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湖南道家道教文化精华刍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28:11
  作者:徐荪铭

    (一)
    道教是我国汉民族创立和信奉的宗教,流传湖南有1800多
  年的历史。道教源于古代巫术、方术和黄老道。王夫之称:“黄
  老修炼之术,当周末而盛。”①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中就有
  古代养生导引图。汉武帝时,有道士王谷神在衡山活动。汉顺帝
  汉安元年(142)张陵于四川鹤呜山创“天师道”,是为中国道教
  之始②。晋太始年间(265—274)桃源县西3里曾建有真源观。
  晋太康(280—289)时,武陵渔人黄道真在常德高吾山修道。晋
  太康八年(287)南岳祝融峰始建南岳观。东晋元帝大兴元年
  (318)道姑魏华存来南岳修道16年,注《黄庭经》,讲《上清经
  录》。可见,湖南虽然不是道教的直接发祥地,但从邻近的四川、
  湖北、江西传人道教甚早;而且湖湘地区是古代巫术、方士养生
  术、黄老道十分发达的地区。道教在南岳为中心的湖湘地区广为
  流传,是有其地域和历史文化优势的。
    屈原《楚辞·远游》,王逸说它“托配仙人,与俱游戏,周列
  天地,无所不到。”认定它是游仙之类文学作品。而王夫之《楚
  辞通释》则明确指出:“(屈原)所述游仙之说,已尽学玄者之
  奥。后世魏伯阳、张平叔所隐秘密传以诧妙解者,皆已宣泄无
  余。……故以魏、张之说释之,无不吻合。”③王夫之批评王逸只
  从字句上理解(“徒以其辞”),未能了解屈原《远游》所揭示的
  “达生知命,非不习于远害尊生之道,而终不以易其怀贞之死”,
  “志士仁人博学多通而不迁其守”的精神实质。
    屈原《楚辞·离骚经》说:“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
  流。扬云霓之崦霭兮,鸣玉鸾之啾啾。”船山《楚辞通释·离骚
  缴说:“此下皆养生之旨,与《远游》相出入。”并以此旨释
  之:“昆仑,群山之祖,最高者也。在人为泥丸,诸阳之舍……
  扬云霓,御气上行也。玉鸾和鸣,从容中节也。”④船山此解,确
  实与王逸诸人殊异,别有新意。王逸认为《离骚》是很有文彩的
  作品,君子读其文,慕其清高,哀其不遇,悯其志向。所以他的
  章句都从文学、天文、地理的角度来诠释。王逸以西北的昆仑
  山,高一万一千里,上有琼玉之树释昆仑。洪兴祖补注也举《本
  纪》、《河图》、《水经》、《尔雅》、《淮南子》、东方朔《十洲记》、
  《神异经》说:“凡此诸说,诞实未闻也。”而王夫之以泥丸释昆
  仑,把“扬云霓”、“鸣玉鸾”比喻为御气上行,从容中节,完全
  从炼丹来解《楚辞通释·离骚经》,确实别具一格。
    屈原《楚辞·离骚经》又说:“朝发韧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
  极”,“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
  皇使涉予。”王夫之既按照传统的方位说,把“天津”释为“东
  北之隅,真铅之所生,气之海也”;“西极”释为“魄之宫也。东
  方魂,北方气,魂乘气而游历以映魄,自东徂北而西,所谓逆之
  则仙也”;又把“流沙”释为“西方大津”,“赤水”释为“南方
  真汞,神之舍也”,“魂映魄,魄不滞而流行以合于神,蛟龙为梁
  以渡魄而南。所谓龙吞虎髓,龙虎匹合,交媾而与神通,则三花
  聚顶矣。”然后通过“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揭示
  “生死之枢在魄。气之合离,西北(以不周之山、天柱作比喻)
  其枢也”。总魄、气、神而会于“西海”(西之极,魄之藏),“以
   魄钤魂,虎吸龙精”。最后,万念归于一念,一念归于无念,无
  念之念,神光照于八牖,浑合流行,玉驮并驰,阴阳、水火、山
  泽、雷风(八龙即八卦),惟其所御而行,不沉不掉,如载云旗
  之委蛇,如西子之离金阁,杨妃之下玉楼,“和气守中,长生之
