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1:16:02

胶州市是山东省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首批外向型农业示范区,素有“金胶州”之美称。

胶州市

1987年撤县设市以来,经济突飞猛进,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市之一,1993年被省确定为外向型农业开发示范区,1995年被命名为国家级卫生城市,2003年被命名为全国五十五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市)之一,是山东省首批小康县(市)之一,连续三年跨入全国综合势力百强县(市)行列,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配套基础。  

 

 

 

目录

·                                 • 概况

·                                 • 资源

·                                 • 农业概况

·                                 • 基础设施

·                                 • 经济建设

[显示全部]

胶州市-概况

 

胶州,因胶水“水色如胶”而得名。夏、商为莱夷之域,周初,东有莒、西有介,莒南迁后为计。《胶州志•大事记》载:“周武王十三年(己卯)都于计”(计,即计斤,在今胶州南关城子村)。秦,置黔陬县。公元529年(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始置胶州,“领东武、高密、平昌三郡,治东武陵,以胶州名始此”(《学古编》),此时治所在今诸城市。隋,立胶西县。唐,设板桥镇。宋,复立胶西县。至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置胶州于胶西县,领胶西、高密、即墨,即现在的胶州市。至明清,均称胶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胶州为胶县,1987年2月12日国务院(1987)26号文件“……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

胶州市

地理位置

胶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隅,胶州湾西北岸,地处东经119°37’至126°12’、北纬36°至36°30’,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25.49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发达,胶济、胶黄铁路纵横贯通,济青、环胶州湾两条高速公路横穿市区,国道、省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经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至青岛港40公里、黄岛前湾港30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30公里。有渔港码头1处。是山东半岛联结内陆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气候

胶州市属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气候宜人,受海洋环境影响,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湿度适宜,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2°C,累年平均日照时数2580.4小时,日照率为59%,年平均无霜期21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724.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1%。本地连阴雨天气亦极稀少。境内矿产以非金属为主,主要矿产有膨润土、氟石、重晶石、珍珠岩、石墨、石英砂等。

胶州市

地形

胶州市坐落在胶潍河盆地的南缘,胶州湾的西岸,海岸线25.49公里。其整个地势是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海拔高度由229.2米降至3米,西南东北之相对高差为226.2米,依次分布着丘陵平原洼地及沿海滩涂四大地貌类型。低山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37.1%、平原地占29.2%、洼地占30.8%、沿海滩涂占11.47%。全市水浇面积已达到55万亩。

胶州物产丰富,文化灿烂。胶州大白即鲁迅先生所说的胶菜名扬海内外。4500多年前,先民就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三里河文化。唐宋时期胶州(板桥镇)又是全国五大商埠之一,北方唯一通商口岸。胶州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画家高凤翰的故乡。胶州又是胶州大秧歌和茂腔的发源地,胶州大秧歌又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舞姿和茂腔的特色唱腔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化遗产之列。渊源流长的历史使得胶州素有“金胶州”之美称。

改革开放以来,胶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抢抓机遇,

胶州市

求真务实,加压奋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机械、电子、化工、建材经纺、食品等主导产业体系,出口创汇连续多年居山东省县市首位。是环胶州湾经济带上重要的工业加工、仓储物流基地。从而使胶州市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山东省首批小康县(市)之一。

 

 

 

胶州市-资源

 

水资源

大沽河等6条河流横贯东西。全市地表水总量为1.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5亿立方米。

胶州市

全市一般年份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4亿立方米.河流水系中最大的水系为大沽河,流域面积为433.6平方公里;另有洋河水系,流域面积为303平方公里。胶州市海岸长25.49公里。胶州市大部分地下水质很好,东部近海一带的盐碱地则含盐较高。东南部海滩地的地下水矿化度为22.3克/升,李哥庄镇东南部、胶东镇南部、南关办事处东北部及营海镇大部分滨海低地的地下潜水矿化度为3.6克/升。

土地资源

全市土壤分为棕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盐土五大土类,棕壤土实有面积占全市可利用面积的56.5%。潮土实有面积占全市可利用面积的17.55%、砂姜黑土实有面积占全市可利用面积的22%、水稻土实有面积占全市可利用面积的1.1%、盐土实有面积占全市可利用面积的2.8%。

