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莱特岛战记 - 战争的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15:10
日美莱特岛战记
▲大军挥戈
进人1944年,盟军在浩瀚的太平洋战线展开全面的反攻,步步进逼日薄西山的日本。6月,美军开始冲击日本的绝对国防圈,实施了马里亚纳群岛登陆。而几乎同时,美军太平洋舰队总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就加快对日战略进行了研究。急于迅速解决战斗的联合参谋部作战计划官提出了一个最大胆的设想:在航母编队的支援下,两栖部队从塞班岛北上,穿过小笠原群岛直接进攻日本本土。然而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认为这个计划过于冒险而持反对态度,他认为还是按照参谋长联席会议3月时提出的,沿菲律宾、台湾和琉球群岛向九州和本州岛推进的路线把握更大。尼米兹的这个意见得到了美军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上将的支持。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当时的太平洋战区,美军有两大战线,即中太平洋战线和西南太平洋战线,分别由尼米兹海军上将和麦克阿瑟陆军上将指挥。因此在对日战略上无论采取何种路线实际都要取得这两位位高权重的前线指挥官的理解和支持。此外,由于两人间各自军种背景的不同,军种间又存在深刻的矛盾,所以在实际制订计划时,为维护各自军种利益而发生摩擦的情况也屡见不鲜,随着距离胜利的果实越来越近,双方在战略问题上的妥协越加显得急迫。
7月初,麦克阿瑟:首先抛出了自己的一揽子计划:西南太平洋战区部队将在10月25日在棉兰老岛登陆,I1月15日登陆莱特岛;随后中太平洋战区部队在次年1月15日在吕宋岛以北登陆;2月15日西南太平洋部队在吕宋岛东南和民都洛岛登陆,4月1日再登陆林加延湾,进攻马尼拉。然而这个计划过于复杂,遭到美军指挥官一致的反对。笔者也认为,这个方案完全以菲律宾为核心,背离了进攻日本本土的战略指导。对此,尼米兹上将提出了自己的计划,让麦克阿瑟在棉兰老岛登陆后修建机场,压制吕宋.岛,孤立日军,然后一起向台湾和中国沿海进军。这个计划大大触怒了麦克阿瑟,一直在打着收复菲律宾小算盘的他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去了电报,要求去华盛顿申述。但是这次不用他跑那么远,为了调和前线左膀右臂的矛盾,罗斯福总统亲自到珍珠港会见了尼米兹和他。在7月26日至27日举行的珍珠港会议上,麦克阿瑟凭借其出色的口才说服了总统和尼米兹放弃,在台湾登陆的设想而选择菲律宾为下一个战略目标。
然而事情并非那么顺利,麦克阿瑟的方案在提交参谋长联席会议后引起了极大的争论,会议居然持续一个月而没有结果。美军兵种间的矛盾和海陆军不同的战略设想昭然若揭―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陆军上将基本支持麦克阿瑟的计划,而海军总司令金海军上将坚持进攻台湾的计划,最后,双方妥协的结果是是否进攻吕宋岛延后再议,而同意麦克阿瑟占领莱特岛。9月8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给西南太平洋司令部下达命令:12月20口登陆莱特岛。
此时,美军的航母部队第3舰队正在执行掩护登陆帕劳群岛的任务,它们在舰队司令哈尔西海军中将指挥下连续空袭菲律宾棉兰老岛、米沙鄢和吕宋地区。在空袭中哈尔西惊讶地发现,日军的抵抗出乎意料的轻微(包括一名飞行员提供的情报。他因飞机受伤而迫降莱特岛,后得到当地游击队帮助返回。据他说,在莱特岛日军防御力量很薄弱),因此他于9月12日发电报给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极力要求取消进攻帕劳群岛等外围作战计划,而全力将陆海军投人到对莱特岛的进攻。接到哈尔西电报的尼米兹认为,此时距离9月15日登陆帕劳群岛只有3天了,因此不同意取消进攻帕劳群岛的计划,但头脑清晰、以大局为重的他还是建议参联会将第3两栖特混舰队和第24军(正在珍珠港装船,原计划是去进攻雅浦岛)划归麦克阿瑟指挥,尽快投人莱特岛登陆作战。不用说,这个建议迅速得到了麦克阿瑟的赞同,于是在参联会收到麦克阿瑟的回复电报90分钟之后,正式决议就下达到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两位的手中(与之前一个月的争吵相比,这个决定绝对是闪电般的,反映了美军决策在一定程度上的灵活和迅速)。决议的核心内容是:取消原定对帕劳群岛等三地的过渡性登陆作战计划,而改为10月20日在莱特岛登陆。
作战计划确定之后,乐得屁颠屁颠的麦克阿瑟开始大规模集结兵力。这次登陆完全由陆军来完成(这回老麦尝着甜头了),投人的兵力为17 万 4千余人,隶属第6集团军(序列参见表1),由麦克阿瑟的爱将沃尔特?克鲁格陆军中将指挥。为了保证登陆作战的成功,原来在西南太平洋作战的第7舰队得到第3舰队大批舰只的加强,总船数达到了738艘。其中运载登陆部队的为威尔金森海军中将( Wilkinson)指挥的第3两栖特混舰队和巴比海军少将(Barbey)的第7两栖特混舰队,分别装载第10军和第24军。由于莱特岛在美国西南太平洋陆基航空兵保护圈之外,因此美军登陆部队完全依靠哈尔西海军中将指挥的第38特混舰队提供登陆时的航空支援。
10月10日,第3两栖特混舰队从阿德米勒尔蒂群岛的马努斯岛出发,随后第7两栖特混舰队离开新几内亚的荷兰地亚港( Hollandia )。两支部队于10月15日在乌里西环礁会合,随即抵达菲律宾附近海面,准备按时进攻。而就在同一时间,为了分散日军注意力,消耗日军在菲律宾的航空力量,第38特混舰队则在吕宋岛和冲绳附近海面与日军陆海航空兵展开了一场海空战(史称台湾空战)。同时美军西南太平洋战区空军司令肯尼中将派遣驻扎在新几内亚、比阿克岛和摩罗泰岛的陆基航空兵,对棉兰老岛和荷属东印度日军机场和港口发动袭击。在双拳重击之下,日本航空兵力量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完成任务后,第38特混舰队集结在菲律宾以东水域,作好了掩护登陆作战的准备;而陆基航空兵则完成了基地推进的准备。一场海空立体的登陆作战即将打响。
★ 仓促组织的防御
自菲律宾海海战(日木人对马里亚纳海战的称呼)失败,美军在塞班岛登陆。从绝对国防圈上撕开突破口之后,日本大本营决心加强暴露在美军攻击范围之内的台湾、菲律宾以及本土的防御。7月24日,根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大本营将与美军接触正面划分成4个区域,要求各区域立即完成决战准备。其中菲律宾地区的决战计划即称为捷1号作战。为了达成决战要求,大本营对驻扎在菲律宾地区的陆海军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首先在24 日当天,日本陆海军航空兵达成协议,由两军驻菲律宾地区的第4航空军和第1航空舰队共同完成捷1号作战的航空作战任务。当以海上攻击为主时,由海军航空兵驻菲律宾的第1航空舰队统一指挥:当以陆地攻击为主时,由陆军航空兵驻菲律宾的第4 航空军统一指挥(由于陆海军的矛盾.能达成这样的协议实属不易,也同时说明了美军给予日军的压力之大)。
7月28日,日军大本营又下达命令,撤消在菲律宾的第14军,成立第14方面军,任命因横扫马来亚而闻名的“马来之虎”( Tigerof Malaya)山下奉文中将出任司令官.负责整个菲律宾地面作战任务。同时还在菲律宾南部成立第35军,隶属第14方面军指挥,由原山下奉文的参谋长铃木宗作中将出任司令官。从这一任命一方面可以看出日军在菲律宾地区决战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口军的绝望和迷信,因为他们完全寄希望于山下和铃木能一如既往,重塑马来亚战役的辉煌。为了充实作战兵力,日军从中国关内战场抽调第26师团,从伪满洲抽调第8师团、战车第2师团编人第14方面军序列。
此外,日军大本营根据以往战斗的经验。又对日军此次作战的战术进行了调整。日军发现美军登陆作战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使用航母舰载机消耗日军航空力量,第二阶段使用军舰炮轰海岸阵地,第三阶段登陆艇送部队上岸。而与之相对应,由于日军航空力量在第一阶段就与质量数量上占优势的美军舰载机对抗,等到美军登陆时,就没有任何航空力量可以阻止他们了。因此,大本营要求航空部队在第一阶段时尽量保存实力,加强航空基地的纵深配置,等到美军开始登陆时再全力出击,歼灭登陆部队。此外,日军在反登陆作战中一直讲究歼敌于滩头,因此主要阵地都构筑在滩头附近一线,而美军占据火力优势,能利用航空兵和海军火力实施有效压制,导致在抗登陆作战初期,有生力量无谓损失太大,后期没有多少力量在岛上周旋和反击。所以,大本营重新修改抗登陆作战教令,要求设置纵深防御体系:以有选择的滩头阵地在登陆初期给予美军一定杀伤;以滩头阵地后方敌舰炮火力之外的战术要地为主阵地,配置众多据点,构成主防御体系;主阵地后方加设预备阵地等。
根据大本营的命令和指示,日本南方军司令部又制订了具体的计划。其主要内容为:
1南方军与海军协同,击破向菲律宾方面来攻之美军主力,摧毁其继续战斗的企图。
2.决战以航空作战为主,与海军协同实施,于海上歼灭来攻之敌
3.预定在吕宋地区实施地面决战。。。。
5(2)吕宋地区本地区为地面部队决战战场,集结方面军主力,以歼灭企图进攻的美军主力(3)中南部菲律宾地区确保要域,以利于海军和航空部队实施决战。
为了能确实实施该计划,到了8月中旬,南方军又将兵站监部编入第14方面军的隶属之下,还派遣南方军参谋长饭村攘中将率参谋人员巡视菲律宾各地。结果认为,中南部菲律宾地区的战备不够充分,还没达到要求,因此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元帅大将要求第14方面军增兵莱特岛和达沃地区。
8月,因为横扫马来亚而功高震主被扔到满洲山沟里凉快的山下奉文到达马尼拉,他十分清楚地意识到白己是来当救火队的,虽然他对陆军高层这种需要人时捧上天,不需要时撇一边的态度极度不满,但是军人的职责还是让他立即投入到了战局研判之中。(这里不得不插一句,仅仅的功高盖主还不至于导致那样的结果,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山下在“二?二六兵变”中同情和暗助兵变的态度以及其与掌权的东条英机之间深刻的派系矛盾。)当时普遍的看法是在多岛的菲律宾进行抗登陆作战,更多得依靠航空兵掩护和海军的运输机动力,而日军在这两点都居于劣势,因此只能依靠在岛上的地面兵力。但是日军地面兵力也不足,不可能处处重兵把守,只能选择重点防御。山下根据情势判断,美军最有可能在棉兰老岛和莱特岛登陆,其次是吕宋岛,所以南方军确定的以吕宋岛为决战战场,中南部菲律宾地区仅是重点防御的计划是可取的。山下将手中的兵力掂量了之后,下达了方面军作战计划,以方面军主力集中在吕宋岛准备决战,而第35军负责中南菲律宾主要岛屿的防御。
★ 莱特岛之防御准备
8月11日,同样从船舶司令和运输部长这个后勤职务上调回的铃木宗作中将对第35军正式行使指挥权,根据他的判断,美军可能的登陆地点首先是棉兰老岛的达沃( Davao )附近,其次是莱特岛,所以在参照“确保达沃附近和莱特岛航空基地的情况下,策应海空作战,以歼灭美军”方针之下,制订了第35军的作战计划:
6.以第100师团守达沃,以第16师团守莱特岛和萨马岛,第30师团主力和第102师团一部为机动兵力,随时准备用于受攻击的方向,进行反击。
7.如果美军主力在达沃登陆,第30师团主力和第102师团一部(3个独立步兵大队)将投人反击,歼灭美军。此称为铃一号作战。
8.如果美军主力在莱特岛登陆,第30师团主力和第102师团一部(2个独立步兵大队)将投人反击,歼灭美军。此称为铃_号作战。
9.如果美军以有力的兵力同时在两个地点赘陆,则作战将视情祝而定。预定以第30师团主力投人达沃方向,第102师团一部投人莱特岛。
主力位于莱特岛的第16师团是京都师团,时为三单位制,包括一个辖三个步兵联队(第9. 20, 33联队)的第16步兵团、野战炮兵第22联队、工兵第16联队、搜索第16联队、辎重第16联队(欠2个中队位于吕宋岛)以及其他附属兵力,总兵力16000余名(具体编成参看序列表)其师团长为牧野四郎中将,他之前担任预备士官学校校长。预备士官学校是培养军国主义炮灰的重要机构,而牧野也以其狂热的武上道式的教育而出名,因此守卫莱特岛这样的任务交给他是中意的(事实上,最后他的表现也证实了这点)。按照大本营关于抗登陆作战战术的新指示,军司令铃木宗作中将要求在加特蒙山、522高地(美军称为吉囊当山GuihandangHill)和其他山头建立坚固据点,控制海滩,进行一定抵抗。主要抵抗阵地放置于贯穿莱特岛山脉山脚下的地区,以达嘎米(Dagami ) 为中心建立一条防御支撑线,进行内陆决战。因此牧野的防御布置如下:以第33联队主力位于岛东岸塔克洛班港(Tacloban)南侧的522高地,1个大队位于岛东岸杜拉格(Dulag), 1个中队在阿布约格(Abuyog)以南20公里的阵地上,1个大队在岛西岸的奥尔莫克港(Ormoc)以第20联队主力防守杜拉格地区,1个大队位于萨马岛(Samar Island),第9联队控制于加特蒙山(Catmon Hill)洞窟阵地。野战炮兵第22联队(欠第3大队)布置于杜拉格地区。第16工兵联队负责构筑阵地,整修道路。
具体的防御计划确定后第16师团积极开始构筑海岸和内陆防御工事,然而由于兵力调整、编制改变、航空基地的建设等因素,实际进度很慢,原定8月底要完成的工程,到月中仅构筑了第一线阵地的主要部分,而且就是已经构筑的阵地也未得到强化,而仅仅是一些掩体而已。然而,比工程进度完成更糟的,由于第16师团是从后方调来的,还没系统的反登陆作战训练,仅由第35军司令部下达了一个训练方针,先集中干部进行训练,再由干部传达贯彻到部队。
除了陆军之外,日军在莱特岛及其附近小岛还有海军的守备队,其中在周围小岛的主要是警戒观察哨,而莱特岛上的兵力主要集中在该.鸟东海岸的塔克洛班港和西海岸的奥尔莫克港。根据8月的加强守备计划,海军在塔克洛班港建造了鱼雷艇基地、震洋自杀艇基地和陆地发射鱼雷的地堡,并成立了第33特别根据地队来管辖这些部队。在10月份,又将所部归入第36警备队指挥之下,但是该警备队指挥部还没登岛,美军登陆的炮火就落在了这座岛屿之上。
此外,日军作为航空支援兵力的陆军第4航空军和海军的第1、2航空舰队(第2航空舰队于10月下旬调到吕宋岛,以增强航空实力),都是历经血战重组的部队,因此看似组织架子很大,实际实力却不足,尤其缺乏有经验的飞行员。在美军登陆发动前(10月18日)陆海航空兵实际可以使用的飞机数各为200架(第4航空军)和265架(海军第1, 2航空舰队,其中在菲律宾机场仅35架)。这些飞机主要部署在棉兰老、苏拉威西、吕宋和台湾岛,而莱特岛上的塔克洛班、杜拉格等机场都在紧急施工,将在建成后将接纳航空兵,投入对美军的攻击之中。
★ 临战错误决策
在当时的情况之下,虽然日军口口声声决战,但实际上已经成了自大和虚弱心理共存的惊弓之鸟。在10月10日,肯尼的陆基航空兵袭击棉兰老岛达沃的时候,日军观察哨不仅将飞机误认为是舰载机,还将远处海面的波浪误认为是美军登陆舰艇造成的,发布了美军登陆的虚假警报。由于达沃地区的通讯设施在空袭中损坏,真实的情况没能传达到上级,风声鹤的日军仓促发布“捷1号作战警戒”的命令,第35军司令部也发出了“铃一号战备”的命令,第4航空军原定南下的第2、7飞行师团指挥部也当即取消行动。在一番人慌马乱之后,日军核实此为虚假情报,下令取消这些命令,但是心理上的影响难以消除。
10月12日到14 日,由于美军航母编队逼近台湾.岛,爆发了激烈的“台湾空战”。在激烈的战斗中,日本陆海航空兵遭到惨重的损失,而战果轻微,但是经验不足、喜欢吹牛皮的日本飞行员居然报告击沉美军11艘航母、2艘战列舰、l艘巡洋舰或驱逐舰,另击伤8艘航母、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或驱逐舰及25艘舰种不明者。这样“辉煌”的战果,让日军欢喜不已,但是很快,海军侦察机在台湾以东发现了大批美军航母,胜利泡沫破灭了。日本联合舰队经过调查,确定最多可能击沉4艘航母,也许连一艘都没击沉。由于台湾空战的主力是日本海军航空兵,因此沮丧的日本海军不知是怕陆军笑话还是出于别的原因,居然没有将调查的结果和其他任何信息告诉大本营陆军部,以至于日本陆军上下只知道美军航母部队已经遭到了重创,没有实力前来迸攻。这种内部情报交流上的缺失直接造成了后来陆军决策中的失误,而且日本陆海军之间如此的隔膜,真堪称古今之第一怪诞!
