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幸福--中国期刊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02:52

读书与幸福

发表时间:2010-3-19   来源:刘湘明的博客 [导读] 我们所得到的东西和自己消费幸福能力的差距,就决定了内心幸福的感觉。幸福的公式很简单,就是得到的东西和消费幸福的能力之差趋近于零。

幸福的公式很简单,就是得到的东西和消费幸福的能力之差趋近于零。

细想起来,2009年带给我最多焦虑的,竟是买书和读书。

2009年是我买书最疯狂的一年,达到了创纪录的483本,比2008年多买了30%;而2009年也是我看书最多的一年,一共看了55本,但只比正常水平多看了3、4本而已。买书和读书的“逆差”继续扩大。

小的时候缺书看,借来的书很少能够支撑3天。只好一到放假就把家里的《水浒》看一遍。那时最大的希望就是努力忘掉书里的内容,能忘多少忘多少,这样再看的时候,还能多些乐趣。

上班以后,慢慢能够买些书看。1995年春节前鼓足勇气把700多元的金庸全集搬回家,欣喜的感觉不亚于迎娶新娘。那时的月收入刚刚过千,但是如果买些耐看的书,已经基本可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要。

后来收入继续增加,买书越来越多。但是这样的大量买书,并没有给我带来很多的喜悦。我自己计算了一下,如果按照现在读书的速度,家里没看过的书已经够我看上30年,这已经足以让我产生不小的压迫感和焦虑。心理学家已经证明,焦虑不是来自压力,而是因为有太多未做的事情。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从小处讲,这是对自己的控制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书柜里看到整套的《剑桥中国史》、《世界文明史》、《资治通鉴》,还有600页的《美国宪法评注》以及诸多研究邪教、道学的书籍,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两个字:“贪念”。每每说服自己买下这些书的理由都是“以后会有时间看的”,但其实我心里很清楚,只是占有欲在发挥作用。现在不加节制地买书,其实自己已经成为书籍的奴隶。我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经济自由,却很容易失去对精神的控制。我的不快乐,是不是来自于这种失去控制的感觉呢?

 

从大处讲,这涉及到对于幸福感的思考。每年买书的数量,只是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经济实力和内心的欲望。现在基本上不必考虑经济约束,其实买书就是自己内心欲望的量化;而我每年读书的数量,则可视为消费幸福能力的量化。小的时候,家庭条件所限,满足不了对幸福的消费能力,所以不快乐;现在,买书数量的激增,其实是心中欲望不加克制的放纵,我希望能够把自己消费幸福的能力提高到每年400本,但是能力达不到,同样不快乐。

我们所得到的东西和自己消费幸福能力的差距,就决定了内心幸福的感觉。幸福的公式很简单,就是得到的东西和消费幸福的能力之差趋近于零。当我们所得到的东西达不到幸福标准时就痛苦,要去不断奋斗,去提高获取的经济能力;而当我们的经济能力大大增强,心中的欲望就成为决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当欲望大大超过消费幸福的能力时,就会感到焦虑,正如《素书》所云:苦莫苦于多愿。这种情况下,要去找回幸福的感觉,就只有两个选择——提高消费幸福的能力,或者控制欲望。这其实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发财后追求穷奢极侈,有的人却要转向慈善的原因。

我的选择,是做减法。我给自己的目标是每个月只买10本书。这个数字留出了一些欲望的空间,但犹豫买书之际,内心依然会面临惨烈的取舍互博。焦虑的减少能否对冲掉取舍的挣扎,还未可知。但人生就是不断探索幸福的旅途,结果明年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