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54:09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
第 一 课
熊 春 锦
本课目录:
一 民族的复兴需要慧智双运型教育
(一)中西对比分析慧识教育的失落
(二) 慧智的一元四素方法论
(1)一元四素方法论概貌:
(2)《易经》的灵魂是一元四素
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大家好!
前面一部分的讲解内容中,我们讲到了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灵魂是《老子•德道经》。
这一部分,我们将围绕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本身的内容作一些理论探讨与研究。
一、民族的复兴需要慧智双运型教育
世界历史上各民族或国家每一次文化的复兴都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必须回到文化的源头上,温故而知新,吸取知识营养再前进,才能绽发出无比灿烂的光辉。我国要想实现民族文明的复兴,就必须抓住道德文化的复兴,因为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文化,道德是民族精神的食粮。
德国思想家亚思德尔思说过,“2500年前,人类出现了一个轴心时代,中国有孔子老子,古印度有释迦牟尼,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各自创造了自己的文明,影响了两三千年的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上的这三大文明中,古印度释迦牟尼所开创的文明,历史上早已经汇入了中国老子和孔子所创造的文明之中。中西文明也就构成了两大影响世界发展最大的两支文明体系。而且自十六世纪以后,中国文明西传欧洲,推动着西方文明的前进,老子的思想像永不枯竭的井泉,滋养着中西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的大融合。
(一)、中西对比分析慧识教育的失落
比较中西两大文明体系发展的起落进程,我们可以客观地发现在十六世纪之前东方文明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越于整个西方。然而在十六世纪以后,西方文明发展的速度却反超中国,将中国甩在身后。
对于中国文明发展史为什么会落后于西方,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形形色色的观点和立论,各种观点、论述较多。有的承袭西方的评价,有的继承五四时期的观点,有的则标立新论。总体而言许多学者都是将眼睛盯着西方文明发展的瑰宝:“逻辑推理,实验证伪”两大方法论进行反思。认为中国文明的发展缺乏这两样法宝是根本原因所在。某些著名学者甚至诿过于《易经》,说《易经》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古代没有产生科学思想的罪魁祸首,指出《易经》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的重“归纳法”,重“天人合一”,没有推演法,没有还原论才造成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落后,批评中国古代缺乏理性思辨、逻辑推理的思想,而这方面正是引发现代科学方法产生所必需具备的思想要素,古希腊哲学家们则更擅长于理性思辨与逻辑推理。
但是这些学者却未能高度重视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他们推理的基础更多的是建立在从直觉而来的“先验假定”上。近代许多学者为了维护自己是百分之百的唯物主义者,都主动回避对西方式直觉、对西方关于灵感的探索与研究。甚至于否定直觉与灵感的客观存性。如果丢掉一个事物生发的来源和起始,仅仅用结果去判断事物的对错,不用本因、内因、外因全面进行分析,其实也并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翻开中国春秋战国的历史,我们并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理性思辨和逻辑推理的思想和方法。而且,我们要看到,爱因斯坦早就断言:“创造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而且莱布尼茨这位德国启蒙运动中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德国以及欧洲历史上最后一个各学科的通才。他的逻辑推理不可谓不精妙,可是他却说:“因为问题在于证实古代中国人的学说的价值以及古代中国人远远胜于近代人。” 天才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天才的名言:“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
这些人类科学队伍中的佼佼者,他们的逻辑推理和理性思辨难道连我们都不如吗?他们为什么不像我们这样去推崇和迷信“逻辑推理”,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创造性不是来源于逻辑推理。莱布尼茨都能坦然地承认我们的祖先“远远胜于近代人”。爱迪生“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这句话不就是在指出创造力的来源吗?诺贝尔奖得主普里高津曾经说:“中国文化是欧洲科学灵感的源泉,欧洲近代文明和科学技术飞跃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输入有直接关系。”
读到国际上科学家们的一些评价,看到我们自己在否定直觉与灵感存在的前提下批评与否定自己民族的文化,盲目地寻找答案,武断地笔下判断,这真是我们民族的一种伤痛,一叶障目使我们丢失了、忘记了、背叛了自己民族科学创造力的源泉。“中国文化是欧洲科学灵感的源泉”我们自己传统文化中就存在着丰富的科学创造动力,能使欧洲人产生灵感,发挥创造力,却不能使中国人自己具备科学创造力。能使外国人萌发灵感,却不能使我们自己产生灵感,岂不是难以理解的一件怪事。原因到底在哪儿?我们的误区在什么地方,而使科学灵感的源泉在自己的国土上枯竭,反而却能够成为欧洲科学灵感的源泉?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盛赞古代中国是“世界发明摇篮”,并将《周易》称之为“万有概念宝库”。他曾经总结出古代中国有26种重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推动了西方的产业革命。他指出:“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从十七世纪开始,西方科学家通过研究中国文化中的《老子》、《周易》和孔学,结合他们自己长期直觉与灵感基础上的逻辑推理,实验证伪的丰富经验,从中发现丰富的营养,从这个巨大的源泉中汲取直觉和灵感的养料,启迪出许多新原理、新思想、新学说、新发明,使他们的科学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将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三大发明,视为“是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助产婆。”看作“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在西方科学家的分析评价面前,我们却既没有这些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又对西方科学创造力的来源充耳不闻。说明了什么呢?我觉得这说明我们虽然生活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却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文化。而且我们学习西方文化也还没有真正毕业,并没有全面深刻地掌握他们的“逻辑推理,实验证伪”这两大法宝的运用,需要直觉与灵感作为前提才能发挥科学创造力的作用。在理性上扼杀灵感与直觉,不承认它们的存在,主动封闭其产生的可能性,以及抛弃能够滋养其诞生的文化源泉,因此,在此基础上可能诞生的“科学创造性”也就遥遥无期。
西方学者往往都比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那是因为他们具备着经过他们文化土壤培养的直觉和灵感,而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却是熟视无睹,因为我们宣传的理念中祖先的东西都是糟粕、都是封建迷信。例如,对著名经典《易经》的认识,社会中长期普遍认为她是封建迷信的东西,避之唯恐不及,更不用说学习与研究。但是,西方科学家却将她视为灵感的源泉,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营养,帮助他们产生直觉与灵感,迸发出科学创造力,从而更深刻地运用逻辑推理。
