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撤”字了得-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26:11
驻京办,怎一个“撤”字了得作者:许诺来源:本站编辑部来源日期:2010-1-31本站发布时间:2010-1-31 23:34:57阅读量:836次

上一周,沸沸扬扬的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事件已渐渐平息;张磊该不该向耶鲁大学捐款引起的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反思也开始逐渐被人们淡忘;重庆打黑引发的李庄案也终有定论,李庄成为一个不再属于地理的坐标已成不容置疑的事实。除了方绍伟教授幻想化解不了多党民主的悲剧一文引发的讨论仍不减从前甚至愈演愈烈之外,最引人注意的事件莫过于驻京办撤销的消息。关于多党民主的讨论,选网刚刚发布的方绍伟在选举网遭遇围剿的启示已对此事做出总结,本文将也来凑凑驻京办的热闹,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驻京办撤销的问题。

对于驻京办的争论,早在2005年7月,一些驻京办的腐败内幕被《瞭望》新闻周刊揭开后,驻京办曾被推到了舆论的风暴点。驻京办存在的腐败问题和种种违规行为,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2006年,调查整顿驻京机构被中纪委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但是从2006年至今,驻京办去留悬念已有4年。驻京办改革也曾被圈内人士称为“搞不动的东西”。去年1月份,因山东省潍坊市不久前将包括驻京办事处在内的所有驻外办事处全部撤销。又再一次使驻京办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然而没过几天,潍坊撤出驻京办的事件渐渐淡出公众的视线,并没有触发驻京办改革的多米诺骨牌,驻京办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2010年1月24日,《瞭望新闻周刊》刊登的《驻京办迎来大撤销》一文指出,有关主管部门刚出台一个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京办事机构管理的红头文件。信息显示,在未来的6个月内,数千家驻京办将被撤销完毕。此消息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再一次将驻京办推进了公众的视线。短短一周的时间,仅选网转载的文章就达20余篇

此次中央整顿和规范驻京办的力度前所未有,绝大多数驻京办可能难逃被裁撤的命运,驻京办正面临着最大的一次生存危机。然而,通读选网发布的20多篇文章可以发现,驻京办撤销的消息并没有让人们有大快人心之感,相反,人们更多的是发出了许多质疑。仅从这些文章的题目,如撤销驻京办,要防止其“借尸还魂” 驻京办不会那么容易被撤销驻京办的问题不在驻京办撤销驻京办:谨防“对策瓦解政策”“驻京办”切莫一撤了之 、彻底解决“驻京办”,要靠政治和财税改革驻京办生死悬疑引爆舆论热潮 体制改革乃根本之路 撤掉驻京办,撤不掉腐败等,就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对此次整顿驻京办并不十分乐观。即使是引起此次讨论的瞭望新闻周刊《驻京办迎来大撤销》一文也更多的是对此存在质疑,如该文的导语指出,驻京办问题远非一撤了事那么简单。如果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它还会以各种形式隐性存在。

近年来,随着驻京办腐败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公众早已对驻京办“跑步钱进”的行为深恶痛绝,对驻京办腐败、开销巨大的现状强烈不满。然而,对于中央此次大规模撤销驻京办,公众的态度却不怎么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撤销驻京办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驻京办问题的解决远非撤销那么简单。

其实,驻京办古已有之,驻京办的确也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等一些事务处理上发挥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当今西方欧美等国家也普遍存在着“驻京办”,包括以民主自由著称的美国也不能免俗,只不过人家的“驻京办”基本上是合理游说议员,说服议会,并不易走上腐败之途。因此,单纯去讨论驻京办的是非问题并不正确,应该通过考察整个国家体制的生态系统,揭开驻京办背后隐藏的的利益生态链,方可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在我国,驻京办不单纯是一个因事而设的派出机构,它还集中反映出一种特殊的权力生态乃至社会生态。

抛开古代形形色色的驻京办不说,新中国成立以来,驻京办是为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中央集权体制的必然结果。因为国家一手包揽生产计划和分配资源等各种要素,所有资源都靠政府从上到下配置,包括资金,人才、设备莫不如此。于是当时省级政府相继成立驻京办,以负责联络中央,获取信息,上下沟通,展示自己的窗口。在当时交通以及信息还不够顺畅的情况下,特别是对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驻京办在当时发挥过一定的历史作用。随着1949年新中国第一家驻京办——内蒙古自治区驻京办事处成立以来,各省相继成立了驻京办。然而,“文革”时期,驻京办被撤销。1980年代开启改革开放以后,驻京办相继恢,数量迅速增长,同时设置驻京办的政府机构也不再局限于省这一级。1990年代以来驻京办数量急剧膨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北京,副省级以上单位的驻京办有52家,市级单位驻京办520家,县级单位驻京办5000余家。如果加上各级(主要是省)政府职能部门及各类开发区管委会设的联络处(或办事处)、各种协会、国有企业和大学的联络处,各种驻京机构超过1万家。而且近年不仅国有企业纷纷设立驻京办或联络处,一些教大的民营企业也开始在京设置联络处或派驻联络人员。

