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三人连任藁城县令,其政绩如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07:33
董氏三人连任藁城县令,其政绩如何?   据元明善撰写的《藁城令董府君神道碑》记载,藁城董氏父子三人相继担任藁城县令。

  最先是左副元帅、忠烈公董俊,约在1215年出任藁城县令。在此期间,董俊率众多次与金兵作战,两复真定,因功升为“知中山府事”。1220年春,与金国援兵大战曲阳黄山下,金兵将领武仙被迫投降。1225年,武仙杀都元帅叛变,仍盘踞真定。董俊率不足一千人之兵,守住永安进行抵抗,坚持一年有余,终于把武仙赶走。藁城因此升为永安州,董俊所统之兵称为“匡国军”。(注:这里的永安,是否今天常安镇的永安,尚无史料证明。但是,北楼、董家庄几个村,董姓较多,且与南董、两大章为同一董姓,祖茔均在南董。详见《董俊传》。)

  另外,董氏为诗书之家,与当时的大学者王若虚过从密切,王若虚的诸多文章,就是通过董文炳之手整理为45卷,并刻板印行。因此,才有了今天的《滹南遗老集》。

  董俊在归德战死之后,董俊的大人儿子董文炳才17岁,约在1232年接替其父为藁城县令。上任之初,同事多为父辈时人,难免轻慢这个年轻后生。董文炳“以恩济威”,“未几,同列中人下之,……里人也大化服。”当时,有前时欠下的军费贷款,利息非常高,董俊未去向民众摊派,而用自家的田产代偿。朝廷料民(统计户口),明令如隐实不报,即抄家灭族。文炳令人口少的户,合在一起居住。这样,按户数缴纳赋税当然就少得多了。其他官员劝他,不要冒这个风险。他说:“为了老百姓而获罪,我甘心情愿。”由此,藁城之民为其树立《遗爱碑》。(其碑原在城里三铺街,碑身不明去向,碑座现存高台庙下。)

  接替董文炳的是其四弟董文直,史书记载其事迹不多,只是说他“刚直庄栗,简言笑,通经史法律,为藁城长官,配金符。”后来,弃官不做,一心管理这百余口的大家庭:“奉上接下,一敬一爱,蔼乎其睦也。性好施而甚仁,里巷或贫不立,每阴济其急。不使之知恩所以来。”(详见《董文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