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器的制作与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43:42

雨量器的制作与反思

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自制一个雨量器,并能亲手实践测量某一天的降水量。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特意通过校信通发短信让学生家长配合学生准备好塑料瓶,并帮助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剪割)。

我们科学老师都知道,要想得到好的实验效果,老师就必须掌握实验的技巧、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的科学知识。于是,我在课前就了解气象学中是如何规定一天的降水量的。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小雨: 12小时内 降水量小于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过程。中雨: 12小时内降水量 5~15mm 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大雨 :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暴雨: 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

接着我又学习了《实验册》中的自制雨量器的方法。可是我在按照实验册中的方法自制雨量器后确发现问题了:怎样读出降水量呢?直接读瓶上的厘米数!肯定不对。将0刻度以上的水倒入量筒中读毫升数!也不对啊。我们知道,学生准备的瓶子肯定是口径大小不一的(瓶体不规则忽略,底端不规格可将0刻度上调),那么粘贴上的刻度也应该不一样。怎样测量降水量就成问题了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向同行们解释情况后都没有得到直接正确的方法。万般无奈之下我拨通了江阴气象局的电话。一位热心、耐心的同志接听了我的电话并向我解释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气象站的雨量器是直径为20厘米的铁质圆筒,得到降水后将雨水倒入与之配套的量杯中,直接读出毫米数。他还帮助我解决了自制的雨量器该如何测量降雨量的方法:将得到的雨水毫升数(重量也是一样的,因为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是1克每立方厘米 )除以瓶口的面积(面积单位换算成平方毫米,因为降水量是以毫米为单位的)。这下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自制的雨量器都要经过计算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降水量啊!

到此我开始思索:书本和实验册上的自制雨量器的方法可行吗?如果学生准备了口径不一致的瓶子能否在课堂中模拟测量降水量呢?如果真的那样做,那计算就繁琐了啊!即使要求学生使用统一的瓶子,那学生还是不会测量啊!光是让学生做一个不会真正使用的“雨量器”又有何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