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中日幼儿园差异的博文让网友诧异_德慧智,国学,道医,养生,经典诵读,道商,传统文化,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7:02:06

一篇中日幼儿园差异的博文让网友诧异

时间:2010-04-03 10:22来源:中华德慧智教育资讯站 作者:网络 点击:139次【背景】 网友点妈发帖直呼不可想象。她说看到一个在日本的中国妈妈写的一篇博文,里面列举了日本幼儿园12件令中国妈妈目瞪口呆的事,最让她诧异的是日本妈妈的一句话孩子送幼儿园就是让他得病的。这在国内家庭,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点妈说,她要是说这样的话

       【背 景】

  网友“点妈”发帖直呼不可想象。她说看到一个在日本的中国妈妈写的一篇博文,里面列举了日本幼儿园12件令中国妈妈目瞪口呆的事,最让她诧异的是日本妈妈的一句话———孩子送幼儿园就是让他得病的。这在国内家庭,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点妈”说,她要是说这样的话,不是被全家人唾骂,就是孩子别想出门上幼儿园了。

  在网友“点妈”提到的这篇博文里,这句话的背景是这样的。博主的孩子从北京带到日本京都上幼儿园,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裤上学。博主说,北京的爷爷奶奶要求跟园方提提意见,说我们是中国的孩子,受不了冻。博主为了不提起日本人对中国“东亚病夫”、“小皇帝”的印象,还是让孩子入乡随俗了。结果,刚入园那时候,三天两头被冻病。博主和日本妈妈说起,答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孩子送幼儿园就是来让他们得病的。”

  除了冬天穿短裤上学,日本幼儿园里还有许多让中国妈妈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如三岁的孩子徒步爬山一小时,一天换三四套行头,只教孩子学会“笑眯眯”,一个班只有一个老师,等等。这些不同也让金晚论坛的网友议论纷纷。

  我们需要好家长还是好老师?

  网友“qianbaidu”说,大冬天的穿短裤、短裙,想想都恐怖。网友“夏日清风”也觉得大冬天穿短裤不能理解,其他好像是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恪。她说,反正中国父母对孩子是太宠爱了,所以才会出现啃老一族。

  网友“安康鱼”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网友“那片海儿”说:“我女儿以前的幼儿园是,一个班十个孩子三个老师,是爱学生还是害学生呢?但是当家长看到三个老师只有十个孩子时,拼着命想把孩子塞入这种贵得出奇的班里,以至于女儿进入小学时,一个班40多个孩子只有一个老师,看得我直瞪眼:老师是不是很累,吃得消吗?”

  作为教师,网友“倩扬眉”说,她刚做幼儿园老师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带三四十个孩子,而那时候带出来的孩子都很能干,因为她就一双手,实在忙不过来,孩子找不到帮手就只好自己学着做了,如穿衣,系鞋带等。“那时候的家长刚刚步入生育一个孩子的行列,对孩子还没有到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地步。现在很多家长就不行了,对孩子越来越宠爱,一个班没有两个老师,他们就到园长办公室提意见。孩子有一点磕磕碰碰就不得了了。家长自己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养,还要求老师也这样。现在好了,老师多又小班化,教育成本提高了,却又喊幼儿园学费贵。唉,真难啊。”

  对此,网友“晏客”认为,一个明智的教育者不仅应该坚持科学的育儿手段,还有义务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向家长宣传,从而得到支持,使正确的教育得以实施。但这样的教育机构太少了。

  日本教育从“紧”到“松”,又到“脱松”的经验

  网友“二锅头兑雪碧”说得在理,每个国家养育孩子的方式都不一样,一些方式方法也都是有利有弊的。网易上也有一篇博文,是说中日教育的,博主“辛子IN日本”说:“当国内的父母们都在抱怨孩子课业太重的时候,我却在担忧自己的孩子在日本的公立学校里学得太少,时刻在想着是否需要早些送孩子去上私塾。”

  博文里,博主对日本教育的“宽松”并不认同,也对“宽松教育”的来龙去脉和利弊作了交代:日本1980年开始实施“宽松教育”之后,带来不少弊病,如日本年轻人的学历低下、阅读量不足、意志力衰退、能力萎缩、不再拥有对于学问的追求与敬畏,等等,已经成为日本教育学者批判的对象,并呼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日本之所以会在1980年开始实施“宽松教育”,是因为日本也曾经有过“填鸭式教育”,这种和目前中国的教育方式相接近的、注重知识教育忽视经验教育的填鸭式教育方法,一直持续到上世纪70年代末,在当时也受到来自各方的指责和批判,于是才有了以后“宽松教育”的诞生。但现在日本的教育学家们又看到了“宽松教育”所带来的弊病。所以,现在日本政府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计划,叫“脱宽松教育”,正在逐步增加公立学校的课时,要让孩子们从过于宽松的教育中脱离出来。可见,该如何把握好教育松与紧的“度”,知识教育与经验教育该如何有效结合,是教育专家们必须好好研究的一个课题,否则,孩子们很容易成为不成熟的教育方针的牺牲品。

  博主“辛子IN日本”认为,日本教育中的常识培养,以及从小注重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却是十分值得学习的。世事都是辩证的,我们不能彻底否定一个民族,也不能完全崇拜一个民族。有人提倡东学、西学,也有人坚持国学。还是那句话,洋可为中用,但也需坚持自己那些优秀的东西,学其精华去其糟粕,教育亦是如此。好的培养方式,我们学习,走过弯路的经验我们借鉴,站在古人和今人的高度,我们才能看得更远。            文/金华晚报 记者 马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