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刘云给准教师的三句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31:48
特级教师刘云给准教师的三句话

特级教师刘云给准教师的三句话(之一)

现教传媒网 http://www.modedu.com

(刘云生: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为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委副主任)

随着六月的来临,又一批师范生即将走上教师工作岗位。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对这些准教师而言,优秀前辈的忠告,或许能成为成长路上的风向标。本期开始,我们请特级教师刘云生为准教师建言。

    第一句:选择教育需要一种勇气

有人说,选择教育就是选择清贫,选择平淡,选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认为这只是从表面现象而言的。其实,教育的世界跟天空一样深邃和高远。教育的世界跟人的世界一样广大,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教育。因此,选择教育需要勇气。
    当然,选择农村教育更需要勇气。因为,选择农村教育意味着选择山野,选择荒原。我的第一次,就选择农村教育。1987年,我中师毕业,响应学校的号召,自愿申请到大巴山深处去承包一所村小——太兴村小。当时那里缺水、无电,夜里只能在煤油灯下备课、改作业,居住的是破烂的土墙屋,生活条件极差;文化娱乐很少,在寂寞难耐的日子里,只有吼山和站在校门口盼望从山外来的邮差。然而,就在这里,我们开启了农村村小整体改革实验。经过“探索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的新路,创农村特色村小”和“探索农村村小实施素质教育,创农村新型村小”两轮整体改革实验,把太兴村小办成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村小,被喻为“中国教育科研第一村小”。
    我的第二次选择是1997年,组织把我调到了县城,按照一般的理解,完全可以过“小富即安”的日子了。但是,我选择了新的奋斗历程,在刘伯承元帅的母校——开县汉丰第一小学开启了学习最优化实验研究。
    2001年,我到了重庆市城区的巴蜀小学,生活和工作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我依然选择奋斗。因为我亲历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校教育,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中国的基础教育,让自己的教育研究更多体验和更多思考,在人生道路上画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圈。因为多一份经历,多一份体验,多一份思维方式,也就多一份对教育全局的了解。
    人生需要有勇气不断挣脱已有的禁锢,拓展新的世界。当教师的尤其如此。而这都需要勇气。勇气从哪里来?我的体会是:
    ——勇气来自于梦想
    人,要有一个不断升级的梦想。我一直暗暗地给自己定一个比较远大的目标,以及围绕这个目标的中期目标。在实现这些中期目标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不断升级自己的教育梦想,要有不断超越自我的勇气。据说,有一位专家,通过对100个最成功的人、100个一般的人与100个平庸的人的研究发现,最成功的100个人大都有远大的理想,最平庸的人大都“胸无大志”。
    ——勇气来自于远见
    早在1987年,我们能够认识到:1.农村村小整体改革是一个即将引人关注的课题,是一个能够成就教师的事业。2.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走出一条教育改革之路。在今天看来,还算是有远见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见识,我们才有勇气选择村小,选择村小的整体改革。
    ——勇气来自于真爱
    一个人从事某种事业,如果是为“稻粮谋”,为了生计,或者为了其他外在的原因,他不可能成为从事这项事业的成功者,更不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要做一个优秀教师,甚至是教育家,必须要有对教育的真爱。也许你现在还没有真正爱上教育,不过,没有关系,这种爱也是培养起来的,也是对这一项事业有了更好的了解后所产生的真正的情感。
    因此,我要对大家说,你们到大学里面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其中“勇气”不可不学。当然,这种勇气不是一种匹夫之勇,而是一种智者之勇,来自对教育的梦想、远见和真爱的勇气。

特级教师刘云给准教师的三句话(之二)

