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6)撒丁尼亚岛的风味大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00:30

腾小松画
黛莱达的获奖理由是:“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也表现出深度与怜悯。”
撒丁尼亚岛的风味大餐
译    名:格拉齐亚·黛莱达
生卒年月:1875、9——1936、8
国    籍:意大利
代表作品:《母亲》
获奖评语: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也表现出深度与怜悯。
继瑞典的拉格勒芙之后,意大利的格拉齐亚·黛莱达成为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亦是继卡尔杜齐之后,荣获此项殊荣的第二位意大利作家。她的获奖理由是:“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也表现出深度与怜悯。”
黛莱达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女作家。她于1875年出生在意大利撒丁尼亚岛的一个名门望族,其父是该岛努奥罗市的市长,黛莱达自幼聪颖过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她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所有的知识和智慧均来自她的自学,再加上美丽的撒丁尼亚岛风光的陶冶,形成了她独特的文学观念。
她13岁就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撒丁尼亚之血》,17岁她的长篇巨制《撒丁尼亚之花》出版,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
她的前期作品受大仲马、海涅、拜伦、雨果等欧洲杰出浪漫主义作家的影响极深。他们的作品情节跌宕,语言优美,节奏明快,大多为我们所熟悉,比如《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普罗米修斯》等。但是,浪漫主义作品对现实的干预以及对人性的关照都显得苍白无力。
黛莱达似乎看到了浪漫主义的美中不足,因此她在吸收浪漫主义作家营养的同时,还专心研读了巴尔扎克、果戈里、托尔斯泰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为自己的创作汲取更大能量。
她虽然向大师们求教,却不拘泥于大师的创作风格,而是通过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特色。她的中期作品《正直的灵魂》、《在蔚蓝色的天上》、《山上的老人》等,就显示了她站在大师之上,彰显浓烈的“真实主义”倾向的大家风范。
“真实主义”是盛行于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的文学流派,它主张对社会现实作细微的、不加修饰的描写,有亲切、细腻、真实的长处,但也带来因过分“写实”而导致“的自然化”倾向,实际上这是一个介于批判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的文学流派。黛莱达的《山上的老人》就是“真实主义”的代表作。作者在小说中把人们的思想带到人类的原始时期,企图通过对人类童年时代的生活描述,提出一个重大问题:人应该如何克服自私的天性。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黛莱达迎来了创作的旺盛期,这一阶段她以惊人的多产和作品的深刻著称。《灰烬》、《常青藤》、《风中芦苇》,均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大都以人与社会的冲撞为主题,从而进入到人性深处去剖析复杂的心路历程,并在这一层面上展示人对生命的认识,她在《风中芦苇》中曾借主人公之口这样说道:“我们都是风中芦苇,我的女主人!我们只是芦苇,命运是风。”
1920年以后,人届中年的黛莱达进入她文学创作的后期,这时的创作技巧更加成熟,人物描写上理性主义更为突出,此时的代表作有《母亲》、《孤独者的秘密》、《飞向埃及》,这些作品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更为细腻,更具有深思熟虑、凄婉黯然的抒情笔调。特别是《母亲》,通过大量的回忆、想像、梦境、幻觉、心灵对话以及内心独白等多种手法,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描写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活动,具有明显的悲剧格调,是黛莱达走上世界最高领奖台的重要作品。
概括黛莱达一生的创作,尽管在内涵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但她创作的背景却都来自于撒丁尼亚岛。她在解释这一现象时这样写道:“命运注定我生长在撒丁尼亚寂寞的心田里。”这一独特现象奠定了她创作的风格。一位著名评论家这样认为:“她是属于叙事体大师的风格,所有的伟大小说家都具有此一特色。”
不同的是,黛莱达的叙事风格常常带有一种宗教意味的严肃和深奥的境界。哀伤而不悲观,善良而不怯弱,勇敢而不鲁莽,这在她的小说《灰烬》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安纳尼亚的母亲一生堕落,为了不妨碍儿子的幸福她自杀了,生前她送儿子一护身符,母亲死后儿子打开护身符,那里面仅是灰烬。这时作者这样写道:“不错,一切都是灰烬;生命,死亡,人类与创造她的命运都是灰烬。然而,就在最后一刻,站在一个最可悲的、做灰烬也尝尽邪恶,却为他人而死的人类尸体之前,他记起了这灰烬中时常闪烁着最光辉、纯洁的火星。他鼓起了希望。他自然热爱人生。”
这,或许就是黛莱达作品的全部寓意了。
黛莱达部分作品年表
1892年  出版长篇小说《撒丁尼亚之花》
1895年  出版作品《正直的灵魂》
1898年  出版《在蔚蓝色的天上》
1900年  出版《山上的老人》
1904年  出版长篇小说《灰烬》
1906年  出版小说《常青藤》
1913年  出版小说《风中芦苇》
1920年  出版代表作《母亲》
1921年  出版长篇小说《孤独者的秘密》
1925年  出版长篇小说《飞向埃及》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6)撒丁尼亚岛的风味大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6)撒丁尼亚岛的风味大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张扬理想的“碎瓶”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7)拓展自由主义的空间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9)普罗米修斯的圣徒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4)《农夫们》的春夏秋冬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5)堕入费边主义的好人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9)德意志民族的天之骄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4)怪诞背后的精神家园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6)唤醒失态的法兰西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5)天风海雨般的灵动思绪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5)天风海雨般的灵动思绪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6)唤醒失态的法兰西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4)怪诞背后的精神家园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9)德意志民族的天之骄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5)堕入费边主义的好人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4)《农夫们》的春夏秋冬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张扬理想的“碎瓶”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9)德意志民族的天之骄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5)发自心灵深处的呐喊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2】象征主义戏剧的极致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3】救赎的信念和光明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2】象征主义戏剧的极致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2】象征主义戏剧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