花椒各适量,香油少许。
【制用法】将白矾及花椒用砂锅炒至花椒呈金黄色,然后共轧成粉末,用芝麻香油调成膏。涂于患处,包扎好。
【功效】止伤口痛,促进渗出物吸收,促嫩肉生长。
4.马铃薯汁治皮肤烧伤
【用料】马铃薯(又名土豆)适量。
【制用法】将马铃薯去皮,洗净,切碎,捣烂如泥,用纱布挤汁。以汁涂于患处。
【功效】清热,防腐。用治轻度烧伤及皮肤破损。
5.冰片西瓜皮治烧烫伤
【用料】西瓜皮、冰片、香油适量。
【制用法】日久晒干的西瓜皮烧灰,加冰片少许研成粉末,用香油调匀。敷于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防腐。用治烧伤、烫伤及口腔炎等。
6.陈年小麦粉治烫伤
【用料】陈年小麦粉。
【制用法】将陈年小麦粉炒至黑色,以筛过细。如皮已烂,干敷于患处;如尚未破,用陈菜油拌匀调涂。
【功效】清热凉血,止痛。用治火、油烫伤。
7.蛋清白酒治烫灼伤
【用料】鸡蛋1个,白酒15克。
【制用法】取蛋清与酒同调匀。敷患处,每日3或4次。
【功效】消炎止痛。用治烫、灼伤,有收敛、营养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8.猪爪甲治烧烫伤
【用料】猪蹄甲。
【制用法】将蹄甲烧制成炭,研极细面,以香油混合成膏。将伤面用凉水洗净,局部涂敷。
【功效】解毒,收湿,敛疮。用治烧烫伤。
注据《黑龙江中医药》1966年第6期介绍:王某,女,3岁,被炉盖烧伤手掌及五指并两侧膝盖部位,红肿疼痛,起水泡,当即消毒后刺破,涂布此膏,1周而愈。
9.石灰生肌定痛疗烫伤
【用料】石灰,花生油。
【制用法】取石灰适量泡水,俟澄清,将石灰水倒出,加入花生油,搅成乳状液。涂于患处。
【功效】生肌长肉,止血定痛。用治烫伤。
注据《新中医》1951年第7期介绍典型病例:一妇人沸汤烫伤,自下腹部至下腿,均烫红肿,自用小便灌淋,无效。经用此方治疗,翌日来人告曰:并未溃烂,且痛楚已失。5日后患者已痊愈,惟患处皮肤微有皱纹。
10.枯矾糊治水火烫伤
【用料】枯矾适量。
【制用法】将枯矾放入锅内熬至溶化不再冒气泡即成,待凝固再研为细末,装瓶盖封备用。用时根据伤面大小取适量枯矾末,加菜油少许,充分混匀调成糊状,涂敷患处,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包扎。2~3天换药1次。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收敛。用治水火烫伤,皮肤感染糜烂、溃疡。
注据《四川中医》介绍,一般烧烫伤(有水疱者先刺破放液后敷药)及溃疡用药后2~3天即可结痂,1周左右可脱痂痊愈。典型病例:奚某,男,58岁。右手中指掌指关节腹侧、拇指第1节腹侧、食指第二节腹侧、鱼际及掌心等处患鸡眼年余,握物作痛,经削剖后敷药治疗,5天后鸡眼脱落,但局部感染,红肿疼痛加剧伴脓性分泌物,乃转西医治疗。用生理盐水,雷佛奴尔等处理后,急性炎症有所控制,红肿疼痛减轻,但创面有大量黄水样分泌物,潮湿,糜烂扩延,肉芽隆凸呈暗红色,边缘腐败坏死。后改用枯矾糊敷治,仅敷1次,次日创面已干燥,第三天创面结痂,1周即脱痂痊愈,且未遗留瘢痕。
11.海螺灰治水火烫伤
【用料】海螺壳。
【制用法】海螺壳烧灰研成细末,放在瓷瓶中密封,存于井内水中,隔3日后即可使用。用前先将患部用硼酸水洗净,再将海螺灰撒布伤面,然后以纱布绷带包扎,每日上药2次。
【功效】清热收湿,消肿止痛。治水火烫伤。
注伤面水泡切勿挑刺弄破,以防感染。
12.蒲公英外用治烫伤
【用料】鲜蒲公英根。
【制用法】将蒲公英根洗净,捣烂取其汁液,置于瓷器皿内,2小时后药汁自然凝结成浆糊状备用。用时将药汁涂在患处(涂厚些,用量根据烫伤面积决定)。伤面涂药汁后立即有凉感,疼痛逐渐消失。每日换药2次,每次换药时先用冷水洗去前药。一般治疗2天即可好转。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生肌敛疮。收效快,无毒副作用。主治烫伤,适用于开水烫伤的红肿期或水泡期,以红肿期疗效显著。
13.涂猪毛膏治烧烫伤
【用料】猪毛120克,香油500克,石蜡120克。
【制用法】将香油熬开后,加入猪毛,不断搅拌,待猪毛全溶后,加石蜡搅匀,继续加热,至一定程度时,取1滴,滴于水面上,如油滴在水面上立刻形成一薄层油蜡膜且边缘整齐,即可取下,用纱布过滤,贮于容器中,冷却成膏状。用时先将创面消毒,而后涂药膏。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功效】清热,解毒,生肌。用治水火烧烫致伤。
注据山东《潍坊医药》1972年报道,此方曾治疗31例不同程度的烧、烫伤,均在l~2周痊愈。
14.外用蘑菇粉治烫烧伤
【用料】蘑菇适量。
【制用法】蘑菇在砂锅内煅黑存性,研为细粉,以少许香油凋拌均匀。用时将蘑菇粉敷于患处,每日2或3次。敷药后约30分钟痛止。
【功效】温经,止痛。用治烫伤、烧伤。
注据《中医验方汇编》介绍:魏某,男,20岁,农民。被火烧伤胸、腹、足等处,伤口黄油样,有脓液,疼痛。用此方,唯有胸闷、心烦欲吐之症状,此火毒传里之候。用四顺清凉饮方加减,连服4剂而安。17日痊愈。四顺清凉饮方:防风、栀子、连翘、当归、赤芍
羌活、葛根、木通、甘草各6克。便秘加大黄12克。
15.泡桐叶治轻度烧伤
【用料】泡桐叶、芝麻香油各适量。
【制用法】将泡桐叶洗净晒干,研末,过筛备用。用时取香油少许与泡桐叶粉调成糊状,清洁创面后将药敷于创面,每日换药3次。
【功效】清热,止痛,消肿。主治新鲜工、Ⅱ度烧伤及小面积Ⅲ度烧伤。
注据《中药贴敷疗法》介绍,用此方治疗12例均痊愈,轻者3天,重者5~7天即结痂。
16。鸭蛋清杉木治火烫伤
【用料】鸭蛋清数枚,陈旧杉木炭、磺胺各适量。
【制用法】陈旧杉木炭研为细末,加入数枚鸭蛋清及少量磺胺,调成糊状,直接涂抹于伤面。若伤面已有感染,清洗后先敷一层消毒凡士林纱布,再厚厚地涂以本剂,不盖其他敷料。如有水疱则应先挑破再用此药敷上。
【功效】养阴清热,消炎生肌。用治火烫伤。
注据《全国烧伤会议资料》1960年11期报道:本文作者曾用此药治愈大面积烧伤,患者均有体温增高、烦躁、便秘、尿少、食欲不振,部分组织有坏死现象。用抗生素无效,使用本方迅速治愈。
17.蛋黄油治烫灼伤
【用料】鸡蛋黄数个。
【制用法】将蛋黄放入小铁勺内,煎熟,再以小火熬出油。用此油涂抹患处,每日2或3次。
【功效】清热,生肌。用治烫、灼伤,有促进愈合之效。
18.狗骨粉治烧、烫伤
【用料】狗骨、香油各适量。
【制用法】将狗骨烧成炭状,取出碾成细粉,过箩,用香油调匀。敷涂患处。
【功效】收敛,生肌,解热毒。用治火烧伤、水烫伤、肌肉糜烂。
19.焙兔皮毛治烧烫伤
方一
【用料】兔子皮,香油。
【制用法】将兔皮焙成炭存性,研为细末,香油调匀。涂于患处。
【功效】解热毒,生肌,收敛。用治火烧伤、水烫伤。
方二
【用料】兔毛若干,香油适量。
【制用法】将兔毛烧制成灰,用香油调成油膏。擦于患处。1~2日换药1次,有水泡者刺破泡。
【功效】化腐生肌,消炎止痛。适用于工、Ⅱ度烧伤。亦治冻疮。
20.蚯蚓液治烧伤
【用料】活蚯蚓30条,白糖50克。
【制用法】将活蚯蚓腹内污泥挤净后置于消毒过的茶杯中,加入白糖,用消毒夹子搅拌约30分钟,倾倒出浸出的如蜂蜜样的液体,盛于消毒瓶内备用。I度烧伤可用药棉蘸液涂擦创面;Ⅱ度烧伤在涂药之前,创面用双氧水或冷盐水洗净,若有水泡,可用剪刀剪破放出浊液,剪去皮后再涂药液。不须包扎,每天涂4~6次。用药1~2天后可结一层痂皮,不要将其去掉,消毒后继续涂药。
【功效】清热利湿。用治烧伤。注在制作及贮存时,要尽量做到无菌操作。涂药前患处一定要清洗、消毒涂药后不需包扎。伴有高热者,还应进行抗感染治疗。
21.胡萝卜、泥治火伤
【用料】胡萝卜。
【制用法】洗净,捣烂如泥。敷于患处。
【功效】解火毒,生肌。用治火伤。
22.老白菜叶治烫灼伤
【用料】大老白菜叶5片,香油适量。
【制用法】将白菜叶焙干研成细末,用香油调匀。涂于患处。
【功效】消肿解毒。用治烫伤、灼伤。
23.烂橘子抗菌治烫灼伤
【用料】烂橘子。
【制用法】鲜橘子放于湿潮处日久自烂。亦可把烂橘子放在有色玻璃器皿里,密封贮存。越陈越好,烂橘子中含橘霉素,有强力抗菌作用。用烂橘子涂擦患处,不需包扎。
【功效】杀菌,解火毒。用治烫伤、灼伤。
24.蒲公英白糖治烫灼伤
【用料】蒲公英适量,白糖、冰片各5克。
【制用法】蒲公英绞汁,调入白糖及冰片各5克。敷或涂于患处。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用治烫伤、烧伤。
25.南瓜露治烫灼伤
【用料】老南瓜1个。
【制用法】将瓜切片装入罐内密封,埋于地下,候其自然腐烂化水(越久越好),然后过滤,即为南瓜露。每日2或3次涂于患处,连涂数天即愈。
【功效】清实热,解火毒。用治水烫伤、火灼伤。
注鲜南瓜瓤捣烂为泥,涂敷患处,亦有功效。
26.黄瓜榨汁治烫、灼、蜂螫
【用料】黄瓜。
【制用法】将老黄瓜切开去子,用纱布挤压取汁,过滤,将汁装入瓶内备用。蘸汁涂于患处。
【功效】清热,止痛。用治水烫伤、火灼伤、蜂螫伤。
27.西瓜水治烫灼伤
【用料】大西瓜1个(选熟透者)。
【制用法】将西瓜切开,去瓜子,取瓜瓤和汁装入玻璃瓶内密封,存放3~4个月,即产生似酸梅汤的气味,过滤后便可使用。用时先洗净伤口,以消毒棉球蘸西瓜液(浸透)敷于患处。每日更换2次,轻者1周可愈,较重者2周即愈。
【功效】清热,生肌,用治烫伤、灼伤。
注据《河北省中医中药医药集锦》介绍,此方治疗烫伤40例,无不痊愈。
28.蜂房治外伤感染
【用料】蜂房30克,清水1000毫升。
【制用法】用水煮蜂房,沸15分钟,过滤去渣。用于冲洗或浸泡创面,洗净创面脓液、污物,然后将患处用消毒纱布包扎。每日1次。
【功效】祛腐,生肌,消炎,止痛。用治外伤性感染、手术后伤口感染、疖、痈、烫伤、蜂窝织炎、新生儿皮下坏疽等,均有一定疗效。对伴有发热及中毒症状者无效。
车前草--肝,肠,膀胱,尿道炎;脂肪肝:消水肿降血脂降血压;腮腺.慢支气管炎;急肾小球肾炎;尿血;小便不通热痢:;
中文名:车前草
别名:当道、牛遗、胜舄、苤莒、马舄、陵舄、牛舌草、虾蟆草、虾蟆衣、车轮菜、蛤蚂草、钱贯草、牛舄、地胆头、白贯草、猪耳草、饭匙草、七星草、五根草、黄蟆鱼草、蟾蜍草、猪肚草、灰盆草、打官司草、车轱辘菜、驴耳朵菜、钱串草、五斤草、田菠菜、医马草、马蹄草、鸭脚板、牛甜草、黄蟆叶、牛耳朵棵
属名:车前草属
车前草 - 植物形态

