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3)艺术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02:29

叶芝的获奖评语是“始终富于灵感的诗歌,并精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艺术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译    名: 威廉·巴特勒·叶芝

          生卒年月:1865、6——1939、1

          国    籍:爱尔兰

          代表作品:《当你老了》

          获奖评语:始终富于灵感的诗歌,并精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我就要动身走了,到茵纳斯弗利岛,

          搭起一个小茅屋,枝条编墙糊上泥;

          一排蜜蜂巢,九行云豆角,

          独自住在蜂声嗡嗡的林间草地。

          我就会得到安宁,它慢慢儿滴下来,

          从清晨的面纱滴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

          午夜闪着一片微光,正午染着一片紫光,

          黄昏织满了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

          湖水在不断地轻轻拍岸;

          不论我站在马路上还是在灰色人行道,

          总听到它在我心灵深处呼唤。

     叶芝的诗总是充满着艺术天赋且富于自然气息,他创造性地把象征主义与写实手法巧妙地糅合起来.把生活的哲理与个人的情感融为一体,那诗中极具张力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总会使人啧啧称道。   

     叶芝于1865年出生在爱尔兰的都柏林,而他的青少年时代却在英国受教育,这就注定了他的作品一定具有混血特色,在表现对象上他大都以爱尔兰壮美的山川景色和人文历史为主,大胆汲取布莱克、雪莱和斯宾塞等诗人的艺术养分,把浪漫的幻想、理智的思索、抽象的观念和具体的形象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他的爱情诗,以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节奏和朴实的语言著称,开创了爱情诗的一代新风。   

    叶芝早期作品的这些特质,不仅受到英国文学的影响,也受到神秘主义和唯灵论的影响,他甚至成为相关学术组织的领袖人物。结婚以后,夫妇俩还曾经尝试过风靡当时的无意识写作。他的神秘主义倾向受印度教的诱惑非常明显,他还十分虔诚地翻译了印度教经典著作《奥义书》。   

    他的诗歌之所以能够突破艺术与现实难以和谐的桎梏,把诗的境界推到相当的高度,大概源于他开拓的视野和博大的吸纳能力,也源于他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初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人和时代最伟大的诗人的精神积淀。   

    叶芝早期的代表作有《奥辛的漫游及其他》、《茵纳斯弗利岛》和《当你老了》等。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火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叶芝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才31岁,那时他正在热恋着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领导人之一的女演员毛特·戈妮,这首诗就是他向戈妮表白爱慕之情的信物,后来他也参加了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这一时期,他的诗风有明显变化,象征主义倾向不见了,现实主义因素明显增加,早期的神秘和朦胧特色被一种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现实感应风格所取代。正是这一时期,叶芝创作了很多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品,如诗集《责任》中的《灰岩》和《1916年的复活节》等。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1923年瑞典文学院以“始终富于灵感的诗歌,并精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精神”为由,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这位诗坛探索者。   

     叶芝艺术生活的后期,贵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在他看来,贵族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只有他们成为统治者,政府才能廉洁高效。   

     他认为,有产者统治的社会,其稳定性仿佛更好一些,无产者统治的社会,其腐败的机率似乎更大,特别是流氓无产者统治的社会,其社会的安全感几乎为零。这是一个被实践证明了的铁律。道理很简单,有产者的统治,除了对社会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无产者特别是流氓无产者,什么都不用,反正一穷二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因此,他后期的哲学思想主要强调善恶、生死、美丑的矛盾统一,并追求圆满的永恒。他的目光扫射处皆是些蕴含在统治者心灵中的龌龊。

     他的后期代表作有《驶向拜占廷》和《拜占廷》,这两首诗歌颂古代贵族文明,把拜占廷象征为永恒,是一个理想的精神乐园,在这个乐园中人的肉体与灵魂能够和谐统一,个人与社会达到圆满的互动境界,足见诗人晚期的艺术向往。       

     在常人眼里,诗歌往往是年轻人的艺术园地,而一旦人的艺术思绪被年老与理智占领,诗才便不复存在。幸喜的是,叶芝与他的好友泰戈尔一样,愈到晚年,诗才愈显,也愈接近诗的本质,他主张走出“心智的空洞,到现实生活中特别从原始的粗犷的事物中吸取艺术素材。”他晚期的诗风又有很大变化,变得通俗易懂,极具歌谣特色。   

     叶芝一生出版诗集及剧作等近百部,对当代欧洲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直到1939年他离开这个世界,人们还在吟诵着他的诗作。

          叶芝部分作品年表

          1889年  出版第一部诗集《奥辛的漫游及其他》

          1890年  发表诗歌《茵纳斯弗利岛》

          1896年  发表早期代表作《当你老了》

          1902年  创作剧本《奥立汉的凯瑟林》

          1904年  创作剧本《国王的门及其他》

          1914年  出版诗集《责任》

          1928年  发表诗歌《驶向拜占廷》

          1929年  发表诗歌《拜占廷》

          1938年  出版《新诗集》

          1939年  出版《最后的诗》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3)艺术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张扬理想的“碎瓶”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7)拓展自由主义的空间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9)普罗米修斯的圣徒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4)《农夫们》的春夏秋冬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5)堕入费边主义的好人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6)撒丁尼亚岛的风味大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9)德意志民族的天之骄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4)怪诞背后的精神家园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6)唤醒失态的法兰西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5)天风海雨般的灵动思绪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5)天风海雨般的灵动思绪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6)唤醒失态的法兰西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4)怪诞背后的精神家园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9)德意志民族的天之骄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6)撒丁尼亚岛的风味大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5)堕入费边主义的好人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4)《农夫们》的春夏秋冬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张扬理想的“碎瓶”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9)德意志民族的天之骄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5)发自心灵深处的呐喊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8)】观察与想象的天翼空间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0)】神话与传说赋予的灵感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1)神性与人性的精彩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