10月17日清晨,.驻扎在苏兰岛的日本海军观察哨突然发现海面冒出了一支美国舰队,于是先后发出两份报告:“午前7时,有敌战舰2艘,特种航空母舰6艘,驱逐舰6艘接近”“午前8时,敌军一部在苏兰岛登陆。”因为有先前达沃虚假警报的例子,所以日军要求进一步确证。虽然日军第2飞行师团派出飞机侦察,可是由于风大雨急乌云密布,并未能查实情况。当天夜里,第4航空军司令部还是根据无线电窃听,以及美军舰载机冒雨出击等信息,判断美军登陆为正式的,并决定自18日起发起反击,同时向大本营和南方军指挥部报告,申请发动“捷1号作战”。
18日拂晓,天气更加恶劣,甚至出现了30米/秒的大风,人雨更加滂沱。日军航空兵无法出动攻击和侦察,而此时第16师团的警戒哨发现美军运输船进入了莱特湾中。对于美军的这一行动,日军一时难以判断。有人认为是登陆举动,有人认为是为躲避风雨,甚至还有人认为是台湾空战余孽遁逃的举动。然而美军一系列的有炮火掩护的扫雷行动和大量的无线电通讯,最终使得联合舰队和南方军指挥部都认为美军在莱特鸟登陆的可能性最大,于是这两个机构直接向大本营申请发动“捷1号作战”。当天黄昏,经天皇批准,大本营陆海军两部终于下达了“捷1号作战”的正式命令。
然而大本营陆军部命令的具体细节与原先计划有所出人,尤其是反登陆作战的部分。由于日本陆军完全不知道美军航母舰队存在的事实,还沉浸在重创美军机动舰队的迷梦之中,因此判断美军在遭到重创之后还发起这样的进攻极为不明智,给了日军极大的调动兵力和反击的机会,可以将莱特岛变成日美地面决战的场所,以一场全面胜利挫败美军对菲律宾进攻的企图。而且大本营陆军部狂妄得以为,以逸待劳的陆军航空兵能取代在台湾空战中损失惨重的海军航空兵来完成支援任务。因为他们认为虽然在航空兵实力上日军并不绝对占优,但是利用机场距离战场近等优势条件,挫败美军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陆基航空兵(在此,被海军部蒙蔽的大本营陆军部已经将美军机动舰队的舰载航空兵忽略不计了),摧毁敌登陆企图是完全可行的。所以,陆军要以主力投人莱特岛,进行地面决战。大本营陆军部为了推行这种不切实际的作战设想,派遣参谋次长秦中将、作战参谋杉田大佐、作战课长服部大佐(台湾军事译粹社版的《大东亚战争全史》注明为服务大佐,经查证其实代表大本营去南方军的正是此书的原作者服部卓四郎)赶赴菲律宾,进行统一作战思想的工作。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元帅大将全盘接受了大本营陆军部的作战思想,并且要求第14方面军改变原定的吕宋岛决战,而以主力进行莱特岛决战。
在接到命令之后,理智的山下奉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美军作战模式一贯稳健,很少贸然犯险,因此无论台湾空战取得何种战果美军必然是确信自己有足够兵力之后才敢于进攻。而日军在莱特岛所做的都是防御准备,决战准备则不足,就算增派部队上.岛,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实难预料。更何况由于运输力量和掩护力量不足,是否能将大部队运上岛去,还值得推敲。22日,寺内亲自召见了山下。当初因为功高盖“主”而被“主”踢走的山下此番见“主”依旧没能说服古板愚蠢的寺内。寺内在阐述了大本营的意见之后,说了一句话,“这是大本营的命令”,逼迫山下去执行。由于日本军队组织讲究绝对的下级服从,山下只好将意见放在了肚子里,违心地去执行莱特岛决战计划。(根据日军另一种说法,去见寺内的是第14方面军副参谋长西村敏雄少将寺内粗暴地用“反正让你们干就干!”的话教训了西村。) 随后,为了达成莱特岛决战的目的,日本陆军从台湾、九州和中国战场抽调2个飞行团部、6个陆军飞行战队增援菲律宾,集中于克拉克、马尔克特、加洛康、伊巴等机场。第14方面军也将刚刚从中国方面调来的第1,26师团投入莱特岛作战。
★ 登陆之前
按照美军战前对莱特岛的侦察表明,莱特岛东北沿岸平原被认为是最佳的登陆地点,也是最有价值的战术登陆点。因为一旦控制了杜拉格到圣何塞( San Jos e)的18英里滩头,就能顺利地推进,夺取北面快要建成的塔克洛班机场和杜拉格附近的一系列机场。前面已经提到莱特岛在美国西南太平洋陆基航空兵保护圈之外,处于非律宾日军航空兵基地攻击中心,而航母编队不可能永远束缚在附近水域,掩护整个登陆战役,因此陆基航空队早日进驻这些机场,提供有效的航空掩护对于美军来说至关重要。
随着美军在菲律宾当地情报站的大量情报的汇集,美军制订了一个完善的登陆计划,它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一系列小型登陆,占领莱特湾门口的那些小岛,第二阶段在杜拉格到塔克洛班一线发起两栖登陆,占领各机场,进军莱特岛腹地,并控制莱特岛南面的圣胡安和帕纳昂(Panaonl海峡),第三阶段占领整个莱特岛和萨马岛南部,最后一个阶段,完成对萨马岛的.与领,迫使日军在米沙邵群岛( Visayas Islands)的据点毫无作用。而第二阶段的两栖登陆滩头被划分成了两部分,塔克洛班以南圣里卜多(SanRicardo)与帕洛( Pal叼之间的的“白滩/红滩”和杜拉格及其以北的“蓝紫滩/黄滩和橙滩/蔽滩”。
10月17日出现在苏兰湾的正是美军第77特混舰队第5. 6大队。他们分别负责扫雷和运载苏兰岛、迪纳加特岛突击队的任务。在当天第77特混舰队第4大队的护航航母部队在托马斯?L?斯普拉格(Thomas L.Sprague)少将的指挥下抵达莱特岛附近。该部分为三部分,分别在莱特湾东南、莱特湾东北偏东和萨马岛东南偏东占据了阵位,形成鼎足之势,担负空中掩护的任务。从17日到18日,美军登陆突击部队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控制了莱特湾口的苏兰岛(Suluan Island )、迪纳加特岛(DinagatIsland )和荷蒙洪岛( Homonnhon Island ),其中在苏兰岛,消灭了小股的日军侦察哨。18日,杰西?B,奥尔登多夫(Terse B.Oldendorf)少将指挥的美军第77特混舰队第2大队进人了莱特湾。他们就是被第16师团发现的部队,拥有6艘战列舰,5艘重巡,5艘轻巡。自18日午后到19日夜晚,他们不停地炮击莱特岛上的目标.几乎将该岛变成了一座炼狱。
19日夜晚,美军全体登陆编队聚集在莱特湾水域,期盼返回菲律宾已久的麦克阿瑟上将在“纳什维尔”号(Nashville )轻巡上注视着庞大的舰队,副官考特尼?惠特尼( Courtney Whitney)问他“将军,有这么强大的舰队归您指挥,您一定有一种大权在握之感吧。”然而麦克阿瑟说:“不,不是这样,我不禁想到这许多美国的好男儿,明天一早就要牺牲在海滩上了”  ▲北线登陆
20日凌晨.美军南北两支两栖登陆编队开始进入指定阵位,北部两栖登陆部队由巴比海军少将指挥,分成二支部队,两支进人莱特湾以北的圣佩德罗湾(San PedroBay)),在白/红滩登陆,夺取塔克洛班港的船坞设施和塔克洛班正东卜泰桑角(Cataisan Point)正在建造的飞机场,另一支航向莱特.岛南端的帕那翁岛(PanaonIsland ),在那里登陆。费奇泰勒( Fechteler )少将指挥的圣里卜多赘陆大队装载着著名王牌部队第1骑兵师,他们将在被命名为自滩的,从卜泰桑半岛(Cataisan Peninsula )基地起向南延伸1英里的沙滩登陆。绰号“丹大叔”的巴比少将亲自率领的帕洛登陆大队装载着第24步兵师,他们将在距离南部两栖编队最北端利贝拉南(Liberanan) 11英里的红滩登陆,这里与白滩之间被1500码的沼泽树林隔开。
1时53分,斯特拉布尔(Struble)将军的帕那翁登陆大队离开编队,该部运载第21团级战斗队将在70英里以南的.岛南端海滩登陆。拂晓时分,太阳在薄雾中升起,阳光照着整个碧绿的莱特湾。莱特岛山上和海滩上的薄雾正在散去,日军可以看清海面上的动向了。6时45分.当巴比少将的旗舰“蓝岭”号(Blue Ridge)航行到北纬11度,他发出了“展开”的信号。费奇泰勒少将的圣里卡多登陆大队驶入马里奎特达奎特(Mariqui tdaquitIsland )与萨马岛之间的海峡,巴比少将亲自率领的大队进人了岛西边的海峡。7时15分,费奇泰勒编队遇到扫雷部队而无法顺利前进、当他们抵达布满暗礁,水深12-16浔的输送船团区域时迟到了半小时。
8时,运输船开始进人大约距离海滩7海里处的指定位置。小艇被放下,组成环形队,指挥艇就位,通信兵使用旗语、探照灯传达命令,艇上人员使用手提扩音器叫喊,到处都是汽笛声和飞机、军舰的发动机声。仅花了2个小时,第一波就做好了登陆出发的准备(在1942年,至少需要2倍于此的时间)。
整个行动期间,火力支援部队提供了火力掩护。首先抵达的是战列舰“密西西比”号( Mississippi ) ,“马里兰”号(Maryland ) ,“西弗吉尼亚”号(Wcst Virginia)和3艘驱逐舰,他们在G?L?维勒(G. L. Weyler )少将的指挥下,大约在7点钟进人阵位。在9点钟,当他们的每门主炮打完30发配额之后,巴比少将掩护群的8艘驱逐舰前来换班,进人圣佩德罗湾上部。
当炮火支持开始的时候,从舰队航母和护航航母上起飞的飞机也赶来轰炸和掩护。20日早晨,麦凯恩( McCain )中将的第1大队和戴维森((Davison)少将的第4大队提供航空支持,并清扫位于棉兰老岛( MindanaoIsland)北部、宿务岛(Cebu Island)、尼格罗斯岛(Negros Island )、班乃岛(PanayIsland)和莱特岛上的日军机场。博根(Bogan)少将的第2大队和谢尔曼(sherman)少将的第3大队在莱特岛以东巡逻。“独立”号(Independence)的飞行员负责危险的夜晚巡逻。在白天,护肮航母编队保持16架战斗机和6架鱼雷机巡逻整个海湾,在攻击时刻前后一小时额外增加8架战斗机和6架鱼雷机。
