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岂能到交管部门去寻找教育的灵感(东方早报 2010-4-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2:51:45
岂能到交管部门去寻找教育的灵感
2010-4-20 1:46:11

熊丙奇
最近有两则新闻,都涉及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处罚。一则是,本月16日,农安县第十中学学生小亮(化名),举报班主任老师按扣分罚款。小亮说,每次班级考核扣分后,班主任就会找到违纪扣分的同学,按照扣分罚款,初犯1分交20元,再犯1分交40元,有的班还有1分交100元的。(《新文化报》4月17日)
另一则是,河南孟津县初二女学生雷某,因为和同学打架,班主任就让其回避而让全班同学就“是该给她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还是“让其回家反省一周”进行了班级公投,结果是26人选择后者,12人选择前者,雷某面临着被母亲带回家“思过”的处分。不幸的是,找到雷某时她已经躺在一个河渠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大河网4月16日)
看完这两则新闻,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如网友跟帖评论,这两则消息,都体现出老师对学生处罚的简单粗暴,用罚款和“公投”方式,替代本该进行的耐心交流、引导;另外,第二则新闻,更反映教师对校规、学生权利的无知,学生打架适用于校规,绝不能用班级“公投”方式来替代校规,以貌似“合法”的做法,剥夺学生的基本权利,这就如不能用公投的方式,决定某人不准吃饭一样。
这些都是简单的教育常识。我所难以理解的是,这些中小学教师,应该都接受过基本的师范教育吧?而在学校里,也应该有多年传承的基本制度和学校文化,为何这样违背基本教育常识的事却频频发生呢?
能够合理解释以上现象的,可能是教育“技能”和教育“理念”的分离了。从近年来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学历看,无疑比前些年上了“档次”,动辄就是本科与硕士。上网查阅农安县第十中学的信息,对于学校师资,是这样描述的:“有一支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学历都在本科以上,85%以上是年龄在30-45岁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95%以上具有教高三毕业班经验。”但是,这些拥有更高学历的教师,在求学期间,缺乏教育理念的培养,尤其是自己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培养,也就更不知在教育中怎样去培养合格的公民;在走上岗位之后,立即进入“管理好学生,出好成绩”的竞技教育与功利教育环境,即便有教育理想,也逐渐消磨,所思所想,或不是怎样尊重学生权益、因材施教,而是如何让学生驯服、“听话”。
这样一来,出现“扣分罚款”和“公投处分”,也就“合情合理”了——那个“扣分处罚”,“负责任”的老师可能是借鉴了交通管理的经验,设计出“完美的”扣分罚款体系,简单而省事;那个“公投处分”,由同学们来决定对违规同学的处分,是多么“民主”,就是出了事,追查下来,自己也不担责。
只注重“技能”,不注重教育理念的传承,教育就会出现很多反教育的幼稚错误,教师们可能还得意于自己的“创举”。而这种现实,乃由现实的教育内容和学校管理制度造就。我国的大中小学教育,在升学教育模式之下,目前缺失的是公民教育与生活教育。另外,一所学校传统文化的传承,依靠的内在力量,是教师群体对理念的坚守,外在力量,是社会的评价与约束,但这内外两种力量,现在都难抵住来自行政的力量,因此,传统文化也就逐渐变调、被消解,剩下的就是不顾教育底线的“大胆创新”了。在这种“创新”中,隔代见效的“教育”,会出现难以走出的恶性循环,今天的受教育者,或在未来成为教育者,再把他们今天获得的教育经验复制到未来的教育中,那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619/userobject1ai219175.shtml
熊丙奇:岂能到交管部门去寻找教育的灵感(东方早报 2010-4-20) 李记:大理古城墙岂能沦为部门间的“买卖”(东方早报 2010-4-20) 交管部门的黑油水 南桥:去北图太远,去哈佛(东方早报 2010-3-19) 熊丙奇:教育投入应增加,教育部门更应花好钱(东方早报 2010-2-22) 周泽雄:捍卫诚实的价值(东方早报 2010-4-12) 西风:“被民主”的悲剧(东方早报 2010-4-29) 错到最后,就能“功德圆满”?/熊丙奇/东方早报 熊丙奇:专家们的“群发性癔病”(东方早报 2010-4-26) 王琳:司法改革应坚持“去行政化”的取向(东方早报 2009-3-27) 熊丙奇:最短命的学校与太容易的拆迁(东方早报 2010-1-27) 陈杰人:殴打救灾志愿者岂能道歉了事(东方早报 2008-5-28) 夏佑至:从市民到公民的距离该有多长(东方早报 2009-12-13) 周明华:同样的“情绪激动”,不同的法律待遇(东方早报 2010-4-9) 熊丙奇:80后副局长“合法选拔”背后的漏洞(东方早报 2010-2-24) 熊丙奇:国外大学宿舍在教育中的作用让我们汗颜(东方早报 2009-9-16) 胡勇:一个教授的另类声明(东方早报 2010-4-4) 汤劲松:人伦丧失背后的贫苦悲情(东方早报 2010-4-4) 李思磐:那些代课教师权利的贫困(东方早报 2010-1-4) 沈彬:没有法治,最大的受害者是底层民众(东方早报 2010-2-4) 肖严:是“学风问题”还是“历史的错位”(东方早报 2010-4-1) 张贵峰:“跪求抽水”是矿工家属的二次受辱(东方早报 2010-4-1) 傅蔚冈:为何四个月的调查仍难现疫苗真相(东方早报 2010-4-1) 刘洪波:从成功救援反思日常状态的文明(东方早报 20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