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市北部半山区山杏建设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45:30
发布日期:[2007-11-22]    共阅[273]次
走科学发展之路  实现山杏产业化目标
——洮南市北部半山区山杏建设模式
一、基本情况
洮南市北部半山区位于吉林省西北边陲,属大兴岭余脉,低山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立地条件较差,土质为石质型栗钙土,辖区内有8个乡(镇),2个国营林场,共有大小山头1517座,占全市总幅员面积的30%。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发展理念的不科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人民生活水平一直在低水平状态徘徊。脆弱的生态环境给生活在这里的十余万群众生产和生存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从源头上治理和改善这一制约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2002年,洮南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考察论证基础上,敲定了以北部半山区为重点建设百万亩山杏基地的战略决策,旨在从根本上改善半山区恶劣的生产、生活、生存和生态环境,逐步实现“以杏治山、以杏治旱、以杏致富”的目标。
从2002年开始,洮南市开始大规模建设,到2005年春已完成60万亩,其中:人工山杏林30万亩,天然山杏30万亩。目前,已有15万亩人工山杏林挂果,20万亩天然山杏林进入盛产期。预计今年可产出山杏核1000万斤,产出可达2000万元,100万亩山杏基地建成后进入盛果期,每年可产山杏近1.3亿斤,创产值1.9亿元。同时,可增加森林覆被率10个百分点。
二、建设模式
洮南市把山杏作为一种既有生态作用又有经济效益的兼用型树种来发展,用典型推动基地建设,用基地拉动规模建设,用规模促进产业发展。在现有山杏60万亩面积的基础上,计划于2007年建成。农民是山杏种植的主体。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种植山杏的积极性,洮南市把山杏的责、权、利落实到农户。责,就是承包农户承担抚育,管护的责任;权,就是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承包农户;利,就是山杏达到产果期,产出的效益归承包农户自己。通过这种机制,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种植山杏的积极性。也有利地推动了山杏基地的建设速度和规模。目前,我市已有山杏栽植的成功典型和丰富经验,为了搞好示范,洮南市在北部半山区重点建立起几个有规模的山杏种植基地,如在野马乡建立了山杏种植示范基地,现在该基地已形成规模,并初见效益。其他每个乡(镇)也都至少建立2—3处山杏种植示范基地,现已形成规模效益。从苗木培育、抗旱栽植、人工剪枝、药物防治有一整套的栽植抚育管理办法。那金镇群昌村王玉山从1999年开始承包荒山,当年栽植山杏300亩,仅此一项每年收入都达2万元。在典型示范的带动下,周边群众种植山杏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时,也为全市的山杏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在山杏产业建设上,洮南市用工业化思维来谋划山杏产业的发展,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逐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式的产业链。目前,山杏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山杏果实含有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同时含有无机盐、钙、核黄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山杏系列产品供不应求,其中山杏仁、山杏饮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山杏核可以加工成活性碳。并且作为纯天然绿色医疗和保健食品的山杏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洮南市为了使这一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在抓好山杏面积的基础上,洮南市已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通过省食品研究学会编制了山杏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广泛吸收域内外有识之士来洮南招资办厂,建企业、公司。目前,洮南市已于河北承德露露集团初步达成意向性协议。采取挂钩联营的方式,逐步壮大洮南的山杏产业建设。目前已经着手青杏保鲜和鲜杏什锦小菜的研究。
三、主要经验做法
1、落实领导包保责任
洮南市委、市政府已把百万亩山杏基地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日程。层层建立组织,层层落实责任,成立了百万亩山杏基地建设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各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负总责。每名市级领导都有自己的责任区,各部门和单位都有建设任务,从2004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在雨季组织市直机关干部上山栽植山杏,林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到栽植现场,亲自负责山杏栽植的技术指导和栽植的数量和质量。
2、充分利用国家政策
为了充分调动群众的造林积极性,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封山育林,都通过包、租、卖、给等方式,把林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给农民群众,不造无主林,不栽无主树,使山杏产权明晰,切实将产权落实到户,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利用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鼓励农民群众多退一些适宜栽植山杏的耕地。达到既治理生态又增加效益的目的。
3、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精心管理,确保山杏成活
山杏是洮南市北部半山区的乡土树种,耐干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寒,抗病虫害能力强。过去,该区域野山杏漫山遍野,山清水秀,林茂粮丰。七、八十年代的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使这里的山杏面积锐减,几乎到了灭绝的境地。进入二十一世纪,洮南市委、市政府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毅然决定建立百万亩山杏基地,并选派40余名林业技术人员与乡村干部一起,深入现场进行规划踏查,用GPS进行定位,实拉实测面积,并准确掌握各地的立地条件,健全了图、表、卡、册等相关材料,并科学制定了《洮南市百万亩山杏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改变过去春、秋两季造林为春、雨、秋三季造林,采取人工和封育相结合的方式,为确保苗木成活,洮南市自己建立种苗基地,培育山杏苗,做到质优价廉,品种纯,进而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
4、建立有效的管护机制
“三分造七分管”,造林能否见林,林产品能否产生效益,管护尤为重要。洮南市为了解决重造轻管的问题,提出要把山杏当成果树一样来管理,及时做好浇水、锄草、剪枝、铲趟等抚育环节,并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成立了市有林保监察大队,乡(镇)有护林队,村社有护林员的城乡配套,功能齐全的管护网络,并将管护责任落实到户,落实到人。
5、抓好典型示范作用
为使全市上下干部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发展山杏的可行性,洮南市注重用典型示范来引导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在野马乡建立了山杏种植示范基地,并根据不同时期采取召开现场会的方式来推广山杏基地建设规模,林业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深入现地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使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发展百万亩山杏基地的共识。
6、超前谋划,为后期产品加工做好准备。
百万亩山杏基地建成后,为了使林产品能够转化增值并产生效益,洮南市超前谋划,先后到辽宁朝阳和河北承德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考察看到了开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探索出了发展山杏产业的模式。同时还编写了《洮南市百万亩山杏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并积极向省林业厅和国家林业局申请立项,为山杏建设的后续产业奠定基础。
现在,洮南市百万亩山杏基地建设已经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很多农民群众纷纷要求将粮食产出低,投入无保证的土地退出来栽植山杏。通过几年的实践看,洮南市发展山杏的建设模式切实可行,并已初见成效。百万亩山杏基地建成后,洮南市北部半山区昔日的荒山将重新叠翠披绿,生态环境将会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