旅游资源

胶州,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境内山明水秀,古迹四布。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资源,发达的商贸经济,灿烂的历史文化,使其素有"金胶州"之美名。

胶州市


胶州地域内林壑幽深,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并有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条件。唐代朝鲜著名学者崔致远到我国留学曾游历至胶州,留下反映胶州风貌的诗文数十篇,是我市有记载的最早旅游活动。清乾隆盛世时让文人墨客颂咏不疲的"胶州八景"--"灵岛浮翠、铁橛悬泉,少海连樯,介亭春树、麻湾渔乐、双珠嵌云、胶河澄月,石耳争奇",至今仍然是世人瞩目神往之地。

"金胶州"既有秀丽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由19处古文化遗迹、庙宇金石、馆藏文物、名人故居和民间习俗等构成的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三里河文化遗址是新石器原始氏族社会文化遗址,出土的千余件兽型陶鬶和薄壳黑陶等器皿被列为国家文物珍品;西黄姑庵文化遗址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和西周战车系珍贵文物;汉代古祓国都城遗址,至明代用于饲养军马的牧马城方形城郭至今尚在。宋代的金银书画《妙法莲花经》堪称国之瑰宝。左手巨擘高凤翰诗书画印俱精,是清"扬州八怪"之一

胶州市

,其故居现改建为高凤翰纪念馆。胶东民间"三大秧歌"之一的胶州大秧歌,节奏欢快,流传百年;雅俗共赏的胶州茂腔,声情并茂,誉满胶东。

改革开放以来,胶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对境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使胶州的旅游事业得到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目前,高凤翰纪念馆已被命名为国家AA级旅游景点;面积为65平方公里的艾山风景区已被命名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并被批准为省级地质遗址自然保护区;2001年,胶州市批准了面积为41平方公里的青岛胶河风景名胜区,计划年内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

 

 

胶州市-农业概况

 

全市共有行政村811个,乡村户数188001户,农业人口625182人。农业发展按照“高科技、外向型、产业化”的方针,以标准化生产为主攻点,园区化建设为切入点,产业化经营为落脚点,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点,大力发展高效创汇农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现代农业的战略转变,农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坚持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优质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在受“非典”等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3年3月份,胶州市被国家农业部正式命名为全国五十五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市。农业园区建设在2

胶州市

003年青岛市“两园一城”综合考核中总分名列青岛市第一,并荣获青岛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在受“非典”等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增加值达到18.99亿元, 增长4.3%,农业总产值达到37.6亿元,增长7.5%;农村经济总收入232.1亿元,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4539元,增长8.1%。

优势作物及名优特产

胶州大白菜

原产于胶州市三里河村,盛产于胶城一带,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品质柔嫩、汁白、味美,纤维细软,叶帮薄、易炒熟,生食清爽可口、熟食味甘肥美的特点。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营养丰富,并有耐储存等优点。“胶白”是胶州的特产之一,不仅在国内享有声誉,在国外也早有盛名。山东省确定胶州为大白菜生产基地。全市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总产达2亿公斤。同时,加快特色作物产业化发展步伐,采取优惠鼓励政策,引资新上深加工项目10个,腌渍大白菜、白菜汁等加工系列品种达20多个,年加工出口5万吨,带动全市出口创汇8000万元以上。产品销往香港、日本、韩国及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

胶州羊角大椒 

以个长、皮厚、色紫、味香、辣度适中而驰名中外。所加工的大椒色素,椒

胶州市

片、粉、酱等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远销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

胶州马铃薯   

胶州市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也是北方地区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交易中心。现建有马铃薯大型批发市场2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点2处,加工企业10余家。1999年青岛市政府确定胶州市为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001年,国家农业部确定胶州市为全国首批 “创建无公害蔬菜(马铃薯)生产基地县(市)”。胶州常年种植马铃薯16万亩,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大沽河沿岸和胶河、墨水河流域。采用脱毒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所产马铃薯个大、皮薄、芽眼浅,商品性状好,产品销往全国及世界各地,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胶州每年可生产商品马铃薯25万吨以上,年交易量达20万吨,交易额2亿多元,加工出口8万吨,出口创汇2003万美元。马铃薯已成为胶州市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特色优势作物。

