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也渴 过度用水引发山东省“海水倒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8:24:36
云南、广西等地正遭遇着百年不遇的大旱,甚至连百姓的吃水都遇到了难题。而山东省的情况又如何?今天是第18届世界水日,昨天记者了解到,其实山东也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份。目前,山东省平水年水资源缺口约为39亿立方米。
平水年水资源缺口39亿立方
据了解,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334立方米(按2000年末统计人口数),不到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5,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倒数第三位。山东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水资源短缺是我省的基本省情。目前,全省平水年水资源缺口约为39亿立方米。据分析,枯水年水资源缺口为49亿立方米,特枯年水资源缺口为65亿立方米。即使在丰水年,全省水资源仍然处于短缺状态。
“之所以目前尚未感到缺水危机,是以挤占大量农业灌溉用水及基本生态用水为前提、以牺牲水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的,是不可持续的。”这位负责人分析认为,到2020年我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用水水平及水资源保障现状测算,总需水量351亿立方米,缺水63亿立方米;到2030年总需水量 368亿立方米,缺水77亿立方米。即使采取海水淡化等方式开发新水源、利用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实施跨流域调水措施后,到2020年、2030年总供水量仍有44亿立方米、47亿立方米的缺口。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最大制约“瓶颈”。
过度开发引发“地下漏斗”
水污染严重,水生态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全省每年排放废污水30多亿吨,V类和劣V类水质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近50%,水功能区达标率只有40%多,水污染已由局部水体波及所有河道,并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由地表延伸到地下,大量水体由于受到严重污染而不能被开发利用。全省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到1.3万平方公里,平原区地下水超采面积已占到全省平原区面积的23%。我省湿地面积仅剩1.71万平方公里,与上世纪50年代比,东平湖水域面积缩小了16.7%,南四湖缩小了26.45%。全省仍有 2.1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水库、河道每年淤积泥沙达 6900万立方米。全省对水资源过度的不合理开发、无序开发和污废水的大量排放,已大大超出了当地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引发了河道断流、地下漏斗、湿地萎缩、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省降水资源量也在发生变化,1980—2000年与 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降水量平均减少 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 17%,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 41%,进一步加剧了我省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水资源实行预警管理
按照国家关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我省要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同时,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建立地下水位、工程可供水量、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警戒线”,实行预警管理。记者 朱彩玲 实习生 张静
黄果树瀑布大缩水
2009年10月至今,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所在的安顺市遭遇罕见的冬春季节大干旱,辖区内90%河流、水库都已干枯。黄果树景区在保证当地抗旱用水的前提下,采取调节水库晚上蓄水、白天放水的方式,保证景观用水。新华社发
罕见干旱暴露水利隐忧
“靠天吃饭”意识仍根深蒂固
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地区,贵州省绥阳县青杠塘镇57岁的农民田应国,却守着因连续干旱半年有余而板结的土地而愁眉不展。水井、山塘都已干枯,如果再不下雨,烤烟、马铃薯、水稻等农作物的栽种都会受到影响。田应国家里的6亩田土,全部是“靠天吃饭”,附近的小山塘、小水库已年久失修,往年较为充沛的雨水仍使当地连年丰收。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办公室统计显示,目前中国耕地受旱面积的86%、因旱饮水困难人口的75%集中在西南地区。
大江大河纵横交错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由于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复杂的地形地貌和脆弱的水生态环境,使水资源丰富的中国西南地区长期面临严峻的水资源挑战,历史罕见的干旱气候更使这一区域多年积聚的水利矛盾暴露。
遵义市是贵州省水利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但目前全市14个县(市、区)已有6个县城、202个乡镇和集镇不能正常供水,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的矛盾不断积累,造成严重工程性缺水难题。
遵义市水利局副局长李书江说,数万座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修建的小山塘、小水库年久失修,在干旱面前无法发挥作用。据水利部统计,中国现有的18.3亿亩耕地中,尚有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灌溉水利用率也只有46%。
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西南5省(区、市)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6%。专家指出,中国南方地区降雨量大、气候湿润,群众“靠天吃饭”意识根深蒂固,对水资源高效利用重视不够。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将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长期进行水利建设,扩大灌溉面积,才是确保农业快速发展、粮食安全的基础,”李书江说,水资源安全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这场历时罕见干旱再次警醒,必须加强水利建设,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和配套农田灌溉网络工程,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 据新华社电
庄稼地“疯狂”喝水
1斤米要“吃掉”1吨水
商报昆明消息 对于云南山区来说,旱情要严重得多。虽然云南是珠江发源地,又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水资源丰富。但在被横断山脉深度切割的西南山区,人们居住的村子和河流之间的垂直距离往往是上千米。由于山区无水源可灌溉的面积巨大,这部分土地只有靠天吃饭,没有雨就没有粮食。
在云南呈贡县农技推广站站长张琼华看来,今年农作物损失惨重,干旱只是一方面的原因,灌溉水浪费严重的问题也绝对不能被忽视。“农业是云南用水大户,每年用水量高达110亿立方米,而水的利用率仅有40%左右。”有科学家计算过,按照中国目前的灌溉方式, 1斤米要“吃掉”1吨水,这也正是张琼华多年来所困惑的问题。“目前,云南的灌溉渠道1/2以上是土渠道,这种传统落后的灌溉方式渗漏量大。张琼华说,田间工程不配套,水库灌区只有干渠和少量支渠,落后的灌溉方式,再加上土地瘠薄,导致了水、土、肥流失严重。据《生活新报》
中科院研究员:温室效应将带来更多极端天气
暖冬真的会越来越多吗?全球变暖趋势真的已逆转了吗?寒冬之后,我们将迎来怎样的夏天呢?昨日,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匡耀求接受记者专访时预测,温室效应将会带来更多极端天气,冬天更冷,夏天更热。寒冬过后,今年北半球即将面临的是酷暑。
北方偏冷是厄尔尼诺作怪
匡耀求解释,在气候变化的初期,温室气体浓度不是很高,温室效应的增温幅度不是很大,不足以引起大气环流的改变,常常表现为温室气体浓度相对较高的区域由于温室效应增强而有所增温,这些温室气体浓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其实就是人口密集区,人们对增温的感觉也比较明显,尤其是冬天。所以在很多地区尤其是城市留下了许多暖冬的记录,而且这些暖冬也确实是温室效应增强的结果。
匡耀求说,因为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除了温室效应外,还有其他因素。受其他因素,比如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也可能出现暖冬。“比如说,今年尽管我国的北方特别冷,但华南地区却不太冷,就是由于厄尔尼诺的影响。”
寒冬过后今年可能是酷暑
我国北方地区刚刚经历了严冬,那接下来的夏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 匡耀求说,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不仅会导致北寒带的南扩、寒温带的南移,还会导致热带向南北两侧的扩张和暖温带的收缩变窄。这就意味着,经历了“严冬”之后,北半球即将面临的很可能是“酷暑”,而南半球则可能又是“严冬”。
以往厄尔尼诺现象的位置比较偏西,因此,水温异常升高区域出现在赤道太平洋的东部,从而导致广东、福建等地干旱;今年,厄尔尼诺现象的位置西移,于是,广西、云南、贵州一带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天气。
《广州日报》供稿
责任编辑 闫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