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科技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0:36:00


新华网 ( 2005-03-07 14:15:30 ) 来源: 资料卡片2005年第3期
战争的科技价值
战争传播技术搅拌法与造纸术
1916年春,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关键阶段。几个俄国学者急切地拜会英国负责生产军火的大臣,要他们传授光学玻璃的生产技术,但英国大臣婉言谢绝,叫他们去找法国人。
光学玻璃对战争的胜败太重要了:照相机、望远镜、潜望镜等的镜头都离不开它,否则潜水艇、飞机、坦克等的光学仪器都会成为“近视眼”。当时只有英法德3国掌握了这一技术。求助于敌国德国是与虎谋皮;而德国又正在进攻法国瓦尔登,无法去危险的法兰西,所以俄国人首选英国。
被英国拒绝的俄国人只好冒险来到法国。法国总统亲自陪着他们去见掌握这个技术的光学玻璃制造商曼杜阿。可是曼杜阿还是说什么也不肯卖。
俄国人再次碰壁后,只好再返英国。好说歹说,终于如愿。而制造商的条件是,给予25年的特权。
那俄国人花了100万英镑没有买到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是“搅拌”。
是的,搅拌是生产光学玻璃的关键技术,它可使原料混合均匀,气泡从玻璃液中不断逐步逸出,使玻璃质地均匀、晶莹透明,当然会“价值连城”。从此以后光学玻璃已不再神秘。
中国的造纸术也是靠战争西传的。751年7月,阿拉伯兵团20万人与唐朝番汉兵团7万人血战怛罗斯——中亚吉尔吉斯湖西奥立阿塔城,5天双方仍分不出胜负。但番汉兵团中葛罗禄部落派遣军却在这关键时刻叛变,与阿拉伯军团联合内外夹攻唐军。结果番汉兵团崩溃,统帅高仙芝狼狈逃回,2万多番汉士兵被捕获。
怛罗斯之战后,被俘的唐军被强制押往中亚各地做苦役。其中许多人懂得造纸工艺,帮助中亚各国造纸。随后,造纸术又向周边地区传播,最终传遍了全世界。
战争引出新产品 罐头与防毒面具
拿破仑的法兰西军队要转战千里,后方运来的食品送到战士手中时,大多变质腐烂,成为一堆垃圾。由于食品不足,士兵营养不良,减员严重,为了保证战争胜利,法国政府在1795年悬赏12000法郎,向全国征集军用食品的保鲜方法。
糖果糕点制造者尼古拉·阿贝尔从悬赏当年开始经过10年研究,终于在1804年发表了论文《密封容器贮藏食品技术》:将食物(例如猪肉)放在用粗麻布裹紧的玻璃瓶中,瓶口敞开放到煮开的沸水中加热30~60分钟,再趁热用软木塞将瓶口塞紧,用蜡密封后用金属丝或绳子扎住,最后再在沸水中煮一段时间,取出冷却即成。这种方法制成了人类第一批罐头,一般可保存两三个月。
防毒面具也是战争引出的新产品。1914年9月,德军和英法联军在马恩河西岸200多千米的战线上,展开了投入兵力总共150万的大会战,最后在法国和比利时边境的伊普尔小镇地区构筑工事对峙达半年之久。
为了打破这种长期僵持的局面,德军决心孤注一掷:打化学战,施放化学毒气。
1915年4月22日,伊普尔地区风和日丽,下午微风乍起,这正是德军期盼已久的好天气。17时整,随着3枚红色信号火箭腾空而起,1800吨氯气顺风向英法联军阵地缓缓飘去。最终英法联军15000人受害,其中死亡5000人,被俘5000人……毒气所到之处,绝大多数动物中毒死亡。
但有趣的是,野猪却幸存下来。最后终于查明,野猪在闻到刺激性气味时,喜欢把嘴巴埋到泥土中躲避这种难闻的气味。这样,土壤的颗粒就起到了过滤器的作用,它就不会中毒或只轻微中毒了。
受到这一启发,英法联军就开始防毒面具的研制工作,以便在化学战争中争取主动。好笑的是,他们研制出的防毒面具外形也酷似猪嘴。而且,这种外形基本上保留到了今天。
战争逼出新思想 标准化造毛瑟枪
1797年,美国政府急需4万支毛瑟枪,这可是一笔大生意!但是,谁也不敢接。
原来,那时毛瑟枪是一支一支地单独制造的,如果哪一支枪的某一个零件坏了,只能请铁匠师傅照着原来的零件再打一个,有时要等好几天才能配制出来。因此,在短期内要制造这么多枪是很困难的。虽然政府以高价招标,但都因为能够造枪的铁匠太少,都不敢投标。
1798年,美国年轻的枪械制造商惠特尼为了揽下这宗大买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当惠特尼提出要与政府签订合同的时候,美国总统杰斐逊要亲自到他的工厂去考察。
惠特尼的厂房里有许多毛瑟枪零件,每一种零件堆成一堆。他请总统和随行人从每堆里各取出一个零件,按他所说的方式组装起来。只花了几分钟,一支毛瑟枪就组装成了。由此,总统相信他能按期完成这4万支枪的任务,就和他签了合同。
原来,惠特尼为了提高效率,把各部分零件统一了规格,然后分零件组成车间,每个车间只配上很少的会造枪的师傅去指导一大批工人制造同一种零件。最后汇集各种零件,统一组装成枪。
这种方法就是现在常说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它带来了工业生产的一场革命。“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已成为现代生产技术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专业化和大生产发展的纽带。
(王琳摘自《知识就是力量》2004年第8期,陈仁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