克里斯朵夫•巴特克曾经说:“易经令人惊奇地接近真理,更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地球的生命秘密同易经的结构密吻”。六十四卦象严格地对应着遗传密码中六十四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密码因子。四对硷基(八个数)恰巧与四阴四阳的八卦吻合,而384个阴阳键,也与《周易》中384个阴阳爻吻合得严丝合缝。他们盛赞《周易》“与最新的科学原理万般巧合。”
西方科学家虽然凭借着他们长期在直觉、灵感、先验论、逻辑推理文化背景熏陶下形成的敏锐观察力,发现易经中的一些真理,从而推动他们科学的发现和发展,但这些却并不是《易经》的全部和精髓之所在,我们的科学家不可以以为《周易》学不过如此而已。虽然莱布尼茨运用《易》的原理发挥出二进位制数学,使世界的发展进入了电脑时代;虽然英美科学家克里克等人对64个遗传密码作出划时代的发现,验证了《周易》的无比科学性,但是在这一科学成果中《周易》只是显示了它“科学预言”性的作用。
李约瑟说过:“欧洲的哲学倾向于在物质中发现实在,而中国的哲学则倾向于在关系中发现实在”。
一个外国科学家都知道中肯地分析和评价西方科学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而我们自己却武断而粗暴地,将中国古代科学生发动力之源的《易经》扣上“罪魁祸首”之名,这一现象,只能说明自己的蒙昧无知和弃典忘祖,未能读懂祖先之书,见知水平不及于一个不懂中文的外国科学家。治学的严谨程度,虽然从学于西方,还是缺乏西方逻辑推理的缜密深度。
德慧智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与西方教育理念的完美结合
分析为什么中国科学发展十六世纪以后落后于西方,必须追本溯源,首先探寻、研究出为什么十六世纪以前,古代中国能够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列。比较一下 “轴心时代”三大流派各自的特征,特别是中西的特征,也就不难找到答案之所在。继而寻觅出十六世纪以后,我们中国在发展中丢失了什么,发展的是什么,一切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既然西方是在直觉与灵感基础上的“逻辑推理,实验证伪”这两件法宝使整个西方世界超越中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我国在十六世纪以前,又是凭借着什么法宝,在没有运用“逻辑推理,实验证伪”的前提下,却在科学上、在文明发展上将整个西方世界抛在身后。我们民族使用何种方法,在那种低下的生产力环境下,诞生出如此丰富多彩的科学成果。我们必须寻根探源,使自己民族文化的源泉,从尘封之中重新喷发出清泉,流淌滋养整个中华民族,我们要加以研究和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它们。
民族文明的底蕴和特点,是民族文化和科学以及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分析16世纪以前中国的文化与科学为什么会走在世界的前列,而在16世纪以后又反被西方超越而甩在他们身后;其中的答案,实际上就在《老子•德道经》和《周易》这两部世界著名的经典之中。
古代东方是凭借着这两部著名经典,使我们的祖先产生大慧大智,而不仅仅是直觉与灵感,是在人的精神系统中培养出慧智双运的心灵与头脑,以慧识作为科学创造力的能量源泉,以智识实现慧识的发现,而产生科学的成果。老子的《德道经》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食粮,是中国文化能量的源泉;《周易》则是中国文化和科学发展的方法论;《德道经》和《周易》这两部经典就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泉和土壤。她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文化和科学发展的根柢,是中华文化和科学发展的源头活水。
熊 春 锦
(续前)
(二)、慧智的一元四素方法论
著名物理学家卡普拉在他的《物理学之道》一本中说:“近代物理学中许多新发现与古代东方思维惊人的巧合。这两种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是不可替代的,而是互补的,二者不可偏废,不可排斥,不能通过一个理解另一个,也无法从一个推出另一个,两者都是需要的,并且只有互补,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
那么,什么是古代东方的思维方式呢?这一个重要的命题,由于西方科学家不能深刻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全貌,所以并未作出合符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合理的、科学的命名。我们也不能傻等着他们通才、全才的结论。我们自己的学者对这一关系民族复兴的命题,目前还是莫衷一是,各有不同说法和评价。我觉得还是慧智的一元四素方法论,较能全面中肯地反应出古代中国文明法宝的特点、性质和全貌。
慧智的一元四素方法论,就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一元的德和道,是古代中国文明认识世界的纲领,德和道与《周易》的象、数、理、气相结合,共同构成一元四素,慧智双运而加以运用。她就是中国古代文明论证和认识万物的金钥匙,是启迪慧和智双向同步开发智慧的科学方法,是维系中华民族文明长盛不衰的瑰宝,是中国古代科学能够超前发展的法宝,是令整个西方科学界瞩目的东方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1)一元四素方法论概貌:
一元,即德和道。《子华子•大道》中说:“元,无所不在也。人能守元,元则舍之;人不守元,元则舍之”。也即是《老子•德道经》中所说:“德者道亦德之,失者道亦失之。” 《淮南子•原道》中曾说:“执元德于心而化驰若神”,这也就是说,只要将心灵道德化,精神就能产生质变升华,慧识就能驰骋于万物之间和万物内外,这就是大慧大智和诞生大慧大智的基础是道德。
用德和道为最高统帅和最终归宿的研究方法,就是中国古代的一元论。一元四素方法论,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而由浅入深的、四素逐层级展开和最终归一的、阴阳和谐用中统一的研究方法论。
关于“一元”的深刻内涵,全部蕴藏在《老子•德道经》之中。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我们正在全面展开学习和实践,并且已经讲述了一些内容。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一下《周易》中所含的四素方法论。
象、数、理、气四大方法论,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排列方式和方法。象3、数2、理1、气0,四大方法由简单到深刻,由表面到内核,层级性地加深和扩展,这是一部完整而科学的、逻辑性极强的由浅入深的分析方法论。以旋极图的象为总纲,指导身(包括眼耳鼻舌)体于象,观于象,拟于象;运用慧识悟于数,智识计于数,析于数,推于数;运用慧识科学创造力与智识思维析其理,悟其理,阐其理;运用道德之心与脑以及慧眼观于气,运于气,用于气。这四大系统性的方法论,互为依存,相互佐证,互根互用,互推互演,既揭示万物太极的阳态显性完整内容,同时又揭示万物太极阴态隐性的气场(包括体元与物元,气是三元中的质元)运动变化规律和生成要素以及必然趋势。将万物生成演化和终极归宿的特点和规律,完全纳入四大要素中全面地展开和揭示。从而构成一部完美的、无可匹敌的科学研究方法。
象:《易•系辞》:“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略例》中说“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左传•僖公十五年》中说:“物生而后有象”。《老子•德道经》曰“执大象,天下注”。在用象析的方法中,包括万物万事的本象和拟比类象。万象,形象,景象,现象,象征,象兆,象声,象形,图象,气象。病象,脉象,臟象,卦象,爻象等等。能够知象而解象、破象,进入数、理、气这三个层次中解象,才是通于象。
数:《说文》说:“數,计也”。《老子》曰:“善数者不用筹策”。《祖冲之》:“专攻数术,搜炼古今”。数术(易理、天文、历法的学问),《周礼•地官•大司徒》云:“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汉•王充《论衡》中说:“以计求便,以数取利”。内含策略与权术之意。《后汉书》:“其数有可言焉”。以数论规律性和必然性。数目,数量,数据,天数,气数,数值,数制,数学,数字。数学是一种语言工具,是人类智慧的共同工具,用数学公式、数学图象来表达万物的内容,是最简洁、最准确的方法;数学是一种推理工具,可以进行逻辑推理;数学是一种计量工具,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易经就是用数表述和解析万物的变化规律。