  诀也”。这样,“忘宠辱而弃世,以游仙自适,庶乎忧愤之志抑而
  驰神于高远,气和而心得,若奏《九歌》,舞《箫韶》,终天年以
  欣适,则……无亏于素节;是巫咸(神巫)所告,为退而自全之
  道。”(同上)
    如果说王逸认为《楚辞·离骚经》仅是成就很高的文学作品,
  这是未得屈原之旨的话,那么对《楚辞·远游》,王逸认为“托配
  仙人,与具游戏”,以此作为精神寄托,则比较接近屈原本意。
  所以,王逸对《楚辞·远游》“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作注说:“想听真人之徽美也,
  ……思奉长生之法式也,珍玮道士寿无穷极,羡门子乔古登真
  也。”《云笈七签》卷十载:“赤松子,神农,常喾时雨师。”所
  以,洪兴祖补注说:“赤松子,神农时为雨师,服水玉,教神农,
  能人火自烧,至昆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屋,随风雨上下,炎帝少
  女追之,亦得仙具去也。”王夫之则认为,屈原不仅是将游仙作
  为“游戏”、精神寄托,而且是习于养生之道、修炼内丹的。王
  夫之说:“此篇(《远游》)所赋,与《骚经》卒章之旨略同而畅
  言之。原之非婶直(倔强固执)忘身,亦于斯见矣。”⑤屈原不是
  简单地一死了之,对自己的身家性命全然不顾,而是“达生知
  命”,并非不习于养生之道,但却并不放弃其信念,并不以此改
  变他的更高追求——“怀贞之死”,为正义而殉身。因此,王夫
  之不仅肯定屈原习于(“问津于”)养生之道,揭示其奥义真谛,
  而且把屈原养生以报国的志向和理想人格揭示出来,作为自己,
  也作为后人仿效的榜样。这就把对屈原《楚辞》的注释升华到一
    个更高的精神境界了。
    本着这样的精神,船山对屈原《楚辞·远游》精义加以深入
    阐发。《远游》:“求正气之所由”,王逸章句说:“栖神藏精,治
    心术也”。王夫之则说:“正气,人所受于天之元气也。元气之所
    由,生于至虚之中,为万有之始;函于至静之中,为万动之基;
    冲和淡泊,乃我生之所自得。此玄家所谓先天气也。守此则长生
    久视之道存矣。”这是用“气本论”哲学和玄家长生久视之道把
    屈原的“正气”解释为“先天之气”,以守此先天之气养生,应
    付逆境,缓解忧愁。
    《楚辞·远游》说:“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王
    逸说:“乘风蹈雾,升皇庭也。往来奄忽,出杳冥也。”王夫之则
    说:“气变,精化气,气化神也。……神御气以往来。鬼怪,阴
    魄炼尽,形变不测,所谓太阴炼形也。”用玄家炼精化气,炼气
    化神释“气变”、“神奔”。
    《楚辞·远游》说:“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
    王逸曰:“黄帝以往,难引攀也。上从真人,与戏娱也。”王夫之
    则说:“相传黄帝鼎成上升,群臣攀援不及。引此者,亦寓怀王
    不从谏而自陷危亡,无能匡救之意。王乔,或曰周灵王太子晋,
    未详是否,要古之学仙者也。”并进一步从道教的内丹说的源流。
    上加以阐述:  “仙术不一,其最近理者,为炼性保命,王乔之术
    出于此。如下文所详言者,盖所谓大还,一日金液还丹是也。”
    船山认为,屈原不仅是托配仙人,与仙人游戏,而且是学习王乔
    等古代学仙者所传授下来的炼性保命的内丹丹法,也就是金液还
    丹之术。王夫之还具体阐发“王乔之术”,从“炼己”、“铸剑”、
    “卯酉沐浴”,“以意存神,以神钤魂”、“活子时”(“火候”)、“光    
    透帘帷”、“黄婆”到神气合一。他说:“学仙之术,凡有数进。
    前云漱飞泉、怀琬琰、历南洲者,乃调气以归魄而钤魂,所谓虎
     吸龙精也。自此以下,进用黄婆为媒,配龙于虎。故始于勾芒,
    终于玄冥,然后合三、二、一、四于中五,乃万事毕也。……以
    黍米之丹为大还之药,功之始也。”⑥然后“以东木之精,注于西  
    金,龙吞虎髓也”,至“龙虎配合,真铅之气应之,从吾指麾,
