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人类城市时代的约会之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11:30

期待“后世博”上海的行动

《瞭望》:上海世博会建筑提倡绿色理念,“可持续的”、“低碳的”、“高科技的”,这是为世界城市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还是说这本来就是未来世界城市建设的方向?中国人与中国的城市是否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文化表达?

金秋野:“可持续的”、“低碳的”、“高科技的”都是西方的词汇。历史上,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中国社会的组织结构也许确实是可持续的和低碳的,但我们的祖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现在全球众口一词开始呼吁环保和节能,大概也不是受到中国智慧的感召。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和西方人近些年的反思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局面已经非常严峻,来日大难近在眼前了。

夏骏:中国文化本身是立体多侧面的,再者,几千年来我们是一个农业社会,有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是一个非农业话题,用农业文明的话语体系,同城市化的问题进行交流,并不是完全匹配的。

中国文化中有尊重自然的内容,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现代化和城市化有自身的特殊性,因为人口多、城市化压力大,就应该更真实地面对在密集的钢筋水泥森林中,如何生活得更美好的主题,这才是需要体现中华智慧的地方,当然也是中国人面对的挑战和创新的焦点所在。

谷利行:很难回答的问题。世界的发展大趋势是“融合”,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面临的问题必须共同面对,无关东西方观念和国籍。我很喜欢“城市最佳实践区”展区,她提供的是已经实现的成果。各国城市汇聚一堂,既是同堂竞技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启发、互相影响的过程,相信每个参加城市都会受益。

《瞭望》:上海世博会建筑和世博园区对上海城市规划、发展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给中国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哪些地方还有不足?

唐子来:上海世博园区的规模很大,又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重要滨水部位。借助世博会作为“触媒”,进行城市再生(urbanregeneration),同时,还拥有世博会带来的品牌、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环境(特别是大规模的滨水绿地)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无疑会成为上海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极核。

谷利行:世博184天会期,只是开启一个通向未来世界的序幕,她所倡导的未来观和解决之道,恰恰是在闭幕后才开始实施。所以,个人更期待世博闭幕后,这些参展者是否在现实生活中贯彻所提出的理念?世博园区内呈现的未来,是否在园区外也得到体现?一句话,我期待“后世博”上海的行动。□

《瞭望》文章: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演绎

今年5月至10月在上海市举行的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2010),是首次由中国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是世界博览会史上的最大规模。

世博会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演绎之后,1933年美国在芝加哥举办了主题为“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世博会。这是第一次有主题的世博会,参展者围绕一个共同的题目设计和创作自己的展品。

1929年,西方社会开始陷入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这次世博会上,航空技术、有空调设施的新建筑等科技新成就引起轰动,使人们看到了一个世纪以来科技的巨大进步,从而使尚未完全走出经济危机的人们倍受鼓舞。从此以后,每一届世博会都确定了一个富有意义的主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选择这个主题的理由,是因为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的推进,如何完善城市本身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和机制的功能,以及塑造城市与其乡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健康和谐的关系,正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命题。

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为此,上海2010年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礼记》在描绘“大同社会”时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的社会。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说,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而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

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运而生。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和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和谐,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和谐城市”的理念将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整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巍)

《瞭望》文章:世博会活动一览

国家馆日活动

国家馆日活动是指参展国家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选择特定的某一天(2010年5月1日、10月1日和10月31日除外),作为本国馆庆日,在本国展馆或园区内主办的集中表达国家意志,展示本国民族文化形象,开展国际交流的活动。

国家馆日活动根据主办国的需要,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仪式活动、演出活动和参观活动。仪式活动主要包括奏国歌、升国旗,主办国代表、组织者代表致词。演出活动是由参展国家精心准备的代表本国文化水平的文艺活动,可以和仪式活动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举行。参观活动主要包括邀请参加国家馆日活动的嘉宾参观参展国家馆、东道国馆和其他展馆。

组织者为参展国家提供的举办国家馆日活动的公共活动场地为特钢大舞台。参展者也可选择在自己国家馆内举办该活动。

国际组织特别日活动

特别日活动是指参展国际组织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选择特定的某一日(2010年5月1日、10月1日和10月31日除外),在园区内组织的活动。组织者为参展国际组织提供的举办特别日活动的公共活动场地为特钢大舞台。参展者也可选择在自己国际组织联合馆内举办该活动。

城市特别日活动

最佳城市实践区的参展城市可以参照国际组织特别日活动的要求,举办城市特别日活动。组织者为参展城市提供的举办特别日活动的公共活动场地为全球城市广场。参展城市也可选择在自己展馆内举办该活动。

企业特别日活动

参展企业可以参照国际组织的特别日活动要求,在园区内组织企业特别日活动。组织者为参展企业提供的公共活动场地为企业广场。参展企业也可选择在自己展馆内举办该活动。

省区市活动周活动

国内省区市活动周活动是指参展的国内34个省区市(包含港澳台地区)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根据组织者规定的时间安排,以“省/区/市活动周”命名,在世博会园区内指定场所主办为期5天的省区市活动周的活动。组织者为参展国内各省区市活动周提供的公共活动场地为庆典广场、世博中心。□

(整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