胶州大花生   

胶州市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是山东省出口大花生的主要产地。年播种面积10万亩左右,年总产量稳定在3万吨左右,其中,优质出口大花生面积占花生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建立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年产无公害花生1.5万吨。改革开放以来,花生加工出口发展

胶州市

迅速,从事花生贸易的企业10家,年出口花生籽仁5000吨、花生制品1000吨,主要有白兰花生油、春明芝麻花多味花生油炸花生、脆皮花生等系列产品,畅销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年创汇1000万美元。

红提葡萄     

又称晚红、红地球,原产美国,果穗长圆形,平均穗重880克,最大2003克,果粒圆至卵圆形,平均粒重12.2克,最大22克,着生紧密,果皮中厚,深紫红色,果肉硬而脆,甜酸可口,含可溶性固形物16.3%,品质极佳。果刷粗长,不易脱离,极耐贮运,在胶州9月中旬成熟,2001年被评为青岛市特优果品,2002年获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北梁蜜桃     

由1976年引进栽植的“上海水蜜桃”经多年栽植、优中选优,逐步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该品种8月上中旬成熟,平均单果重250—300克,最大可达800克,含糖量高达17.1%,以其个大、味美、色艳、汁多、果肉细嫩、营养丰富而被誉为“蜜桃之冠”,深受消费者喜爱,在胶州广泛栽培,已形成地方品牌。

松本锦苹果   

日本育成,果实大型,全红色,圆至扁圆形,果形端正,果面光洁艳丽,平均单果重280克,最大单果重400克,果肉黄白色,汁液多,肉质细脆,品质优良,8月上旬成熟,该品种的引进填补了国内早熟、红色、大型果的空白。2001年被评为青岛市特优果品。

红富士苹果   

富士的浓红型芽变品种,国实大,平均单

胶州市

果重203克,最大果重达457克,果实近圆形或扁圆形,片红,色泽艳丽,果皮薄而光滑,果肉黄白或淡黄色,肉质致密、脆,酸甜适口,果汁多,有香气,果肉硬度13㎏/㎝2,耐贮运,贮藏期无皱皮现象,11月上中旬成熟。1990年被评为农业部优质果品。2001年被评为青岛市特优果品。

乔纳金苹果   

果实圆形或长圆形,单果重300克左右,底色黄绿,着鲜红至浓红色,着色面广,色泽艳丽,美观,果肉淡黄色,肉质细脆,致密多汁,含可溶性固形物15%左右,酸甜可口,9月下旬成熟。1990年被评为山东省特优果品

 

 

胶州市-基础设施

 

1.水利

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输配水系统完善,能满足全市生产、生活用水要求。拥有大型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0万吨以上。

2.电力

胶州电网与山东省、青岛市电网连接,电力供应充足,可以充分保证全市生活

胶州市大白菜

、生产用电。

3.通讯

具备光缆传输数字化、交换数字程控化、邮电通讯现代化。

4.服务设施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33家。设有专门的外商门诊和病房,客商可持绿卡享受到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 

5.教育事业

中高级学校30多所,专业技术学校10所,外商子女在胶州可受到良好的教育。其中,韩国PLE公司与胶州多伦多双语学校合作设立的中小学留学生培训学校,可为国外投资者子女在中国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教育条件。

6.商业服务

拥有青岛利群、国货、潍坊中百佳乐家、维客等知名商业服务企业。

7.生活居住

拥有世纪大酒店、胶州宾馆、东方乐园、肯德基、麦当劳和正在兴建的

胶州市火车站

胶州湾大酒店等多家星级宾馆和饭店,拥有韩国城、景光花园、诺贝尔山庄、东苑绿世界等一批高档生活居住区,标准的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等体育健身设施也一应俱全。

8.金融法律

金融:金融保险机构齐全,可为外资企业开展国际业务提供全天候服务。

法律:审计、律师、公证等中介组织健全,可满足各类企业的需要。

 

 

胶州市-经济建设

 

胶州市以工业聚集区为龙头,以重点乡镇为骨干,以涉外服务为基础,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使招商引资出现了全方位、宽领域、大跨度发展的新局面。  