    如惊流波,氤氲惝恍,散于百脉,此刀圭入口之效”,乃至“大
    还已成,刀圭入口,将度世上升,不复游于人间。乃回顾故国,
    不忍即去,复抑志弭节,迟回于世,以寄其忧国望治之情。”阐
    明屈原“游仙”是不得已而为之。然而,“还念丹成以后,仍有
    不忍去者,素怀之不昧者也。”既习王乔之丹术,仍寄托着忧国
    望治之深情;丹成之后,仍不忍弃国而飞升,正是屈原炼性保命
    不忘报国的本怀。
    《楚辞·远游》末句云:“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王逸解作“登天庭也,与道并也。”十分笼统。洪兴祖也迷惑不
    解,说:“《骚经》九章皆托游天地之间以泄愤懑,卒从彭咸之所
    居以毕其志。至此章独不然,初曰长太息而掩涕,思故国也,终
    曰与太初而为邻,则世莫知其所如矣。”对屈原之旨不甚了了。
    而船山则曰:“太初,气之始。其上有太始、太素、太易。但与
    泰初为邻者,不急冲举,乘元气,御飞龙,而出入有无也。屈子
    厌秽浊之世,不足有为,故为不得已之极思,怀仙自适,乃言大
    还既就,不愿飞升,翱翔空际,以俟时之清,慰其幽忧之志,是
    其忠爱之素,无往而忘者也。”这种解释,既符合道家和道教内
    丹思想,又切合屈原的身世和抱负。确实如王扬绪、王扬绩所
    说:“是灵均千载而下特遇一知音也。”⑦
    船山这种恰到好处的分析,固然与他生于明朝覆亡、生民涂
    炭之秋,对屈原身世有深切的了解,对其处境、志向有深刻的体
    验有关,更说明《楚辞·远游》不能作为一般的文学作品看,它
    在湖南早期道教发展史乃至中国道家道教史上都有突出的地位。
    《楚辞·远游》(还有《离骚经》.末章应结合起来看,王夫之认为
    二者“其旨略同”)应作为中国早期道教的重要著作来读,给予
    高度的重视。《楚辞·远游》的道教文化价值,在于养生以报国。
    王夫之说:“盖自彭(祖)、 (老)聃之术兴,习为惝恍之寓言,
    大率如此。要在求之神意精气之微,而非服食、烧炼、祷祀及素
    女淫秽之邪说可乱。”⑧意谓黄老养生之道,形式上多为模糊不清
    的寓言,而《远游》的独特价值,在于摒弃了一些方术(包括后
    来流传的外丹、房中术)中的弊端,着重从调御人的神意精气上
    达到健身养生,报效国家的目的,也就是说屈原习于“远害尊生
    之道”,但不易其“阡贞(正)之死。”⑨还说:“此篇之旨,融贯
    玄宗,魏伯阳以下诸人之说,皆本于此。迹其所由来,盖王乔之
    遗教乎!”⑩因此,《远游》不仅是湖南道教前期的重要文献,而
    且是体现了古代黄老之道精华的重要著作。王夫之此说是颇有见
    地的,对于道教思想文化的继承、发展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
    如果说《楚辞·远游》等先秦古文献,仅是古代黄老养生学
    的重要文献的话,那么明清之际王船山撰《愚鼓词》、  《楚辞通
    释》、《十二时歌》则是古近代湖南道教内丹实践和理论总结的重
    要著作,是湖南道家、道教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又一重要遗
    产。
    王船山不仅从儒家“君相可以造命”的命题出发,对其加以
    改造,提出一介之士也能造命,也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思想,而且
    继承道家、道教思想的精华,提出“盗真铅于在己”的主观能动
    思想,作为“造命”、“养生”的理论基础。船山认为,“天地之
    间,一气而已,亘古今,通上下,出入有无而常存者也。”天下
    唯“气”。天就是自然之气,先天的元气。修炼养生之道,无非
   “回执天气,以归之于己”,“与天合一”。也就像《阴苻经》所说
  的,“天地,人之盗”,主张“勿任天地盗己而己盗天”,也就是
  “天在我”,“变化在我”,通过主观能动精神,通过内炼,调御神
  意精气之微,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把自在之物的
