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泽雄:捍卫诚实的价值(东方早报 2010-4-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24:41
捍卫诚实的价值
2010-4-11 3:46:34

周泽雄
有网民在天涯社区发帖“咱们小学时期的作文必杀结尾句”,引来一众80后网民的热议,跟帖不断。网民列举的“黄金必杀句”如:“同学们看着清洁的教室,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笑了……”“问:‘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用于扶老人过马路等好人好事之后)答:‘我叫红领巾。’”等等。《南方周末》4月1日登出的长文《会说谎的作文》对此作了详尽报道,读来大感苦涩。
发帖者问:“不知道现在的小孩子,还会不会用这些句子呢?”我想,岂止孩子,今天的大人都难以避免。体育总局某领导要求获奖运动员“先感谢国家”的告诫,不还余音绕梁吗?
实际上,中国孩子写“说谎的作文”由来已久。犹记当年参加高考时(1980年),教语文的蔡老师对我发出严厉警告:“记住,小子,作文时切忌发挥,按他们认为最正确的观点来写,别听从自己脑子里的奇谈怪论。”蔡老师纯属好意,在日常教学中,他嫉恶如仇、追求真理的品德,曾使我深受教益。我还记得,那一年他读到沙叶新先生讽刺骗子的剧本《假如我是真的》,激动之余,竟然忘记我这个学生正处于复习迎考的关键阶段,鼓励我如法炮制,学着写部独幕剧。
谎言现身于学生作文里,症结却在校舍之外。我们必须先行考察社会的评价体系,看其是否存在怂恿说谎的因子。
诚然,说中国人鼓励说谎,那是污蔑。生活中我们无数次看到,假如家长对孩子体罚,十之八九是因为孩子在说谎。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在始终不渝地呼唤诚实——至少字面上是这样。既如此,官场上和生活中,谎言为何没有绝迹,反而日益加剧呢?
我的解释是:吾人对诚实和真话的倡导,一直是有条件的;作为一个求真品质匮乏的民族,在真话面前,我们缺少愚鲁的固守,独多机警的权变。人们厌恶谎言,但又始终没有赋予“诚实”以至高无上的地位,只要自以为找到了一个堂皇理由,诚实随时可以退居幕后,做出牺牲。简单地说,在真相和真话面前,我们有意无意地鼓励一种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态度,诚实只是我们的备用轮胎,我们缺乏站定诚实立场的意志和信念。
反映在作文上也是如此。虽然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深知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也会频频强调,但鉴于作文评分系统里“思想向上”乃是居于上位的标准,那就等于对学生说:一旦你的真情实感不符合“思想向上”的要求,你必须毫不犹豫地抛弃它,竭力装出“思想向上”的样子。据说,“2010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一等作文的评分标准仍旧强调‘思想向上’”。只要这项标准依旧健在且高高在上,我看不到学生停止在作文里说谎的转机。
人们寻常挂在嘴边的“真善美”,其实是一个序列,“真”是基础也是基石,“善”和“美”都是“真”的尾随物,它们无法在与“真”的对抗中显现价值。可悲的是,总有人从谋略的角度对待“真”,在他们眼里,是否说真话,不是取决于做人的原则,而是取决于做事的艺术。当这个招术得到认可并成为社会的潜规则,也就开启了潘多拉魔盒。
最近几年,个别趋利的地方政府,已经发展到从兵法中借鉴行政手段的程度,信义荡然无存,甚至出现瞒着百姓,将他们合法居住的小区第二次卖给开发商以获取暴利的丑事。实情是,只要我们拒绝赋予“诚实”绝对优先的价值地位,真话就难免沦为一名高级奴婢。诚实虽然高贵,但也非常脆弱,容不得轻慢,主事者若只在绝对需要它,比如出现非典式的公共卫生灾难时,才心血来潮地加以宠幸,在其余场合则嫌它多余碍事,也就把“诚实”糟蹋成了一只交际花般的“花瓶”。
再则,谎言具有自身的运行和发散机制,它不会满足于一时一地的成功,只要“说谎会带来好处”在局部得到容忍,只要“掩盖真相会带来稳定”在局部得到纵容,谎言就一定会增生扩散,决不满足于逗留在那个局部。“会说谎的作文”,只是增生扩散的一个逻辑结果。
在公共事务中,把真相分为必须披露和必须隐瞒的两种,只是一种驭民立场下的幻觉和盲点,其有效性从未得到证实。我们都记得,我国最近一次因真相披露不及时而受到惩罚的教训,缘于2003年的“非典”。由于“萨斯”自居一种魔性,它只会一往无前地贯彻病毒的意志,不屑于领会某些部门领导的意图,结果,当有人因循蒙昧的驭民立场实施信息封锁时,灾难发生了,大量无辜的生命,成为这套“花瓶式真相观”的祭品。
我以为,只有在个别特殊场合(如外交场所)下或事涉重大国家机密,才是“花瓶式真相观”的用武之地,舍此之外,诚实理应具有绝对的优先权,其价值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可以僭越。或者说,其他价值,只有在诚实得到捍卫的前提下才有望附丽,包括国家的稳定与和谐。目前看来,这是一个艰难的共识,但只要我们对“说谎的作文”心存愧怍,只要我们决心重树民族精神的尊严,就必须将此视为共同的目标,无论它看上去是何等前途漫漫而举步维艰。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224/userobject1ai217995.shtml
周泽雄:捍卫诚实的价值(东方早报 2010-4-12) 曹林:可别轻视范美忠的价值(东方早报 2008-6-12) 西风:“被民主”的悲剧(东方早报 2010-4-29) 马想斌:律师介入拆迁并不能改变“法盲”们的悲剧(东方早报 2010-4-12) 杨耕身:这不会是“好人沉默”的年代(东方早报 2010-4-12) 周明华:同样的“情绪激动”,不同的法律待遇(东方早报 2010-4-9) 周泽雄:语文教材删改的隐忧(东方早报 2009-6-28) 胡勇:一个教授的另类声明(东方早报 2010-4-4) 汤劲松:人伦丧失背后的贫苦悲情(东方早报 2010-4-4) 巫昂:中国人真的总是不高兴(东方早报 2009-4-12) 五岳散人:“依法抢尸”的背后(东方早报 2010-1-12) 李思磐:那些代课教师权利的贫困(东方早报 2010-1-4) 沈彬:没有法治,最大的受害者是底层民众(东方早报 2010-2-4) 肖严:是“学风问题”还是“历史的错位”(东方早报 2010-4-1) 张贵峰:“跪求抽水”是矿工家属的二次受辱(东方早报 2010-4-1) 傅蔚冈:为何四个月的调查仍难现疫苗真相(东方早报 2010-4-1) 刘洪波:从成功救援反思日常状态的文明(东方早报 2010-4-6) 杨红旭:短命建筑是对低碳经济的嘲讽(东方早报 2010-4-7) 鲁宁:重建公信力请从新闻发布的透明开始(东方早报 2010-4-7) 张鸣:韩寒的无欲则刚(东方早报 2010-4-7) 五岳散人:能分到保障房的临时工我也想做(东方早报 2010-4-13) 羽戈:十堰“被精神病”案所释放的危险信号(东方早报 2010-4-14) 陆志明:鄂尔多斯“鬼城”:土地财政下的蛋(东方早报 2010-4-15) 杨耕身:灾难只能是生者的叙事(东方早报 20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