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巴黎”照亮了什么?(东方早报 2005-1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16:15
“燃烧的巴黎”照亮了什么?
文 杨耕身 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单雪菱    2005-11-6 12:52:24
巴黎在燃烧,火光映照了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法国已有数十城镇发生骚乱,近千辆汽车被焚,数十人被捕,当局已考虑派出军队进行镇压。骚乱也已波及在法华商,有多家华商仓库被焚毁。一场起于发达国家的持续动荡,引起了世界的思考。
哪一种思考更接近真相,对此,我们可能并不是很清楚。但无论如何,被骚乱分子点燃的汽车和垃圾桶所发出的火光,的确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巴黎郊区的那些一直被漠视甚至被遗忘的穷民窟,以及那些“经常受到公然的歧视”的外国人的脸———这些移民为了融入法国社会,已经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法国多数人的回报却寥寥可数。
一根小小的松散的线头,就足以拆散一幅精美的织物。现在看来,这个“线头”只是巴黎郊区那两位少年的死,而由此牵出的,却是法国社会一直未曾真正予以关注并解决的贫富差距以及大量移民所带来的文化、种族融合问题。除去骚乱当中可能具有的政治纷争原因之外,透过巴黎社会的持续骚动,足以让全世界都引以为训的是,如何在消除歧视性政策、保证所有人的权利方面做得更好。
毫无疑问,法国城市与邻近郊区未能实现和谐发展,这才是这次骚乱爆发的真正原因。在克利希苏布瓦2.8万居民中,多数为非洲移民,而以这座城镇为代表的巴黎郊区民众失业率大约为10%,为法国全国平均失业率的两倍。高人口密度,移民众多,高失业率,使这些地区逐渐成为贫困、犯罪、吸毒、被遗忘者与被损害者的代名词。法国内政部的最新数据显示,这种敏感郊区目前在法国多达751个。更为不幸的是,新的公共政策继续造成阶层隔阂,比如一些中心城市自我满足于在富人区实施安全政策,而忘记了普通大众。
当我们以这样的视角去看待巴黎骚乱之时,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确有一些最基本的命题,比如每一个人的安全都是全社会安全的外围;比如不和谐的发展是跛足的,行之不远的。不论在何种社会制度之下,不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只要它还存在着权利的不平等、社会排斥制度、贫富悬殊等等“无声的危机”,都将意味着社会可能潜存巨大的风险,其爆发的结果不仅严重阻碍了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成为恐怖主义蔓延等问题的重要根源,也最终可能葬送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平等、民主的公民社会,仍是今日世界面临的重大命题。德国社会学家拉尔夫·达仁道夫在其《现代社会冲容》一书中指出,为在公民社会里争取充分的成员资格的斗争,成为现代社会冲突的伟大主题之一。当我们审视处在种种不完美之中的现实世界时,我们将不会打消这个梦想。
一个存在排斥与歧视政策的社会模型注定失败。巴黎骚乱让我们明白,贫困与歧视不会因为其对象群体不大、非“主流”而毫无影响,也更让我们明白,除了致力于和谐发展,没有什么能让世界免于动荡与不安。我们希望,全世界都能从法国这次骚乱中汲取教训。
“燃烧的巴黎”照亮了什么?(东方早报 2005-11-6) 五星红旗下点燃的人肉火把照亮了些什么? 椒江交警队长犯的什么罪(东方早报 2005-10-25) 巴黎在燃烧、法国在燃烧 暴乱者:“放火是唯一沟通渠道”(2005-11-07 南方都市报) 鲁宁:唐山黑社会政协委员“震”疼了国人的良心(东方早报 2007-6-20) 盛大林:“腐烂的肺”难道伤害民族感情了?(东方早报 2009-1-6) 鲁宁:唐山黑社会政协委员“震”疼了国人的良心(东方早报 2007-6-20) 五岳散人:双牌县究竟否认了什么(东方早报 2010-4-22) 新京报:巴黎局部骚乱警示了什么?(2005-11-7) 舒圣祥:副市长的98分和他的十件实事(东方早报 2009-11-6) 熊丙奇:减了肥的“加分考生公示”公示出权力傲慢(东方早报 2009-6-22) 如何解决月薪40元的问题(东方早报 2005-11-3) “一次性餐具半数不合格”的沉重警示(东方早报 2005-11-8) 超生新贵与富人的道德劣势(东方早报 2005-11-9) 关注哈尔滨水风波背后的公共危机应对(东方早报 2005-11-23) 打破公有医院垄断是医改成功的重要前提(东方早报 2005-11-30) 不要让“又见矿难”折磨公众的情感与耐心(东方早报 2005-11-30) 保障民众知情权应成为医疗改革的一大重点(东方早报 2005-11-28) 如何解决月薪40元的问题(东方早报 2005-11-3)aa “一次性餐具半数不合格”的沉重警示(东方早报 2005-11-8) 关注哈尔滨水风波背后的公共危机应对(东方早报 2005-11-23) 熊培云:孙大午,别在鞋套里套善恶的牢(东方早报 2005-12-6) 陈蓉霞:回归常识的本意(东方早报 2009-6-27) 周泽雄:语文教材删改的隐忧(东方早报 2009-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