驻京办既然是计划体制的产物,为什么在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消亡、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的环境下会出现驻京办急剧增长的状况,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驻京办数量急剧膨胀呢?归根结底,这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所造成的。1990年代以来,尽管我们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市场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一个自由、民主、法治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但是作为配套改革的政治体制改革却没有相应的进行。由此出现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相适应的局面。如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该下放的权力没有下放,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条条关系依然存在,中央各部委掌握着巨大的审批权与财政权。改革是放权的过程,但是,地方政府在获得事权的同时,却并未同步地获得相应的财政资源,这一方面造成了土地财政的风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畸形。由此形成了政治学界所谓的“政治上单一制、经济上联邦主义”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体系。在这种畸形的权力体系中,存在政治主导经济的事实。政治挂帅使得完备的市场经济始终建立不起来。

在这种中央集权体制下,资源越是稀缺,“跑部钱进”、“公关”效应等作为一种隐性制度的效应就越明显。如山东某市一位驻京办主任所说,尽管国务院要求各部门减少审批手续,把一些不必审批的项目改为审核、备案制,但实际上,除那些无关紧要、早就过时的审批项目被废除了之外,那些‘含金量’高的并没有废除。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不‘跑部’就办不成事。再如湖南省某市一位驻京办主任所指出的,对资源配置权力过于集中的有关部委来说,有些项目资金,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给谁都可以。这个时候,就看哪个驻京办的能量大了。跑得勤和会暗箱运作的,就能获得蛋糕中最大的那块,其背后难免有权与钱的干预与运作。

因此,为了从中央为本地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为了获得项目审批与中央财政支持,形形色色的驻京办由此产生。不仅政府、国企,甚至事业单位、学校等也都纷纷设立了自己的驻京办。在法治不健全的条件下,在政府权力不能受到公众有效监督和制约的前提下,在资源稀缺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这种隐性制度必然会产生权力寻租,腐败极易滋生。如有学者指出的,分税制是一个转折点,因为转移支付的实施给地方影响很大,这以后地方政府纷纷加强驻京办的工作。这是“跑部钱进”的大背景,接着往前演化就是助长了中央国家部委层面的不正之风,请客送礼,送小钱拿大钱,以土特产或者给强势部门提供一些方便,以获得更大权益。因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指出,仅仅看到驻京办在搞腐败,就把板子全打到他们身上是有失公道的。他进而主张应该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上,从体制上剖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驻京办的剧增是一种现行体制下不得已而为之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在项目的选址、投资规模等方面,发改委掌握着非常大的行政审批权,许多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仍然需要中央政府批准……只要行政审批还大行其道,那么地方政府就难以摆脱“跑部钱进”,也就有设置驻京办的需求。 同时,这也是为应对金融海啸影响中央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来,驻京办比往常还活跃的根本原因。 因此,只要体制不变,驻京办就有存在的动机,只要地方对“驻京办”的需求客观存在,“驻京办”就不可能因为“被撤销”而消亡。哪怕是转入地下,它也会拼命地行使它的使命。根子上的问题不解决,这种撤销只能说是摘掉了驻京办的牌子,改天换个名头,以其他面目活灵活现地回来,也就难以避免。

    由此可见,由驻京办所衍生的诸如腐败等问题,远非是一个简单的“撤”字解决得了的问题。它与我国现行的国家权力体系结构与制度密切相连,有着其自身的利益生态链。只有找到造成这种“生态链”的根源所在,才能消除驻京办生存的土壤,才能彻底解决它的问题。正如曾经参加过国管局会议的一位驻京办负责人指出的,“如果对预算资金和部分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和审批权不作深层次的改革,地方政府和企业还会有设立驻京办的强烈冲动,即使行政取缔这些驻京办,它们也会以其他形式变相存在。” 再如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张鸣教授指出的,驻京办是旧体制遗留下来的病灶,目前这种权力和资源过分集中的体制不改变,驻京办就没办法真正消失。只有把这些不合理的体制因素改变了,驻京办才能从人们的视线里逐步消失。