车前草
品为车前草科,车前草属车前草。生于田野畦畔山埔路旁屋旁荒地。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短缩肥厚,密生须状根。叶全部根生,叶片平滑,广卵形,边缘波状,间有不明显钝齿,主脉五条,向叶背凸起,成肋状伸入叶柄,叶片常与叶柄等长。春夏秋株身中央抽生穗状花序,花小,花冠不显著。结椭圆形蒴果,顶端宿存花柱,熟时盖裂,撒出种子。
多年生草本,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根生,薄纸质,卵形至广卵形,具5条主叶脉,叶基向下延伸到叶柄,长6~15cm,宽3~8cm;周年开花,穗状花序自叶丛中抽出,长约15~30cm;小花白色,花冠4裂,雄蕊4枚;盖果长椭圆形,内藏种子4~6颗。
采集地:海拔2500公尺以下之路旁、庭园、荒废地。
采集时间:全年皆可、春季最佳。
车前草 - 成份
营养成份
车前草每百克嫩叶芽含水分79克,碳水化合物10克,蛋白质4克,脂肪1克,钙309毫克,磷175毫克,铁25毫克,胡萝卜素5.8毫克,维生素C23毫克,还有胆碱、钾盐、柠檬酸、草酸、桃叶珊瑚贰等多种成分。
化学成份

车前草
全草含车前甙(PlantagoastiaticeL)、桃叶珊瑚甙(Aucnbin)、乌苏酸(Uraolicacid)、B-谷甾醇、正三十一烷、棕榈酸B-谷甾酸酯、棕酸豆甾醇酯、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车前果胶(Plantaglusidc)(系由D-半乳醛酸甲酯.D-半糖、L-阿拉伯糖、L-鼠李糖等组成)。蛋白质、琥珀酸、腺嘌呤、胆硷、梓醇、硬质酸、花生酸、亚麻酸、亚没酸等脂肪酸。
车前草 - 性味和功用

车前草
甘,寒,归手太阳,阳明经。利水,清热,明目,祛痰,用于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痢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痛,咳嗽,皮肤溃疡。
据现代科学分析,车前草嫩叶含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还含有胆碱、钾盐、柠檬酸、草酸、桃叶珊瑚甙等营养成分。其性寒、味甘,具有利水通淋、清热明目、清肺化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暑热泄泻,目赤肿痛等症。除药用外车前草还可食用。可做成车前叶苋菜粥,车前草炖猪小肚,车前草西瓜粥,车前茶,车前叶萝卜粥等
车前草味甘,性寒,无毒,主治下腹至阴囊胀痛,小便不畅或尿后疼痛,利尿,除湿痹。治男子伤中,女子尿急、尿频、尿痛不思饮食,养肺强阴益精。
用法与用量:9~30g;鲜品30~60g,煎服或捣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车前草 - 药理作用
1、对泌尿系统的影响:车前草有一定利尿作用,可使犬、家兔及人的水分排出增多,并增加尿素、尿酸及氯化钠的排出。
车前草
2、镇咳、平喘、祛痰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车前草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星状奴卡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平板打洞法证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车前草高度敏感,宋氏痢疾杆菌中度敏感,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轻度敏感。
4、对胃、肠道作用:给巴甫洛夫小胃及胃瘘的狗灌服车前草水提物或浸剂0.5g/kg,对胃液分泌有双向调节作用;对毛果芸香碱所致胃液分泌过多和肾上腺素所致胃液分泌过少,均有对抗作用。
5、抗炎作用。
车前草 - 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气管炎
车前草
2、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3、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4、治疗急、慢性细菌性痢疾
车前草 - 保健食谱
嫩叶及种子;调理法:采嫩叶洗净,先以沸水汤过一遍,再行炒食。采收种子,可煮成糜粥或制酱食用。
食疗方如下:
“清胃热、利小便、消水肿的作用。合而为汤相辅相成、利水消肿之力更强,又可降血脂降血压,使人健美。
车前草
材料:鲜车前草150克、冬瓜500克。
烹制:鲜车前草洗净、去根;冬瓜连皮和籽洗净,切厚件。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1500毫升(约6碗水量)或多点,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1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用于减肥宜长期饮用,若胃有不适,可加适量瘦肉中和胃气。此量为1~2人用。
车前草100克,竹叶心、生甘草各10克,白糖适量,煎汤代茶,每日1剂。此方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泌尿系感染、病毒性肝炎等均有较好疗效。
鲜车前草60~90克(干品20~30克),猪小肚200克,食盐少许。将猪小肚切成小块,加清水适量与车前草煲汤,用食盐调味,饮汤食猪小肚。每日2次。此方对膀胱炎、尿道炎有疗效。
治疗脂肪肝:
1,金钱草砂仁鱼:金钱草、车前草各60克,砂仁10克,鲤鱼1尾,盐、姜各适量。将鲤鱼去鳞、鳃及内脏,同其他3味加水同煮,鱼熟后加盐、姜调味。
2,白术枣:白术、车前草、郁金各12克,大枣120克。将白术、车前草、郁金纱布包好,加水与枣共煮,尽可能使枣吸干药液,去渣食枣。
车前草
清热祛暑:?
1、鲜车前叶30克,大米50克,葱白2茎。将车前叶、葱白择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连续5~7天。可利湿通淋,治疗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淋沥涩痛。
2、车前草或籽、菊花、决明子各10克,水煎服,可清热解毒,治疗肠炎、泻痢。
3、车前草或籽、蒲公英、金银花各10克,水煎服,可清热解毒,治疗肠炎、泻痢。
4、车前草或籽、桑叶、夏枯草各10克,水煎服,可清热宣肺,化痰止咳,治疗肺热咳嗽、痰黄粘稠。
5、车前草或籽10克,通草5克,茅根、滑石各30克,水煎服,可清热通淋,凉血止血,治疗泌尿系统感染、血尿。
6、车前草、野菊花、鱼腥草、金银花各10克,水煎服,并搽洗患处,可清热解毒,治疗热疖暑痱。