理:《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吕氏春秋•劝学》:“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庄子•秋水》:“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道理,理论,理由,理性,理智,理喻。理解,理想。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辨别、分类、加工、处置:管理,治理,理财,理事,理音,自理,修理,总理。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气:《黄帝内经•灵枢》:“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说文》气,云气也。对于“气”的认识,我们从汉代编篡的著名字典《说文》的解释中,就不难发现,当时在儒学家中,已经开始丢失了对“气”字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仅将气仅释为“云气”。天德之炁养神,地谷之氣养形。气是肉眼不可见的物质,属于太极阴鱼、太极黑中的物质与规律。但是她却是能量,是万物变化的动力。不把握住她,对万物的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无法接近事物的真理。因此,知气、识气、观气、用气,就成为一元四素方法论当中最为难以掌握的一个环节。需要“修之身,其德乃真”的艰苦实践和长期培养,才能“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系辞传上》)进而用气对象数理进行顺证和反证,产生的结论也就能够成为真理。
(待续)
熊 春 锦
(续前)
(2)、《易经》的灵魂是一元四素
《周易》是上古时代中国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数学、历法、音律学、物候学、兵法学、医学、人体科学、内环境学、外环境学等等,无所不包的一元四素大一统的科学。她是古今中外,不同于任何其它理论科学的一部巨型科学大体系,但是又归纳于一元的总领之中。
《周易》它运用象数理气所进行研究的方法,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在无限高度,无限广度,无限深度,无限细微的领域之中自由地展开她的方法。象数理气的方法论,具有统一性,无限性,简单性,和谐性,全息性,可证性等等特点。她既具有高超的抽象性又具有缜密的逻辑有序性。这是世界其它任何科学理论所不能与其匹敌的科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在介绍《周易》时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周易》既具有高度概括性、高度抽象性,又具有象数理气方法论的缜密逻辑性,她是一个具有普适规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古代中国正是在这一基本理论的滋养中,运用象数理气的方法论,取得了一系列震惊中外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周易》并不是鸿篇巨制,它简单地由《易经》和《易传》二部分共同组成。只有几万字的内容。但是,它却与《老子•德道经》一样,是一部古代慧识与智识完美结合而诞生的一部巨著,内容博大精深,虽然名为“易”却难,虽然难却又简易。中国历代的治易学者,如同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他们皓首穷经,世代传承,留下来的著述,浩如烟海。但是,真正能把握《周易》的灵魂,挥洒自如地运用象数理气方法论,探其精微,“极深而研几”的大家名流,却又寥落如寒星,为数不并多。能用易经“象数理”者居多,而用一元和气驾驭象数理者稀。
古往今来,学《易》者多如牛毛,大成者却颇为稀少。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现象呢?这是因为《周易》是一门需要慧与智双向同步开发,才能学习和运用的学科,学《易》并不像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只凭后天的智识、小聪明,勤奋钻研就完全可以学习和掌握,并且能够步入全面和深刻的状态中。《易》并不是一门只需要勤奋努力,刻苦学习,持之以恒,就终究会学有所成的一门科学。学习周易和运用周易,后天的智识只能作为工具,作为桥梁,作为载体在学习中使用。
学习《易》只有启动和运用心中的慧识,慧识和智识同步才能真正地学习她和运用它,思识慧性才是掌握和运用它的钥匙。这一特点也正是能够使西方科学家获得“灵感”的重要原因所在。西方科学的发展,的确诚如他们自己的切身体会而言,是产生于99%的勤奋和1%的灵感之中。但是仅有闪现性的灵感和片段性的灵感,还不足以全面问鼎和掌握《周易》,学习和掌握以及运用《周易》,必须具有稳定的“慧性”才能达成目的。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学习和研究方法选错了路径,也就必然是南辕北辙,空无所获,终竟不可能将易学的象数理气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而人与《易》必然殊途歧路。
《易•系辞》中其实已经明白地告诫后来的学易者和研究者:“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如果不弄明白什么叫“无思”、“无为”,不识“无思”的“无”字并不是“無”,不知甲骨文的“思”字上边是个头顶“囟”门的囟,而不是“田”。不能将心与头顶的囟门连接成一体,深入地实践和运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那么《周易》的学习也就终难有所成就。只有认识到《易经》独特的学习和解读方法,窥其门径,探其奥秘,才能登堂入室而明易知经。这个独特的学习方法,就是老子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也是《大学》中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所以《老子•德道经》又是学《易》的必修课,“万物尊道而贵德”的心身实践,将德和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才是打开易学之门的钥匙和敲门砖。
简要地介绍学习、掌握和运用《周易》的诀窍,主要是为了全面解析中国古代科学研究方法逐步在我国失落的原因,以及探讨如何恢复其生机,掌握古代中国智和慧同步开发,慧智双运,慧智同用地继承中华文化中的绝学,真实不虚地实现道德复兴和民族复兴。而我们正在开展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正是基于这些原理,从德和道的一元与象数理气高度协调统一,培育我们民族教育中早已淡忘了的慧识,提升科学创造力的能量源泉,达到慧智双运。从而不仅能掌握《周易》,还能超越西方的直觉与灵感,使我们整个民族的科学创造力水平,重新进入世界的前列。
(系列一续完,后续文章待续,谢谢)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二
欢迎光临道德知音论坛http://www.daode.biz/index.php
第 二 课
熊 春 锦
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
上一课我们讲了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
一、民族的复兴需要慧智双运型教育
(一)、中西对比分析慧识教育的失落
(二)、慧智的一元四素方法论:
(1)、一元四素方法论概貌
(2)、《易经》的灵魂是一元四素。
今天我们讲:
(三)、智与慧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1)、亟待恢复慧智同步开发教育
(2)、国家教育、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开慧益智
(3)、从三因论看教育瑰宝的丢失
第三节、智与慧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分析古代中国文化和科学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德道经》和《易经》都高度强调“无思”、“无为”。无思无为状态是先天慧识处于第一性,后天智识处于第二性的一种慧性状态。这一种状态,在西方是没有的,西方文化的记录中,只有灵感、直觉、潜意识、下意识等含混模糊的概念,并不像古代东方先哲将智与慧严格地区分开来,各成独立系统,并且创造出开发全民慧识的方法。这种差异性我在西方讲学实践中深有体会,许多人类慧识系统方面的名词,他们都没有相通或者可以借鉴的名词和术语,表述起来颇为困难,也难以达到准确无误。但是,他们却高度重视和保护着对直觉与灵感的培育与提升,甚至在待人接物、交友办事中都充分利用着直觉。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并不难发现这一点。
(1)、亟待恢复慧智同步开发教育
