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福园”招牌菜引发争议_宁波新闻周刊_20080924_XPLUS喜阅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07:27

八旬老人袁元龙是民革宁波市委原主委,甬上文化人士。徽菜的印象来自袁老父亲:“晚清期间,宁波已有徽菜馆出现,这是我父亲对我说过的。我父亲出生于光绪戊子(1888年),估计不会有错。这样算来,徽菜在宁波生根,恐已有百年以上历史。”
1933年,徽州人吴子昭创办徽菜馆“东福园”,袁元龙的记忆停留在上世纪40年代。他回忆:“自抗日战争前迄20世纪40年代,‘东福园’与另一家与之齐名的徽菜馆聚福园,均开设在新街。两家菜馆都是木结构建筑,临街各占铺面数间,悬挂着黑底金字招牌,简朴大方。底层为营业柜台及大堂普座;二楼为雅座,有少数包房,临街窗砠明敞,凭栏俯视或眺望熙攘市井。”
那时候,幼小的袁元龙经常被时任米业同业公会主席的父亲带着去东福园。至于现在不少宁波人还记忆犹新的东门口“东福园”,则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了,袁元龙说,当时他已在新华书店工作,亲眼目睹“东福园”建造和开张过程,在新华书店东门门市部右首,是多层钢筋水泥建筑。东福园里的那些名菜宁波市餐饮业与烹饪协会副会长、副研究员朱惠民当年也常光顾东福园,作为专业人士,他对东福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那些名菜非常有研究。他说,“东福园”的招牌菜不是“冰糖甲鱼”。
朱惠民告诉记者,“东福园”最出名的是青鱼头尾、青鱼划水和青鱼卷菜。据说用的青鱼是专从长江下游采购的,烧法也与众不同。其最主要的秘诀是掌握火候。因此徽帮最高级的厨师是司炉。青鱼卷菜,其主要是青鱼的肚肠,这在一般馆子中是当作废物丢入垃圾桶的,但“东福园”却能烧成一道别具风味的名菜。
朱惠民记得“东福园”大厨中有位名叫方炳义的,专做招牌菜。此人上灶,一不换身上衣衫,二不围裙单,烧好菜纺绸衫裤仍旧雪白,无半点油污。令同行刮目相看,食客啧啧称奇。此人做冷盘,多以人物为图案,形态逼真,味道别有风味。
而“东福园”的酥鲫鱼、葡萄鱼,以及徽州丸子等佳肴,直至80年代初才面市。其中名菜“酥鲫鱼”,其烧法类似当今的干烧鱼头煲。那鲫鱼长短约三四寸,放在锅内一层鲫鱼一层葱,层层堆叠,最后搁上糖、醋、姜、八角等一起烧,烧到鱼骨酥软,鲜香四溢,吃起来酥香鲜美,无与伦比。朱惠民说:“虽然事隔多年,现在想起来仍觉回味无穷呢。” 餐饮老字号复出的意义
1982年,“东福园”还举办了“猪百味”菜肴展示会,以猪肉为主料推出了百余道风味菜肴,招徕了众多的食客。
此外,徽菜馆经营上有一大特点,即多兼营面点。“东福园”的蝴蝶锅面、三鲜锅面、三丝宴面及徽式含口汤包,直到80年代初还能吃到。一些老宁波回忆,三九寒天,三五知己在东福园小酌之后,来一客全份鸭混沌,用锡暖锅上菜,暖烘烘的,饱暖舒畅。
袁元龙最难忘的还是“东福园”的火腿虾仁面,他说,解放前,只要一个电话,要一碗 “火腿虾仁面”,“东福园”就会派一名送菜的小伙计,挎着一只带盖的提篮,把一碗热腾腾的,包含着鲜嫩微红的火腿,雪白晶莹的大虾仁,嫩鲜竹笋与冬菇,再配上少许翠绿的罗汉豆的银丝细面,很快送到跟前。
如今,蝴蝶面等面点及很多“东福园”里的名菜,早已无迹可寻。那么,老字号重新开张,东福园原有的餐饮文化,能否原汁原味地呈现呢?
餐饮界有关人士指出,宁波的餐饮老字号各有各的特色,不要一提老字号就想到冰糖甲鱼,实际上能够复原当年那些特色名菜,才是餐饮老字号真正复出的意义所在。
日前,沉睡8年的老字号“东福园”重新开张,饭店打出广告请市民品尝“冰糖甲鱼”等老底子的宁波菜。而一些上了年纪的宁波老食客却提出了质疑:当年的“东福园”是以做徽菜而著称的,“冰糖甲鱼”之类的宁波十大名菜,不是东福园的招牌菜。
老字号新开张,老宁波们沉睡的记忆也被唤醒,他们因此发出了呼声:复出后的“东福园”能否再现当年那些名菜的辉煌?那些很久以来失落在宁波人记忆中的美食还会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