车前草 - 禁忌
车前草系甘寒滑利之品,故遗精、遗尿患者不宜选用,孕妇慎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车前草 30~60g(干品15~30g), 水煎2次, 首次加水 300ml, 煎至150ml;第二次加水200ml, 煎至100ml, 两次药液混合, 分2次, 每次加白酒5ml同服。病情重者可酌加药量。治疗64例, 多在2~4天内治愈, 最长者不超过5天。【赤脚医生杂志 1976;(2):23】
2.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车前草煎剂, 每日 60g, 治疗85例, 总有效率98.8%, 平均5~7天食欲恢复, 14天左右黄疸消退, 肝功能恢复率为96%。【新医药通讯 1976;(2):28】
3. 治疗细菌性痢疾 用100%鲜车前草叶煎剂, 每日服 60~120ml, 多可至200ml, 每日3次或4小时1次, 连续服7~10日。治疗急性菌痢43例, 慢性菌痢45例。结果治愈63例, 好转11例, 总有效率84%。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1.3天和1.8 天。腹痛、大便脓血、黏液等症状消失大约在10天以内, 且大部分大便培养阳性者可转阴, 乙状镜检所见病变也可恢复。其止泻、抗菌杀菌、消炎止血作用不亚於磺胺药和黄连。【中华内科杂志 1960;8(4):351】
4.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a. 车前草浸膏片(每片0.5g), 每次2片, 日服3次(每日量相当於生药30g)。治疗175例, 用药1~2周后, 临床痊愈11例, 显效33例, 好转92例, 总有效率77.7%。【中华医学杂志 1957;(9):739】
b. 车前草浸出液, 每次2ml, 皮下注射。治疗20例, 一般用药10天后咳嗽、咯痰等症状减轻, 30天后即可痊愈。【中华医学杂志 1954;(2):114】
5. 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 a. 车前草(带种籽)15g, 玉米须(柱头)15g, 墨旱莲15g, 小青草15g, 每日1剂, 水煎服, 5~7天为1疗程。可根据尿化验情况加减药量。治疗50例, 痊愈46例, 一般在3~5 天内小便即可转清利, 浮肿逐渐消退, 轻者7 天痊愈, 重者2周痊愈, 均随访1~2年未见复发。【新医学 1978;(6):288】
b. 荔枝草、车前草各3000g, 大蓟、小蓟各 1500g, 加水煎成6000ml, 加防腐剂分装备用。每次10~20ml, 日服3次, 配合抗生素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小儿急性肾炎70例, 治愈69例, 好转1例。西药对照组50例, 治愈44例, 好转6例。【江苏中医 1989;10(7):14】
6. 治疗遗尿症 车前草、当归各60g, 麻黄10g。浓煎至200ml。14岁以下服100ml, 15岁以上服200ml, 每晚睡前1小时服, 7日为1疗程。治疗100例, 结果痊愈72例, 显效13例, 有效10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95%。治疗最短4日, 最长2疗程, 平均1.3疗程。【江苏中医 1990;(8):15】
7. 治疗乳糜尿 车前草30g, 萹蓄30g, 鲜山枣树根150g, 每日1剂, 水煎至1500ml, 分3次服, 每次服药时先服啤酒150ml(略加温), 略停片刻后, 再服上药。治疗21例, 用药后临床症状消失, 尿检查正常, 追访半年以上未见复发者17例, 未见好转或停药后即复发者4例。【江苏中医杂志 1983;(5):封底】
8. 治疗外伤性出血 先消毒伤口, 再取车前草叶数张, 漂洗干净捣烂, 或两手搓揉, 将药涂敷伤口, 用手指轻压2~3分钟, 出血即止, 再用纱布包扎好。【赤脚医生杂志 1975;(1):44】
方剂选用:
1. 治疗泄泻:车前草四钱, 铁马鞭二钱, 共捣烂, 冲凉水服。(《湖南药物志》)
2. 治疗热痢:车前草叶捣绞取汁一盅, 入蜜一合, 同煎一、二沸, 分温二服。(《太平圣惠方》)
3. 治疗小便不通:车前子草一斤, 水三升, 煎取一升半, 分三服。(《肘后备急方》)
4. 治疗尿血:车前草捣绞, 取汁五合, 空腹服之。(《外台秘要》)
5. 治疗金疮血出不止:捣车前汁敷之。(《备急千金要方》)
6. 治疗衄血:车前叶生研, 水解饮之。(《本草图经》)
7. 治疗目赤肿痛:车前草自然汁, 调朴硝末, 卧时涂眼胞上, 次早洗去。(《圣济总录》)
配伍效用:
车前草配伍车前子 车前草味甘性寒, 利水、清热、渗湿, 功擅利无形之湿热, 并能凉血止血;车前子味甘性寒, 利水通淋、止泻、清肝明目, 长於行有形之水液。二者合用, 共奏清热渗湿、利水通淋之功效, 用於治疗小便短少、排尿困难、癃闭、小便色红、甚或尿血以及石淋等症。
车前草配伍旱莲草 车前草清热利水渗湿、凉血止血;旱莲草凉血止血、补肾益阴。二者合用, 共奏滋阴清热、利水通淋、凉血止血之功效, 用於治疗尿急、尿频、尿痛、小便不利以及血淋、石淋、砂淋等症。

豨莶草---风、寒、湿三气着而成痹,病风脚弱,中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一切恶疮:蜘蛛及狗咬、胃及脾间诸疾,肠风下血:
豨莶草
[别名] 粘金强子、粘不扎、珠草、棉苍狼。 肥猪草、肥猪菜、粘苍子、粘糊菜、黄花仔、
[来源] 为菊科植物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的地上部分。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用量9—12g。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用法用量   9~12g。

【用药忌宜】阴血不足者忌服。
①《唐本草》:“多则令人吐。”
②《本草经疏》: “凡病人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脾、肾两亏,阴血不足,不因风湿所中而得看,不宜服。
③ 《本草述》: “忌铁。”
【用药配伍】配海桐皮:祛风除湿;配威灵仙:祛风湿止痛。
制剂   豨莶丸
备注  (1)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等症,常与臭梧桐同用。本品性味苦寒,又有化湿热作用,故痹痛偏于湿热的病症尤为适宜。
豨莶草 - 原植物

豨莶草
一年生草本,高达1m以上,枝上部尤其是花序分枝被紫褐色头状有柄长腺毛及白色长柔毛。叶对生,叶片质薄,两面被短毛,沿叶脉有白色长柔毛,中部叶阔卵形至阔卵状三角形,长7—20cm,宽5—18cm,边缘有大小不等的齿,顶端短渐尖。头状花序直径2—3cm,多数,排成伞房状;外层总苞片长1—1.5cm;舌状花长约3.5mm。瘦果长约3.5mm。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豨莶草 - 性状
全草长60~100厘米。茎近方柱形,多分枝,淡青黄色至紫棕色,有细纵条纹和直沟,密被短柔毛及腺毛。体轻,质稍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叶常卷曲皱缩或破碎,完整叶卵状三角形至披针形,灰绿色,先端渐尖,基部下延,边缘具明显的粗齿或不规则的浅裂,两面均有白色柔毛。头状花序直径0.3~0.6厘米,顶生,常作二歧聚伞状排列,总花柄长2~3厘米,有腺柔毛;总苞片暗绿色。气微,味苦。以枝叶茂盛、稍带花枝者为佳。
豨莶草 - 古籍论述

豨莶草
《张氏医通》:治疠风脚弱:豨莶草(五月取赤茎者,阴干,以净叶蜜酒九蒸九晒)1斤,当归、赤勺、熟地各30g,川乌(黑豆制净)18g,羌活、防风各30g。上为末,蜜丸,每服6g,空心温酒下。方中豨莶草祛风湿,通经络,为君药。
《方脉正宗》:治口眼歪斜,手足不遂,言语不清,口角流涎,筋骨挛强,腰脚无力等症:豨莶草(酒蒸,晒九次)3斤,蕲蛇2条,人参、黄芪、枸杞子、白术、当归身各240g,苍耳子,川芎,葳灵仙、半夏曲各120g(以上诸药,但用酒拌炒),沉香60g(不见火)。上13味,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9g,白汤送下。方中豨莶草 祛风湿,通经络,为君药。
《全展选编》: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黄花草15g,山栀子3g,铁锈钉2枚。按病情可加三叉枪(三叶鬼针草)适量。加水800毫升,煎成300毫升,每日一剂,分2次服。方中豨莶草祛风湿,通经络,解毒,为臣药。
相关导读:
《新修本草》:“主热[匿虫],烦满不能食。”“主金疮,止痛、断血、生肉,除诸恶疮,消浮肿。”
《本草拾遗》:“主久疟、痰廕,生捣绞汁服,得吐出痰;亦碎敷蜘蛛咬、虫蚕咬、蠼螋溺疮。”
《开宝本草》:“疗虎皮及狗咬疮。”
《履巉岩本草》:“医软瘫风疾,筋脉缓弱。为末,酒调服。”
《品汇精要》:“治中风失音不语,口眼歪斜,时吐涎沫。补虚,安五脏,生毛发。明眼目,乌髭发,壮筋力。”
《本草蒙筌》:“疗暴中风行邪,口眼喎斜者立效;治久渗湿痹,腰脚酸痛者殊功。”
《纲目》:“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
《生草药性备要》:“洗痔疮,洗疳去肿。”
《医林纂要·药性》:“坚骨,行肝,燥脾,去热。”
《分类草药性》:“滋阴养血。”
豨莶草 - 古代临床应用
用于风湿痹证,风中经络等证。如《活人方汇编》豨莶散;《济世养生经验集》豨桐丸;《疡医大全》豨莶散
用于高血压病。
用于疟疾。如《本草拾遗》著录其治久疟,用其生品捣汁服,引吐痰涎。
用于黄疸。
用于痈肿疮毒,风疹湿疮。如《乾坤秘韫》用之与乳香、白矾为散,热酒调服;亦用其鲜品捣敷。
[注] 无风湿者慎服;生用或大剂应用,易致呕吐。
豨莶草 - 化学成份

豨莶草
1、豨莶:茎中含9β-羟基-8β-异丁酰氧基木香烯内酯、9β-羟基-8β-异丁烯酰氧基木香烯内酯、8β-异丁酰氧基-14-醛基-木香烯内酯、14-羟基-8β-异丁酰氧基木香烯内酯等。
2、腺梗豨莶:全草含腺梗豨莶甙、腺梗豨莶醇、腺梗豨莶酸、对映-16β,17-二羟基-19-贝壳松酸、大花沼兰酸等。
3、毛梗豨莶:全草含豨莶精醇、豨莶甙、豨莶新甙。茎含奇任醇、16-乙酰基奇任醇、异亚丙基奇任醇。
豨莶草 - 药理作用