编队的空中掩护是由怀特黑德(Whitehead )上校管理的,他在“瓦萨奇”( Wasatch)上协调支持第7舰队的航空力量,其中攻击时刻前45分钟停止轰炸和扫射。巴比少将认为为了让炮击和轰炸有效衔接,避免出现遗漏,应让飞机在精确的时候返回战线。因此,从9时15分到10点,仅有海军火炮和火箭轰炸滩头,在登陆时刻,飞机返回攻击位于红滩左翼可以俯瞰帕洛的吉囊当山山顶和反斜面山坡。
9时30分,当炮击和轰炸达到高潮,所有的船开始朝海滩运动,抵达出发线第一波艇队已经完成准备,艇长们正在等待指挥船PC-623 上的信号旗,一旦命令下达,就扑向5000码外的海滩。9时43分,他们脱离编队。这些船领先于11艘步兵登陆艇(LCI)改装的火箭发射船,在距离海滩1200码处下水。在几分钟里,红滩和白滩上落下5500枚4.5英寸火箭。9时40分,登陆点附近的山头上日军用迫击炮开始还击,持续了2小时。
运输船都严格按时间表登陆,但是在第13波艇队登陆时出现了迟到,因此造成连锁反应,不过第16波最后仅迟到21分钟。在头7分钟,没有遭到任何敌军火力射击,在红滩登陆的第24步兵师向内陆推进了300码,但是在10时16分,第4波开始登陆时,日军的迫击炮开火了,准确地落在了编队尾部。2发击中来自“埃尔莫”号(APA42Llmore)的车辆人员登陆艇(LCVP)和击沉来自“宝瓶座”号(AKA16 Aquarius)的登陆艇,造成3人阵亡,15人受伤。现在,后续的坦克登陆舰(LST)面临考验。10时45分,这些坦克登陆舰扑向红滩,很快落人迫击炮的火网。在3分钟内,LST452. 171、181被击中,前2艘登陆舰上有26名水兵和士兵阵亡。巴比将军立即命令2艘安装了火炮的救援起火的LST181,敌人的火力被压制。整个北部海滩当天人员伤亡是50人。
与二战其它两栖登陆比较,这次应当说是比较容易的登陆―完美的天气,没有大浪,没有水雷威胁,没有水下障碍,敌人的抵抗也很轻微。在1艘指挥船上的英国观察员写道“登陆情景展现在面前,至于在红滩的登陆,他们对行动的掌握非常精确。”他也亲眼目睹了坦克登陆舰群装卸的混乱,“由于海滩附近过浅,船只不能足够接近海岸卸下车辆,还遭到精确的迫击炮火力的袭击。”在红滩的卸载活动遇到的这些困难,不仅是因为海滩坡面的缘故,还因为巴比将军没有给坦克登陆舰准备堤道码头设备,并非他个人认为这些多余,而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其间,巴比少将让许多在红滩卸载的坦克登陆舰将货物堆放在塔克洛班机场附近,结果这影响了后来机场的工作。
中午,日军迫击炮再度开火,再次击中LST181。“菲尼克斯”号(Phoenix)和“博伊西”( Boise)号轻巡洋舰朝吉囊当山连续射击200轮,但是这已经迟了。LST181丧失动力,有36人伤亡,其中7人阵亡,运载的大部物资损失。一小时后,距离海滩400码的LST458被拖船拖走。
14时18分,来自白滩的消息说坦克登陆舰能在那里卸货,这要比送到塔克洛班机场要快。但是由于所有准备用来将散货运过红滩附近海面的重型牵引车都在坦克登陆舰上,通过白滩周转的他们没能按计划抢滩后果是很严重的,大部分货船的东西只能用手工从海边移到(临时)货场。
费奇泰勒将军的圣里卡多登陆群对当天的情况很满意。在白滩他们没有遇到对手,坦克登陆舰可以直接把人员物资送上北半部海滩。11时12分,唯一一门开火的日军大炮被“博伊西”号压制。到下午3时左右,运输船和货船在迅速地卸载,在所有当时在场的人员中,没有比麦克阿瑟将军感到更满意的人了。
虽然卸货遇到了麻烦,但是到当天15时30分,第1骑兵师已经肃清了卡泰桑半岛的日军,控制了位于卡泰桑角的飞机场。
▲ .南部登陆
南部两栖编队则在红滩左翼帕洛以南11英里处登陆,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海滩后面日军在修建的机场。增加南部登陆场提供了第6集团军一个宽广的战线,可以充分展开和接受增援。
威尔金森中将也是一个两栖战专家,指挥康诺利(Conolly)和罗亚尔(Royal)少将。他的南部两栖编队运载第24军,在5000码长的良好沙滩上登陆,战线从从利贝拉南河(Liberanan River)延伸到杜拉格以南1000码处。一旦登陆,一部将向北与第10军从塔克洛班南河的部队会合,一部将向南推进到马拉邦河并深入内地。这将使该军获得13英里海岸线的滩头阵地,包括杜拉格镇和7座机场。一旦滩头被控制,霍奇将军就可以在克鲁格将军指挥下与赛伯特将军协同以压迫莱特岛上的日军部队。
8时40分,罗亚尔将军指挥的最后一支运输队抵达橙滩和蓝滩之外。10分钟后,康诺利将军在蓝紫滩和黄滩附近40-60寻深水域抛锚。所有51艘大运输船停泊在已经清除障碍的水域。坦克登陆舰和其他登陆艇按照顺序卸载,数百艘车辆人员登陆艇和履带式登陆车(LVT)停泊在编队周围。所有人各司其职,有的把登陆艇吊放入手,有的将水陆坦克和绰号“水鸭”( dukws)的履带式登陆车组织入攻击波,有的设置一条进攻出发线,并将控制船入位。新加人编队的是中型登陆舰(LSM ),它有203英尺长,排水量900吨。它和坦克登陆舰一样有舰艏坡道,类似中世纪城堡的塔楼,同时与坦克登陆艇(LCT)一样运载车辆,但是适航性更好,航速更快。
9时15分,艇队从出发线出发,来自护航航母的空中打击和海军炮击更加猛烈。登陆开始前的火力准备声音响彻部队上空,如同一个常听音乐会的人能够分辨是铜管、木管还是弦乐器一样。有经验的两栖战老兵能听出战舰主炮炮弹声,锐利劈啪声的5英寸炮,40毫米炮的卡嗒声,爵士乐般声音的航空炸弹,如鞭子劈啪声的火箭。杜拉格外喧嚣在9时30分达到高潮,步兵登陆艇从出发线率先冲锋,2分钟后第一波水陆坦克出发,后面跟着装载人员的履带式登陆车。这个区域的沿海平原比北部登陆区的更宽阔,布满稻田玉米田和椰子林。它被距海滩1000码的加特蒙山割断,这座山得到炮火和炸弹的更多眷顾。8时10分,飞机轰炸,9时15分,步兵登陆艇改装的炮艇开始射击。高弹道的炮弹极具破坏性,尤其对反斜面的目标,射击效果超过了其他火力掩护船只。在炮艇开始射击半小时后,9时45分,装备火箭的步兵登陆艇射击滩头,和北部滩头一样,在几分钟里将5500枚4.5英寸火箭发射到登陆滩头。
9时54分,1架侦察机投下了一枚信号弹,在光线强烈的白日仍然看得很清楚,这意味着第一波谁备登陆。它们在10时登陆时间准时上岸。所有的船只向内陆和侧翼1英里处延伸火力射击持续到10时20分,然后再向内陆延伸1000码。炮击加特蒙山则持续一整天。加特蒙山附近的1门75毫米炮在10时10分到10时42分之间射击驱逐舰“贝尼恩”号(Bennion ),再三地形成跨射,5人被近靠弹炸伤。这是除了当第96步兵师登陆时落在蓝滩的炮弹和迫击炮弹之外,日军在整个南部登陆中仅有的反击。
杜拉格很快被登陆的第7步兵师占领,美军所获甚少。现在这座小镇一无所有:作为野战医院的石砌西班牙教堂部分毁于火炮,镇上其他脆弱的茅草房都毁于炮火,狭窄的街道到处是文件、服装和杂物,菲律宾人的财产。但是因为日军残暴的统治,当地的菲律宾人很少为此流泪。许多财产化灰的当地人微笑着欢呼迎接美军,撤退到内陆躲避战火的人很快返回海滩。同时,当地人驾驶的船出现在军舰四周,用日军情报换食品,不过这妨碍了美军船队航行的安全。
第96步兵师开始要比第7步兵师顺利,尽管在蓝滩遭到抵抗。第一个阻碍是10时25分在可控制登陆滩头的120高地(推测高度120英尺而得名)。在火炮和迫击炮消灭了潜伏在基地周围的日军之后,这座山被第382步兵团第3营突击队占领,10时42分,星条旗在这座山头升起。这次升旗不象4个月后在硫磺岛那样被大肆报道,但是实际上这次的意义更重大―仅仅在第一批攻击群登陆42分钟之后星条旗高高飘扬,这实现了美国政府对菲律宾人曾经的承诺!
20日中午,24军大部登陆。很快,康诺利和罗亚尔将军命令装载高度优先货物的坦克登陆舰先登陆。两栖运输船(APA)们靠近,平底的驳船或者夏船等待从两栖货船(AKA)上卸货。14时11分,黄滩1的登陆由于日军的迫击炮火力而暂停。安装火炮的步兵登陆艇奉命反击,将日军火力压制下去。
登陆日当天,南部登陆部队控制了从利贝拉南河到马拉邦山(Marabang Hill)的沿岸,完成了最初目标线。至此,南北两个登陆场都完成了任务,第6集团军开始从两栖登陆转向陆地作战。
美军登陆的顺利除了自己的强大之外,还因为日军第16师团设防重点是在塔克洛班港以南的地区,布置了3个步兵大队和2个炮兵大队,塔克洛班港则是作为后方枢纽,没有集结大量的兵力,因此,美军一登陆,日军立即陷人混乱之中,由于通讯不灵,日军各部均各自为战。而且如军一线部队本来就没有打算死守滩头阵地,鉴于美军优势的火力日军各部前沿仅有少量兵力,主力均在纵深阵地,淮备在那里痛击美军,所以在登陆后不久,美军轻易地巩固了滩头阵地,两个登陆场推进纵深均在1英里以上,帕纳翁海峡也处于美军控制之下,控制的滩头15倍于诺曼底的头一日。
此外,按照西南太平洋司令部原定计划运输船将在第一天白天完成卸载,在夜晚撤退避开空袭。于是在塔克洛班易遭到攻击的它们全力卸载,让他们在登陆日夜晚离开莱特湾,由于欧洲的需求,因此运输力量刚好够,不能有任何损失。每艘在莱特湾卸载的船都将参加不久以后的吕宋岛登陆,太平洋舰队不希望有任何一艘两栖运输船或两栖货船沉没。不过尽管面对种种困难,第一天的卸货还算相当不错,巴比将军手下4名运输船队指挥官布里顿(Brittain)、贝克(Baker)、卡尔森(Carlson)和卢米斯( Loomis )都是富有经验的组织者、驱动者和海事专家,到20日17时25分,船只都已经完成卸载。红滩上卸下6750吨物资,白滩上卸下4500吨。18时,所有的大型运输船和货船开始谁备离开。无论从哪种标准看,当天都是良好的开端。
▲ .我回来了!!
