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双双“不及格”(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37:09
公众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双双“不及格”


( 2007-01-16 10:18:08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2版
据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记者顾瑞珍)15日发布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显示,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60.20分。
这表明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水平不高,环保参与度也还很低,环保满意度情况则表现一般。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公众的环保行为受到环保意识和环保满意度两个方面的影响。环保意识越高的公众,环保行为的参与度也越积极;环保满意度越高的公众,环保行为的参与度也越高;而其中环保意识对于环保行为的影响表现得更为明显。
2006年环境投诉已达60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30%,越来越多的人懂得通过正当的途径进行环保维权。调查发现,在被访者中,看到污染企业破坏环境,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占15.8%,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制止和劝阻,会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占23%。但76%的被访者不知道“12369”全国环境热线,相对于2005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
调查同时显示,10%以上的大城市人认为自己所在城市不适合居住。同时,对社区垃圾处理问题的满意度水平最低,平均满意度得分只有3.09,有7.5%的农村公众认为自己所在的乡镇不适合居住,52%的农村公众反映自己遭遇过垃圾处理问题。
据介绍,“民生指数2006”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调查包括食品安全、饮用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14类问题。调查对象覆盖全国7个地区,28个城市,样本量包括4482名普通居民。
本次“民生指数2006”的关键词为“环境与生存”。报告显示,86%的公众都认同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另外有39%的人认为环境污染给本人和家人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或较大影响。这表明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已经不仅仅影响和制约了我们的生产生活,而是到了威胁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的地步。
“民生指数2006”由环保总局指导,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被誉为中国公众环保意识与行为的“晴雨表”。
■每日一评
高关注度与“不及格”得分,反差何来?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01/16/content_5611761.htm
每日一评•高关注度与“不及格”得分,反差何来?


( 2007-01-16 10:15:53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2版
《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表明,环境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86%的公众认同环境污染危害健康。高关注度表明,环保高度切合百姓的现实利益和长远福祉。对环境污染的恶果,公众较之监管者肯定有着更真切的感受。耐人寻味的是,该指数还表明,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得分双双不及格,公众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高关注度和低参与度形成巨大反差。(1月15日新华社报道)
但是,公众“不及格”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却不该只让公众“挨板子”。
首先,环保的事,很多公民可能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或者“管了也白管”。君不见,媒体报道的许多民间环保人士,多少都有点“孤独斗士”的悲壮,很多人在与环境违法者的斗争中铩羽而归。他们自觉担当了一种高尚的责任,但上了天梯却找不到下梯之路。有鉴于此,许多公民选择了冷漠旁观。
其次,环境是公共资源,环保指标在政绩考核中还没有真正“硬”起来。前不久国家环保总局披露,多数地方政府对绿色
GDP不“感冒”。为污染者“撑腰”、“土政策”阻挠环保执法的,也不是个别现象。这些,都在为公众树立“坏榜样”。只有严格守法的政府,才能培育出有守法意识的公民。如果一级政府无视环境破坏、纵容环境违法,甚至“呵护”制造污染、破坏生态的企业,无异于是在“负面”地“示范”公众。
再者,保护环境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公众应该成为环保事业的主体。但是,权利无法彰显,义务也就无从谈起。目前,公民个人往往无法单独提起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环境影响评价很多时候也很难体现公众的声音。代表公众利益的环保组织,还弱不禁风,无法与部分“助纣为虐”的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博弈。
因此,要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不能仅靠环保总局“勇往直前”登高一呼,还要靠一系列制度保证“还权于民”——建立完善的环保信息发布制度,赋予公众更多的环境知情权;环境影响评价要更多体现百姓的声音,保证公众的参与权;保持投诉渠道畅通,维护公众的监督权;鼓励建立更多的民间环保公益组织,支持他们代表公众进行环境维权。
我们相信,畅通地参与环境维权的过程,将会是公众进行自我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改善环保行为的过程。
(新华每日电讯编辑:丁永勋、张超)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01/16/content_5611748.htm
公众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双双“不及格”(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6) 不符环保标准,已贷的款都要追回(新华每日电讯 2007-7-31) 日本最讲包装,但现在力求简单环保(新华每日电讯 2007-8-22) 日本客商的环保意识 瑞士人深入骨髓的环保意识 瑞士人深入骨髓的环保意识 环保政策明显落后于公众环保热情 环保政策明显落后于公众环保热情 曹林:不能仅把公众设置为环保“参与者”(中国青年报 2007-4-3) 社论:真正的否决权,不在环保总局而在公众参与(南方都市报 2007-12-8) 社论:真正的否决权,不在环保总局而在公众参与(南方都市报 2007-12-8) 新华每日电讯:“败家子行为”凸显错误政绩观——中新网 中国移动:定制服务需二次确认,防“失手成患” (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6) 过期牛奶制点心,日食品巨头引咎辞职(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6) 留学生活何能奢靡(新华每日电讯 2007-7-1) 住经适房开宝马奔驰,是否应知耻(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1) 地方环保意识淡薄 中国两成半近岸海域严重污染 环保意识增强TD基站建设选址难 邓君徽:倡导风水文化有助于强化国民环保意识 邓君徽-倡导风水文化有助于强化国民环保意识 邓君徽:倡导风水文化有助于强化国民环保意识 邓君徽-倡导风水文化有助于强化国民环保意识 室内种毒花夫妻双双患癌?警惕52种花木--环保--人民网 环保节能20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