慧与智是一个完美的太极图模式,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丢弃慧识的唯智教育是盲人型愚智教育,缺乏智识的唯慧教育是瘸腿型昧慧教育。只有执两用中,以德育居中统领慧与智,德慧智同步培养的教育才是最完美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既具有道德心灵,又具有丰富科学创造力的优秀人才。
人类的精神系统中,天然地具备着两套思维模式,这就是慧识模式的“思”和智识模式的“想”,我们无权阉割其中的任何一种模式。人为地破坏其中任何一种思维模式,都是对生命的摧残和践踏。无为无思的状态就是慧识状态,有为有想的状态就是智识状态。但是,我们近代主要是沿袭西方的提法,而且几十年来还主动回避“灵感”的存在,这就更加造成对中国古代文化科学中以开启慧识为主、慧智为用方法论认识的困难。无法迅速认清自己祖先们慧智双运的方法论,无法继承和发扬,那么科学的创造力也就成了纸上谈兵,研究也就处于无的放矢的状态之中。
智:意识,智识,禀性意识,习性意识,为学日益,正念。五谷之氣养智。
慧:思识,慧识,灵感思维,潜在意识,为道日损,正觉。五德能量养神。
智与慧,一对阴阳,中气(一、德)以为和。共为三,加上○(道),为统帅,则构成为四进位制的“0、1、2、3”,生物电脑的基本运算模式组成,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而智与慧同步得到开发提升。人类细胞内的DNA中的四个碱基对,阴阳各四,共同启动,慧智互运,八卦运算在德一能量的作用下,协同功能整体启动,和谐发展而慧识与智识同步提升,在道德能量为支撑和基础的前提下,双向同步开启慧和智。以慧性为主导,智识为辅助,学习《易经》,掌握和运用《易》学中的象数理气,先天与后天同步,运用自如地进入人类文化、哲学、科学各个领域中发展各个领域作出优秀的发展。
我们一旦回溯到古代中国文化、哲学、科学的源头活水之处,解析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基本元素,鉴别和考证这些基本元素的作用,(后面我们还将考证一下东方语言和文字的慧智特性,与西方的不同特点,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画成一幅图表)。那么,固囿在现代智识为主、西方文化影响为用、坐井观天论古人的现象也就自然会消散得无踪无影,一切真相也就容易大白于天下。
(待续)
第 二 课
熊 春 锦
(续前)
(2)、国家教育、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开慧益智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慧智双运,培贤育圣。
教中寓学,以理自修;学中寓教,道传中华。
教育的失误必将导致民族发展生机的缺失。这种缺失,将给我们科学的创造力带来萎缩和消失。以上我们简要地分析比较了中国与西方文化和科学发展的现象,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弊端所在。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民族的教育自明朝开始,就放弃了对国民进行慧智同步开发的教育。仅从智识的提升上进行封闭式的教育,完全丧失了科学创造的活力以及营养。片面强调教育的同一性、统一性,却忘记了对每个人慧性的开发和应用,这种使民族失去发展生机的教育理念,一直祸害我们民族长达七百年之久。清末时虽然开始废除“八股”,引进西方式的教育模式;但是,我们却学得并不完整,并不全面,老八股像个幽灵一样,挥之不去。类八股、新八股不断出现,始终未见将慧性开发列入国家教育的理念之中。
有一则关于中国和美国相互考察教育的结果非常有趣,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其中的差别所在,对于我们了解我们教育弊端极为有帮助。
1979年6月,中国派出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他们的初级教育。回国以后访问团撰写了一份长达三万字的报告,在其中的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讲到了现象和观感,并且作出预言。
美国学生接受美国式初级教育的表现:
1、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
3、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翘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在最后的结论部分,写出了预言般的评价: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到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撰写了一份报告,在其中的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讲到了现象和观感,并且也作了预言:
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将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
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
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
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在报告的结论部分,美国人是这么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有趣的是,我们再看结果。
但是,25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却培养出了五六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二百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相反,中国“优秀”的教育制度却还没有一所学校能够培养出一个这样的人才。虽然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金银大奖大都被中国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抱走了,但是,诺贝尔科学奖却总是与中国科学家无缘份。中美两家考察者的预言都错了!
错在哪里?分析一下现象的背后就可以明白。双方都错了,中方不识美方教育优秀之处在哪里,美方则不识中方的弊病之所在。请看我们批评的美国教育“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这一条在我们看来是“病入膏肓”的表现,然而运用一元四素方法论而析之,这却是美国教育精华中的精华。特别是重音乐和美术这两样教育,正是抓住了对直觉与灵感进行启迪性教育培养的关键。
《老子•德道经》中说:“上善治水,水利万物而有静。”一切含有善美信息的事物都具有治水、改变水的作用,这样的水具有携带善美信息能量的作用,是精神系统中的最佳营养,对人的慧识系统具有滋养和启迪的功效。孩子们体内80-90%全是水,而滋养慧识的能量是没有屏蔽性的,在这种教育环境熏陶下,培育的正是后天智识后面的先天慧识。他们的孩子在学校初期教育中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依据好奇心去选择,这其中就含有顺应孩子们先天无为自然选择的空间,孩子们八岁前还是先天无为内环境,八岁至十五岁的少年时期是处于先天无为向后天有为过渡的生命时期。每个人的精神领域,其实都具有自动筛选的能力,区别是否对精神发挥“营养”作用的能力。西方教育正是顺应孩子们的这种自我筛选功能,使他们的直觉与灵感获得营养,从而培养和储存着科学创造力,使其在未来的岁月中得以发挥和显现。
而我们过早地强迫引导孩子们所喜爱的“数理化”却是“中性”的物质,它们所携带的信息,对精神系统完全不具备“营养”的作用。这种中性的特点与八股具有相似性。“数理化”的中性,反而能够消耗精神系统的营养,需要损耗大量的精神能量通过后天智识记忆与储存。我们的孩子过早地在这种高度重视“数理化”的教育环境中,精神系统其实是处在一种饥饿干渴的状态中,反而大量消耗库储的能量。这种能量的储备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竭的。慧识在教育的早期就被制约和扼制,只能在后天智识系统中全面发展,不可能具备需要灵性慧识才能够启动的科学创造性和科学创造能力。我们的孩子那么早地中止获得精神营养,将最佳的获能养性、开慧益智的生命期,干耗在后天意识的提升中,虽然他们起早贪黑,勤奋远甚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正像一段校园顺口溜所言:“学生是人生的写照,学的比驴都累,混的比猪还差,起的比鸡还早,放学比小姐还晚,……更惨的是,看起来比谁都好!”我们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却都是让他们损伤、干耗先天慧性、丧失科学创造力的一种白忙乎,真是有点悲哀!