20日早晨,喜欢出风头的麦克阿瑟上将在舰桥上观察了登陆,接着在舱内早早用了午餐,下午1点多钟他看见时机已到随即都准备登岸。一个新闻记者的报道揭示了这历史一幕:
麦克阿瑟以一套全新的装束出现在甲板:光滑的卡其布军服、编织帽、墨镜,手里拿着那标志性物品―玉米芯烟斗,沿着舷梯走到一艘登陆艇内。他坐到了艇尾,四周是菲律宾总统奥斯梅纳(Osmena ) ,菲驻华盛顿专员罗慕洛( Romulo )、参谋长萨瑟兰(Sutheland )、空军司令肯尼及司令部其他军官、一大批新闻记者。肮行中沉着、威严而又兴奋。他微笑着对萨瑟兰说:“不错,无论是真是假,我们已经在这早了。登陆艇抵达距离岸边只有几十米的时候,麦克阿瑟带着大家跳下大海,踏着及膝的海水登岸。这行人视察了海滩,朝内陆走了200码,研究了炮击和轰炸的效果。
回到海滩,通信兵架设起了无线电发射机,麦克阿瑟进行了他的演说。虽然当时已经开始下雨,但是他站在雨里,真诚地挥动着手,用充满深情的声音说道:“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托万能之主的福,我们的军队又站在菲律宾的、洒着我们两国人民鲜血的土地上了。我们为摧毁控制你们日常生活的残余敌人,为恢复不屈不挠的力量的基础,你们民族的自由,回来了……”
在演说结束后.他走到海滩上,坐在棕搁树下,与奥斯梅纳总统小聊片刻,并将总统介绍给第24步兵师师长埃尔文少将,然后才回到“纳什维尔”号。这是麦克阿瑟的日子,他超越了一个将军的身份,成为一种象征。
当天,罗斯福总统致意海军,要为将麦帅送到滩头负责。在给予麦帅温情祝贺之后,他还直接发电报给尼米兹和哈尔西::
“全国为你们舰队在敌人海域取得的辉煌胜利感到自豪。我们对你们航空兵的英勇善战和水兵的吃苦耐劳精神十分钦佩。你们同麦克阿瑟将军的精诚合作,为部队协调一致和高度发挥各兵种的作用做出了榜样。”
麦克阿瑟上岸活动3小时后返回了“纳什维尔”号,并在22日再度上岸,23日,当塔克洛班城被彻底控制后,他和奥斯梅纳总统乘车进入该城。在当地省议会大厦举行了菲律宾文官政府复位仪式,由麦克阿瑟正式宣布菲律宾国民政府重建,美国星条旗和菲律宾联邦旗同时升起。次日,金凯特中将( Kinkand)要求麦克阿瑟将司令部迁往陆地,因为“纳什维尔”号要参加海战。倔强的他简要说明自己想暂时留在“纳什维尔”号上,不管它参加何种任务。但是金凯特却不想让麦克阿瑟冒任何风险,因此他立即回电,急迫地请求他改司令部于旗舰“瓦萨奇”号,因为“纳什维尔号要直接参加恶战”。25日10时左右,麦克阿瑟决定将司令部设在塔克洛班,“让纳什维尔号担负战斗职责”。西南太平洋前进指挥部成立,其他人员很快从荷兰地亚抵达。
战争结束之后,日本方面曾经透露出有一个关于山下奉文对麦克阿瑟返回的有趣传闻。这位马来之虎不相信麦克阿瑟会亲自在莱特岛登陆,因为他不曾想到如此重要的将军会到一线去,他认为麦克阿瑟传遍世界的涉水照片是在新几内亚伪造的。而在得知麦克阿瑟确实登陆之后,他曾经说要用全部航空力量袭击麦克阿瑟的司令部,为山本报仇。
▲ 南线攻坚
在发觉美军有登陆企图之后,19日第14方面军司令山下就下令第35军按照原定反登陆作战的计划展开作战。22日,第35军按照计划从民都洛岛抽调第30师团2个步兵大队,从102师团抽调2个独立步兵大队,派往莱特岛。第14方面军则派遣独立速射炮第20大队和独立混成57旅团1个独立步兵大队增援莱特岛。尤其是在山下被迫接受大本营的作战设想之后,还在转运菲律宾途中的第1, 2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68旅团,也被编入第35军序列。此外,还在马尼拉的第16师团辎重部队也被紧急送到莱特岛。第35军制订的作战计划为:
1 集中后续兵力于卡里加拉(Carigara )平原,以歼灭自塔克洛班登陆的美军。此为军主攻方向。
2 第16师团以主力占领布劳恩( Brauen)附近,以一部占领艾特蒙山(原文如此,可能就是加特蒙山)西部高地,掩护军主力集中。
3 以第102师团占领哈罗( Jaro )及其北方高地,直接掩护第1. 26师团和第68旅团集中。 4 以第30师团前进至布劳恩方面,协助第l6师团,使军主力作战更加容易。
5 第1师团在奥尔莫克登陆,第26师团和第68旅团在卡里加拉登陆。在卡里加拉及其东南集中军主力,以击破塔克洛班方面之敌。
第35军参谋长友近美晴少将记录到,这个消息让一直被动挨打的日军欢呼雀跃。“我们决定按计划发起一个又一个攻击肃清岛上美军。我们认真论证了俘虏麦克阿瑟后要求美军全体投降的事。”(简直疯狂地不一般了,但是日军这种的虚弱的狂妄还将继续)
然而在日军这些增援部队到来前,岛上已经战火连天。美军南线登陆的第7步兵师进攻杜拉格遭到第33联队第2大队的奋力阻击。21日,日军将第20步兵联队投入反击企图一鼓将美军赶下大海,但是在舰炮火力的掩护下,美军迅速挫败了日军的企图。以密集波式阵冲击的日军被轰得支离破碎,其第20步兵联队长钵田庆次郎大佐也被舰炮击毙,该联队第3大队全部“玉碎”,野炮第22联队有22门火炮被摧毁,日军开始向达嘎米、布里( Buri)一线转移。随后,第7师第l84步兵团控制了杜拉格机场。
在南线控制杜拉格之后,美军第7师以第32步兵团为右翼,第17步兵团为中路,不顾加特蒙山上日军的拦截炮火,迅速沿着马拉邦河,平行向莱特岛纵深推进。24 日清晨,第32团在团长约翰M?芬(John M.Fin)上校的指挥下接近了布里机场(日军称为布劳恩机场)。此时,驻扎在机场的是第20步兵联队第2大队,这个大队是该联队仅存的还比较完好保存战斗力的部队,因此日军给予该部的命令是死守该机场。日军在机场周围修筑了许多隐藏得极好的碉堡和暗火力点,结合四通八达的交通壕和地雷阵,形成有效的防御,第32团几次冲锋都被击退。美军投人坦克掩护步兵冲击,结果坦克在地雷阵里走了“麦城”。芬上校被迫改变快速占领的设想,稳扎稳打,凭借火力优势将日军火力点一个个敲掉。但是当部队每占领一小片地方就会遇到日军的反击或者残余人员的反抗,经常是刺刀见红的肉搏。经过三天苦战,第32团终于在27日完全占领了布里机场,日军一个大队损失惨重,然而残余的日军在26日接到了转移到达嘎米的命令,因此美军并未全歼日军。
此时,中路推进的第17步兵团沿杜拉格―布劳恩公路推进,在两天内拿下了圣帕洛(San Pablo)机场、布劳恩和巴尤格(Bayug)。随后该团掉头向北,向达嘎米镇发起了进攻。达嘎米镇周围正是日军第16师团的内陆决战支撑线的核心,是设防坚固的阵地,也是由碉堡和交通壕组成的防御体系。但是,在该地防守的部队是七拼八凑的,都是些苦战余孽。不过,由于第16师团长牧野四郎中将在20日就将司令部迁到了此处,在他的驱使和指挥下,日军的抵抗更加顽强和疯狂。美军第17团2营作为先锋率先在早晨7时30分发起攻击,他们以F连为左路军,G连为右路军,E连为预备队,重装备和H连尾随推进。F连突击排遭到日军碉堡和壕沟里的火力拦阻,这些掩体伪装良好,不到20码的距离上无法发觉。而且有经验的日军使用点射,射击后立即停止。侦察向导一等兵里奥纳德?C?布罗斯特罗姆(Leonard C.Brostrom)在穿越竹林的时候被击中三次,但是他也发现了射击的隐蔽火力点。他爬到了碉堡后面,用手榴弹投人射击口。他遭到6个手执上刺刀步枪的日军围攻。他开枪,击毙一人,其他的日军胆怯后退。然而他再次被炮火击中,倒在地上。但是严重失血的他仍然站起来,再度向碉堡投掷了手榴弹(铁人啊!)掩体里的日军向外逃窜,被追赶上布罗斯特罗姆的保罗?多蒂(Paul Doty)下士、哈沃德J-埃文斯(Haword J.Evens)和埃尔德里奇V?索伦森(Eldridge V.Sorenson)一等兵击毙。C排里另一名一兵比尔?施密德(Bill Schmid )一等兵手臂中弹,但是还是用手榴弹干掉了一个碉堡。到次日凌晨1时15分,F连推进不多的距离,而伤亡却达到22人。
G连也一样遇到阻击,连长比尔?沙德(Bill Schade)中尉在跑进小树林35码,他们遇到F连一样的阻击。他们发现了敌人的据点。沙德中尉派一个排从侧翼迂回,这个排打头的是来白依阿华州阿姆斯特朗( Armstrong)的一等兵约翰}F二索森(JohnF.Thorson)。他遭到壕沟中的日本步兵射击,接着他身后的掩护机枪开火了。他距离壕沟6码处中弹受了伤。在排的后续人员跟进的间歇,一个日军手榴弹落在了他们之间,他为了掩护战友,扑在了手榴弹之上,献出了生命。面对这样的血战,第17团不得不增兵,直到29日上午10时,团长弗兰克?帕奇勒( Frank Pachler)才正式宣布达嘎米镇已经在美军控制之中。日军几乎被全歼,包括布里机场的漏网之鱼。至此,日军南线主力第20步兵联队和第33联队第2大队“玉碎”,野炮第22联队损失了全部火炮,仅剩300多人。
第96步兵师在师长布莱德雷少将的指挥下围攻日军盘踞的加特蒙山。他们在间歇的火炮和海军炮火的掩护下,穿越了山脉南面和西面的沼泽地。退路遭到威胁又处于美军海军火炮威胁下的日军守备部队于27日奉命后撤,转移至洛比山脉( Lobi Mountain)一线。28日,第382团来到了距离海岸5英里处的日军补给基地塔邦塔邦(Tabontabon),经过3天激战击毙了350名日军。同时,第381和383团各1个营从山后攀登上加特蒙山。虽然在重炮射击下,少数留守的日军依旧拼死抵抗,但是最后到31日,山顶的日军被肃清。美军事后清点,整座加特蒙山一共有53座碉堡、17个洞窟和无数的预置火力点。.
▲ 北线闪击
当南线一片战火之时,北线也不平静,顺利登陆后的骑兵第1师从圣里卡多滩头向北推进,于21日突进塔克洛班城,与守城日军展开巷战。战斗持续到23日,第1骑兵师才彻底肃清了塔克洛班城内的日军。此时,为防止日军来自山上的反击,第1骑兵旅所辖的第5和第12骑兵团在城西布防。而第2骑兵旅在坦克的支援下横扫了40英里长的圣胡安尼科(San Juanico)海峡附近的零星敌人,随即又登陆另一侧,迅速肃清了萨马岛上的日军。随后轻装的他们返回莱特岛继续快速推进,抢在日军增援登陆之前,于11月2日在卡里加拉与第24步兵师会师,封闭了莱特岛北部和东北部海岸。
第24步兵师则与日军阻击部队反复争夺塔克洛班南侧的522高地(吉囊当山)。这个高地是美军推进路上重要障碍,也是第一天的主要目标。日军将自动武器布置在伪装的洞穴中,炮台和战壕位于悬崖之上,很难攻击。但是缺乏经验的日军顾头不顾脸―没有隐蔽反斜面的出口,使之暴露在美军火力之下。然而关于这座重要据点的争夺过程美日双方各执一词,在守卫这座山的日军步兵第33联队方面的记录显示,该高地于20日黄昏被美军第24步兵师攻占,但是在当天晚上日军立即组织第33步兵联队第1, 3大队(各欠1个中队)反击,双方陷入胶着状态。激战到22日,522高地被前赴后继的日军夺去,随即美军投入部队组织反击。战斗持续到23日深夜,阵地上日军只剩40余人,已经被压缩到一隅,不可能再坚守阵地,所以杀红了眼的联队长铃木辰之助大佐决定作决死一搏。他下令烧毁了联队军旗,然后率领残部冲下山去,结果全部人员都被美军击毙。而美军方面资料显示,美军对该高地实施炮轰以后,由第19团级战斗队的2个连攀爬而上,于21日9时占领山顶并挫败了日军的反击。到22日,又经过一系列恶仗,美军沿帕洛河(Palo River )左岸建立了一条沿线掩护登陆部队侧翼。
到24日,经过五天五夜的激战,第24步兵师下辖的第19, 34步兵团巩固了滩失,控制了所有进出莱特湾北部的路口,消灭了超过800名日军。当日,日军陆军航空兵在得到增援后才开始反击美军的滩头,甚至还有一批飞机轰炸了塔克洛班,但是由于轰炸的精确度的问题,无论麦克阿瑟的指挥部还是克鲁格的第6集团军司令部均逃过一劫(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山下对麦克阿瑟的“谋杀”计划)。至此,由于日军在北线的第33联队主力消耗殆尽,因此几乎就没什么口军能阻碍美军的推进了。第24步兵师在向西推进中只遭遇到了来自奥尔莫克的一个中队日军(隶属第33联队),美军迅速“消化了这支孤军,并一直推进到哈罗(Jaro)西北。
30日,日军增援部队第30师团之第41步兵联队按照第35军制订的作战计划由卡里加拉登陆后,向布劳恩方向推进,但是在哈罗西北与美军第24步兵师遭遇,甫经交手,即力不能支,只得撤退到哈罗西面的山中据守。到11月1日,在3个炮兵营的火力支援下,美军坦步协同推进到卡里加拉已经近在该师眼前了。次日,第34步兵团从西面和南面切断了城内日军退路,第2骑兵旅冲进去肃清了日军。至此第24步兵师消灭日军接近3000名。现在,第二阶段战斗基本结束。整个莱特岛东、南、北三面均为美军控制,只有西面奥尔莫克湾一段海岸线处于日军控制之下了。.
