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古代名人的遗存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2:17:07

2010-05-10 | 哪位古代名人的遗存多

    前两天,中国科技报和南方都市报的记者约我就名人故里之争谈些看法或写篇文章什么的,这叫我不由地联想起了中国古代的名人中,到底谁的遗存留存到现在为多的问题来。其实,对这类多少有点被某些自以为高端的学者看来是八卦的问题,不少公众还是颇感兴趣的。而且我也蛮感兴趣这样的问题,或者说不得不有兴趣多琢磨点这类问题,因为总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像前一阵子我就被一位杂志的编辑给问住过。她的问题是:请推荐一本中国发表资料最全的考古报告。

    说实在话,我当时还真给她问蒙了,冷不丁一下子回答不出。第一,我很少琢磨这样问题;第二,我受到过的科班教育里,好老师基本上不教哪个最好,一般都是告诉学生哪个不好,最普遍的比如说这本书哪里挺好但哪里又不太好。反正不肯定一件事物,也不否定一件事物。学生越往高了学,越知道评介一件事物是复杂的,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一不是一,二也不是二。一言以蔽之,越说越糊涂,而不是越解释越明白,那学问就大了。这用咱老百姓唠的磕,就是不靠四六。

    说是这么说,可我回答编辑提出的简单问题,总不能绕个大弯子,给人家一个四六不靠的答案吧,那就答非所问,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于是我憋足脑筋硬答如下:早年的考古报告,写遗址最好的是《西安半坡》,写墓地最好的是《元君庙仰韶墓地》和《白沙宋墓》。近些年的中国考古报告发表的资料都很全了,上海的比如《马桥》,浙江的比如《南河浜》、《新地里》、《好川墓地》、《跨湖桥》等,江苏的......太多了,已难全。没想到我这个略显复杂,是多个而非一个的答案,还挺令她满意的。她短信回我:“收到了,非常感谢!”

    话归正传,以免跑偏不扣题,被惯于应试教育的语文老师捉到把柄。话说中国古代名人成千上万,如果除去那些帝王,那到底哪位古代名人留存到现在的遗存多呢?把我的学识这点水儿,在脑袋瓜子里面涮了三涮,能沉淀过滤出来的就是明代航海家郑和了。郑和的遗存在我这几天正在写给中国航海博物馆召开的会议论文中,有好几个特点是一般古代名人所缺少的:形式种类的多样性、分布空间的广泛性、文化价值的独特性,这被我拽学问,归纳为“多态性”是也。

    郑和遗存的种类之多,可列出一排来(老高注:可以跳过不看,反正就像串糖葫芦,一个多字了得):云南郑和父亲马哈只墓及墓志铭、泉州伊斯兰教圣墓和郑和行香碑、南京郑和奏建并祈求海晏河清仪式的静海寺和残碑、福建长乐太平港郑和船队候季风出洋遗址和天妃灵应之记碑、《郑和家谱》、南京牛首山郑和墓、南京马府街郑和府邸、制造宝船的南京龙江船厂遗址和巨型舵杆以及绞关木等构件、南京郑和维修过的弘觉寺塔、郑和重建和督造的南京伊斯兰教净觉寺、南京大报恩寺与琉璃塔遗址、南京龙江关纪念海神天妃保佑郑和船队回国的“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反映郑和下西洋友好往来的南京南郊今文莱国的浡泥国王墓、江苏太仓浏家港郑和下西洋起航地及天妃宫遗址、太仓发现的六次随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武官周闻墓志铭、福建长乐船队进出太平港航标的三峰寺塔遗址、福建南平发现的郑和铸造的铜钟、郑和曾多次遣官并亲自前往致祭的福建湄州岛天妃妈祖庙遗址、福建泉州九日山郑和船队祈风祭典的摩崖石刻遗址、云南图书馆发现的郑和施印《五华寺大藏经发愿文》牌位、北京西城区新街口三不老胡同郑和故居、反映郑和下西洋友好往来的山东德州苏禄国王墓、郑和重修陕西西安清净寺和重修清净寺碑、上海宝山为船队导航的御制烽堠碑等。

    可以想想看,中国古代名人中还有哪位能有如此众多的遗存保留到如今呢?又有哪位名人的史迹能像郑和那样,不但遍布云南、福建、江苏、北京、上海、浙江、山西、山东等几乎近半个中国的地界,而且还远涉西洋,及至非洲呢?甚至可以这样说,郑和该当中国古代名人中走到离中国最远地方的人了吧?!这是我所以强调郑和遗存具有空间分布的广泛性的缘由。换言之,郑和出乎中国而远足世界的行迹,即便汉代张骞或唐代玄奘这样的古代名人,也只能望其项背了。

    至于郑和遗存具有文化价值独特性一说,我这里仅举几小点就能证明不是一般的古代名人足以堪比的:哪一位能像郑和那样在东南亚直至非洲都留下过遗存?哪一位能像郑和那样至今还被国内外隆重纪念?哪一位能像郑和那样具备那么大的国际性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不拘于纯学术研究的范畴?从这类角度来说,非但百姓,就是古代帝王,恐怕也没有几位能傍郑和者也。

    古代名人不少,但能留下遗存的很少;能留下遗存,但不能保留到现在的更少;能像郑和这样留下这么多遗存的,简直是少上加少、少而又少、少到极少啊!至此,话说到本文开头,如今那么多名人故里之争,争李白、抢曹操、甚至子虚乌有地厮夺起了西门庆大官人,可怎未见有上面提到的诸多省市出来争郑和故里呢?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