人的精神系统是需要营养支撑的,这是一种能量,“天德养精神,地谷养命形。”凡是符合善美的物和事都携带有这种能量。我们以前谈过,后边还有专篇讲此问题。精神系统中慧识的贫困必将导致智识科学创造力的贫乏,因为精神系统中并不单纯只是智识,它的里面还有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比智识更重要的慧识。只有培养它、开发它、提升它,人才能够具有强大的科学创造性和创造力。
这么多年以来,虽然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金银大奖我们可以都捧回来,但是其中的代价却极为惨重,我们所牺牲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慧识和它所富含的科学创造力。所以,当孩子们满腹“数理化”地踏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后,由于心灵中的慧性早已经被摧残得毫无活力,连最起码的直觉与灵感也无法生成,科学创造力也就毫无生气。这么多年,我们难以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症结也在于此。其实也证明我们教育的理念,迄今仍然还未走出“八股文”的阴影。还在运用着传统文化中的真糟粕而不是真精华。我们由于没有真实地在传统文化中与“圣人谋”,因而分不清精华和糟粕,抛弃的反而可能就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真精华。
分析现代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差别与区别所在,回顾与解析中国的文化发展史,我们可以痛切地感到,我们的教育模式急需改革。能够全面启迪孩子们慧识的经典诵读,要尽快地铺展开来,坚持下去,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使慧识与智识同步发展。才能尽快弥补教育失误中的损失,也可以先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我们的祖先其实给我们承传了一部完美的、能够系统性地开发慧识功能的教育大纲,从文字到语言以及经典诵读方法,无一不是在为我们后代同步开发慧识和智识所设计。这一系统早已经形成,只是等待着、期盼着子孙后代主动地去应用。我们历史上曾经很好地利用过,因而创造了汉唐的辉煌。我们也阉割过它,抽掉了它的灵魂,将能量最强、最丰富的《老子•德道经》和《易经》从经典诵读中轻率地抛弃,弄出一个木乃伊式的八股,我们的民族因此而吞咽了七八百年使整个民族缺乏优胜于西方科学创造力的苦果。
建立在一元四素方法论之上的经典诵读,是我们民族古代培养圣贤与天才的科学方法。因为他们早已经洞察了生命深层的奥秘,并且将他们的大智慧深植在几部最著名的经典之中。只要我们的孩子坚持诵读,就能从经典中获得慧识与智识的双重营养能量,系统性地培养整个精神系统,而不是单纯的直觉与灵感闪现。经典诵读能够培养和开发出稳定而全面的慧识,这种开发培养如果一旦形成,将会远胜于西方对直觉与灵感培养的模式,使整个民族的科学创造力迅速提升,并且重新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爱迪生曾经说:“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可见西方对慧识全系统的认识,远比东方的认识狭小。东方是按照老子思想中的“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建立慧识与智识同步开发的理念,运用一元四素方法论将慧和智这一对阴阳囊括于旋极图之中,中央运用德的能量居中为和,使慧与智同时均衡获得德能的营养,从而稳定地双向同步发展,从而培养、成长为一个慧智双运的系统。
只要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国家教育都高度重视了对《老子•德道经》和《易经》这两部经典的诵读,那么不论我们处在生命发展的任何年龄段,都能从这两个精神营养极为丰富的井泉之中吸取丰富的精神滋养能量,提升慧和智。我相信只要我们开展好德慧智经典诵读,那么众多的天才将会在50%的慧识加上50%的汗水中顺利诞生,使我们民族的科学创造力成为举世瞩目的国度。
(待续)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二
欢迎光临道德知音论坛http://www.daode.biz/index.php
第 二 课
熊 春 锦
(续前)
(3)、从三因论中看教育瑰宝的丢失
在解析中国古代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丢失,从而造成中国文明的发展在十六世纪以后落后于西方的分析中。我们不仅要分析考证解析一些关键的基本元素,而且要运用老子:“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中所包含的三因学说方法论。运用三因分析法则比较易于全面和深刻地进行分析其中的原因,揭示问题形成的实质所在,进而寻找出正确的解决之道。
老子“三生万物”的思想,其中所含的就有一部“三因论”的学说和思想。三因论,本属于道学实践中分析生命、内证德道的一个方法论,但是它同样适用于对社会发展的分析,适用于对万事万物的分析。
三因论,就是指万物万事的外因、内因、本因。外因和内因,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对阴阳的内容,各家解析阴阳、正反方面的学说分析,汗牛充栋,十分丰富。但是,在大多数人的分析中,却都忽视了老子所总结的“中气以为和”这个“本因”在其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本因是变化的能量。不注意万物万事“本因”的作用力,也就必然会深陷于阴阳二的漩涡之中,难以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到真正正确的解决方法。这大概也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是左倾就是右倾,始终难以把握住太极弦,居中而前进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因”的理念,是运用旋极图解析万物的一种“象”析方法。运用此旋极图对我们掌握老子“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与万物阴阳变化的规律性以及如何指导事与物向良性方向转化,极为有用。
三因认识论,一元四数(象数理气)的分析法,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科学认识人类自己和自然的重要方法论。逻辑推理思维全部都包含在三因论和象数理气认识的全过程之中。老子所说的“天下之大作于细,天下之难作于易”之中,所说的“细”,就是要细到分析出外因、内因和本因,细,要深入到本因之中探其微细而知气,寻出其内在德性和能量的缺失原因。老子所提到的“易”,并非简单地指容易的“易”,而是包含着日月交替运动规律之易,是万物万事运行变化客观规律、循环轨迹之“易”,是《易经》之易。
一元四素方法论,就是要运用易学的“象”,透过万物的表象和易象探寻其实质和实相,进而运用数来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按事物本身的规律依据道德理论中相应的标准对事物进行辨别、分类、加工、处置、理喻、理解,将理性上升为理论。这样还仍然不够,还要摒除一切杂念进入“坐忘”之境,用心中的思识与大脑中的智识合一,进入冥思状态求证气态中慧观后的结果,与大自然环境天人合一,“观之于物而知身,观之于身而知气”,运用“气”这个德的能量作为载体,从而在“慧知”中得出最深刻的结果“知道”,知最深刻、知最全面的规律性。整体把握住万物阴阳属性的一体两面和其内在变化的源动力,充分显示出大一统性和执两用中性。