▲ 福兮祸所伏
莱特岛的战斗基本以10月底为分界线,前期为第16师团进行的两栖防御作战,其后则为日军增援抵达后的一系列地面血腥会战。到10月底,除了从加特蒙山西撤的第9步兵联队还能保持一定建制之外.,原先驻扎在莱特岛第16师团主力墓本被消灭,此时日军的增援部队也还没有到位,困扰美军更多的是雨季的天气,泥泞的道路和日军飞机的袭扰。尽管克鲁格一再催促工兵的工作,并且使用钢板铺设等技术,但是由于大雨造成土质松软,自10月27日进驻的肯尼将军的航空队还是只能使用塔克洛班机场,.可出动飞机数量也有限(根据美军的说法,有一半的飞机因为跑道松软而导致起降时发生事故)。而且雪上加霜的是哈尔西的舰队于近日离开了莱特岛水域,因此日军航空兵真的取得了局部优势,美军的推进大受影响。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美军推进的速度,更糟糕的是日军在航空兵的掩护下将大批增援部队通过奥尔莫克港成功地送上了莱特岛。这是自瓜岛作战以来、日军头一次如此顺利地朝作战区运输大规模的兵力(仅有少数船只遭到美军陆军航空兵轰炸而损失)。至11月中旬,日军已经先后有超过5万人的部队登陆(不过7000吨输送的大米却损失了6000吨,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作战)。这些部队除了第1, 26师团外,还包括第30师团主力和第102师团一部。第16师团留在吕宋岛的1个卡车中队和辎重联队部也登陆成功(装载另一个中队的运输船队在马尼拉湾被美机炸伤搁浅,抢救出来后由于运输船只不足,仍留吕宋岛)。此外,为了更好指挥莱特岛决战,第35军司令官铃木宗作中将本人也亲自登岛,从奥尔莫克港上岸,组织起前线司令部。如此顺利的情况,极大地刺激了日军脆弱的自信,对于决战前景开始乐观起来。而且此时,日本海军的反击已经失败,因此日军更加全神贯注于地面战斗。但是,福兮祸所伏,他们不曾想到这些增援的部队不过是朝老虎嘴里投去的肉而已。
当然日军内部也不是没有明白人,11月9日,山下奉文派自己的参谋长武藤章中将‘南京大屠杀的战犯之一)去南方军总司令部,请求停止莱特岛作战,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作战已经没有胜利的希望,反而有削弱吕宋岛防御的严重后果。武藤在面对南方军总参谋长饭村榷中将时,直言大本营和南方军司令部的作战指导是“动脉硬化”,恳请虚心面对失败。但是在那种狂热的时候,理智的观点根本没有人理会,所以莱特岛上残酷的战争还在继续(不过作者个人认为,南方军的指挥机构里并非人人坚持决战的观念,但是由干有寺内寿一这种一根筋的主帅,就算有人同情武藤,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明确表示支持)。
11月1日,自满洲地区赶来增援的第1师团和第26师团先遣部队在奥尔莫克港登陆。第1师团原来是驻扎在满洲孙吴一线专门执行对苏防御和进攻的主力部队,登陆时包括第1步兵团(这里可以确定的是,第1师团在满洲的时候是有步兵团这一级指挥机构的,但是到莱特岛之后似乎就没有了.何时改变的存疑)所辖的第1, 49, 57三个步兵联队(各欠1个大队),野炮第1联队、搜索第1联队、工兵第1联队、辎重第1联队及其他支援部队。为了查清美军动向,登陆当天,师团长片冈董中将命令搜索第1联队于次日出发,向卡里加拉推进。先头部队第57步兵联队在搜索部队后面跟进,主力则在奥尔莫克集结,随时准备增援。
3日早晨,已经向北推进的搜索第1联队还没抵达卡里加拉就与美军接触,片冈中将立即果断命令第57步兵联队(实际兵力为第2大队及联队部)攻击当面之敌,切断敌军退路,师团主力紧跟而上。但是与日军接触的美军只是第24师的先头侦察分队,因此并未与日军纠缠,而是立即后撤至有利地形转入防御。第57步兵联队因道路泥泞又遭到美军飞机袭击,未能取得什么战果。到4日下午6时,第1师团3个联队全线推进,与美军第24师主力在利蒙北面山岭一线相遇,双方就地展开了激战。这个时候,第57联队第1大队携带联队军旗归建.不仅使该部拥有2个步兵大队,而且军旗的归队还使得口军士兵精神上更加疯狂。
而几乎同时,第26师团先遣部队今掘支队(因指挥宫是独立第12步兵联队长今掘氓作大佐而命名),包括独立第12步兵联队和独立野炮第11联队1个大队,于4日抵达了哈罗以西的山地,他们与美军第96步兵师相遇,于是该部利用地形优势,转入防御。
由于日军原先的设想是在卡里加拉平原地区进行决战,但是各部还没出山岭就与美军全线展开激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杀红眼的第35军司令铃木宗作中将认为虽然不是在选定的区域交战,可是决战条件基本未改变,因此虽然各部队还没有完全就位,仍然下达了决战的命令。他一面要求南线日军坚决顶住美军的进攻,一面要求北线日军转人进攻(事实上,如果真的在平原地区展开决战,毫无火力优势的日军必然死的很惨。不过铃木的决战命令也相当草率,在部队未充分集结,火力和实力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采取这种全线进攻模式.白白浪费部队和战斗力)。
11日,第26师团主力也抵达奥尔莫克港(因为北线美军己经占领了卡里加拉,因此改变计划在奥尔莫克港上岸,这大大影响了该部投入和展开的时间表)。该部原来隶属中国派遣军华北方面军驻蒙军所部,驻扎在绥远一带,负责当地的治安整肃任务。师团主力包括第26步兵团下辖的独立第13步兵联队和独立第11联队一部;独立野炮第11联队(欠1个大队).第26搜索队、工兵第26联队、辎重第26联队及其他支援部队。该部在卸载过程中,遭到美军飞机攻击,独立野炮第11联队(欠1个大队)的全副装备和炮弹都损失殆尽,只能编成步兵部队参加战斗。尽管重装备和补给品损失重大,该师团仍然在到达后立即开赴格里达德( Geridad)地区布防,阻击从南线逼近奥尔莫克的美军。.
▲ 铁钳战术
对于麦克阿瑟和克鲁格来说,日军的大规模增援带来了许多现实的间题。和以前设想不同的是,美军在肃清莱特岛的东半部之后,还必须延伸战线,在山岭地带与日军作战,夺取西半部。为了完成这样的作战,还要调3个师的部队增援。这些情况打破了麦克阿瑟原有的菲律宾作战的时间表,也打破了美国军方设想的太平洋战争时间计划。
从地图上来看,随着11月2日北线美军第l骑兵师和第24步兵师在卡里加拉的会师,以及南线第7步兵师的主力占领了西海岸的巴伊巴伊(Baybay),美军已经完成了第一和第二阶段的任务,该岛只有西边的奥尔莫克平原需要去攻占。然而为了彻底解决奥尔莫克平原的问题,克鲁格中将制订了一个庞大的计划,将以北线第10军向南翻越山岭,南线第24军向北夹击,以钳形攻势彻底消灭日军主力。为了保证胜利,克鲁格中将计划使用自己的预备队―第32. 77步兵师。麦克阿瑟上将立即批准了这个方案,同时为了防止莱特岛变成第二个瓜岛,麦克阿瑟还答应投人第I1空降师。
在这个最后阶段里,美军部队所面对的地形困难超过了之前的战斗。向奥尔莫克湾北面进军的第10军,需要走过莱特岛西北部一条10英里长,沿途多山的2号公路。向奥尔莫克湾南面进军的第24军则要先从巴伊巴伊推进到奥尔莫克,这段离海岸仅有百码的海滨路线有30英里长。然后第24军还要折向北,再走12英里才能与第10军汇合。而分布在奥尔莫克平原南北的许多山脉提供给日军展示其防御技能的舞台,是美军前进的重要阻碍。
在最初向奥尔莫克平原进军的推进中,赛伯特中将的第10军担负有双重任务,他们既要打开2号公路这一向南的通道,又要封锁一些通向岛东海岸的山口。这些山口极有可能成为日军反击的通道。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他必须获得增援。所以在第32和77步兵师没有到达的情况下,10月30日,克鲁格中将命令霍奇中将把第21团级战斗队从帕纳翁调回.配属给第24步兵师,而帕纳翁的防守由第32步兵团抽出的1个营接替。在向南进攻那些山岭前,第24师一面等待第21团级战斗队,一面肃清了北部海滩的残敌,稳定了后方基地。
11月3日,美军正式开始进攻。第24步兵师的第34步兵团首先从卡里加拉以西2英里处开始移动。先头第1营刚行进不远,立即遭到来自公路沿线山脊上的袭击。在第63野战炮兵营的支援下,他们肃清了敌人,一路推进,沿途缴获了3门75毫米炮、1门40毫米炮(原资料如此,怀疑是47毫米一式速射炮)、5门37毫米炮和大量的弹药、器材和文件,直到夜晚时分进入槟南莫旁( Pinamopoan )。这是卡里加拉以西5英里的村庄,2号公路从这里向南进入山区。由干克鲁格中将担心日军可能发起一次从北部海滩进行的登陆行动,因此让第24步兵师暂时停止前进,在第21团级战斗队到位后再掉头南下。(这里充分体现了克鲁格的过于谨慎,实际上以日军的运输力量,要发起有规模的两栖登陆是难以想象的)
在11月7日,第21步兵团(配属第19步兵团第3营)在距离卡里加拉湾不到1英里的地方沿2号公路进入山区。他们遭遇了新抵达的日军第1师团的坚固防守。日军从东往西穿越公路建造了一条用原木建筑的防线。这条防线由大量战壕、相互连接的洞窟组成,被称为“断头岭(Breakneck Ridge)"。其后,美军的进攻被台风所妨碍,自11月8日起,狂风大雨折腾了数天。尽管倒下的树、泥泞的路以及推迟的补给增加了困难,第21团依旧发起了进攻。不过进展是缓慢的,每当美军拿下一个山头,就会立即遭到日军集群的反击而不得不撤退下来。幸运的是,第19步兵团的2营夺取了公路东侧2英里外的1525高地,这样欧文将军可以让部队绕开横断2号公路、长达4英里的日军防线。(这段资料来自美方,事实上,作者认为所谓的断头岭防线里面有美军夸大的成分,因为日军第1师团主力4日才赶到当地,要在3天里建立起一个完全战斗体系的坚固防线有点天方夜谭。这里不过是日军第1师团充分利用地形和地面植被掩护,进行的一系列攻势作战而已。这样的战斗结果充分显示了第1师团的战斗力,但是在兵力兵器不足的情况下,贸然全线进攻敌人,也很快导致战线洞开,为美军所乘的后果)
对山头浓密丛林持续猛攻5天,并且先后两个夜晚击退日军的反扑之后,欧文少将决定快速对日军第1师团实施包围。他命令第19团2营从1525高地绕到日军右翼背后,挺进到2号公路断头岭南侧3英里处,切断敌人退路。在公路西侧对日军左翼实施迁回的部队,是在卡里加拉登陆的第34团1营,他们将在托马斯,E?克里福特(Thomas E.Clifford)中校的指挥下推进到2号公路向南拐弯的点以西2英里的位置。这段路需要他们向内陆推进,翻越一道山脊,渡过莱特河,朝南绕过日军左翼,接近基拉伊(Kilay )山岭这座具备重要意义的山脊。
尽管遭遇顽强的抵抗,同时还要克服使视线降低到几码的瓢泼大雨,但是到11月13日,美军各部推进到公路另一侧距离大约1000码处。同一天,克里福特的营攻击公路西侧的基拉伊山岭时,第19团2营则攻击了山岭的东侧,但是两支部队都没完成关闭2号公路的任务。经过2周激战,克里福特营克服了大雨和死亡,在迫击炮和野战火炮的支援下,将敌人赶出了通向900英尺高的基拉伊山脊路上的防御阵地。在基拉伊山岭和断头岭日本人进行了一场艰苦的和熟练的防御。到12月2日,该营终于控制了俯瞰公路的这个山岭,将其移交给第32师的部队。在这场战斗中,第34团I营阵亡26人,伤101人,失踪2人,但是他们估计击毙了900名日军。由于基拉伊山脊和邻近地区的成就,两个侧翼迁回营获得了总统嘉奖。而克里福特中校因为此役获得了优异服务十字勋章。
当基拉伊山岭争夺开始时.第10军其他部队也迅速展开了行动。为了支援赛伯特少将,11月14日,克鲁格中将将吉尔少将指挥的第32步兵师配属给第10军。赛伯特用该师替换疲惫不堪的第24步兵师,继续对日军保持压力。其间,在断头岭至基拉伊山岭以东作战的第1骑兵师在经过激烈的战斗后穿过了第102师团的防御线,在12月3日与接近2号公路的第32步兵师取得了联系。但是由于山里零星的日军小股部队顽强抵抗,直到12月14日,两个师才肃清了断头岭至基拉伊山岭地区,真正控制了卡里加拉湾和奥尔莫克平原间的2号公路部分重要地带。
然而战役自始至终,美军的推进一直受后勤问题的困扰。当地多山的地形和难以通行的山间小道迫使第6集团军运输部队想尽一切办法保证部队供应。海军的登陆艇、两栖车辆,火炮拖车、卡车,甚至水牛和数百名赤脚的菲律宾人都被组织起来用于运输。这些速度不同,五花八门的运输部队出没在北部山岭、奥尔莫克平原和后来的奥尔莫克湾沿线,他们途中不断遭到日军的袭击,效率极端低下。这也是美军虽然在优势情况下,推进速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日军艰苦的防御战相比进攻断头岭防线的美军而言,日军人战斗,未能形成合力,被美军各个击破。第102师团的抵达毫不例外,由于第1师团在11月中下旬已经陷于艰苦的防御作战,战线不断后撤,第102师团也就放弃了进攻的打算,开始专心防御。