豨莶草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豨莶草煎剂腹腔注射对小鼠免疫功能实验表明,用药组胸腺萎缩变薄,分叶不清,小鼠生长缓慢,结合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和Ea,Et花环形成率下降,说明对小鼠细胞免疫有明显抑制作用。使脾脏重量减轻,血清抗体滴度降低,细胞内DNA和RNA吖啶橙荧光减弱,表明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给药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血清溶菌酶活性降低,提示对非特异性免疫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抗炎作用。
3、降压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
4、抗血栓形成及对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后血流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5、抗早孕作用。
6、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
7、其他作用:豨莶草90%甲醇提取物对血管紧张肽转变加速因子酶(ACE)抑制活性达30-40%。豨莶草煎剂按100g/kg给鼠灌胃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90%。
选方
①治风、寒、湿三气着而成痹,以致血脉凝涩,肢体麻木,腰膝酸痛,二便燥结,无论痛风,痛痹,湿痰,风热,宜于久服,预防中风痿痹之病:豨莶草不拘多寡,去梗取叶,晒干,陈酒拌透,蒸过晒干,再拌再蒸,如法九次,晒燥,为细末,贮听用,蜜丸,旱空心温酒吞服四、五钱。(《活人方汇编》豨莶散)
②治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内湿外邪,传于四肢脉络,壅塞不舒,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凡辛劳之人,常患此症,状似风瘫:地梧桐(花、叶、梗、子俱可,切碎晒干,炒,磨末子)一斤,豨莶草(炒,磨末子)八两。上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四钱,或单用臭梧桐二两,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十剂,其痛即瘥,或煎汤洗手足亦可。忌食猪肝、羊血、番茄等物。(《养生经验合集》稀桐丸)
③治病风脚弱:豨莶草(五月取赤茎者,阴干,以净叶蜜酒九蒸九晒)一斤,当归、芍药、熟地各一两,川乌(黑豆制净)六钱,羌活、防风各一两。为末,蜜丸。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张氏医通》稀莶丸)
④治中风口眼歪斜,手足不遂,语言蹇涩,口角流涎,筋骨挛强,腰脚无力等证:豨莶(酒蒸,晒九次)三斤,蕲蛇二条,人参、黄耆、枸杞子、川萆、放白术、当归身各八两,苍耳子、川芎、葳灵仙、半夏曲各四两(以上诸药,但用酒拌炒),沉香二两(不见火)。共十三味,俱为细末,炼蜜九如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送下。(《方脉正宗》)
⑤治疟疾: 豨莶草(干品)一两。每天一剂,两次煎服,连服三天。(《全展选编·传染病》)
⑥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黄花草五钱,山栀子一钱,铁锈钉二枚。接病情可加三叉枪(三叶鬼针草)适量。加水800毫升,煎成300毫升。每天一剂,两次煎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⑦治发背丁疮:豨莶草、五叶草(即五爪龙)、野红花(即小蓟)、大蒜等分。擂烂,入热酒一碗,绞汁服,得汗效。(《乾坤生意秘韫》)
⑧治痈疽肿毒,一切恶疮: 豨莶草(端午采者)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逐进三服,得汗妙。(《乾坤生意秘韫》)
⑨治蜘蛛咬伤及狗咬、其它虫咬:豨莶草,捣烂敷患处。(《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⑩治风气行于肠胃泄泻:火杴草,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世医得效方》火杴丸)
(11)治翻胃及脾间诸疾,腹痛泄泻:皱面地葱花(即火杴草花),不以多少,焙干,为细末,蜜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不拘时候。(《百一选方》)
(12)治肠风下血: 豨莶叶,酒蒸为末,炼蜜丸。每服三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民间药方:
风热感冒:生豨莶草15g 苏叶10g  桑叶15g 玉竹15g  芦根15g 葛根15g 大青叶15
风寒感冒:生豨莶草15g 苏叶10g  香附10g 川芎10g 荆芥10g 生姜15g 桂枝5g
体虚感冒:生豨莶草15g 苏叶10g  白术15g 泽泻10g 鹿衔草30g 神曲10g
急性湿热型黄疸:茵陈蒿汤加豨莶草30g 桑白皮15g 旱莲草30g 秦艽15g
慢性黄疸(肝硬化的、残黄等):豨莶草30g 茜草30g 穿破石30g 生麦芽30g 穿山甲10g 地龙10g 白芥子10
丘疹性荨麻疹:豨莶草30g 乌梅15g 白薇15g 全蝎5-10g 穿山甲10g
六月雪---急性黄疸型肝炎:肠炎腹泻:急性角膜炎、角膜云翳:肾衰;慢性肾炎水肿。女子经闭,乳糜尿。
六月雪

六月雪
六月雪又名满天星、碎叶冬青、白马骨、悉茗,原产中国。性喜阳光,也较耐阴,耐旱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属茜草科、六月雪属。常绿小灌木。 株高三尺,枝条纤细,成株分枝浓密。花小而密,树型美观秀丽,适于盆栽或作盆景。叶极小,卵圆形,全绿,亦有叶绿镶嵌乳白色品种。花白色,漏斗形,花期夏季,盛开时如同雪花散落,故名“六月雪” 。
分类:茜草科 (Rubiaceae),六月雪属
分布: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台湾等东南及中部各省。日本也有分布。
六月雪 - 形态特征

银装素裹
六月雪为常绿小灌木,植株低矮,高不足1米,分枝多而稠密,显得纷乱。嫩枝绿色有微毛,揉之有臭味,老茎褐色,有明显的皱纹,幼枝细而挺拔,绿色。叶对生或成簇生小枝上,长椭圆形或长椭圆披针状,长约0.7厘米至1.5 厘米,全缘。花白色带红晕或淡粉紫色,单生或多朵簇生,花冠漏斗状。全缘,先端钝,厚革质,深绿色,有光泽。花形小,密生在小枝的顶端,花冠长约7毫米,漏斗状,有柔毛,白色略带红晕,花萼绿色,上有裂齿,质地坚硬。小核果近球形,花期6月至7月,远看如银装素裹,犹如六月飘雪,雅洁可爱,故名。

满树银花

金边六月雪
目前主要栽培的品种及其变种有:

干老枝虬

六月飘雪
药用价值:
[1]化学成分:主含甙类及鞣质。叶含挥发油(1%),还含有植物甾醇、少量生物碱、糖和脂肪酸(系皂化产物)。
[2]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凉。
[3]主要功效: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用于感冒,咳嗽,牙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小儿疳积,高血压头痛,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痛,白带;茎烧灰点眼治眼翳。
[4]常用量:10克~30克。
[5]用法: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6]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7]药用选方:
①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六月雪30克,栀子、鸢尾各10克,佛指甲30克,半枝莲15克,用水煎,每日1剂。
②治感冒:六月雪30克,金银花、菊花各10克,用水煎服;或六月雪、凤尾草、筋骨草各30克,用水煎服。
③治肠炎腹泻:六月雪、蔷薇根各30克,用水煎,代茶饮用。
④治急性角膜炎、角膜云翳:六月雪根去粗皮,取二层皮,加奶适量,捣烂取汁,再用纱布过滤,滴眼,每日3~5次,每次1~2滴。
⑤致目赤肿痛:六月雪40克,菊花10花,煎水服;同时用六月雪煎水熏洗患处。
另:取鲜六月雪60克用纱布包好,乌骨鸡1只,加清水煮炖,肉酥后去纱布药袋,吃鸡肉喝汤。六月雪有消除蛋白尿和利尿泄浊作用,中医常用其治疗肾衰;

六月雪叶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烧灰淋汁涂,煎水洗或捣敷。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慎服。
【用药配伍】配海风藤,祛风通络止痛;配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 配芡实,健脾燥湿、清热止带。
白马骨
别名
路边金、满天星、路边鸡、六月冷、曲节草、路边荆、鱼骨刺、光骨刺、过路黄荆、硬骨柴、天星木、凉粉草、细牙家、白点秤、鸡骨头草、鸡脚骨、路边姜、白金条、鸡骨柴、千年勿大、白马里梢、野黄杨树、米筛花、冻米柴、月月有、朱米雪、坐山虎、千年树、白花树、铁线树、黄羊脑、五经风、鸡骨头柴
主治
感冒;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咳嗽;喉痛;角膜炎;肠炎;痢疾;腰腿疼痛;咳血;尿血;妇女闭经;白带;小儿疳积;惊风;风火牙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路边、溪旁、灌木丛中。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止水痢。
2.《生草药性备要》:治伤寒,中暑,发狂乱语,火症,亦退身热。
3.《宁乡县志》:节:可治小儿惊风,腹痛;枝:烧灰可点翳。
4.《植物名实图考》:治热证,疮痔,妇女白带。
5.《岭南采药录》:解暑热,消积滞,止痢疾;并治伤寒,时疫,发背疮,消痈疽,拔毒。
6.《南京民间药草》:止吐血。
7.《中医药实验研究》:治目赤肿痛。
8.《安徽药材》:与老母鸡同煮,能治慢性肾炎水肿。
9.《贵州民间药物》:清热解毒,舒经活络。治刀伤,瘫痪,男女弱症,飞疔。
10.《广西中药志》:治喉痛。
11.《四川中药志》:清热,除风。治头晕目眩及胸膈邪热。
1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伤。
13.《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消肿,祛风,化湿,又有强壮作用。治女子经闭,白带过多,头晕无力。
14.《江苏验方草药选编》:治乳糜尿。和石打穿煎服,治面神经麻痹。
15.《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平肝,利湿,健脾,止泻。
药物应用鉴别
白马骨与威灵仙:二者祛风除湿,治疗风湿疼痛,肢体疼痛,肢体不利效佳。但白马骨性凉,以除湿为主,故疗风湿性偏热证者较好;威灵仙气温而善走窜,故疗风湿偏寒证之疼痛明显或肢体伸展不利麻木甚至瘫痪者较好。此外,白马骨清热解毒,治疗痢疾,目赤肿痛及痈疽等。威灵仙咸以软坚,能治疗症块及鱼哽。
性味
苦辛;凉;无毒

