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新闻频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33:51
国有特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实践
作者: 于长海   2007-08-23
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方面。但其主要责任还是在于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安全环保友好的物质产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它所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既担负着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又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中国石化作为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始终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直严格恪守社会责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调整、管理、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扩大资源,开拓市场,降本增效,努力多创效益多交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努力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中国石化的资源总量、经营规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都迈上了新的台阶。2006年,国内外油气当量产量突破5000万吨(其中国内原油产量4017万吨、天然气产量72亿立方米,海外权益油产量550万吨);加工原油1.56亿吨,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商;国内销售成品油1.12亿吨;生产乙烯633万吨,位居世界第四大石化公司;炼油、乙烯能力均已大大超过重组前石化总公司的总规模。中国石化同全国一样,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中国石化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加。“十五”期间,中国石化累计实现利税约3777亿元,其中上交税金约2142亿元,约占同期全国财政收入的2%。2006年,全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647亿元,同比增长29.4%,成为我国第一家销售额超过万亿元的企业,在《财富》全球500强中排名第17位,比1999年首次入选时上升50多位;实现利税达到1390亿元,增长26.4%;实现利润672亿元,保持一定的增长;上缴各种税费达到1014亿元,占全国同期财政收入的比例超过2%。
国有特大型企业不管企业有多么庞大、资产有多么雄厚,都必须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讲政治、顾大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部署,自觉把企业发展放到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上去谋划、去推进。长期以来,中国石化就是这样一贯坚持的。比如,近三四年来,由于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国家从稳定经济和社会大局出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一直实行从紧调控,减缓国际高油价甚至超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作为国内最大的成品油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石化坚持从大局出发,坚决服从并认真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在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严重倒挂、炼油企业连年巨额亏损的情况下,始终坚持炼油满负荷生产,精心组织成品油资源,努力保障市场供应。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来,即使不按与国际价格接轨,只按国家尚未完全实施的成品油定价新机制计算,中国石化累计减少销售收入2500亿~3000亿元,平均每年减少1000亿元左右。这几年全社会零售总额每年约6万亿~7万亿元,如果完全按新定价机制执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每年将多上升1.5~1.7个百分点,达到3%左右。如果加上中国石油的价差因素,CPI的涨幅会更大。对此,党中央、国务院给与了充分的理解和肯定。再比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把握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战略问题。而能源问题的核心就是油气资源问题。中国石化作为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公司,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特殊的社会责任。长期以来,始终坚持把资源战略放在首位,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在实践中,按照“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准备南部、突破海上、加强国内、开拓国外”的要求,努力发现和开发更多的油气资源,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内,中国石化把勘探开发领域从东部扩展到西部、南方和海域,登记区块从6万多平方公里扩大到98万平方公里,每年用于勘探的投入从27亿元增加到100多亿元,并从体制机制、技术装备、工程力量等方面全力保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1998年以来,中国石化累计新增原油探明储量13.7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6016亿立方米;石油储采比从11.9提高到12.4,天然气储采比从35提高到87,保持了储采平衡有余;原油产量从3724万吨增加到4017万吨,天然气产量从39亿立方米增加到72亿立方米。特别是在东部富油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取得重要进展、老区原油产量实现硬稳定的同时,我们通过在海相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重要突破,发现并逐步探明了我国海相大油田――塔河油田,发现并快速探明了我国第一个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气田――普光气田。海相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和实践的突破,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勘探开发领域,对提高国内油气资源开发和供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以普光气田为资源基础的“川气东送”已获国务院核准,正在抓紧建设。与此同时,中国石化在“走出去”寻找资源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2006年底,获得海外油气勘探或开发区块38个,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海外勘探和开发布局。海外剩余权益石油和非常规石油可采储量约1.8亿吨;权益油产量从2004年的20万吨、2005年的200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550万吨,预计今年将达700万吨以上。另外,为增强进口原油安全稳定经济供应的保障能力,中国石化还通过建立多元化渠道、深化与贸易商合作、加强市场运作、扩大第三方贸易等多种措施,完善进口原油采购和供应体系,努力掌握国际贸易资源,努力降低石油供应的风险。
坚持当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坚持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也是国有特大型企业必须带头模范履行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多年来,中国石化坚持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的方针,积极推行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在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推进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对新建及改扩建工程项目实施“三同时”,即职业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把缺陷和隐患消灭在源头;对已建成的装置、设施和公用工程,开展风险评价,积极进行隐患治理。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累计投入隐患治理专项资金110多亿元。这些年来,在日益复杂的生产条件下,总体基本保持了安全生产,有效保护了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清洁生产进程。加大天然气等优质高效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天然气储量和产量逐年增加。依靠科技进步,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从汽油无铅化到实行欧II质量标准,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国外几十年的历程。三是采取综合有效措施,不断加强环保工作。在生产总量不断扩大、产品质量持续提高的同时,积极做到了外排污染物不断减少,实现了增产减污。“十五”末与1998年重组时相比,中国石化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35%,而外排污水中COD量却下降了34.8%,“三废”综合利用产值上升了96.6%。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促进装置规模大型化、集约化,提高产业集中度,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目前已改造形成了镇海、上海、高桥、金陵、扬子、齐鲁、燕山、茂名、广州、海南等10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和燕山、上海、扬子、齐鲁、茂名等5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坚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对生产装置和公用系统进行节能改造,促进能源消耗不断降低。坚持对一批物耗能耗高的小炼油、小化工实施关停措施,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减少能源损耗。“十五”期间已累计关停落后炼油能力1620万吨,关停几十套小化工装置以及部分燃油锅炉,关停一批落后的油水井、小油库和加油站。同时把节约能源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结合起来,强化监督考核,促进能源消耗的持续降低。通过上述主要措施,“十五”期间,在生产经营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中国石化整体能耗水平逐年降低,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2000年的4.06吨标准煤(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下降到2005年的0.91吨标准煤(按2005年现价计算),相当于节约1000万吨标准煤。2006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到0.87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4%,基本达到“十一五”再节约100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进度要求。
企业发展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应把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成果回报社会,自觉履行共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社会责任。多年来,中国石化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将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作为重点,积极开展扶贫、助残、助学、济困,真心回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中国石化各类捐赠捐助总额达到4亿元以上,其中:承担国家安排的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西藏的任务,共投入1.36亿元;向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捐赠1900万元,救治了5500名白内障患者,冠名建立了一所显微眼科手术培训中心;捐助“春蕾计划”2322万元,资助贵州、四川、甘肃、湖南四省25县6万多名贫困女童上学;2005年捐资5000万元,在江西省捐建100所希望小学,2006年继续捐资,至今在江西省捐建的希望小学已达133所;向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中国残疾福利基金会、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等其他机构捐款合计7082万元,为地方和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的贯彻与落实,国有特大型企业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更好地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