最惨烈的无疑就是守卫断头岭(日军称之为利蒙山岭)的第1师团。该部上岸时仅携带了20天的粮食,之后就没有接受过任何补给,一直在当地作战。而其屏弱的野炮第1联队由于缺乏运输工具迟迟才赶到前线。8日投入试射,13日才正式为步兵提供掩护。虽然缺乏重火力掩护、粮食和弹药又不足,但是该师团到底是关东军的精锐,在作战中表现出了极大的顽强和坚韧,他们白天缩在防御工事里承受美军火炮和飞机的打击,夜晚出来反突击。同时,工兵第1联队除了加固阵地之外,还组成许多小组,与美军坦克展开“肉搏”。那可是真正的肉搏,以血肉之躯绑满炸药不顾一切往坦克底下钻。尤其是美军东西两路迁回部队对第1师团形成包围的时候,除了在基拉伊山岭的拼死抵抗外,另一侧翼竟然主动出击。11月18日,师团右翼第49步兵联队一部主动前出2号公路,穿插到美军战线后方。20日该部奇袭库拉西安( culasian )附近的美军炮兵阵地,炸毁了一批火炮,给美军制造了相当大的混乱。战斗到26日,第57联队和第49联队的战线衔接成一个整体,挽救了师团一部没有被美军包围吃掉。这一系列抵抗导致美军推进得非常辛苦,为此,惊讶于关东军精锐战斗力的美军将利蒙山岭一带的日军防线称为“山下防线”
但是,在优势的美军面前,长期作战的第1师团逐渐落于下风。随着美军第24步兵师在日军左翼迁回的成功,和第24步兵师生力军的投人,日军的反突击逐渐失去了效用,被迫逐渐回到完全的防御上来。其中27日夜晚,第I步兵联队第3大队发起的突袭遭到美军强大火力杀伤,第1野炮联队的秋吉大尉也被打死。28日的攻击更因各通信队损失惨重而由病马厂的人员担任通信任务。激战到30日,前出的第49步兵联队第1大队和通信队全军覆没,第2人队也损失惨重。而到12月初,第1和49步兵联队分别还有350人和400多人,第57步兵联队更只剩91人;在右翼配合第1师团阻击美军的第30师团第41步兵联队也只剩数百人。搜索第1联队“玉碎”,仅有5名重伤员幸免。用于支援前线部队的第1,16辎重联队也早在美军飞机的袭击下损失惨重,辎重第1联队仅剩300多人(12月下旬的数字),辅重第16联队包括联队长牧野文一大佐在内基本“玉碎”。因此,已经完全无法维持整条战线了。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美军在奥尔莫克湾登陆的消息,12月10日,日军第1师团决定转移阵地。13日,日军第1.,57步兵联队和野炮第1联队开始转进,进入利蒙山岭附近新的防御线。
此外,第102师团主力也在11月底到12月的战斗中消耗殆尽。当时,美军南北两路大军已经直逼奥尔莫克,第102师团撤回奥尔莫克地区的退路均被切断,师团长福荣真平中将第二次陷入绝境(第一次是1938年春在中国台儿庄,当时福荣还是第10师团第63步兵联队的联队长,所部两个大队及配属部队被英勇的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包围)。他也开始将部队收缩,向后撤退。  ▲ 铁钳之南翼
当第10军开始穿越北部的山岭时,第24军则在巴伊巴伊一带集结兵力,准备沿着西海岸穿越奥尔莫克平原。但是直到1944年11月中旬,第24军仅有第32步兵团在莱特岛西部,第7师留守部队则在保护布劳恩地区,因此一直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配合行动。1l月18日,先前在新儿内亚进行丛林战训练的第1l空降师在塔克洛班以南40公里的阿布约格和塔拉果纳(Tarragona)登陆。在22至24日,该部在莱特岛以南建立了基地,并于22日正式配属第24军。其中第187滑翔机降伞兵团被投人后方警备,替换第7师的部队;第188滑翔机降伞兵团负责肃清布果(Bugho)和拉帕兹(La Paz)之间敌军;第511空降团投人南线的进攻。在得到这样一支有生力量的增援后。第24军军长霍奇中将终于可以将阿诺德少将的第7师整个投人西面的战斗。
眼看着推迟的南翼铁拳即将展开,但是一场突如起来的日军攻势,又让行动不得不有所推迟。11月23日夜,当第32步兵团正在加固巴伊巴伊以北IO英里处的师前进阵地时,突然遭到日军第2fi师团的进攻。这是日军在南线唯一支整建制的部队,虽然该部独立步兵第13联队登陆时遭到美军轰炸,第1大队损失了相当多的人员,第2, 3大队损失了全部运载的弹药、武器和食品,只能以随身携带的武器和弹药作战,但是他们在抵达阿尔布埃拉(albuera)后继续向南延伸战线。23日,为了袭击布芳思附近的飞机场,日军以独立第13步兵联队第3大队发起抢占希普拉普尼坦(hiplapnitan )附近山隘的进攻。美军遭遇的就是这个大队,由于袭击很突然,山隘被日军控制,大约一个连被击溃。第二天,美军第32团2营从背后发起进攻,收复了丢失的阵地。为避免再遭挫折,阿诺德将军把第184步兵团1营配属给第32步兵团,并派第767坦克营1个排和第49野战炮兵营的2门105毫米炮,1门海军陆战队的155毫米炮提供支援。这门大口径火炮来自海军陆战队第I1炮兵营,该营为原定在雅浦岛作战中使用的2个海军陆战队炮兵营之一,雅浦岛登陆作战取消后临时编人第6集团军。而对美军的优势火炮,日军组织敢死队于24日夜晚袭击了美军的炮兵阵地,炸毁了4门105毫米榴弹炮(有的日军资料显示为破坏机场高射炮阵地,这显然与美军资料不同,按照一般情况下不会夸大敌人战果,以及清扫战场主体是美军的判定,采信美方资料)。为了补充损失,第二天,美军第57野战炮兵营一部到达,给第7师提供1门155毫米和4门105毫米火炮的火力支援,极大地协助了防御。
尽管人员伤亡巨大,日军该大队仍然在晚上发起了两次以上的攻势。11月27日早晨,美军击退了日军,在阵地周围有约400具日军尸体。当天,朝北推进中又发现超过100具尸体和29挺丢弃的机枪。至此,日军这个大队可以说全军覆没。然而和北线迂回作战一样,糟糕的补给比前线的战斗更让士兵感到苦恼,事后第7步兵师的士兵们更把达穆拉安(Damulaan )地区的成功防御战戏称为“鞋带岭战役”。
在得到轮换休整了一些天之后,按照美军的计划,为配合奥尔莫克湾登陆作战,阿诺德将军指挥第7师继续向北推进。如今,他面对的是日军独立步兵第13联队和独立步兵第11联队一部,他决定采取新的战术。12月4日夜,第776两栖坦克营的车辆被装载到海上,随后以蛙跳方式运到地面部队战线前1000码的地方。第二大早晨,坦克深入海岸200码,炮击第17, 184步兵团前的山头。这个策略被证实是有效的,打乱了日军的防御部署,不过尽管有近岸坦克的火力支援,但地面部队在内陆的逆坡还是遭遇了大批量敌军的袭扰.,日军虽然拼死抵杭,但是战线还一步步向后退缩。.第7步兵师以2个团打头向北推进。第17步兵团在前进中遭遇来自918高地日军重火力射击。这个高地是奥尔莫克以南一个重要制高点,控制了它就可以清楚地观测从海滩到奥尔莫克城的情况,因此日军守备部队抵抗非常顽强。经过两天激战,第17和184步兵团才肃清敌人,占领了该高地,然后开始加速北进。12月12日.阿诺德将军的部队推进到奥尔莫克以南仅10英里处。
此外,第511空降团也于11月28日(亦有资料说是从11月25日起即朝山里渗透了)。经马霍纳格(Mahonag)山向奥尔莫克湾发起了进攻。但崎岖的地形和日本人顽强的抵抗使得进展缓慢。伞兵们也开始抱怨在向日军阵地攻击时缺乏炮火支援,于是第457伞降炮兵连迅速被空降到此地,用75毫米榴弹炮送来了珍贵的援助。到12月6日,伞兵们抵达了马霍纳格。
▲ 垂死挣扎
面对美军南北两路大军的迫近,铃木宗作知道美军的会师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关于方面军作战计划中的“妨碍敌军使用航空基地群”,却还有可行的必要,说不定还能迟滞美军的攻势。为了执行相关任务,日本陆航第4航空军早在11月22日就组织了薰空挺队(就是伞兵)。该部队是台湾原住民中招募的高砂游击队第1中队中再挑选的,直接隶属大本管,为秘密特种部队(亦有说法表明该空挺队成立于1944年6至10月间)。他们被赋予突袭布劳思一带机场的任务,这个任务完全是自杀式的突击,完全没有考虑撤退。因为运输部队的飞机根本不是在目标上空投人员,而是直接降落在机场,突击队员从机舱里冲出来战斗。11月26日,薰空挺队从吕宋岛出发,第4航空军司令富永恭次中将亲自为队伍送行(感觉就是在送终)。 60名队员(亦有说法为80名队员)在日籍队长中重男中尉的率领下登上4架第208飞行战队的道格拉斯DC-3运输机(战前日本向美国购买的),飞机直扑目标机场群。
当天黄昏时分,4架DC-3抵达目标上空,虽然飞机经过精心的伪装,但还是被美军对空观察哨识破,机场周围的防空炮火迅疾开火,击落了2架DC-3。剩余2架拼死突入布劳思和塔克洛班机场(亦有说法仅是突人塔克洛班机场)。骠悍的空挺队一下飞机就陷人苦战,虽然连DC-3的机组也携带炸药冲击(由于这种攻击方式,机组自然无法返肮,按计划也是特攻人员组成的一分子),仅有少数美军飞机遭到破坏。大部分空挺队成员被击毙,个别生还者逃入山林后杳无音信。然而数日后,日军侦察机对美军机场的侦察发现美军飞机数量有所减少,误以为是攻击的成果,这给日军脆弱的神经注入了一支兴奋剂,以至于日军后来又对机场发起了一系列的突击行动。
12月初,躲藏于中部山脉的以第16和26师团为基干的部队,加上来自吕宋岛的第2空挺团空挺突击队攻击了布劳恩地区的机场。12月6日黄昏,350名日本伞兵在齐田治作少佐的指挥下空降在圣帕布洛(San Pablo)机场和布劳恩机场的跑道。此时,日军以第16师团第9步兵联队余部为主构成的大约一个大队的兵力(包括野炮第22联队残部300多人)也紧跟着冲进了机场。尽管两股日军的配合不够协调,但是他们利用能够找到和使用的武器与美军整整战斗了4天。而美军一方则由于机场守备兵力不足,因此紧急集合后勤、参谋和其他闲杂人员,发给武器,参加战斗。这些平时不上战场的士兵表现良好,牵制住了日军,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由于此时,第11空降师正好部署在圣帕布洛机场跑道附近,而师长斯温少将实际上目击了日军的伞降,所以他迅速调集了第127伞降工兵营和第674伞降野战炮兵管,并立即组织了一次反击。到拂晓时,斯温少将匆忙之中调集起来的部队已经重新占领了跑道,井把扫尾工作交给了第187机降团。随后美军又调集了第382步兵团I营、第149步兵团1,2营(该步兵团隶属第38步兵师,1944年12月单独登陆莱特岛增援)增援后、集中足够的力量反击。12月I1日黄昏,突入机场的日军伞兵和步兵被完全消灭(其中12月月8日,日军第9步兵联队联队长神谷保孝大佐被击毙)。尽管日军突袭部队破坏了一些后勤设施和飞机,迫使美军推迟了修建计划,但是他们失败的攻击对整个莱特岛战役而言,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就在日军全力进攻和破坏机场之际,12月7日晨,美军两栖编队突然出现在奥尔莫克港附近海面,美军第77步兵师实施了登陆。这是在日军背后插上了一把钢刀。得知消息的第14方面军司令部立即研究战局,经过一上午的协商,中午时分,山下奉文正式命令第35军停止突击机场的战斗,调整部署,迎战美军。至此,机场破坏战落下帷幕。
▲ 致命一击
根据麦克阿瑟的回忆录,第77步兵师关门打狗并非美军即兴之作,而是他深思熟虑很久的结果。就在日军增援部队从奥尔莫克上岸之时,他就意识到只有切断奥尔莫克这一补给线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然而,自1l月初以来,由干美军陆基航空兵还不能完全承担制空任务,现有海军部队缺乏联陆舰艇和补给船只,地面部队数量不足,因此一直没有采取行动。11月底,第77步兵师抵达,航空兵和海军的缺陷也被弥补.所以麦克阿瑟果断地下令在奥尔莫克实施登陆,关闭日军进入莱特岛的“后门”。事实是否如老麦所述呢?答案是否定的,这份回忆录无疑为了标榜自己而进行了夸大。根据莫里森所著的《美国海军二战作战史》中记载,直到11月30日奥尔莫克湾登陆被确定时,麦克阿瑟还在孜孜不倦地希望先实施民都洛登陆,推退奥尔莫克登陆行动。由于遭到第7舰队司令金凯特中将的强烈反对,他认为在非律宾地区航空力量平衡未打破前,过于深入日军腹地是不合适的,也许会遭遇灾难。他的意见得到了包括西南太平洋陆航司令肯尼和第6集团军司令克鲁格的支持,最终迫使麦克阿瑟推迟了民都洛登陆计划,让运输船只集中到奥尔莫克湾登陆来。
这次两栖双陆行动由巴比将军指定斯特拉布尔少将指挥、他将率领第9两栖大队运送第77步兵师去奥尔莫克湾,行动编队番号为TG78.3。该部队的组成就象海滩之间登陆行动的编队,没有超过驱逐舰的作战舰只和大于驱逐舰改装运输船的运输船。制空权由陆军航空队和海军陆战队航空兵保障,该部任务是“在莱特装运部队、装备和补给,将其安全护送到奥尔莫克湾登陆.,并用炮火摧毁日军任何阻碍其登陆和向岛内扩张的抵抗”。这次任务对斯特拉布尔少将而言压力很大,因为对于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美军而言,输送船只刚好够用,因此任何输送船只损失都会影响到民都洛登陆乃至之后的两栖作战。
12月6日,4艘驱逐舰“尼古拉斯”号(Nicholas )、“奥邦农”号(O'Bannon),“弗莱f(JJ "号(F)etcher)、“拉瓦利特”.l(L,aVallet>Fe)被派去清扫卡莫蒂斯海( Camotes Sea)水域,拦截和消灭奥尔莫克湾附近的日军输送队和潜艇。他们到达德波西托村(Deposito Village)外的时间定为凌晨1时30分,而在巡逻的鱼雷艇已经午夜前离开。任务完成得很轻松,也没有什么象样的战果―没有发现输送队,仅有3次小的对岸开火。此外,据这些驱逐舰报告,在黎明前一小时,它们被1架或多架飞机尾随。} 清扫行动的同时美军两栖船队在拉杜格海滩装载完第77步兵师,于12月6日1时30分出发编队平静地穿越苏里高(Surigao)和卡尼高(Canigao)海峡,接近了目的地。随后编队中的驱逐舰“巴顿”号(Barloh ) ,“拉菲”号(Laffey )、“奥布莱恩,号( OBrien )开始进入奥尔莫克湾岸轰位置。当时,它们遭到2-3轮海岸3英寸火炮的跨射,但是很快就沉寂了。天亮后温度升高,有微风,但风平浪静。12月7日6时42分,所有的驱逐舰开火。5分钟后,登陆艇从输送船里放下美军选择了两个滩头:白1和白2,分别在奥尔莫克东南3英里和4英里处,靠近德波西托。在驱逐舰和步兵登陆艇改装的火箭船开火25分钟之后,第一波16艘登陆艇在预定的时间7时07分上.岸,部队很快在滩头站住了脚。不久,第二波同样的队伍登岸,第三、四波分别是2艘和14艘步兵登陆艇,第五波12艘中型登陆舰送来了补给品和车辆。情况良好,登陆艇迅速返回带来更多的部队。到9时,除了1艘中型登陆舰和1艘步兵登陆艇触礁之外,所有海滩上的艇都卸载完毕。9时30分,布鲁斯将军开始指挥海滩上完整编制的团级战斗队。