垂盆草---水火烫伤,痈肿初起,蛇毒,传染性肝炎,
垂盆草

垂盆草
垂盆草为景天科、景天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9—18cm,茎平卧或上部直立,葡匐状延伸,整株光滑无毛,长达70cm,并于每个茎节上发出3—5个不定根,根长12cm左右,根系颇发达,幅宽20cm左右。三叶轮生,矩圆形,全缘、无柄。初夏开五星状黄色小花,径3-8mm.蝎尾状花序组成聚伞花序,每花序有花可达50朵以上。花期5-6月。用于草坪、地被和立体花坛。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之效。
垂盆草 - 药用价值
垂盆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之效,夏季蚊虫咬,用其汁液涂抹患处,能迅速消肿、止痒。
垂盆草
【药材采收】新鲜或干燥全草于夏、秋二季采收,连根拔起,除去杂质。在开水中烫过捞起,晒干,或鲜用。
【药品炮制】原药拣去杂草,抖去泥灰,干切或用清水喷湿,切0.1—lcm段片,晒干,筛灰屑。
【性状鉴别】垂盆草干燥品稍卷缩,根细短,茎纤细,棕绿色,直径1至2毫米,茎上有环状节,节上有残留不定根,先端常带花,花序聚伞状,小花黄白色;质韧或脆,断面中心淡黄色。叶片皱缩,易破碎脱落,完整叶呈倒披针形至长圆形,棕绿色。气微,味微苦。以茎细、叶多、色棕绿者为佳。本品茎的横切面:表皮细胞长方形,外壁增厚,内层约为10列薄壁细胞。中柱小,维管束外韧型,导管类圆形。髓部呈三角状,细胞多角形,壁甚厚,非木化。紧靠韧皮部细胞及髓部细胞中含红棕色分泌物。
【化学成分】全草含有消旋甲基异石榴皮碱(methylisopelletierine),二氧异石榴皮碱(dihydroisopelletierine),3-甲酸-1,4-二羟基二氢吡喃(3-formyl-1,4-dihydroxy-dihydropyran),N-甲基-2β-羟丙基哌啶(N-methyl-2β-hydroxypropyl-piperidine),垂盆草甙(sarmentos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甘露醇(mannitol)和氨基酸及葡萄糖、果糖和景天庚糖(sedoheptulose)、黄酮类,三萜类等。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
垂盆草
【功能主治】清利湿热,解毒。主治湿热黄疸,淋证,泻痢,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湿疹,烫伤,虫蛇咬伤,咯血,衄血,尿血。急、慢性肝炎。
【用法用量】鲜品250g,干品15~30g 。煎汤或捣汁服用,外用鲜品捣烂外敷。
【贮藏】鲜品随用随采,干品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选方】
1. 对于水火烫伤,可用鲜草洗净捣汁外涂。
2. 用于痈肿初起,除煎汤内服外,同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还可消痈退肿。
3. 垂盆草善解蛇毒,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药品,可单用鲜草半斤,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内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莲、野菊花、鬼针草、车前草、生大黄等药煎汤内服,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4. 单用本品治疗传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以及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动
垂盆草
期),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消除。
【药理知识】
1.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肝降酶作用,可降低肝损伤动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有效成分可能是垂盆草总氨基酸和垂盆草甙。
2.垂盆草注射液、水提液有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3.垂盆草甙能显著抑制细胞免疫反应。
垂盆草
【临床应用】
1.用于水火烫伤及痈肿创疮疡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对于水火烫伤,可用鲜草洗净捣汁外涂;用于痈肿初起,除煎汤内服外,同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还可消痈退肿。
2.用于毒蛇咬伤:
垂盆草善解蛇毒,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药品,可单用鲜草半斤,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内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莲、野菊花、鬼针草、车前草、生大黄等药煎汤内服,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垂盆草
3.用于传染性肝炎:
近年来,临床上单用本品治疗传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以及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动期),对降低血清转氨脢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消除。
此外,本品近又用于癌肿。
查冬葵----大小便不通,血淋及虚劳尿血:妊娠患子淋,产后淋沥不通:难产,下死胎.产痢,盗汗
植物形态】冬葵(《本经》),又名:葵(《诗经》),葵菜(《说文》),露葵(《尔雅翼》),冬葵菜(《救荒本草》),滑菜(《纲目》),卫足(《鲜芳谱》),马蹄菜,蕲菜(《医林纂要》),滑肠菜(《宁都州志》),金钱葵、金钱紫花葵(《挚经室集》),冬寒菜(《植物名实图考》),冬苋菜(《分类草药性》),茴菜、滑滑菜、奇菜。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
茎直立,被疏毛或几无毛。
叶互生;掌状5~7浅裂,圆肾形或近圆形,基部心形,边缘具钝锯齿,掌状5~7脉,有长柄。
花小,丛生于叶腋,淡红色,小苞片3,广线形;萼5裂,裂片广三角形;花冠5瓣,倒卵形,先端凹入;雄蕊多数,花丝合生;子房10~12室,每室有一个胚珠。
果实扁圆形,由10~12心皮组成,果熟时各心皮彼此分离,且与中轴脱离,心皮无毛,淡棕色。
分布全国各地。
本植物的根(冬葵根)、嫩苗或叶(冬葵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
【药材】干燥种子呈圆形扁平之橘瓣状,或微呈肾形,细小,直径约1.5~2毫米,较薄的一边中央凹下,外表为棕黄色的包壳(果皮),具环形细皱纹.搓去皮壳后。
种子呈棕褐色。
质坚硬,破碎后微有香味。
以颗粒饱满、坚老者为佳。
目前商品所用的冬葵子,大多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种子。
考冬葵子与苘麻子在诸家《本草》中均各列守条,效用亦不相同,参见苘麻及苘实条。
【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及蛋白质。
花含花青素类。
鲜冬葵含单糖6.8~7.4%,蔗糖4.1~4.6%,麦芽糖4.5~4.8%,淀粉1.2%
【性味】甘,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滑,平。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入大小肠、膀胱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小肠、膀胱二经。
②《得配本草》:入足太阴经气分。
③《本草求真》:入胃、大小肠。
④《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用主治-冬葵子的功效】利水,滑肠,下乳。
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
②《本草经集注》:葵子汁解蜀椒毒。
③《别录》:疗妇人乳难内('内'一作'血')闭。
④《药性论》:治五淋,主奶肿,下乳汁。
⑤《本草衍义》:患痈疖毒热内攻,未出脓者,水吞三、五枚,遂作窍,脓出。
⑥《纲目》:通大便,消水气,滑胎,治痢。
⑦《本草通玄》:达诸窍。
⑧《本草汇》:下胞衣。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散剂。
【宜忌】脾虚肠滑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黄芩为之使。
②《得配本草》:气虚下陷,脾虚肠滑,二者禁用。
【选方】①治卒关格,大小便不通,支满欲死: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
内猪脂如鸡子一丸则弥佳。
(《肘后方》) ②治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者:葵子末入乳汁等分,和服。
(《圣惠方》) ③治血淋及虚劳尿血:葵子一升,水三升,取汁,日三服。
(《千金方》) ④治妊娠患子淋:英子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千金方》) ⑤治产后淋沥不通:葵子一合,朴消八分。
水二升,煎八合,下消服之。
(《姚僧坦集验方》) ⑥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渐恶寒,起即头眩:葵子一斤,茯苓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金匮要略》葵子茯苓散) ⑦治难产,若生未得者:冬葵子一合,捣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已下,只可半升,去滓,顿服之。
(《食疗本草》) ⑧治胎死腹中:葵子一升,阿胶五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之。
未出再煮服。
(《千金方》) ⑨治胎死腹中,若母病欲下:牛膝三两,葵子一升。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方》) ⑩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奶房胀痛,留蓄作痈毒:葵菜子(炒香)、缩砂仁等分。
为末,热酒服二钱。
(《妇人良方》) ⑾治血痢、产痢:冬葵子为末,每服二钱,入腊茶一钱,沸汤调服,日三。
(《圣惠方》) ⑿治痎疟邪热:冬葵子阴干为末,酒服二钱。
(《圣惠方》) ⒀治盗汗:冬葵子三钱,水煎兑白糖服。
(江西《草药手册》) ⒁治面上疱疮:冬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两。
为末,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陶弘景)
蔊菜---急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脾胃虚弱,寒冷腹痛,消化不良,背疽,水肿,
<别名】野菜子、铁菜子、野油菜、干油菜、山芥菜、地豇豆
【来源】十字花科蔊菜属植物蔊菜Rorippa montana (Wall.) Small或江剪刀草Rorippa indica (L.) Hier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归经】甘、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咳,利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漆疮,蛇咬伤,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蔊菜不能和黄荆叶同用,否则引起肢体麻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蔊菜一名辣米菜,或叫江剪刀草,属十字花科植物。各地野生颇多,在江苏地区是田边、村庄、墙边、庭园间常见的野菜。全草、种子都可作药用。性味辛、温,无毒。成分含有蔊菜素、维生素、蛋白质等。功用散寒、温中、下气、利尿、止咳、化痰。适用于咳嗽气喘,浮肿腹水,胃寒呕吐,麻疹透发不畅等症。
【风寒感冒,头痛发热】蔊菜、葱白各1克,水煎温服。
【麻疹透发不畅,胸闷气喘】鲜蔊菜、紫苏叶各15克,薄荷6克,水煎服。
【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咳嗽气喘,痰多】蔊菜15克,苏子、罗卜子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老年性气管炎】蔊菜、佛耳草、车前草各15克,甘草9克,浓煎去渣,加饴糖或蜂蜜,一日2次分服。
【脾胃虚弱,寒冷腹痛,消化不良】蔊菜3一12克,川椒3克,茅术9克,水煎服。
【背疽】蔊菜捣烂,加花椒少许,研末拌和,以醋调后涂敷。
【功效主治】清热利尿,活血通经,镇咳化痰,健胃理气,解毒。主治感冒,热咳,咽痛,风湿性关节炎,黄疸,水肿,跌打损伤等病症.
【营养成分】每100克蔊菜嫩幼苗含蛋白质3.2克,脂肪0.3克,粗纤维1.3克,胡萝卜素4.15毫克,维生素B20.6毫克,维生素C9.8毫克,钾30毫克,钙28.9毫克,磷4.63毫克,铁0.47毫克,还含有蔊菜素、蔊菜酰胺等成分。
【食疗作用】
1.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蔊菜所含的蔊菜素具有镇咳、祛疾、平喘的作用,对痰热咳嗽,支气管哮喘有一定效果。
2.杀菌消炎 蔊菜素对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可作为肺痈、疮、疖、感冒等病的辅助食疗。
3.促进胃肠蠕动 蔊菜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能健胃理气,常用于腹内积滞、大便不畅、食欲不振等病症的辅助食疗。
【保健食谱】
1.蔊菜鲤鱼汤,营养丰富,味道鲜嫩,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水肿,湿痹,消化不良,感冒,热咳等病症。
2.香菇扒蔊菜,鲜嫩浓香,外形美观,具有化痰止咳,下气利尿的功效。可作为咳嗽痰多,浮肿,腹水,消化不良等病症的食疗汤菜。
3.蔊菜炒鸡蛋,适用于感冒,热咳,咽痛,水肿,心烦失眠,手足心热等病症。民间还经常用以治疗头目眩晕。
4.蔊菜萝卜猪肺汤,甘嫩爽口,咸鲜适中,具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痰湿壅滞,胸闷脘胀等病症。
【注意事项】蔊菜容易生热,凡外感时邪及内有宿热者不宜食用。
入地金牛-----喉闭,水饮不入:风湿骨痛:烫伤:肩周炎
【别名】蔓椒、猪椒、彘椒、豨椒、狗椒、金椒、金牛公、两边针、山椒、上山虎、花椒刺、胡椒竻、出山虎、入山虎、马药、下山虎、金牛母、双背针、光叶花椒、鸟不踏、猫公刺、山胡椒、叶下穿针、崖椒、鸟踏刺、双面针、黄根、鱼壳刺、藤椒。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根或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oxylum nitidum (Roxb.)DC.[Fagara nitidum Rox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两面针 常绿木质藤本,高1-2m。幼枝、叶轴背面和小叶两面中脉上都有钩状皮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软着生在叶轴最下端的小叶片短;小叶柄长1-4mm;小叶3-11,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11cm,宽2.5-6cm,先端钝或短尾状,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近全缘或有疏离的圆锯齿,无毛,革质而有光泽。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长2-8cm;花柄长1-2mm;萼片4,宽卵形,长不及1mm;花瓣4,卵状长圆形,长约2mm;雄花的雄蕊4,药隔先端有短的突尖体,退化心皮先端常为4叉裂;雌花的退化雄蕊极短小,心皮4。成熟心皮1-4,紫红色,干时表面皱褶。蓇葖果成熟时紫红色,有粗大腺点。种子卵圆形,直径5-6mm,黑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生于低丘陵坡地灌木丛中、路旁等向阳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性味】辛;苦;微温;小毒
【归经】肝;心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胜湿止痛;消肿解毒。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跌打骨折;疝痛;咽喉肿痛;胃疼;蛔劂腹痛;牙痛;疮痈瘰疬;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研末,1.5-3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含漱;或鲜品捣敷。
【注意】阴虚火亢、孕妇、小儿及年老体弱的病人慎用。
【附方】1.治喉闭,水饮不入:入地金牛根,擂烂,用黄糖煮,做成弹子,含化,(《本草求原》)
2.治风湿骨痛:两面针根皮三钱,鸡蛋一只。水煎服。(《陆川本草》)
3.止牙痛:一·两面针干根三至五钱。水煎服;或研成粉五分,水冲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二·两面针四两,了哥王一两。加入75%酒精500O毫升(浸),用棉花蘸药水塞入患处。(《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4.治跌打劳伤,风湿骨痛:两面针根一两,泡酒一斤,七天后可服,每次服5~10毫升,一日三次;或用两面针根三至五钱,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5.治烫伤:两面针干根,研成粉撒布局部,在撒粉前先用两面针,煎水外洗。(《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6.治对口疮:两面针鲜根皮配红糖少许,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7.治蛇咬伤:一.鲜两面针根一两。水煎服;另用鲜根酒磨外敷,二.两面针干根研末,每次三钱,开水送服;另取末调米泔水外敷。(《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1.《本经》:主风寒湿痹,历节疼,除四肢厥气,膝痛。
2.《千金方》:治水,通身肿,猪椒枝叶煎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痒,以汁洗之。
3.《食疗本草》:主贼风挛急。
4.《本经逢原》:能通经脉,去风毒、湿痹。
5.《本草求原》:治痰火疬核,并急喉痰闭危笃,去外皮,煎水饮。
6.《岭南采药录》:理跌打及蛇伤。患牙痛,煎水含漱。
7.《陆川本草》:接骨,消肿,止痛,去瘀。治跌打骨折,损伤肿痛,风湿骨痛,心胃气痛,牙痛。并治蛇伤。
8.《纲目》:此椒蔓生,气臭如狗蔓,故得诸名。蔓椒,野生林箐间,枝软如蔓,子叶皆似椒,山人亦食之。《尔雅》云,椒、蔓、丑蔓,谓其子丛生也。陶氏所谓蔓子,当作蔓子,诸椒之通称,非独蔓椒也。
9.《名医别录》:蔓椒,生云中川谷及丘冢间。采茎、根煮酿酒。
10.陶弘景:(蔓椒)山野处处有。俗呼为蔓,似椒小,不香尔。一名蔓椒,可以蒸病出汗也。
1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活络,治腰肌劳损,破伤风,汤、火烫伤。
【临床应用】
1.止痛用入地金牛注射液,每次肌注2ml(相当于根皮3g),每日1-2次。治疗神经痛、头痛、风湿痛、胃肠绞痛500余例,一般用药后5-10分钟即可止痛。有用两面针和七叶莲制成注射液,每次肌注2ml(每ml相当于生药两面针0.5克,七叶莲1克),对205例病人进行止痛效果观察,有效率达95%。一般用药后3-10分钟止痛,药效持续4-8小时。对胆道蛔虫病、肠蛔虫病、溃疡病的疼痛疗效尤佳。
2.用于表面麻醉、局部麻醉 将两面针制成表面麻醉剂,用于口腔科手术可代替氯乙烷,拔牙101只(84例病人),无痛98只;齿龈脓肿切开18例,无痛14例。用法:用小棉球蘸药液少许,放于需要进行手术的牙龈周围或脓肿的表面上,嘱病人咬住,1-2分钟后便可进行手术。如制成0.5%溶液可行局部麻醉,用于一般门诊小手术、输卵管结扎术、扁桃体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等共62例,麻醉效果稳定,无不良反应,亦无肝、肾损害等缺点。注射后约经3-6分钟即产生麻醉作用。
3.治疗腰腿痛 以20%入地金牛溶液,用低频直流感应电疗机离子导入,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疗程。经观察,对腰肌劳损及扭、挫伤疗效较佳,对腰椎肥大及椎间盘脱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亦能缓解症状。据153例统计,有效率在90%以上。在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例疼痛有所减轻,但未消失,而终止治疗后仍可继续缓解。个别病例出现皮疹。皮肤潮红充血等过敏现象,可用红外线照10-15分钟进行脱敏,或用湿冷毛巾外敷。此外,每日用入地金牛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1ml(含有效成分100mg),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189例,有效率亦在90%以上,大部分病人在用药5-6日内即显示效果。
4.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取两面针根茎的第2层皮1两研粉,加入琥珀粉5分,调匀,喷于扁桃体表面和咽部;亦可制成片剂含化。每日4-6次,每次1克。28例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脓肿患者,经治疗2-6日(平均3.7日),全部获愈。一般用药12-24小时后病情即显好转,表现为体温下降,血象正常,症状改善。
【摘录】《中华本草》
入地金牛煲鸡蛋(Ru Di Jin Niu Zuo Ji Dan)菜名:
入地金牛煲鸡蛋主料:入地金牛根20克,鸡蛋1枚,水2碗。做法:煎煮,蛋熟去壳再煮10分钟,煮成1碗,饮汤食蛋。
药用价值:主要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期:肩及臂疼痛、日久不愈、夜间尤甚,手足麻木、头晕目眩、臂不能上举、也不能外展,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细。
旋覆花---下寒热水肿,主治膀胱宿水,去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
Flos Inulae   (英)Inula Flower
别名 金福花、金佛花、小黄花子。
来源 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的头状花序。
性状 花序扁球形或类球形,直径1~2cm ,总苞片5层,复瓦状排列,披针形或条形,灰黄色,长4~11mm;舌状花长约1cm,多卷曲,常脱落,先端3齿裂;管状花棕黄色,长约5mm,先端5齿裂;子房长5~6mm,有的可见椭圆形小瘦果。体轻,易散碎。气微,味微苦。
性味 性微温,味苦、辛、咸。
功能主治 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普饮蓄结、胸膈痞满、呕吐噫气。【药性】苦、辛、咸,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
【应用】
1.咳喘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满。本品苦降辛开,降气化痰而平喘咳,消痰行水而除痞满。治寒痰咳喘,常配苏子、半夏;若属痰热者,则须配桑白皮、瓜蒌以清热化痰;若顽痰胶结,胸中满闷者,则配海浮石、海蛤壳等以化痰软坚。
2.噫气,呕吐。本品又善降胃气而止呕噫。治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噫气呕吐,胃脘痞鞕者,配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如()。
此外,本品配香附等,还可治气血不和之胸胁痛,如香附旋覆花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布包。
【使用注意】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又因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须布包入煎。
【古籍摘要】
1.:“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2.《药性论》:“主肋胁气,下寒热水肿,主治膀胱宿水,去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
3.:“旋覆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之药也。主心肺结气,胁下虚满,胸中结痰,呕吐,痞坚噫气,或心脾伏饮,膀胱留饮,宿水等证。大抵此剂微成以软坚散痞,性利下气行痰水,实消伐之药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均含大花旋覆花内酯、单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二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等。旋覆花另含旋覆花佛术内酯、杜鹃黄素、胡萝卜苷、肉豆蔻酸等。欧亚旋覆花另含天人菊内酯、异槲皮苷、咖啡酸、绿原酸等。
2.药理作用:旋覆花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旋覆花黄酮类对组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痉挛性哮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支气管痉挛亦有对抗作用,并有较弱的利尿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Ⅱa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欧亚旋覆花内酯对阴道滴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均有强大的杀原虫作用。此外,旋覆花对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天人菊内酯有抗癌作用。
3.临床研究:用显脉旋覆花糊剂治疗50例早期牙髓炎患者,有效率58%。16~25岁间有效率71.4%(昆明医学院学报,1992,4:43);此外应用旋覆花治疗手术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满意(中华外科杂志,1956,12:952)。
附药 金沸草Jinfeicao
为旋覆花的地上部分。性味功效与旋覆花相似,性善疏散。主要用于外感咳嗽痰多之证。煎服,5~10g。
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选用。
旋覆花粥:旋覆花10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旋覆花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消痰行水,降气止呕。适用于痰涎壅盛,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呕吐等。
百合旋覆花散:百合、旋覆花各等份。将二者择净,焙干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g,加蜂蜜适量冲服,每日3次。可润肺止咳,降气化痰,适用于肺病咯血、咳嗽痰血、干咳咽痛等。
旋覆花热熨方:公丁香、法半夏、旋覆花、柿蒂、全紫苏各20g。将上药打碎或切细,置锅中炒热,布包置于胃脘部,开始时需时时提起以免烫伤,待药物温度适可时置于治疗部位不动,也可用药包在胃脘部周围边熨边摩擦、揉按,每次30分钟左右,每日1~2次。可温中止呃,适用于呃逆。(胡献国)
韩信草---吐血、咯血:痈疽,无名肿毒:劳郁积伤,胸胁闷痛;一切咽喉诸症''牙痛:白浊、白带:毒蛇咬伤:

【韩信草的功效介绍】:
韩信草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大力草、耳挖草(《生草药性备要》),金茶匙(《本革求原》),大韩信草(《南宁市药物志》),顺经草(《贵阳民间药草》),调羹草、红叶犁头尖(《湖南药物志》),大叶半枝莲、笑花草(《广西中草药》),虎咬癀、向天盏(《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韩信草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韩信草多年生草本,全体被毛,高10~37厘米。
茎四方形,直立,基部倾卧,有分枝。
叶对生,圆形、卵圆形或肾形,长8~29毫米,宽10~28毫米,先端钝圆,基部心脏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密生细毛;叶柄长5~15毫米。
花轮有花2朵,集成偏侧的顶生总状花序;苞片卵圆形,两面都有短柔毛;小梗基部有1对刚毛状小苞片;花萼钟状,长2毫米,外面被粘柔毛,具2唇,全缘,萼筒背上生1囊状盾片;花冠紫色,2唇形,长约19毫米,外面被有腺体和短柔毛,上唇先端微凹,下唇有3裂片;雄蕊2对,不伸出,药室靠合;花柱着生子房底,先端2裂,小坚果横生,卵圆形,有小瘤状突起。
花期4~5月。
果期6~9月。
生长于路边、山坡。
分布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各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芩素等黄酮类、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
【性味】辛苦,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辛,性平。
③《贵阳民间药草》:苦,寒,无毒。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肝、肺三经。
【功用主治-韩信草的功效】祛风,活血,解毒,止痛。
治跌打损伤,吐血,咳血,痈肿,疔毒,喉风,牙痛。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蛇伤,祛风散血,壮筋骨,消肿,浸酒妙。
②《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祛风散瘀。
治跌打,蛇伤,疮疡。
⑧《贵阳民间药草》:平肝清热。
治肝火旺,烦躁。
④《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消肿退癀,逐血破瘀,排脓消痈,凉血止血,利咽喉。
主治一切喉癀,亦治肺火高热喘咳,吐血,咳血咯血,瘀血作痛,刀伤出血,恶疮痈肿,虎、犬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捣汁,1~2两)。
外用:捣敷。
【宜忌】《广西中草药》:孕妇慎服。
【选方】①治跌打损伤,吐血:鲜韩信草二两。
捣,绞汁,炖酒服。
(《泉州本草》) ②治吐血、咯血:鲜韩信草一两。
捣,绞汁,调冰糖炖服。
(《泉州本草》) ③治劳郁积伤,胸胁闷痛;韩信草一两。
水煎服。
或全草半斤。
酒-斤,浸三天。
每次一两,日二次。
(《福建中草药》) ④治痈疽,无名肿毒:鲜韩信草捣烂,敷患处。
(《泉州本草》) ⑤治一切咽喉诸症:鲜韩信草一至二两。
捣,绞汁,调蜜服。
(《泉州本草》) ⑥治牙痛:韩信草、入地金牛各二钱。
水煎服。
(《岭南采药录》) ⑦治白浊、白带:韩信草一两。
水煎或加猪小肠同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⑧治毒蛇咬伤:鲜韩信草二两。
捣烂绞汁冲冷开水服,渣敷患处。
(《福建中草药》)
【应用】
1. 用于热毒疮疡,毒蛇咬伤,以及肺痈等症。 半枝莲用治痈肿疮疡,有解毒、消肿作用;用治毒蛇咬伤也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可单独应用,或配合清热解毒药同用,既可内服,也可外 用,用治肺痈,可配合鱼腥草、开金锁等同用。
2. 用于肺癌、以及肠胃道癌症。本品用于肺癌,常与蜀羊泉、寻骨风、鱼腥草等配合应用;用于胃肠道癌症,常与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八月礼、半边莲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利尿、祛瘀止血,可用于腹水及损伤出血等症。
【用量用法】10-30克,煎服。鲜者加倍,外用适量。
【注意】血虚者不宜,孕妇慎服。
【按语】1. 半枝莲一药,原名开头草,别名为狭叶韩信草,一般在开花时采全草入药 。因它的小花交互对生,集成偏侧总状花序,形如牙刷,故俗牙刷草。
钮仔茄--- 感冒:解毒消肿:眼翳:扭挫伤:小儿疳积\.口腔炎.肝硬化腹水:牙.胃痛:
别名]
柳仔茄、刺柑仔(台湾)、天茄子、紫花茄、五宅茄、金钮头、金吊钮、金扣、金钮刺、刺茄、刺天茄、黄面仔、黄水茄、小颠茄、苦果、狗肺花。
[来源]
为茄科茄属植物紫花茄 Solanum indicum L.,以果实、种子、根及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灌木,通常高1~1.5m,全株密生分枝具柄的星状绒毛,并生有基部宽扁的淡黄色弯形皮刺,刺长4~7mm。叶卵形,长5~11cm,宽2.5~8.5cm,顶端钝;基部心形或截形,5~7深裂或波状圆裂,两面有星状绒毛,脉上有皮刺;叶柄长2~4cm,花序蝎尾状;腋外生,长3.5~6cm;花梗长约1.5cm;花萼杯状,5裂;花冠辐状,白色或蓝紫色,直径约2cm,深5裂。浆果球形,成熟时橙黄色,直径约1cm,宿萼向外反折,有针刺,花期春~秋季。钮仔茄--(紫花茄)植株
[生境分布]
生于路旁、草地。沟边小灌木丛中。
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
1. 抗休克作用:
澳洲茄胺有考的松样作用,降低血管通过性及透明酸酶的活性,对动物的过敏性、烧伤性,组织胺性休克有某些保护作用,还能增加小鼠胰岛素休克的存活率,并能促进抗体的形成。
2. 对血糖的影响:
澳洲茄胺与龙葵硷对大鼠可升高血糖,对切除肾上腺后则可致低血糖死亡。可见对血糖的影响与肾上腺有关,抑制外周葡萄的利用,是升高血糖的原理之一。
3. 其他作用;
澳洲茄胺对心脏有兴奋作用,龙葵硷则为抑制作用;两者对平滑肌皆为兴奋。澳洲茄胺小量能增强动物(大鼠、兔)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大量则增强抑制过程,它还能降低血液凝固性。
4. 毒性作用:
种子、果实及果皮,毒性较大,如误服或过量服用,可致口干渴,吞咽困难,体温升高;皮肤干燥发红,瞳孔扩大,心率先快后慢,神志错乱;甚至昏迷,呼吸循环抑制以致衰竭死亡。
[性味功能]
]苦,寒。有毒。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散瘀消肿。
[主治]
用于扁桃腺炎,咽喉炎,淋巴结炎,脑漏鼻渊,头风头痛,咽痛牙痛,胃病,痄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3~6g,水煎服。外用适量,研末或捣敷。
[附方]
1. 根及全草均可入药,多用于疮疡肿毒,风湿痹痛。
2. 治眼翳:
以根75克,炖鸡蛋服。
3. 解毒消肿:
钮仔茄与狗头芙蓉合用。
4. 治感冒:
钮仔茄,红水柳,土菸头,三脚破,五色草各40克,半酒水煎服。
[附注]
1. 本品有毒,过量服用,可致口干、口渴、吞咽困难、体温升高、皮肤干燥发红、瞳孔扩大、视力模糊等中毒症状,重者可出现呼吸、循环抑制,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
2. 本品在台湾草药市场(店)常与黄水茄混用,功效相当,钮仔茄的刺很多,而且残留的果实多而小;黄水茄基本上没有刺或很少,残留果实少而大。
野颠茄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癫茄(《广州植物志》),山马铃、大丁茄、小颠茄、天茄子、假茄子(《广西药植名录》),红癫茄、黄贡茄、鬼茄(《广东中草药》),竻丁茄、红果丁茄、丁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来源】为茄科植物刺茄的全株。
【植物形态】刺茄
多年生直立亚灌木,高30~60厘米。茎有劲直的长刺,幼嫩部混生刺毛。叶单生或成对,互生,阔卵形,长5~12厘米,宽5~10厘米,5~7裂,两面均被紧贴的硬毛,主脉上有刺;叶柄有刺,有时混生疏长毛。聚伞花序腋外生,有花数朵,有时花单生;萼有刺,5裂,花冠白色,裂片披针形;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喉上,花药顶裂;子房2室,胚珠多数。浆果球形,直径2.5~4厘米,秃净,成熟时橙红色。花期夏、秋季。
野生于草地上。分布我国南方。
【采集】根:夏、秋季采,鲜用或晒干。果实、种子:秋季采,种子洗净晒干,炒黄至有香气,备用。
【化学成分】浆果中含有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和刺茄碱。
【性味】苦辛,温,有毒。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辛,温,有毒。"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苦辛,微温,有毒。"
③《广东中草药》:"根:淡,平,有毒。"
【功用主治】镇咳平喘,散瘀止痛。治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痛,风湿痛,瘰疬,寒性脓疡,跌打损伤。
①《广西药植名录》:"全株:治胃痛,损伤,蛇伤,感冒,疟疾,瘰疬。"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止痛,镇咳平喘。治风湿性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鲜叶捣敷跌打损伤。"
③《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抗菌,活血散瘀,麻醉镇痛。治跌打损伤,冻疮,寒性脓疡,慢性骨髓炎,淋巴结结核,脚癣。"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1~3分。
【选方】①治跌打肿痛,痈疮肿毒:鲜癫茄根捣敷;或用癫茄茎叶晒干煅存性为末,调茶油敷患处。(《广东中草药》)
②治扭挫伤:丁茄、姜黄、韭菜根,共捣烂外敷。(《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③治小儿口腔炎:癫茄茎叶,煅存性研末,加冰片少许,涂患处。(《广东中草药》)
④治冻疮:丁茄,煎水熏洗患处。(《广西实用中草药》)
⑤治小儿儿疳积:鲜癫茄果一至二枚,切开,加猪肝蒸熟,去癫茄取猪肝吃。(《广东中草药》)
⑥治肝硬化腹水:癫茄种子,炒黄研末服。(《广东中草药》)
⑦治胃痛:天茄子根,晒干研细粉,痛时服一克,儿童酌减。(《全展选编·外科》)
⑧治牙痛:天茄子种子,置烧红之瓦片上,用竹管吸烟熏之。(《全展选编·外科》)
苦苣菜---肝硬化:慢性气管炎:对口恶疮:壶蜂叮螫:妇人乳结红肿疼痛:


苦苣菜
学名:SonchusoleraceusLinn.
英文名:CommonSowthistle
科名:菊科Compositae
种别名:苦菜、滇苦菜、田苦卖菜、尖叶苦菜
生于山坡路边荒野处;中国普遍有分布。多用作饲料,为饲养幼鹅的好青饲料,也有栽培作蔬菜,叶有苦味,人多不喜食,有降血压作用。
苦苣菜 - 形态特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50—100m,全草有白色乳汁。茎直立,单一或上部有分枝,中空,无毛或中上部有稀疏腺毛。叶片柔软,无毛,椭圆状披针形,长15一20cm,宽3一8cm,羽状深裂,大头羽状全裂或羽状半裂,顶裂片大,或与侧裂片等大,边缘有不整齐的短刺状尖齿,下部的叶柄有翅,柄基扩大抱茎,中上部叶无柄,基部宽大呈戟状耳形。头状花序在茎端排列成伞房状;总苞钟形,长1.2—1.5cm;总苞片3层,外层的卵状披针形,内层的披针形;舌状花黄色,长约1.3cm。瘦果,长椭圆状倒卵形,长2.5—3mm,压扁,红褐色或黑色,每面有3条纵肋,肋间有细横级,冠毛白色,长6一7mm(图88)。
苦苣菜 - 地理分布
苦苣菜原产欧洲,目前世界各国均有分布。在中国除气候和土壤条件极端严酷的高寒草原、草甸、荒漠戈壁和盐漠等地区外,几遍布全国各省区;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日本、蒙古、高加索、西伯利亚、中亚及远东地区和东南亚、南亚各国。
苦苣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100g鲜草中,叶含维生素C11一68.2mg,茎中含维生素C11mg、含胡萝卜素14.5mg。秋季,维生素C、胡萝卜素含量比春、夏季高。苦苣菜的能量价值可评为中等。从结实相的分析资料看,其总能,对猪、牛和羊的消化能、代谢能、各种净能及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均属中等。
苦苣菜 - 【药理作用】
全草含抗肿瘤成分,在小鼠大腿肌肉接种肉癌一37,6天之后,皮下注射本品酸性提取物,6—48小时后杀死小鼠,肉眼及显微镜观察,均可见到肉瘤受到明显的伤害(出血、坏死等)。
苦苣菜 - 【性味】
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归经】
①《本草经疏》:入心、脾、胃三经。
②《本草求真》:入心、胃、大肠。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解毒。治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疔肿,蛇咬。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厌谷胃痹。
②《别录》:疗肠澼,渴,热中疾,恶疮。耐饥寒。
③《日华子本草》:敷蛇咬。
④《本草衍义》: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子自落。
⑤《滇南本草》: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诸积,利小便。
⑥《本草会编》:明目,主诸痢。
⑦《纲目》:治血淋痔瘘。
⑧《医林纂要》:泻心解暑,去热除烦,通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打汁或研末。外用:捣汁涂或煎水熏洗。
【注意】
①《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忌之。
②《随息居饮食谱》:不可共蜜食。
【附方】
①治肝硬化:苦莱、酢浆草各一两。同猪肉炖服。(江西)
②治朴蛇瘴:野苦马汁、灯心(浸水良久捻其末)。和朋之。(《普济方》)
③治慢性气管炎:苦菜一斤,大枣二十个。苦菜煎烂,取煎液煮大枣,待枣皮展开后取出,余液熬成膏。早晚各服药膏一匙,大枣一枚。(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④治小儿疳积:苦菜一两,同猪肝炖服。(江西)
⑤治对口恶疮:野苦荬擂汁一钟,入姜汁一匙,酒和服以渣敷。(《唐瑶经验方》)
⑥治壶蜂叮螫:苦菜汁涂之。(《摘元方》)
⑦治妇人乳结红肿疼痛:紫苦菜捣汁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中药治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黄疸,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血淋,痈肿疔疮,肠痈,乳痈,痔瘘,毒蛇咬伤。 蒙药治“协日”热,口苦,口渴,发烧,不思饮食,泛酸,胃痛,嗳气,“巴达干宝日”病。
用量用法:中药l0一30克(鲜品加倍),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汁涂或煎水熏洗患处。蒙药多入丸散剂。
苦苣菜 - 健康与保健