全年完成GDP287.4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0.9%;地方财政收入超过9.7亿元,增长38.1%;合同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93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52.4亿元;出口创汇20亿美元

胶州市

,增长2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9亿元,增长40.1%。  

初步形成车船配件、锅炉辅机、家电电子、钢结构、轻工纺织、食品加工、木器厨具七大优势产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67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70家,利税过千万元的11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3.3%。

1.外资企业:

目前,全市外资企业发展到700多家,累计引进外资项目2112个,实际利用外资26.3美元,已有艾默生、现代德固萨等1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胶州。外贸出口增长迅猛,2005年全市完成出口总值11.3亿美元,位居山东省县(市)首位。

2.内资企业:

胶州市工业门类齐全,加工制造业发达,综合配套能力强。经过多年的改造、重组和引进内资,拥有全国最大的高层塔制造企业-东方铁塔和海尔、澳柯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分支机构,形成了金属结构、皮革制鞋、电子制造、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是胶东半岛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胶州具有悠久的商业历史传统,历来商业比较发达。近年来,随着同三高速公路、胶新铁路的建成和青岛港口西移,胶州立足不断改善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临港优势,倾力打造仓储物流基地,重点做大做亮以港澳零关税(CEPA)商品以及建材五金装饰为专业特色的西部商贸区、以为机械制造业配套服务为主的北部物流产业区和以生活资料配送为主的城市配送中心。目前全市共引进仓储物流项目20

胶州市

多个。其中投资1.8亿元的福兴祥生活资料配送项目去年建成运营;总投资4.2亿元的南方家园建材五金装饰商城一期已经完工,近300户客商入驻市场,年内正式启动;总投资4500万美元的青岛凯凯香港城正在快速推进,部分商铺已开始预售;总投资5亿元的半岛家园商城项目已签约落户;国家铁道部规划在胶州建设的山东省集装箱物流中心,总投资6.8亿元,该项目的建设,将对胶州创建物流枢纽中心城市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一个连接半岛东西,乃至辐射整个江北地区的仓储物流基地即将浮出水面。

 

 

 

胶州市-文化艺术

 

胶州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4000年前,即有先民在这里刀耕渔猎、繁衍生息。商业贸易相当发达,唐宋时期曾是全国五大商埠之一、长江以北唯一的通商口岸,素有“金胶州”之美称。胶州人杰地灵,创造了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社会的三里河文化,有西汉祓国旧址,明代养马城“牧马城”遗址,清代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的左笔高手高凤翰故居旧址,以及大量的古葬墓、古庙宇和金石碑刻、书画诗文。勤劳智慧的胶州人民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具有300 多年历史的“胶州大秧歌”驰名中外,全国保留剧种胶州茂腔及民间戏曲、剪纸绘画等也都在国内外有一定的艺术影响力。

胶州市

 

1、茂腔:

茂腔是流行于胶州、诸城、高密、安邱、莒县等地的地方戏,于清代中后期形成,被誉为“胶东之花”。代表剧目有《罗衫记》、《东京》、〈西京〉等四大京、八大记。1954年进京演出,受到了刘少奇陈毅彭真薄一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代表人物有李玉香、李兰香、温秀琴、宿艳琴、曾金凤等。青岛市茂腔剧团自五十年代划归胶州,是茂腔艺术的大本营,每年演出三百余场。深受当地和周边县市群众的喜爱。

2、胶州大秧歌

胶州大秧歌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名闻全国,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已列为中央民族舞蹈学院必修课。曾有全国各省市和解放军专业文艺团体150多个单位先后来胶学习胶州秧歌。1954年赴北京演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并接见了全体演职员。

胶州大秧歌不同于其他秧歌之处在于(1)不仅仅有舞,而且有唱腔,

胶州市

可以用唱腔和舞蹈来演绎故事,表现剧情,其唱腔有二十多种曲牌。(2)其舞蹈的显著特点是男刚女柔,能使女性形体美的特征充分表现出来,民间称“三道弯”、“扭断腰”。舞蹈理论界总结曰:“三弯、九动、十八态”,是真正的“扭”的秧歌。每年正月十五或喜庆节日,胶城内外唢呐欢奏,锣鼓喧天,秧歌队伍遍串大街小巷,常使观众迷恋的“忘了饥渴忘了家”。(3)有专门的五对人物:一对小嫚 、一对少妇(扇女)、一对老婆(翠花)、一对老头(鼓子)、一对青年(棒棰)。另外,还有一个领班人物——膏药客。