一元四素这一方法论,将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的哲学思想,将老子对宇宙真理最深刻、最全面的揭示,转化成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使这一哲学理论,具有可验证性,可应用性,可推动社会正确发展性,从而构成人类最完美的科学研究方法论。
因此,运用三因论的分析方法,寻找一元四素方法论在我国历史上逐步丢失的原因,极其重要,我们要通过寻找民族文化之根,分析其原因,才能使一元四素科学方法论薪火续传,重绽光明。我们可以用三因论进行下面的一些解析和求证,大家也可以运用此方法进行拓展。
本因,人们心灵的离道失德,社会整体的离道失德,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疏远是重要的本因。老子揭示说:“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竭”。人类精神和肉体的最佳营养能量是“德一”,人的精神灵性,聪明才智具备这个德时就具有灵慧,丧失德一灵慧就会枯竭。人类一旦离道失德,不能保持淳德“一”的状态,失去德性能量的沐浴滋养,精神的灵性慧识将进入休眠,才智必然也同样会发生枯竭,当人们的精神世界从“天下为公”下滑到“天下为家”以及“天下为私”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心理活动状态时,这个能量的源泉也就被我们自己所破坏。丢失道治和德治的内环境状态以后,没有德一能量源源不断地供给慧识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那么“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就必然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门学说。丢失“一元”以后,象数理气的解析法,也就必然无法完整的使用。
一元的德和道,同样是物质能量,是启迪、生养道德心灵和慧性、慧识的营养源泉,而道德心灵慧性又是大脑“慧智双运”能量的供给站,心与脑在这个基础上的相通,“心为神脏,脑为神腑”(《黄帝内经》)心与脑协调和谐,才能教育出、培养出大智慧。
一元的德和道,始终是支撑易学象数理气方法论完整使用的基础,这个基础一旦缺失,能量不全不足,也就必然招致内因和外因全面发生改变。
内因,中国古代文化、科学、哲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社会逐步在老子所揭示的道治、德治、仁治、义治、礼治、智治的下滑规律中发展,人们德性的品格和能量,缺损逐步加剧。这一社会现象形成的综合力,就使完整的一元四素方法论产生了离散和丢失,最终发生了理形学说与理气学说的分野。先,失之于“一元”不能维系四素(象数理气)的完整性;后,理气学说被迫独立出来进入民间流传,而且还将其中的一元明显丢失了。然而主流社会则形成只能运用后天智识使用“象数理”的“理形”学派进行发展,这就使中国文化和科学的发展从此失去了一元四素方法论的完整性和一元统一性。这一现象发展至宋代,当朱程理学出现以后,在导致孔子儒学入世治世精神的丢失和僵化的过程中,更加促成了这种分崩离析。
历史发展到明朝时,《四书五经大全》的出现,导致国家教育的 “《大全》出而经说亡”,“八股行而古学弃”。对于各种具备高能量的经丢弃了,八股出现以后,国家教育就走上了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汉唐时期用《老子•德道经》进行必修课教育的模式完全消失,营养学子们心灵慧性和大脑慧与智的精神食粮完全断绝和枯竭。“八股”将所有学子的心身和民族的文化教育全都禁锢在一个很小的框框之内。整个民族文化的教育,失去了一元四素的完整性,一元被切断,慧性的丰富能量来源枯竭了,“象数理气”四素也被切割成“象数理”三元素,完全以后天智识为用选拔人才,《易经》也就自然地降格为单纯的预测卜卦的市井之术。
我们研究了西方的哲学和科学发展的特点以后,不难发现西方同样并没有离开“象数理”这三大领域研究认识世界,但是却特别重视对直觉与灵感的培养。我国在明朝以前的国家教育模式是自然地遵循着一元四素的整体教育理念,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教育和培养先天慧识。
西方是用宗教信仰的方式替代着“一元”的理念,他们研究的对象缺乏我国古代的道○和德一这两大范畴。中国古代科学是按照“三生万物”的理论框架展开科学研究,最上层是道○,第二层是德一,第三层级才是太极阴阳的二,第四层级是“三生万物”。“居于道用于一运于二演于三”,“中气以为和”,形成研究万物的理论模式。而西方科学界则是长期在太极阴阳二的模式中展开深入的研究,向上未建立对一和○的系统理论,向下未把握住三生万物的真谛。但是他们却始终没有放弃直觉和灵感对文化、哲学和科学的启迪性作用,从而没有丧失科学创造力,这个太极黑中的精华他们并没有主动丢失。
当西方诞生了以欧几米德几何学为代表的形式逻辑思维方法和以培根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实验方法,铸造出这两大法宝以后,在直觉与灵感的率领下,科学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现,他们的文明才迅速超越我们。
但是,由于西方既缺乏对阴阳二以上的理论认识,也缺乏对“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的认识,没有一元大统一的最高架构“德一和道○”,因此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就又似乎走到了发展的尽头。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的当今,在全世界出现研究“老学”的热潮。在这个大潮中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他们在《老子•德道经》中所寻觅探索的绝不是科学发展的公式,而是能够提升他们直觉和灵感的精神食粮。因为德国哲人尼采早就向整个西方宣示《老子•德道经》:“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反过来看我们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法宝一元四素方法论,就不难发现,一元的德道大一统论,德一就是民族精神的食粮和科学发展的动力,是每个人慧心、慧性、慧识能量的源泉;道○是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必然归宿。这其中要想进入一和○,对人类的德道品格素质要求极高,而且必须将象数理气这四素完整地把握住应用好,才能实现归于德一合于道○,实现真正的一元状态。一元的德道和四素中的气学,才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灵魂。丢失了她们,中国文明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
从内因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世界文明发展的动力,科学创造力的来源其实至简至易,并不复杂,唯有慧和智二个字而已。西方是一个“有之以为利”的民族群体,他们对生命本来就具备的慧性系统,仅仅发现了片段式、闪现式的直觉和灵感。但是他们一旦发现它们具有科学创造性、科学创造力以后,发现其有利性以后就始终牢牢抓住始终不再放松。而东方则是一个高度重视“无之以为用”的民族群体,更注重生命的全貌,在本因、内因、外因这三因中系统地研究生命。力求全面开发人的慧性系统,升华生命的存在性。并不是高度重视将这种比较全面和稳定的慧识应用于社会发展的科学创造力之中。
