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少年十五年的较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7 07:11:39
中日少年十五年的较量
1993年,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的《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了中国教育界。那场较量中,无论是体质还是精神意志,中国孩子都输给了日本孩子。
2006年末,通过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比较,孙云晓发现,15年前的问题有许多反而更加严重。而这15年来,从“80后”到“90后”,中日青少年一代有过许多次“较量”,但始终未走出“失败”的阴影。
15年的较量与比较,也许谁输谁赢不是最终的目的,成长的经验与痛苦才是真正的财富。[我来说两句]
1992:[夏令营中的较量]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2006:[我们这代孩子还是不如日本?]
深度:[我们的教育总是把目标定在天上]
1992年: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 [我来说两句]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在草原上,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
正面较量:中国孩子输了,中国家长也输了
自理能力:日本孩子炒了菜,熬了米粥,礼貌地请大人们先吃。中国孩子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发现没有饭时,就向领队哭冤叫屈。>>>
意志力: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家长的对比: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反响:《较量》的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人民日报》等发表评论呼吁:“真爱,就要让孩子多吃点苦!”这一场大讨论,促使素质教育成为国家规范的主体教育思想。>>>
新世纪之交:中国的隐忧与日本的焦虑 [我来说两句]
新旧世纪交替时的那一代,生于80年代中期。在中国,对“夏令营一代”的反思已经开始影响他们的成长轨迹;而在日本,90年代的经济衰退也影响了新一代人的成长……
中国:“被禁锢的孩子”日本:“消沉的一代”之忧

“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近乎国民共识的话,道出了中国教育的真正隐患。>>>
身体素质:1995年,肥胖开始在大城市儿童中流行;2000年前后,发达地区大城市就全面进入儿童肥胖的流行期。
心理状态: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至少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困扰。>>>  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是赛车手;他们不喜欢数学和自然科学……尽管日本经济衰退,但他们却过着日本历史上最奢侈的生活。>>>
暴力:青少年犯罪激增。1992至2002年,日本校园暴力案件增加了5倍。>>>
色情: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出现了“援助交际”:成年男子打着“资助学习”旗号,与在校女生进行色情交易。>>>
写照:《千年警世钟》写照:《大逃杀》的反讽

2000年8月5日,在中日两国青少年的一次登山探险活动中,孙云晓见证了中国孩子通过团结一心获得的“胜利”,但也看到了背后的隐忧。>>>   2001,《大逃杀》:在“成年人惧怕青少年”的背景下,42名初中生被强迫参加杀人游戏。在三天内,他们必须自相残杀,直至最后一人……>>>
2004-2007:网络大潮中的新一代比拼 [我来说两句]
江山代有才人出。随着网络大潮席卷世界各地,新的一代青少年也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特点。他们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他们开始进入学校,网络时代就扑面而来……
中国:双面“网络”一代日本:“甘于平庸”的新一代

忧:有专家认为:我国的网络产业让千万孩子染上了难以治愈的“网瘾”,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危害了一代人。>>>
喜:对新鲜事物的快速接受,使当代青少年成为见多识广的全新一代。>>>  2005年一项调查把日本中学生描绘为“追求享乐、平庸、没有进取心”的一代。>>>
体能下降:2005年度“体力·运动能力调查”表明,日本中小学生体能自1985年达到顶峰后便呈持续下降趋势。>>>
正面交手:“四强四弱”
2006年末,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研究》,研究报告中称,中国学生有着“四强四弱”的特点:自信心强,上进心强,幸福感强,纪律性强;实践能力弱,自主能力弱,亲子沟通弱,休闲娱乐弱。>>>
详细:[中国的高中生们在怎样生活]
仍不能吃苦:2004年,由中日韩三国90名青少年组成的草原探险夏令营中,随行人员想帮日本小孩背包裹时遭到严辞拒绝,日本小孩觉得受到了侮辱。同行的中国孩子却叫苦不迭,频频通过手机向家长诉苦。>>>
体质更差:2006年,一次中日韩3国学生参与的定向挑战对抗赛显示,中国中学生在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都远低于韩日学生。>>>
学习欲望强:中国学生学习欲望最强;日本学生最不爱学习。>>>
“夏令营一代”的今天:担忧是否变成了现实 [我来说两句]
参加1992年那场中日“较量”的孩子,按照年龄来算,正是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那一代人。今天,当他们已长大成人之时,我们想知道,当年人们对这一代的担忧,是否变成了现实?
殊途同归:中国的“啃老族”与日本的“NEET”族
啃老族:这是一群长不大的年轻人,一群进入生理成年期却仍依靠上一代生活的“啃老族”。他们对成年说NO,他们被称为“中国NO一代”。>>>
网友:我们的体质、学识和眼界远胜父辈,但我们的意志却如此孱弱,缺乏责任感、懦弱和依赖更是有目共睹。中国的责任就要落到我们的肩上,我们行吗?>>>  “NEET”一词是指“不读书,不工作,也不接受培训”的“三无”人员。近年来日本出现了大量“NEET”一族,他们的年龄在15到34岁之间,不找工作,寄生在父母身上,游手好闲,又被称为“啃老族”。>>>
2003年日本共有“NEET”族52万,2004年增至75万。在他们身上,日本感受到了经济繁荣的潜在威胁。>>>
乐观看待“夏令营一代”:他们会成功吗
他们耳濡目染过“五讲四美三热爱”,听说过“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只要给予他们机会,这一代人仍表现出足够的智慧、才情和正义感。他们并没有“见小利而忘义,临大事而牺牲”。>>>
十五年来,我们进步了吗 [我来说两句]
十五年的“较量”让中国的青少年教育进行了无数次的反思,无数次的痛定思痛,素质教育的呼声铺天盖地。但是,口号终归只是口号,我们关心的是,通过比较,我们是否获得了经验与进步?
孙云晓:有些问题比过去更严重
15年前暴露的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尚未解决,还有的问题比原来更严重了。比如,中国学生现在的实践能力和自主能力都比以前更差了。原因是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比以前大,实践的机会也变得更少。>>>
“素质教育”依然是画饼
14年后再较量依然落后的现实表明,这14年所谓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失败的。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成国民共识,但因为以高考为中心的教育体制未进行根本的改革,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依然如13年前那般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