3、胶州八角鼓

胶州八角鼓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一位在京作官的胶州人因遭贬携眷还乡,带回了一批八角鼓段子。内容多为传奇故事或公案小说的选段,有些是返乡后自编自演的。后逐年兴盛,高潮时能演唱者达二百多人,县城每晚有七、八处演唱八角鼓。其演唱段子达五百多个,曲牌五十多个,并形成了多派竞艺的盛况,由此推动了八角鼓的发展。八角鼓的段子多数较文雅,也有一些通俗易懂的。其唱腔优雅动听,深为时人喜爱。

4、歌曲

胶州人能歌善舞,时有新歌出现。1998年、1993年和2001年,

胶州市

国家著名词曲作家晓光、徐沛东、任志萍、凯传、张丕基等,曾数度来胶采风,为胶州创作歌曲30余首,并在山东广播电台录制播放。余志礼、郎咸庆、孟想等,也都有自己创作或演唱的歌曲磁带出版发行。由胶州市音乐协会主席郎咸庆作曲,著名词作家曲波作词的歌曲《全家福》,由国内著名歌唱家卢秀梅在中央电视台2001年正月十五晚会和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中多次演唱,并由胶州电视台制作成MTV,荣获“康佳杯”第六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银奖,是全国县级市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作品。

5.文艺园地:

胶州市现设有文化馆图书馆、画院、博物馆、高凤翰纪念馆、档案馆、工人文化宫、少儿艺校、老年(艺术)大学、群众文化广场、胶州秧歌城、体育馆、电影院、人民会堂、胶州公园、西湖公园、澄月湖公园、东方乐园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各类艺术培训班十余处。《胶州日报》辟有文艺副刊,电台、电视台每周有专题文艺节目。胶州市文联下设文学、戏剧、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凤翰印社、高凤翰学会、文学联谊会、硬笔书法协会、电影电视艺术协会等十二个群众性文艺协会。会员二千余人。

胶州市

市文联主办的《胶州文学》,自九三年创刊以来,每年出刊四期,累计刊发作品一千余篇(首),计一百五十余万字。为培养文学创作人才,提高创作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十几年来,胶州公开出版各类文艺专著30余部,五百余万字。其中有长篇小说《背叛》、《神雕侠侣》,中短篇小说集《胶州美人》、《绿水悠悠》等。

 

 

胶州市-历史名人

 

胶州自古人才辈出。春秋有介葛卢,秦有柏兰将军,汉有向刘邦建议有功的关内侯娄敬,等等。代有贤才,不胜例举。下面介绍几位影响较大者:

汉代大儒庸谭

庸谭,世称胶东庸生,约生活在秦末汉初。居住在现胶州市北关

胶州市

办事处庸村。精通古文《尚书》《齐论语》等。设塾授徒,对我国古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卓越贡献。秦末,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野蛮统治,使前人创造的优秀古文化几乎损失殆尽;汉朝建立后,尊儒术。庸谭凭着惊人的记忆力,整理成书,得使《尚书》、《齐论语》流传后世。后乡人建“庸生庙”以祀之,树碑立传,以志庸谭传播古文化之功德。

贤明宰相高宏图

高宏图(1583—1645),字子猷、研文,号硁斋,明胶州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历任中书舍人、陕西监察御史、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等职。所任清正廉明,不依附权奸阉党。可惜明末朝政腐败,宦官专权。他的“新政八事”等许多好建议未被采纳。自知大势已去,上疏乞休,未许,并加封为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给予四世封诰,荫其孙高藻为中书舍人。高宏图力辞不受,连续四次上疏乞休。南明灭亡后,高宏图流寓会稽,于1645年绝食九日而亡。时年62岁。  高宏图有《易解》、《太古堂集》、《论史》等著作和书法作品传世。

书画大家法若真

法若真(1608—1691),字汉儒,号黄山、黄石。清胶州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历任浙江按察使、江南安徽布政