苦苣菜
苦菜不仅在中国广为人知,在欧洲也有不少知音。据介绍,欧洲常见的苦苣菜其形状与中国苦菜十分相似,亦开黄花,茎中空,折之有白色浆液流出。故欧洲民众俗称其为"牛奶菜"。欧洲农夫们普遍称苦苣菜为"猪婆菜"。据说母猪在产仔后只要经常喂给它新鲜苦苣菜就能增加其奶水,确保仔猪的健康成长。此外,苦苣菜在欧洲也是一种食用蔬菜,欧洲民众常采集嫩叶做色拉。
苦菜还是一味良药。欧洲民间常榨取其白色浆液涂在被黄峰、毒蝎之类毒虫蛰过的皮肤上以消炎、止痛。中国民间常将苦菜水煎后内服以治"搭背"之类痈疮和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等)。据报道,湖南民间将苦菜与白酒同煮治疗产妇急性乳腺炎。
近几年来苦苣菜受到国际保健食品界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苦苣菜是一种出色的保健食品。苦苣菜的白浆中含"苦苣菜精"、树脂、大量维生素C以及各种类黄酮成分。据说常食含苦苣菜的食品可防治多种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症以及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国外也开发出多种苦苣菜保健食品,其中包括含苦苣菜汁饮料、苦苣菜营养饼干、苦苣菜色拉酱等等。
鬼灯笼----血瘙身痒:肺结核咳血:感冒高热、头痛:风湿热痹痛:胃热痛:睾丸和阴囊肿痛:跌打肿痛:
鬼灯笼
《*辞典》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 Guǐ Dēnɡ Lonɡ
【别名】虎灯笼、白灯笼(《生草药性备要》),苦灯笼(《岭南采药录》),红灯笼、红羊米青(《陆川本草》),红花路边青、夜鬼灯笼、土羚羊(《南宁市药物志》),岗灯笼(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灯笼草的全株。全年可采。
【原形态】
灯笼草(《岭南采药录》)
小灌木,高0.9~1米。幼枝被黄褐色小柔毛。叶对生;具柄;纸质;矩圆形至狭矩圆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尖,边全缘或略作波浪形,近秃净,背脉明显。聚伞花序腋生,有花5~9朵,密被黑褐色小毛;萼蓝紫色,有棱5,长约10毫米,有白色腺点,裂片阔卵形而尖,结果时略增大;花冠近白色,长约15毫米,管约与花萼等长,裂片5;雄蕊4,短,突出;雌蕊1,花柱突出,柱头2裂,子房不完全的4室。核果球形,直径约5毫米,包藏于萼内。花期7月。
【生境分布】生于丘陵地或旷野间。分布我国南部。
【化学成份】同属植物的根含贞桐甾醇、蛇麻脂醇、贞桐酮、贞桐二醇烯酮。叶含杀蠕虫成分贞桐定。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苦微甘,寒。"
【功能主治】
①《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温热病,骨蒸劳热,咳嗽,小儿急惊风。外用治跌打。"
②《广西植物名录》:"根,清热解毒,止咳,祛风。治感冒,咽痛,咳嗽,肺病,胃痛,腹痛,疖肿,跌打,风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鲜品捣敷。
根的功用.
【功用主治-鬼灯笼根的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治感冒发热,咳嗽,咽痛,衄血,赤痢,疮疥,瘰疬,跌打肿痛。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热毒,洗螆脚烂疮疼痛,用白灯笼和盐酸蔃煲酒饮,即止痛消肿。
跌打亦用。
红者旺血,白者消毒。
②《岭南采药录》:治疝气,消跌打红肿,疬核;腹中结块,按之坚痛,捣敷之。
③《陆川本草》:凉血清肝,退热解毒。
治血热衄血,热病赤痢。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止咳定痛。
治感冒发烧,咽痛,咳嗽,肺结核;胃痛,腹痛;疔疮疖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选方】治血瘙身痒:鬼灯笼根皮五钱,猪肉皮四两。 水煎服.
微苦、凉。有清热解毒,止咳止痛的功用。主治肺结核潮热、感冒发热、咽喉炎、支气管炎、胃痛、疝痛、跌打损伤、疔疮疖肿。
单方验方:
1、治肺结核咳血:白花灯笼60克,小号韩信草15克,水煎服。
2、治感冒高热:白花灯笼60克,山梅根10克,消山虎30克,水煎服。
3、治风热感冒、头痛发热:白花灯笼30克,板蓝根60克,水煎,分3次温服。
4、治风湿热痹痛:白花灯笼、大青叶各30克,冬青45克,水煎分3次温服。
5、治胃热痛:白花灯笼3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6、治睾丸和阴囊肿痛:鲜白花灯笼、鲜带藤苦楝、通心菜各250克,水煎服,另取药液薰洗患部,痛甚者加冰片1克(熔化)。
7、治久泻不愈:白花灯笼根15-30克,水煎服。
8、治中暑、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白花灯笼全草,水煎冲红糖服。
9、治跌打肿痛:白花灯笼根15-30克,浸酒服或用白花灯笼鲜叶、生艾捣烂加酒微炒,外敷患处。
10、治疮疖肿:(1)白花灯笼鲜叶捣烂和红糖外敷患处。(2)白花灯笼、六角英共捣烂敷患处。
11、治皮肤溃疡痒难忍:白花灯笼鲜叶捣烂外敷患处。
附注:鬼灯笼有红白之分,是同种植物,两者均可用。
六角英----感冒发热、急性肝炎\目赤肿痛:斑疹发热:带状泡疹:霍乱吐泻:跌打年伤:
中草药六角英为爵床科植物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Linn.)Nees的干燥全草。该植物别名甚多,福建、台湾一般称之为六角英,广东潮汕地区称六角婴,此外还有狗肝菜、华九头、狮子草、路边青、青蛇仔、肝炎草等等别名。原植物为多年生草本,茎被毛,茎节澎大,膝曲状。单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全缘,叶脉上被毛,花淡红色,外面有2枚叶状苞片,花冠二唇形,雄蕊2枚,花室2室,一上一下。果实被短毛,种子4粒,花果在秋冬季。
味甘淡、微苦,性凉、寒,清热解毒,消疳积,凉血利尿,生津,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发热、斑疹发热、便血、小儿痢疾、目赤肿痛、疮伤、疔疮、流行性脑炎、带状泡疹、跌打旧年伤、喉痛、霍乱吐泻、跌打肿痛、溺血、急性肝炎等等。常用量9~30克。
验方:
1.治急性肝炎:六角英、茵陈各 35克,水煎服用。
2.治溺血:六角英全草和猪母乳各 3两,水 1至 2斤,煎 2小时加盐适量服之。
3.治小儿痢疾:六角英全草 2两水煎服用 3-4次。
4.治目赤肿痛:狗肝叶全草加菊花 1两水煎服用。
5.治感冒发热:狗肝叶+积雪草+鬼针草各 35克水煎服。
6.治流行性脑炎:六角英 35克+樍雪草+鬼针草,五斤草各 20克水煎服用。
7.治斑疹发热:鲜狗肝叶 100克,豆鼓 8克,青壳鸭蛋 1个(后下)水煎连蛋一次服完。
8.治带状泡疹:狗肝叶鲜叶 4两,加盐少许加米泔水捣烂纹汁或调雄黄末涂患部。
9.治霍乱吐泻:六角英全草 3两,半酒水煎服用。
10.治喉痛:六角英全草 2两水煎服用。
11.治肝炎疲劳:六角英加笔子草水煎服用。
12.治疔疮:六角英鲜草三两水煎服用,或另捣烂鲜叶敷患处。
13.治跌打年伤:六角英全草煮酒或炖瘦肉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