第77步兵师的登陆被认为是决定性的,完全达到了战术上奇袭的效果。尽管海军运输船只遭到神风特攻队的袭击,1艘驱逐舰和I艘运输船被击沉,但是登陆部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战斗中发现仅有少量海滩公路后的低矮悬崖上的洞穴和山谷有少量日军士兵―他们是由零散士兵、水兵、坎普唐尼( Lamp Doa)rtes)的伞兵和菲律宾军警组成的1740人的残破队伍。铃木中将听说美军登陆后,仓促集中距离海滩很远的,与第7师作战的部队北上增援以及命令进攻布劳恩机场的部队穿越山岭回来保卫奥尔莫克。然而远水难救近火,滩头的两条小河对美军来说毫无阻碍,在海陆火炮支援下,第77步兵师官兵借助日军未来得及破坏的桥越过鲍德河(Band River),占领伊皮尔(Ipil) ,击退4天前刚从港口赶到这个小镇的第77联队第3大队。黄昏时分。滩头阵地扩展了2英里,纵深1英里。
而在当天早上8时15分,斯特拉布尔将军接到消息日军护航队正在米沙鄢海( Visayan Sea)西北60-70英里。时间和距离因素使得他无法派驱逐舰前往拦截,他清求航空攻击。陆战队战斗机第313, 21l、2l8中队的21架F4U从塔克洛班机场起飞发现日本护航队正在奥尔莫克以北18英里的圣伊西德罗湾(San Isidro Bay ),立即攻击。飞机在桅杆的高度朝3艘驱逐舰,2艘小型护卫舰只和4艘中型货船,投掷1000磅炸弹和扫射。1艘护卫舰只和全部4艘货船沉没(根据日方调查,货船全部损失,护卫舰只都受伤),不过已经有4000人登岸(此为美方的估计,实际根据日方资料,该登陆部队为独立混成第68旅团,具体登陆人员数量不详)。
8日夜晚,仓促从前线返回的今掘支队与第77师展开激战,但是无论兵力、体力、火力上均处劣势的日军迅速败退。登陆仅仅三天后的12月10日,在第305和902野战炮兵营的支援下,布鲁斯将军的部队通过唐斯营地进入奥尔莫克市。在夺取奥尔莫克的战斗中,第77步兵师消灭了1506名日军,俘虏7人,自身死伤123人,失踪13人。
奥尔莫克被美军占领后,铃木中将坐不住了,现在他急于收复他的后院。他要求在奥尔莫克附近的日军集结,计划于17日发起反击。为了反击奥尔莫克,日军投人了最后一支力量―独立混成第68旅团。该部由公主岭学校关东军教导队改编的,战斗力较强。本来该旅团早就该加人战斗,1444年10月底,按照铃木计划中的卡里加拉决战,独立混成第68旅团奉命增援第1、102师团,自莱特岛北侧加入战斗。陆海军搜罗运输船和机动艇装运部队。结果第一次运输遭美军潜艇和舰载机联合绞杀,第二次在遭遇空袭}时运输船触礁,第三、四、五次都因为船只故障,未能组成而取消。11月10日,第六批终于抵达马尼拉,但是运输第126联队本部的船被美军飞机炸沉,联队长和军旗都掉进水里,不过幸好都被捞起来(死个联队长倒没什么,但是联队军旗丢了这个联队就要被取消存在的资格)。1l月23日,旅团在当地集结中又遭到空袭,损失一部。11月30日,日军准备实施机场反击,将独立混成第68旅团送上.莱特岛,为此缺少运输船的日军征用了本土门司港到马尼拉之间的陆军军需物资船4艘(赤城山丸、白马丸、第五真盛丸、日洋丸)及海军的第11号运输船运载该部,前往奥尔莫克港。这次行动称为第八次多号作战,由3艘驱逐舰、2艘驱潜艇负责掩护。12月5日正午前自马尼拉驶出,计划7日黄昏抵达奥尔莫克港。途中,7日清晨,在得知美军在奥尔莫克湾登陆的消息,于是改在圣伊西德罗强行登陆。在遭到美军空袭时,人员已经乘小艇或游泳上岸,因此损失不严重。人员损失大约350人,装备中3门100毫米榴弹炮、1门野炮、2门联队炮以及大队炮以下多数都登陆成功,弹药一半得以送上岸。但是由于登陆的混乱,直到12月9日旅团才开始投人作战,而且缺乏运输车辆导致100毫米榴弹炮无法跟上部队,就扔在了海滩。糟糕的事情不仅于此,登陆的这些天以来,部队一直与35军司令部联系不上,而第14方面军司令部的电文显示,行动已经开始,于是旅团长决定先向利蒙山岭前进,看情况再决定对策。之后第4航空军的侦察机找到了他们,并投下通信筒传达军部的指示,改变原有的计划,增援奥尔莫克。
但是,由于美军丝毫不给日军一点点喘息之机,各部一步步紧迫,使铃木中将纠集的兵力根本无法有效集结。今掘支队在奥尔莫克以东遭到第77步兵师阻击;12月9日刚登陆的第30师团第77步兵联队第2大队在法顿地区被美军先发制人的攻击弄得手忙脚乱。独立混成第6 8旅团在抵达卡鲁比安( Cal ubian)后,与团级规模的美军相遇,由于美军装备远射程火炮,日军在行军中遭到炮击而无法还击,最后连美军的人都没看到就报失不少。随后该部又遇到了大片的沼泽挡路,在美军飞机控制天空的情况下不得不在夜间强行军通过,导致未能及时到达奥尔莫克。现在对于日军来说,整个岛上的战局己经彻底崩盘了。12月15日,美军又一支两栖部队在民都洛岛登陆的消息传来,山下奉文大将立即下令终止莱特岛的全部作战,并电令第35军努力在莱特岛西部山区进行永久抵抗。此命令的下达,宣告了日军在莱特岛进行地面决战的彻底破产。
▲ 向西撤退
随着决战计划的破灭,12月13日刚撤到新防线的日军北面部队,现在不得不面临再一次转移。现在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战斗,而是立即找到一个立足点。美军的火力越来越猛,15日,第1野战医院中炮起火,重伤员全部自尽,轻伤人员跑到露天躲藏。现在哪里都不安全。到18日,第1师团部队集结完毕,于次日接受了撤出利蒙岭防线的命令,向坎吉波希山集结。第102师团、第30师团步兵第41联队残部将在那里与他们会合。然而,撤退行动也相当艰苦,甚至被当作一场战役(.命名为地号作战)来进行。21日,在美军的紧紧尾追的逼迫下,第1师团蹒跚地开始撤退。按照命令所有的轻伤员都必须行走,革制的担架只有重伤人员可以乘坐。为了消灭日军,美军在22日向日军撤退方向密集开炮,15分钟内落下4000发炮弹(根据日军的计算),而日军全天仅发射15发炮弹!28日因囚为弹药耗尽,撤退日军破坏了全部火炮。30日,工兵第1联队长原准一中佐在巴里蒂后卫战中被打死。然而对于且战且退的日军来说,遭到多少炮轰被打死多少人或者军官已经不算什么了,困扰他们的是食品和药品问题,在撤退的路上,日军沿途遗弃下许多病死饿死的同伙。而且途中还发生了这么一件插曲:美军迫击炮打死了距离行军道路不远的水稻田中的一头水牛,结果饥饿的日军士兵冒着空中美军战斗机扫射的危险冲上去用刀割肉,5分钟内,一整头牛就只剩下骨头!
随着奥尔莫克的失守、关军南北两路的逼近,为了接应部队西撤,唯一还保持相当战斗力的独立混成第68旅团奉命前去接应第1师团。12月25日,该旅团与第1师团残部取得联系,不过,第1师团负责联络的军官刚接上头就死在了美军火力之下。接着该旅团在维尔阿巴} (Villaba)成立收容营地开始收容工作。
到1945年1月1日,缺粮多日的这些日军士兵终于成功集结在坎吉波希山区,总数约1万多名。其中第1师团仅乘2700余人、半数都是伤病员。武器仅剩步枪910支、轻机枪18挺、重机枪6挺、车载机关枪5挺及2800颗手榴弹,弹药和粮食都告罄。另外诸如第30师团的第41和第77联队各自只剩250人和18人。随后第1师团接到了命令转移到了宿务岛休整(其他部队暂留坎吉波希山区)。输送前为了保密,师团长片冈对部下说,部队是要登陆去打反击。那些木瓜脑袋的士兵居然士气很高,友军之间还转托生死信物(真是想不通,就这样的状态还反击?日军士兵不动脑子一味服从真是举世罕见)。根据最后转移到宿务岛的统计,第1步兵联队仅剩72人,第49步兵联队仅剩208人,第57步兵联队还剩98人(原资料如此),辎重第I联队余211 人。由于美军封锁,很快这条运输线就中断了。而集结到坎吉波希山的其他部队,以及第1师团未能渡海去宿务岛的部队(近2000名,由野炮第l联队长熊川指挥)奉所谓“自活自战,永久抗战”的命令在那里转入了游击作战。
一边在接应撤退,一边战斗还在继续。12月27日,美军一部攻击独立混成第68旅团留在圣伊西德罗的零散人员和输送船乘员,这些人也开始转移,除大部因饥饿和艰苦倒毙外,少数与旅团会合。接着美军第1骑兵师和第77步兵师各一部凭借火力优势将该旅闭驱逐出维尔阿巴,但是旅团仍然掌握附近的高地。与美军驻扎维尔阿巴的第164步兵团(隶属第34步兵师,1945年1月21日登陆莱特岛)1个营{附炮兵}经常展开火饱对射。
同时,日军增援莱特岛的最后一支力量―来自吕宋岛第8师团的高偕支队登陆。这支部队包括第5步兵联队和炮兵等辅助部队,由第5步兵联队长高偕於范雄大佐指挥。12月9日离开吕宋岛的时候有3500人,当抵达莱特岛帕隆旁港时遭到美军空袭,拟失惨重,好不容易才上了岸。12月20日参加了马塔果布(Matagob )战斗,在美军的火力面前几乎被全歼,残部也退往坎吉波希山区。
▲ 胜利大会师
虽然日军终止了地面决战,向西撤退,并不意味着战斗已经结束,美军南北两路部队还在全力争取会师,争取歼灭日军有生力量。第77师进人奥尔莫克之时,第24军和第10军之间只有16英里的距离。此间,日军第26师团的残部在该城以北不到1英里处据守碉堡,进行最后的有组织的抵抗。在两天里,日军承受了重炮的轰击和反复的攻击。12月14日,第305步兵团在第304, 305, 306,902野战炮兵营的支援下,利用火焰喷射器和装甲推土机步步推进。罗伯特?B?耐特( Robert B. Nett )上尉鼓舞部队前进,他率领第305团2营E连用白刃战消灭从碉堡里逃出的日军,并穿过枪林弹雨亲自手刃数人。为此,他被授予荣誉勋章。第77师随后离开了奥尔莫克地区,沿着奥尔莫克平原于山地的轴线急速北上,夺取了奥尔莫克以北7英里处的瓦伦西亚(Vallencia )机场。在12月18日,与第10军的队伍会师。
在奥尔莫克平原以北,第32步兵师遭遇到日军残部(包括第I、30和102师团)沿2号公路的顽强阻击。12月14日,吉尔将军的部队终于越过基拉伊山脊,进入了一片可见度低,隐藏有日军的热带雨林。由于树林厚厚的树叶削弱了炮弹的作用,所以美军在突击之前使用机关枪火力进行猛烈扫射(前文提到美军补给也有困难,但是仍能保证这样的结果,无疑与美军认为人命第一有关。同时也可以看出补给困难很大部分原因是补给数量的庞大)。美军使用火焰喷射器、手榴弹、步枪甚至刺刀与日军逐码展开争夺。经过5天的血战,第126, 127步兵团仅仅从从拉伊山脊向南推进了不足I英里。在12月18日,赛伯特将军命令第1骑兵师增援。第12骑兵团沿2号公路向西南杀出山区,在第271野战炮兵营的支援下,肃清了3英里长路段的日军。21日,该部与第77师第306步兵团在第10军与第24军约定的会合点会师,第6集团军的两把铁钳终于合拢,完全将奥尔莫克平原控制起来。
当第77师和第32师会合之时,第11空降师在斯温少将指挥下从东面来到了山区中心。于12月6日抵达布劳恩以西10英里马霍纳格的第511伞兵团于次日发起了进攻,这天恰好是珍珠港事件三周年纪念日。在得到第187滑翔机空降团一个营加强后,第51l伞兵团控制了整个马霍纳格地区,尽管伞兵和滑翔机空降步兵们还时不时地应付日军的“万岁”冲锋。在一次日军的自杀性冲锋后,来自第511伞兵团E连的士兵埃尔默?弗莱尔(Elmer Fryer)因一人击毙正从侧翼包抄本连的27名日军,被授予荣誉勋章。 12月16日,空降部队遇到了从奥尔莫克湾进入山区的第32步兵团第2营。该营取得了缓慢但稳固的进展,他们首先击退了大批敌军的顽强反击,而在高纬度地区他们更是征服了使空降部队进退两难的崎岖地形和几乎无法通行的地区。他们向空降兵指点了向西的道路,于是在17日,第511伞兵团终于看到了另一侧的海岸,并建立了防御阵地。他们驻防至圣诞节,之后回到师后方营地休整。 此外在22日,在与山脊和山洞内零星的日军士兵激战了两天之后,第187滑翔机团2营遇到了第7步兵师官兵,该营超越第511伞兵团完成了横穿莱特岛的机动。经过7周的苦战,美军穿越北部和中部山脉行动的胜利结束宣告了莱特岛日军彻底的失败。
从卡里加拉湾向南穿越的第10军和穿越奥尔莫克山谷向北推进的第24军成功会师,以及横穿莱特岛的空降部队和第7步兵师的成功会师,将日军部队分割成数个集团,他们分别来自至少四个番号不同的单位,这些残余的部队的情况很糟,他们只能靠椰子和青草来维持生命,因为逃亡和疾病,他们的数量不断减少。为彻底消灭被围日军,防止其在莱特岛西部立足,克鲁格命令第77步兵师肃清西北海岸边联系奥承莫克平原北部和帕隆旁( Palompon)港之间公路南北两侧的残余日军部队。