当然,我们也应该乐观的看到,毕竟中央已经意识到了驻京办存在的问题,而且此次整顿驻京办也的确是下大了决心。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管理的意见中撤销县、县级市、旗、市辖区人民政府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事机构等可以看出,驻京办的问题尽管不是一个“撤”字就能了得的问题,但这毕竟迈出了不小的一步,释放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些许信号。如李成言教授所指出的,此次行动不是简单的取消驻京办的问题,这是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国家机构设置和运行体制的改革。同时它也会反过来推动中央的改革,对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包括各项审批制度在内的方方面面的改革都会有影响。如果撤销驻京办后,中央能够进一步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彻底消除驻京办存在的土壤,那么此次整顿驻京办的意义将绝不止于驻京办本身,它将是一场政治体制改革的巨大进步。但愿,我们会看到这种社会进步的来临。

扩展阅读:

链接:海外“驻京办”是怎样管理的

  印度“驻新办” 不跑项目

  印度各邦政府驻首都新德里的办事处,在新德里市区,各邦政府以各邦名称命名建筑物,如“拉贾斯坦宫”等。印度属于联邦制国家,各邦享有极大的财政自主权,中央财政只用于全国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防、科研等领域,一般不会特别向某一个邦拨款。因此, “跑项目、要拨款”并不是这些办事处的任务。“驻新办”工作人员并不多,一般只有8名官员,分别负责经济、旅游以及媒体公关等领域的具体事务。

  日本“驻京办” 不设招待所

  为了与首都保持信息畅通,日本各地均在东京设有办事处。日本的都道府县会馆完全是一个办公机构,不设招待所之类的设施。即使是县知事来东京办事,也都是自己住饭店。日本“驻京办”还负责吸引投资和招揽人才的工作。“驻京办”工作人员还必须定期到首都地区的各大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和人才机构等进行访问,联系有意到县里投资的企业和来县里就职的各种人才。

  德国“驻柏办”不许乱设

  德国10多个州府的驻首都柏林办事处都设在国会大厦旁的一个名叫“部长花园”的小区里。一般的“驻柏办”设有政治事务组、经济事务组、贸易联络组、外国事务组、新闻及行政组等部门。德国除了州“驻柏办”,杜绝其他各类政府性质的“驻柏办”,没有经过批准擅自成立的,一经发现立即撤销。

  俄罗斯“驻莫办” 不参与经营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在莫斯科保留或设立了办事处。在原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各地“驻莫办”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争取计划指标”。现在各办事处的主要职责除了向联邦政府汇报情况外,还有搜集对地方有用的信息、宣传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任务。“驻莫办”是纯粹的政府机构,被严禁参与商业性的经营活动。

本站关于驻京办的最新文章:

洪振快:没有驻京办,清代照样有“跑部钱进” 2010-1-31

汪玉凯,林耀国:无立法,驻京办难以一撤了之 2010-1-31

朱少华:驻京办拦截上访:维稳还是违法? 2010-1-30

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关于规范各地政府驻京办管理意见公布 2010-1-29

木然:撤掉驻京办,撤不掉腐败 2010-1-29

驻京办生死悬疑引爆舆论热潮 体制改革乃根本之路 2010-1-29

南方周末记者 何忠洲:一个“驻京办”媒体的生存现实 2010-1-28

杨春:驻京办官员披露“跑部”内幕 2010-1-28

洪振快:驻京办不一定就是坏制度 2010-1-28

王占阳:王占阳:彻底解决“驻京办”,要靠政治和财税改革 2010-1-28

十年砍柴:从会馆到驻京办 2010-1-27

南都水忆:“驻京办”切莫一撤了之 2010-1-27

叶铭葆:撤销驻京办:谨防“对策瓦解政策” 2010-1-26

李普曼:都是钱闹的 2010-1-26

长平:驻京办的问题不在驻京办 2010-1-26

朱允慎:驻京办不会那么容易被撤销 2010-1-25

时言平:“驻京办”易撤 “蛀京办”难防 2010-1-25

刘敏:正常的国家治理不需要那么多驻京办 2010-1-25

新京报社论:撤销驻京办,会不会“名亡实存” 2010-1-25

庞贝城:驻京办的坏名声和计划经济的残余 2010-1-24

求知堂堂主:驻x办:其实咱们不懂人家的“芯” 2010-1-24

池墨:撤销驻京办,要防止其“借尸还魂” 2010-1-24

李松:利益纠葛太复杂 “驻京办”去向悬念 2010-1-24

李松:驻京办整顿谜团 2010-1-24

杨琳,李松:驻京办迎来大撤销 20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