  “天之天”,改造成为为我之物的“人之天”,达到“益寿延年”,
  “养生报国”的目的⑾。因此,船山《愚鼓辞》看似戏墨,其实
  “戏墨非戏”,而是确有实修的心得体会,并提高到哲学高度,进
  行理论总结。
    船山《愚鼓词》被王闾运主编的《衡阳县志·方技略》收入
  “房中术”的著作目录中,认为船山“慕屈生之《远游》、希晦翁
  之《参同》,故喜金丹”,这虽然不完全准确,却也有一定的道
  理。说不准确,因为它基本上不是房中术,而是内丹著作。房中
  术,船山斥之为“素女淫秽”,他是极力反对的。但炼内丹可以
  增强人的生命力,改善生活力,这又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所以
  若将“房中”改为“内丹”,则比较准确。新版《船山全书》定
  《愚鼓词》为“船山以乐歌形式述道家内丹丹法之作”,这是恰如
  其分的⑿。《愚鼓词》分“前愚鼓乐”、“后愚鼓乐”两部分。前
  一部分言“梦授之丹法”,后一部分为诠释梦授的金丹歌旨。前
  一部分十首,言丹法须三全(精满、气足、神全)、药源(七般
  阴)、运火(炼丹火侯)、真意(调和阴阳,运药上升)、走河车
  (带药循环运行)、活神(心死神活)、采药、静炼、筑基固精、
  丹成。后一部分十六首,对前十首分别加以阐释。《十二时歌》
  为船山对药地大师(方以智)的《十二时歌》的唱和之作,述丹
  法炼精化阶段周天火候之术,以十二时辰明人身阴阳消长之
  理,以六阴六阳论火候循环一气之节⒀。
    过去许多人对王船山作为使儒学别开生面的哲学家,为什么
  对道教内丹丹法感兴趣迷惑不解,或以为《愚鼓词》仅是一般诗
  文作品,或以为借养生家言,替自己疗养,甚至认为船山内丹说
  “妖氛满纸,于《远游》本义不啻秦越,尤不足当识者一笑”⒁。
  不知可笑者也许并非船山,而是蒋某也。而有识者亦大有人在,
  罗正钧于光绪戊子(1888)作《船山师友记》,即定《愚鼓词》
  为“养生家言”。他说:“先生时亦旁及养生家言,外间所与究论
  者,则笃生翁(刘培泰)。”⒂王闾运(1833—1916)于同治十一年
  (1872)10月27日日记中将船山《愚鼓词》“定为神仙金丹家言,
  非诗词之类也”⒃。刘人熙(1844—1919)于宣统三年(1911)六
  月三日日记中亦说“夜为儿辈说《愚鼓辞》大意”。他在民国四
  年(1915)主持船山学社编辑《愚鼓词笺》一书时,即说笺语作
  者(是与刘人熙关系密切的人,待考)“钝汉读《愚鼓乐》四十
  年矣……知戏墨非戏,亦非教外传心”。近人台湾学者萧天石、
  曾昭旭,北京中国道协会王沐以及吴立民先生均认为此书“大得
  于道家丹宗……已全得于王乔一派丹法,而证人庄子所谓博大真
  人之域”,“船山且通于丹家矣!”⒄
    由此看来,船山作为一个儒家学者,虽然对于道教、道家的
  弊端也有所批评,然而,正如谭嗣同所说,“诸儒所辟之佛,乃
  佛家末流之失,非其真也。”⒅船山所辟之“道”也是道教“末流
  之失”,不是道教的全部,而对于道家、道教精华,则加以继承、
  总结发扬。这种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实足以作为我们社会科学
  研究者的楷模。因此,对于船山《愚鼓词》、飞楚辞通释》等著
  作,亦应给予更大的重视,并深入发掘,加以发扬光大。
    (三)
    弘扬湖南道家、道教文化的精华,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针对
  最近几年“法轮功”这些伪科学、邪门歪道的干扰和挑战,必须
  加强道家、道教文化的研究和弘扬,促进道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
     社会相适应。“法轮功”等邪门歪道是反科学、反唯物主义、反
    政府的,也是与合法宗教背道而驰的。李洪志《转法轮》一书,
    不仅攻击佛教,也攻击道教。第一、攻击道教层次低,胡说什么
    “现在人类所修炼的东西基本上是走丹道的……道士也是一样
    ……而且它那个轮子是虚的,而我这个法轮他却是实的。””攻击
    道教、佛教层次低,只有他的“大法”才是“真正往高层次带