中国古代对生命慧与智的研究全面而且细致,是一部完整的系统学说。在明朝以前是一个自然应用的过程,因此宋代以前的汉唐时期,我们民族的科学创造力极为辉煌,发明与科学创造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列。但是在明朝以后,由于自然形成的一元四素系统型的教育理念被阉割,国家教育纲要中仅剩下“象数理”三元素,而且这个三素中的象与数也糊模不清,仅剩下一个孤零的“理学”,而且并不象西方那样高度重视直觉和灵感。对人体慧性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完全被窒息,科学创造力能量的源泉被人为地尘封。因而近八百年间,我们不具备培育科学创造力的教育形态,招致整个民族社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展的速度,也就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外因,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进入义治时期以后,一元的社会环境已经崩塌不全,四素的运用也就飘荡不稳,四素方法论的解体也就必然迟早终会发生。在四素方法论逐步解体的过程中,古代科学研究的整体理论基础并未发生改变,当外因的社会大环境尊道贵德的形势出现转机时,四素论又能复而重合成为一体,也就又能再次产生科学发展动力的作用。这种现象也显示出《老子•德道经》是一元的灵魂,是四素的能量源泉,是社会发展科学创造力的坚实基础。
例如汉朝、唐朝和宋朝早期,由于社会崇尚黄老之学,尊道贵德,文人还保持着诵读《老子•德道经》以及“半日应厅堂,半日行坐忘”的良好习惯,这就使一元四素方法论,能够重新整合而发生作用,使古代的科学发展不致于完全断裂。但是,当封建王朝延续到明朝,明朝全面彻底地进行“罢黜百家,独尊理学”,限制和扼杀百家争鸣学术环境的产生,将《老子•德道经》划归宗教,在国民经典诵读中不再作为必修课诵念,此时,终于导致一元四素方法论的彻底分崩离析。理形与理气各成学派,但是理形学派由于获得统治者的推崇而成为社会的主流。理气学派反而流落民间,退隐山林。从此中国的文化、科学、哲学等各领域,全面进入发展僵化的时期。
在这种前提下,由于历代统治者不能“得一以为天下正”。专制于“毋已贵以高”,最终使中国古代优秀的科学方法论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复兴德道,重振纲纪,再次跻身于世界民族前列的机遇。明朝以后,国民教育的科考取士跌入了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的僵化模式之中,毫无灵慧的科学创造性可言。
他的慧性远不如同时代的白玉蟾,例如“偶中尔”的故事,就说明他纯粹是文字型功夫,作品中没有高能量的内涵。但是朝廷却将他的《四书集注》作为唯一的范本,弃经不用,致使一代又一代学子们的慧性能量枯竭,毫无创造性萌生。四书的德一能量承载性远不及五经丰富,明朝“独用四书,弃经不用”,这是民族教育中最大的失误。而且,在这以后我们的社会大环境始终缺乏类似西方民主社会的外因大环境,所以也就既不能使民族的瑰宝重新发挥作用,也同时难以诞生“逻辑推理,实验证伪”式的法宝。
我们要看到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好几个盛世,道德精神、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几度领先于世界。这些奇观同样都毫无例外地产生于封建专制的社会背景中,一元四素方法论,虽然历尽秦代的“焚书坑儒”,汉代的“溺冠羞士”,明朝的“理学淘汰”,清朝的“文字冤狱”,民国的“全盘西化”……等等血与火的洗炼,但是她却如同火中的凤凰,只要当政者能够运用《老子•德道经》,或者给予一个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奇迹就会出现。
纵而观之,中国文化的发展好象一个死循环的圆周一样,其实这种死循环,不会无限制地循环下去,因为这只是外因,只是外部大环境因素。中国文化一元四素方法论,她所反应的是研究自然万物的根本规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她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西方的“逻辑推理,实验证伪”虽然精妙,但是,如果长期缺乏系统型的慧识主导,科学创造力的能量终将不继,最终也必然会汇归于这一最完美的自然法则的方法论之中。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良好适宜的社会大环境,是德慧智全面发展、一元四素方法论丰富和发展所需要的客观条件。
中华民族德与道的“本因”根深蒂固,一元四素强劲的生命力这一“内因”始终蓄势待发。只期待着“外因”社会发展条件的出现,就能够蓬蓬勃勃展现开来,深入发展下去,发挥她无比强大的科学能量,推动民族和国家,乃至世界的健康发展。
中国古代一元四素方法论的法宝,内容极其丰富,博大精深。在历史上虽然历尽灾难,再也难见周朝时期的全貌,但是《老子•德道经》《周易》《黄帝内经》这三部著名经典中,仍然保存着一元四素方法论的精华和概貌,全面复兴她,并不十分困难。我们中华民族始终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一种精神境界,民族复兴,我当其责;道德复兴,我当其任。我们要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让中国古代一元四元素的科学方法论,让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恢复生机,重新担负起使中华民族跻身世界前列的法宝作用。
而今我们已经具有西方的两大法宝在“象数理”领域中应用的百年经验,只要我们能恢复一元的德道环境基础,在象数理中注入中华特有的理气科学,益智开慧,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吸取慧识与智识的丰富营养,开启慧灵之心,一元四素方法论整体为用,三因学说引导我们分析事物为用,我们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弘愿就一定能够实现!
好,我们运用大约一小时的时间,完成了这一课时的内容,请大家按照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对所讲的内容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理念,是我们继承历史精华,开创民族美好未来,提升全民道德素养和科学创造力的重要举措。虽然具有众多历史经验可资借鉴,但是也需要每一个爱好传统道德文化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欢迎你的参与,修之身、修之家而兴民族旺国家。再次感谢你的聆听和阅读。
谢谢!再见。欢迎光临道德知音论坛http://www.daode.biz/index.php
(系列二续完,下文待续)
第 三 课
熊 春 锦
本课内容提要
第二章 上善治水论德慧智教育
第一节、上善治水利物有静;
第二节、科学识水知圣言;
(1)水具有聆听功能对教育观念的启迪;
(2)水具有阅读功能对教育的启迪;
(3)从水具有分辨语言文字的功能看教育
(4)集体祝福水变美
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大家好!