12月22日一早晨,布鲁斯将军令汽车装载第305团2. 3营在装甲部队支援下向西面的帕隆旁港跃进。第302工兵营跟随维修和加固桥梁,使得装甲车辆、炮车和补给车辆安全通过。该部一路只遇到零星抵抗,直到距离帕隆旁不足8英里处。为了获得突破,布鲁斯将军让第305团1营乘坐海军登陆舰船,从奥尔莫克港出发赶往帕隆旁港。在迫击炮艇上第2特种工兵旅的火力和第531野战炮兵营155毫米火炮的支援下,于25日7时20分登上海滩,在4个小时激战后占领了这座海滨城镇。在最后一个港口落人美军控制之后,自负的麦克阿瑟将军就迫不及待地宣布,莱特岛上已经没有有组织的抵抗(实际上有组织的抵抗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在更北面,其他的美军部队高速挺进,击败了沮丧和混乱的日军。第1骑兵师的主力在28日冲到了海岸,2天后与第32步兵师会合。也是在28日,第24步兵师的第34步兵团肃清了莱特岛西北日军最后一个据点。在12月26日,麦克阿瑟将莱特岛和萨马岛的最后清扫工作交给了第8集团军。
▲ 最后的余音
虽然美军已经基本拧制了莱特岛,好大喜功的麦克阿瑟也急冲冲地宣布莱特岛被美军占领,但是.岛上的战斗仍然相当残酷,清扫工作名义上持续到了1945年5月份。当时岛上主要是维尔阿巴和坎吉波希山地区的日军,他们缺少弹药粮食〔缺少弹药还不是最紧要的,缺少粮食和食盐是最难以忍受的。他们不得不搜罗一切可以吃的东西,直接用海水泡着在竹筒内煮(就是吃这些东西也能坚持!其生存力可见一斑了)。
1945年2月,美军在解决了宿务岛的问题之后,开始先增兵进攻维尔阿巴地区,从3月1日激战到6日,独立混成第68旅团损失一半以上兵员和装备,于是向东撤退。由于美军主力转移到其他岛屿作战,日军残余兵力得以保存。4月下旬,美军清扫部队第164步兵团及其他部队突然袭击了该旅团,给予其最后一击,该部损失惨重,所有大队长及以上级的军官全部战死,到5月无法再保留有建制的部队,于是残余人员各自分散游击。到7月20日,旅团正式失去音讯。当终战来临之时,该旅团仅剩10名幸存者。在与该旅团的战斗中,第164步兵团阵亡86人、受伤278人。
而在坎吉波希山,此时还有一些残余兵力,这简直就是个大杂烩。包括第1、102师团、高偕支队、第41步兵联队、独立野炮第11联队、野炮第22联队的残佘。其中高偕支队在3月与清剿美军发生冲突,选择有利地形构筑阵地固守,到6月30日,弹尽刀折,最后20多人在联队长.高偕大佐的带领下携带军旗下山,断绝了音信(至此,在整个莱特岛上有组织的抵抗才彻底结束)。到终战的时候,该部幸存6人,居然还有人携带着军旗的一部分。而到6月,第41步兵联队也只剩100人,该联队在7月最后一次发起了对美军的袭扰。此后也音信全无,到终战时分幸存l5人。而7月4日,独立第12步兵联队长今掘钵作大佐战死,这是最后一位在莱特岛上战死的日本将军(按照日军惯例,中将以下军官自战死之日,自动晋升一级)。而其他部队的最后情况因为种种原因、暂时无法求证,多数人员都消失在无边的丛林之中。
▲ 战役评述
无疑,包括莱特湾海空战在内的莱特战役是二战太平洋战区最重大的战役之一。从战略层面而言,此役从根本上给予日本以致命一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之前,美军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攻取了马绍尔、吉尔伯特、马里亚那群岛以及新几内亚地区,歼灭了日军相当规模的海空力量,甚至突破了其绝对国防圈,但是这些并没有彻底动摇其整个战线体系。日本依然可以从资源丰富的南洋地区运回其所需的战略资源,国内生产的武器、动员的兵员依然可以从本土运送到各个战线。然而莱特战役之后就完全不同了,盟军取得了莱特岛的控制权之后,就等于在日本战争大动脉的心脏―菲律宾插进了一把尖刀。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点,在控制莱特岛后,美军航空兵以此为基地、基本取得了整个菲律宾的制空权,美军部队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菲律宾岛屿登陆作战。而莱特岛自日军12月15日放弃决战,承认失败之后短短三个月,美军就从战略上基本控制了整个菲律宾。以菲律宾为芯地的潜艇、飞机完全将南洋运输线给堵上了,至此日本的战线被彻底分割为两个各自为战的部分,加速了日本的失败进程。我们可以比较1944年10月前后的一些数据:截止10月1日,千吨以上的船只陆军拥有137艘,54.5万吨;海军拥有94艘,34.2万吨;民用为351艘,97.1万吨。到12月I日。陆军拥有的船只吨位骤降下23万吨。从1944年10月到1945年3月,美军击沉运输船176万吨,是日本运输船队损失与补充差额最大的一个时间段。而且,作为日本从南洋运回的最重要的两种资源―石油和铝矾土,1944年运输量分别为l00万千升和35万吨,到了1945年分别为忽略不计和1900吨。在这个数据变化中,尤其前者告诉我们,自从1944年12月底,即莱特岛被完全控制时起,日本的石油生命线被完全切断。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后果,如日本飞机产量从1944年6月高峰的2900架,跌至1945年1月的1500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1944年6月,急于迅速解决战斗的美军联合参谋部作战计划官提出的直接进攻本土的方案就欠考虑的多。不容争辩的是,在日本通过南洋运输线,继续保留相当的战争潜力而未遭攻击的情况下实施这样的作战是极端有害的,而莱特岛战役的实施正是对这种战争潜力的有力摧毁。
然而盟军这样重大的胜利、日军这样的惨败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日美两军的战略决策过程,便会发现两者间的巨大差异对战争的进程造成了多么大的影响。日本方面由于陆海军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其配合和协作已经不能简单的用“差”字来形容,简直是隔膜!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日本海军顾及自己的面子问题,没有将消灭美军机动舰队这一虚假战报的修正说法通知一墙之隔的陆军机关,甚至在这个问题上对陆军保密工作做得如此严密,直接导致陆军部在战略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引起后来的一系列恶果。这种军种间的矛盾恶性表现,是日本在莱特湾战败的根本原因之一。而最后一道可能一定程度影响决战事态的所谓统帅天皇,由于种种限制,实际也只能用一句“同意”来走了个过场而已。回过头来看关军,陆海军之间同样存在矛盾和竞争,但是具体的战略矛盾完全可以拿到桌面上来面对面讨论,任何具体的军事问题都可以在会议上得到协商和交流。如麦克阿瑟的进攻吕宋方案与尼米兹的进攻台湾方案之争一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决策层之间除了良好沟通的气氛,还具有妥协和真诚合作的精神。例如,美军遇到战略的争端,身为美军最高统帅的总统罗斯福,总是亲临前方(珍珠港也算吧)召集大员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其本人对各套方案和当前的态势是了然于胸的。还有尼米兹并没有因为战略分歧而影响到自己处理事情的方法,在莱特岛出现防守薄弱的讯息后,果断放弃一些登陆计划,支持麦克阿瑟的方案,并很爽快得交出隶属自己名下的两栖部队和舰队归麦克阿瑟指挥。这些都成为美军获得胜利的保证。
此外,战役战术层面上来看,日军与美军也是天壤之别。孙子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由于菲律宾在战前是美国殖民地,因此美军对其地理气候等资料了如指掌。分布在菲律宾各岛的各种菲律宾抵抗游击队和美军侦察部队更是为美军提供了第一手的情报。因此美军无论是在先期的两栖登陆,还是后来的地面作战和蛙跳作战,无一不对日军的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除了因为登陆准备仓促,造成两栖作战装卸货物、补给品产生一定困难以及受岛上土质和大雨影响,航空兵能力发挥受限,前线补给困难之外,美军几乎每一步都尽在掌握。刚登陆后,北路高速的推进,不仅迅速封闭了北面海滩,迫使日军运输船队改绕西海岸,还使铃木的卡里加拉决战计划破产(虽然有可能在卡里加拉进行决战可能在战斗态势上更有利于美军,但这只是事后诸葛亮而已,更何况打破敌人计划造成的心理挫折效果不可忽略)。南路的追击也很有成果,有效地摧毁了达嘎米镇的防御体系,对后来的南北夹击实施创造了条件。随后,美军利用有利态势,及时投人预备队,进行进攻,在日军手忙脚乱之时,又实施奥尔莫克登陆,在日军背后插入1把刀,从根本上解决了莱特岛的问题。这些行动,充分显示了兵法中审时度势的精妙,堪称经典。
而反过来看日军,由于缺乏有效的侦察手段,日军对美军的真实情况不甚了解,甚至一无所知,只能靠揣测来判断敌情,这已经棋差一招了。尤其在对敌情一无所知,盲目相信海军情报的情况下,陆军居然制订了如此荒谬绝伦的决战计划。前线南方军的主要指挥官也盲目狂热,对下级的忠告置若罔闻,听凭部队付出高昂的代价去换取不可能成功的目标,已经不能简单用愚蠢来形容,而足以称得上故意读职!当然、日军也并非一无是处,首先日军还是吸取了之前岛屿反登陆作战注重滩头防御的弊端改为滩头迟滞,内陆有利地形决战,避开了美国海军强大的岸轰火力。而且,日军基层士兵不仅单兵战斗素质很强,充分利用地形组织防御,而且非常能吃苦,在恶劣的热带雨林的环境中和缺粮少弹的情况下坚守防线。例如第1师团在利蒙山岭的作战,充分显示了关东军精锐的战斗力;例如坎吉波希山游击部队,展示了顽强生存能力。因此作者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在二战中,最优秀的兵(请注意不是士兵)应该是日本兵(当然,就其立场而言,也许说他们是最优秀的炮灰更合适些)。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指挥的失误和整体战斗力的差距。
从日军战地指挥官的指挥而言,最大的失误是分不清形势,过分注重进攻,指挥僵硬。如第1师团守卫利蒙山岭,起初,日军不顾伤亡强硬朝海岸突进,虽然给美军制造了一定的麻烦,但是由于侧翼掩护不足,.遭到美军部队迂回。直到情况不妙,才于11月月下旬全面转入防守,此时分批投入的部队被美军各个击破,要想形成统一的战线都不可能了。为什么日军侧翼会保护不足呢?除了遭到美军航空兵和潜艇联合绞杀,部队不能及时赶到这个因素之外,个人认为这与日军的战斗经验有关。日军之前主要的陆战集中在中国大陆和太平洋战争初期的东南亚,在这些战场上,基本上不用考虑侧翼问题,战术死板的盟军基本是突破一点全线崩溃,因而对此习以为常的日军吃了大亏。还有,11月底12月初,岛上形势对日军相当不利,可日军指挥宫全副精力都放在进攻美军机场,而完全忽略奥尔莫克湾的防御,要知道拥有海空优势的美军,随时可以在任何地点实施两栖登陆。这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失误。 同时,评价一支部队的战斗力,还应当包括实际战场的经验、装备、补给。前者海滩山头的日军阵地就是最好的例子。缺乏实战经验的士兵,只注意隐蔽火力阵地,而忽视隐蔽这些阵地的出入口,遭到了巨大的损失。从中者而言,日军则完全处于劣势。排除航空劣势,仅仅就步兵火力而言,日军的差距就不小。岛上日军一个师团有I个炮兵联队,辖3个大队,装备75毫米野炮24门,100毫米榴弹炮12门,而美军一个师有3个105毫米炮兵营和1个155毫米炮兵营,装备105毫米炮和155毫米炮各36门和12门(亦有资料说其总数在1944年达到72门),数量的差异自不必说,而口径的差异导致射程,威力一系列差异,日军炮兵经常苦恼于美军的炮弹如雨般落下,而己方的火炮还够不到美军。此外,诸如机枪、步枪等不仅在对等编制下的数量上处于劣势,还在质量上不能相提并论。日军制式步枪38式威力偏小,射速比M1慢,制式重机枪92式口径7.7毫米,根本比不上12.7毫米M2机枪的威力和压制效果。然而就是这样的火力、还常常因为弹药供应不足,而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所以,自始至终日军就一直处干被动的被压制地位。而后者,同样都是面对岛上没有补给品生产、需要依靠后方运输的局面。但是美军有强大的海军、运输力量、航空力量和高效率的后勤部门,控制着绝对制海权和大部分时间的绝对制空权,再加上:岛上菲律宾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尽管千里迢迢,并不十分费力。而日军由于没有制海权和制空权,部队和补给品的运输都要仰仗运气,在美军潜艇、航空兵的联合绞杀下,经常半路损失殆尽。若不是士兵吃苦耐劳,恐怕军队早就崩溃了。
一边是内部矛盾重重、战略决策失误、战役策划胡来、战术指挥一团糟、火力处于劣势、经验不足、供应不济;一边是团结协作、战略决策正确、战役策划雷厉风行、战术指挥恰到好处、火力处于优势、具备一定经验、总体要保障良好;胜败的天平倾向哪边就是不言而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