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文化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0:19:41
黄  晴
对美国来说,1998年或可称为丑闻和弹劾之年。在美国历
史上,17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曾受到弹劾,但未被定罪。70
年代中,尼克松总统则在弹劾威胁下辞职。
3次与弹劾总统相关的事件有些共同点,即都发生于意识形
态狂热化、党派斗争炽烈化的背景下。但也有不同,约翰逊与
尼克松的例子均与重大事件相关,而克林顿的例子则仅涉及私
德和个人行为。最近,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刊登了专栏作家
普法夫的文章,题为“美国两党分歧出于文化原因,而非政治
原因”,该文说:“今天的党派斗争的起因———莱温斯基事
件以及总统在这一事件上可悲的谎言———琐屑而无聊,但从
某种意义上讲,这要比尼克松和约翰逊弹劾案更加危险。”
普法夫为何发此耸听之危言,他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他认为,这一事件不是一场政治战,而是一场文化战,社会价
值观之战,在一定程度上说,甚至是一场由两代人价值观转变
而引发的信仰战。论战的主题是女权运动、堕胎、同性恋、多
元文化和原教旨主义。论战的战场包括学校、大学和媒体,当
然也包括两大全国性政党。
较之以往对克林顿受弹劾之事的评论,普法夫是从一种更
深刻的层次和更广泛的社会心理背景来考察和分析的。从本世
纪60年代起,美国社会的文化价值就出现了某种断裂,从反战
运动、民权运动、反文化的兴起,到后来的道德复兴思潮、里
根主义和电子传教士,无不反映出美国在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价
值两极化、价值断裂和价值冲突。在社会演进的过程中,不同
的价值取向之间也有彼此吸纳、融汇的一面,但总的来说,美
国社会内部的价值分野在加大,冲突的成份有所增加,近年来,
因堕胎问题引发的暴力事件增加,似可以为佐证。
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美国的文化战争分两个层次,一个
是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争,其主要体现是种族问题;另一
个是主流文化的内部之争,其主要体现则是价值之争,涉及到
教派、代沟等问题。克林顿丑闻当属后者。主流文化内部的价
值冲突具有一种内爆性质,无怪乎普法夫称其“更加危险”。
普法夫认为,过去的弹劾案中的重大议题都是政治、法律
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即使种族问题也有可能转化为一系列政
治议题,在理论上得到解决(实践上则差得远)。但是,文化
战争是不可谈判的,因而也是不可解决的,除非通过征服和压
倒对手的观点来求胜。这就是克林顿弹劾案的全部内容。他认
为,时间会让这件事过去,但留下的创伤却是永恒的。
普法夫的观点似乎太悲观了一点。一般说来,每个社会内
部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价值冲突,但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价
值冲突才会引爆社会,才必须用压倒对手的方式解决。关于文
化战争不可谈判的观点也太绝对了一点,既不能完全解释美国
的历史,也不能完全解释世界的文明史。
近年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引起世人关注。在初次
接触到亨廷顿的观点时,笔者有这样的感觉:“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就是说,亨廷顿的“文明冲突
论”是有感而发,是忧于内而形于外,将对美国社会内部的价
值冲突之忧外化为世界文明板块的冲突。从亨廷顿的“文明冲
突论”到普法夫的“文化战争论”,似乎均可视为美国的智者
之忧,它们向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美国社会的独特视角。
《人民日报》 (1999年01月17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