第二句 从事教育需要一种底气

教育是一项智慧的事业,是一项心灵对心灵的事业,是一项创造未来的事业。因此,从事教育需要有一种底气。这种底气至少包括文化底蕴、专业知识和教育素养。
    记得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接任的班级语文平均分才11.9分。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从自身素质提高开始。听老教师的课,看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录像。有一次,听一个教师上《美丽的公鸡》一文,这位教师居然将一只鸡捉到了教室里。正当他边读书边让学生观察鸡的时候,鸡飞了,结果这节课上成了“捉鸡课”。这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为什么这位教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这就叫“情境教育”吗?在经过沉思之后,我以为,教师底气不足,是产生这样闹剧的深刻原因,于是开始了补充自己底气的艰苦历程。我从四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
    ——底气来自于读万卷书
    “万卷”意味着读的书种类多、数量多。无论经济的、政治的,尤其是哲学的,都可以读。我主要采取“针孔读书法”、“扩散读书法”。
    在师范校读书的时候,我饱览图书室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参加工作后,我连续自考,获取专科、本科文凭;花3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本《世界教育名著通览》,对苏霍姆林斯基、赞科夫、巴班斯基、夸美纽斯、卢梭、杜威等等教育家的著作一一研读。目前,我每年还要购书上万元,其中包括订阅3000多元的教育杂志。
    读万卷书要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不要成为“书柜”,“书呆子”。比如,将所读之书与现实结合起来,与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
    ——底气来自于行万里路
    当教师的不能老是围着讲台打转,要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以及其他机会,走出去,“行万里路”,长见识。这些年,我走访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多名胜古迹;利用到日本访问的良机,写了10多篇大块头的研究文章;到英国接受领导艺术培训后,写研究报告;以及利用到全国许多省市讲学、作报告的机会,向广大教师学习。
    ——底气来自于阅人无数
    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教师要研究人。我的做法是:建立自己的教育学术圈子,向学科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高校专家教授、企业家、学者等学习。当然也包括向自己的追随者和广大一线教师学习。有了学术人脉,才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发展空间。
    ——底气来自于专家指路
    我有幸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到北大等著名高校接受短期培训。通过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
    教育是一项不断发展的事业,不同时代对教育有不同的要求,教育的内容、对象等都在发生着变化。这都需要我们不断充实从事教育的底气。这个底气要从读书开始,因此,我也真诚地给各位敬一言:要像爬山虎一样,把生命的触点布满人生的老墙。从现在开始,夯实文化底蕴,学好专业知识,提高教育素养,“打足”从事教育的底气。

 

    特级教师刘云给准教师的三句话(之三)

第三句:研究教育需要一种灵气
    从事教育,如果不去研究,会很快被教育所淘汰;如果研究不深入,难以成为有卓越成就的教师,更不用说成为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和教育家了。但是,并不是说只要你研究,就一定会取得成就。研究教育需要一种灵气。
    ——这种灵气是一种理解力的表现
    研究教育,你将面临许多问题。要研究这些问题,其前提是理解这些问题。因此,教师要练就自己的教育理解力,比如,有一位教师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位学生提出三个问题:邱少云为什么纹丝不动,他的战友却可以扭头看?为什么邱少云牺牲了,他的战友没有被烧死?为什么邱少云死了,漫山遍野都响起为邱少云报仇的口号声?面对学生这样的问题,教师如何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理解力,然后用智慧去处理。
    ——这种灵气是一种想象力的表现
    记得有一年我接任了一个比较调皮的班级,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对全班同学说,“我想送一个礼物给大家,大家要不要?想要的请举手。”全班同学都把手举起来了。 “大家想要礼物?好,但大家必须答应我一个要求。愿意吗?”“愿意!”全班同学齐声回答。于是,我接着说,“好,我想送给大家一个鸡蛋项链。大家把它挂在脖子上一天,放学后,谁的鸡蛋没有碎,谁就得奖。”快放学时,我把全班同学召集到自己身边,数了数鸡蛋:全班42个同学还有20个同学的鸡蛋完全没破,其他有5个同学的鸡蛋破了一个口子,其余同学的鸡蛋全都碎了。于是,我让同学们谈谈体会。同学们的话匣子打开了:“我们一天要保护一个鸡蛋都这么困难,班主任要管好42个同学,多不容易啊!” “生命多脆弱啊!鸡蛋本来可以变成一只小鸡,鸡蛋碎了,一个生命就没有了!”……从此,学生比过去“规矩”多了。可见,设计这样的活动需要教师的想象力。
    ——这种灵气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
    研究就是创造,创造力就是研究的灵气所在。这么多年来,我开展的课题研究多达20余个,其中“学习最优化研究”、“心根语文”等课题得到学界的很高认可。之所以有这样一些成绩,在于我不断磨砺自己的心灵,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获取了一种研究的灵气。
    当然要具备这样的灵气,需要学习教育科研方法,参加教育科研实践。研究,要从学习的第一天开始。因此,我还要给大家第三个建议: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培养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自己越来越有灵气。

    延伸思考
    对于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而言,我想,他们有着很高的起点,有着美好的青春,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和美好的未来。他们只要努力,就能成为教育新生力量中有能耐的人!我要用歌德的诗句与他们共勉:稳稳站住,观看四周,有能力的人将有成就和发展。(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