胶州市

使等。法若真精辟窠大书,笔势飞动;擅山水,变幻神奇,横绝时蹊,别立风骨。清《画征录》载:“山东人唯(焦)秉贞与(冷)枚及胶州人法若真、高凤翰四人而已”。其山水画《卧坐西山图》,1996年国际拍卖成交价1,038,500元人民币;《乔木悬泉》轴1998年北京拍卖会成交价605,000元人民币;书法轴也拍卖到15万元人民币。其书画价值和艺术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著名宫廷画家冷枚

冷枚(1669—?),字吉臣,号东溟,晚号金门画史。清胶州人。康熙乾隆时期著名宫廷画家。助其师焦秉贞绘《耕织图》,与会《万寿盛典图》声誉大增,与其师焦秉贞名相埒。后成为宫廷画院领班画家,深得乾隆帝赏识,将其月银11两(当时已属宫廷画家最高待遇)破例增加为14两,并赏给官房数间居住。其所绘仕女美丽妍雅,尤为人所赏识。其画作题材广泛,无所不能,故宫博物院藏有其人物、佛道、鸟兽、马龙、建筑园林、历史故事等六十余件。其代表作有《避暑山庄图》等。

左笔奇才高凤翰

高凤翰(1683—1749年),字西园,号南村,晚号

胶州市

南阜老人等,一生所用字号甚多,不下百余。清胶州人,官安徽歙县县丞、绩溪县令等职。高凤翰堪称“诗、书、画、印、砚”五绝之奇才:一生作诗四千余首,治砚一千余方,刻印数千余方。尤精绘事,右臂病废后,改以左手书画,愈得奇逸之天趣。清人称其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大家。画史有称其为“扬州八怪”者,亦有称其为扬州画派者,是“扬州八怪”或扬州画派中唯一的北方人。

巾帼书家姜淑斋

姜淑斋,女,号广平内史,清康熙时人,适胶州宋氏,遂占籍。善草书。清代名流王士桢称其“笔力矫健,不类女子”;清代著名书画金石家朱彝尊题其诗卷云“三真六草写朝云,几股玉钗分。仿佛卫夫人,问何似当年右军(王羲之)……”

顾命八大臣匡源

匡源(1815—1881年),字本如,号鹤泉,清胶州人。道光庚子进士,咸丰皇帝的老师,官累擢礼部尚书、军机大臣上行走,赐紫禁城骑马,为顾命八大臣之一。慈禧垂帘听政后,指令被罢官。后移居济南,主讲于济南泺山书院,兼任尚志书院山长,历时17年,培养出曹鸿勋(状元)、张应麟(尚书)、杨际清(独榜翰林)、法伟堂(翰林)、王懿荣(翰林、甲骨文专家)、黄钰(尚书)、

胶州市

柯劭忞(翰林、史学家)等知名学者,其弟子中举及贡太学以上者四百余人。

独榜翰林杨际清

杨际清,字子会,号镜海,清胶州人。光绪二年进士,殿试本应为头名状元,因考官舞弊,偷梁换柱,曲居人后。事发后,朝野震怒,考官被严惩,并将杨际清特揭为独榜翰林,是中国封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破例之举。其书法“隽秀天成”,别具异趣。在京期间曾为慈禧题写御扇,深受慈禧嘉赏。

历史学家柯劭忞

柯劭忞(1850—1933年),字凤荪、凤笙,号蓼园。清胶州人。光绪十二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庻吉士。先后出任湖南学正、国子监司业、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等职,赐紫金城骑马,伴宣统皇帝溥仪读书。民国期间,任清史馆代理馆长、总纂。1927年完成了《清史稿》的总纂工作,并撰写了天文、时宪、灾异和部分传稿、总纂纪稿。此间他还致力于对《元史》的重修工作。几十年间他闭门谢客,广征博引,对元史做了大量的修订增删,于1922年完成《新元史》的编纂工作。于中国的二十五史中主持编纂、修订了二史,其贡献不可谓不大耶!其一生治学严谨,1925年主持编辑了《四库全书提要》,亲手整理编辑出《经部易经类提要》152条,晚年精心纂注并出版了《春秋谷梁传》、《蓼园诗钞》、《新元史考证》、《译史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