    人”。第二、窃取道教“性命双修”、“返本归真”、修道重德等精
    华,糅合一些科学名词,炮制带有邪教性质的“法轮大法”,妄
    图取代政府和正信、合法的宗教,取而代之。第三、反对道教等
    合法宗教的内涵,“想叫佛法适应道德败坏了的人类,而不是人
    类照佛法回升,有多大的罪业可想而知了。”⒇明显地煽动和鼓吹
    “法轮功”修炼者、宗教徒与政府有关宗教的方针政策唱反调,
    不要努力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这些邪门歪道的恶性发展从
    反面告诉人们,必须批判“法轮功”这些歪理邪说,清除依附于
    宗教又大力反对合法宗教的精神垃圾,弘扬道家、道教的精华,
    发扬道教的优良传统,努力促进道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
    应。
    当务之急,在于趁吴立民、余明光等道家、道教学者健在之
    时,举办“湖南道家、道学典籍讲习班”,由省道协、道家道教
    文化研讨中心主办。内容:1、马王堆帛书与养生之学;2、《黄
    帝四经》与湖南道家、道教文化;3、王夫之与道教内丹学说。
    可以分几期(每期一周左右)讲,也可以集中办一期,分几个专
    题讲。若能边讲授,边研究功法,效果更好。还要组织撰写《道
    家、道教与人生》、《道教修持要义》之类既通俗易懂、又能指导
    信众修行的著作。要回答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人应当有什么样的
    道德、精神生活?人如何与自然、宇宙相适应?道家、道教的优
    良传统是什么?如何科学地养生、益寿、延年?……这对于弘扬
  湖南道家、道教文化精华,促进入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包括现代
  医学)的联盟,促进现代人体科学的发展,将有大的贡献。这也
  是湖南道教、道家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使21世
  纪东方文明更发扬光大,更好造福人类的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我
  们愿与宗教界的朋友携手同行,为此尽微薄之力。
  注:
  ①《楚辞通释序例》,《船山全书》第14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208页。
  ②见《云笈七签》卷六引。或谓道教创于东汉顺帝年间(126—144),发祥
    于江西贵溪龙虎山,后张陵人蜀布道。见张金涛、郭树森主编《道教文
    化管窥》,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2页,待考。
  ③《船山全书》第14册第348页。
  ④⑤⑥⑦⑧⑨⑩⑾《船山全书》第14册第239、348、359、459、348、348、
    365、364—365页。    .
  ⑿《船山全书》第13册第625页。
  ⒀详见《船山全书》第13册及吴立民、徐孙铭撰《船山佛道思想研究》,
    湖南出版社1992年版。
    ⒁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见《船山全书》第16册第536页。
    ⒂《船山师友记》,岳楚书社1982年版第140页。
    ⒃《船山全书》第16册第668页。
    ⒄见《船山佛道思想研究》第68页。
    ⒅《上欧阳中鹄》,见《船山全书》第16册第725页。   
    ⒆1995年“在北京《转法轮》首发式上讲法”,见《转法轮法解》,法论出
    版社1997年11月版第42页。
    ⒇《转法轮》卷二,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版,第45页。
    (作者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