以上二课我们完成了“民族的复兴需要慧智双运型教育”一章中的三节内容的讲解。下面我们讲解一下第二章。这一章的题目是“上善治水论德慧智教育”下面共分二节,第一节上善治水利物有静;第二节科学识水知圣言;其中又分为水具有聆听功能对教育观念的启迪;水具有阅读功能对教育的启迪;从水具有分辨语言文字的功能看教育等三部分。好,现在我们开始讲。
第二章  上善治水论德慧智教育
近代的几百年,由于人们受西方精神与物质对立理念的深刻影响,将精神能量物质人为地强行非物质化,未能解读出老子给我们揭示的大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德辩证法的理念,不能认知精神与物质都是物质,只是各有阴阳属性的不同。而且更难以深知物质与精神这一对阴阳,在德一的“中气以为和”的主宰下能够完美和谐统一。长期深陷于太极阴阳内的唯物与唯心之争,使我们对生命的理解长期局限在有限的智识水平之中。
经典诵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教育方法,是民族文化薪火承传的法宝。民族振兴,首在教育的振兴。但是,迄至今天经典诵读活动,还是民间社会行为,并没有纳入国家教育的总纲之中,还需要我们共同的继续努力。人们对于经典诵读的重要性、科学性仍然存在着种种疑虑,还在观望与等待之中。
经典诵读的科学原理,其实早就蕴藏在《老子•德道经》对生命的深刻揭示之中,近代科学对水的研究水结晶成果的出现,也再一次验证了老子思想理论的无比科学性。
第一节              上善治水利物有静
《老子•德道经》对人的生命进行了全面而且深刻的揭示,她既是一部生命科学的经典也是一部民族教育的经典。老子早在几千年前他就深刻地指出“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老子•德道经》)。上善治水,上善为什么能够治水?用上善治什么水?这一点在汉代以后,文化人由于缺乏深刻的内修实践,已经不能解析老子的原意,不能解析上善治水。因此就篡改成“上善若水”,将这个“治”改成了“若”。这一改就将老子对生命的深刻观察所得出方法论全部丢弃了,只留下了理性描述的朦胧,殊为可惜。
老子本意所讲的上善治水,就是指对我们的生命之水用上善的德进行治理、管理和调治,从而使人生完成性命在德道之路上的回归;上善治水,就是用感恩和赞美之心对待万事万物。
上善治水,其实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圣人之治的方法论,是“修之身,其德乃真”的教育总纲,也是具体实践的指导方法。而且我们也可以从这四个字中窥见出:老子就是中国风水学的鼻祖,是外环境学的创始人。所以,我们在校勘中坚决恢复了老子思想的原貌。
众所周知,人在胎儿时期,完全浸泡在水(羊水)之中,体内分布着95%以上的水;而在婴幼儿时期(4-8岁),身体内占有90%的水分;即使在成人时期,体内的水分也高达70%。可见水是我们生命的主体成分,那么人的一生也就毫无例外地在以水为占主导地位的内环境和外环境中完成生命的全部进程。
我们一生的胎婴时期、幼儿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成人时期、老年时期的六大人生阶段,抓住了治水,也就是抓住了一生的德道实践。用上善治理终生的水,也就抓住了人生的根本。我们一生都应当善加利用“上善治水”的这一科学原理,主动运用上善的淳德治理我们生命体中的水,因为对水用善治之,就能使水发生德性的改变,从而利益于万物的生长发展。
人是万物之灵,人是宇宙万物的全息缩影。水被德性化以后,既能利益我们的生命,也能利益外环境中的万物。“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身中的水被德善以后就能使人清静,使人的精神得到净化,使人在静定之中得到升华。“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静,就是寂然不动,在静定之中才能“感而遂通”知达万物。
我们都知道,动与静是一对阴阳,在人的一生之中少儿期是最好动的一个人生时期。近代儿童多动症发病率相当高,是一个令家长们头疼的大问题,那么老子在这里所开出的医治处方,不是镇静剂而是最根本的根治方案,“水善”则“有静”。孩子们体内的水被经典给净化了,被德善所改变了,也就自然而然地温文尔雅,“有静”可以产生了。我们在德慧智经典诵读推广中,大量的事例验证了这个处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上善治水,对生命之水运用“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不论孩子们的德性的基因是何种状态,一概用上善治理他们的生命之水,用经典诵读使其净化,充满德善。这就是修之身,其德乃真。这就是修性、修命,这就是培养道德心灵,开启慧心,培育慧识,健全大脑,益智开慧。
“上善治水”四个字,就将千门万法全都囊括在其中,精炼无比。上善治水就是正确的道德人生之路,就是圣人之治方法论的真髓。
经典诵读是最佳的“上善治水”的方法之一。我们仅就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少年养正、青年养志这四个阶段而言,由于孩子处在一个先天无为向后天有为,逐步发展过渡的人生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早期的道治、德治时期,母亲父亲主动给胎儿、婴儿诵读,播放有能量的经典诵读录音让胎儿在胎胞中聆听、婴儿在身旁聆听,在孩童学语以后,让孩子自己长期坚持诵读经典,让孩子通过各种方法多看古今中外经典画作,多听古今中外经典乐曲。也就毫无疑问地让孩子们体内的“水”处于一个上善纯美的环境之中。上善治水的方法论,也就成功地应用于孩子发育成长的全过程之内。
在对经典“被动”听诵和“主动”自诵的较长时期内,孩子的大脑或许不容易理解经典中所蕴涵的上善内涵,但是体内的“水”却可以明白、可以接受、分辨、记忆、形化经典中的信息,经典能量不断地反复浸润渗透于体内的水之中。虽然体内的水在不断地摄入和排出,但是通过坚持不懈的诵读,源源不断进入体内的水始终不停地被经典诵读产生的上善能量所“治”理,体内的“水”也就因此上善的治理而变得纯净,产生健康、智慧和愉悦的生理作用,孩子的道德心灵品格与慧性以及慧智型头脑也就必然因之而在纯净、有静的状态中生成、开发和提升。从而实现众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实现我们振兴整个民族的希望。
经典诵读,对于人生的前四阶段而言,并不在于弄懂弄通经典的内涵。而主要是多听,多读,多看,从而熟练掌握,乃至于能够背诵,重点是在于使经典中蕴藏的能量释放出来,在无为之中充分被吸收进入体内的水中,产生无意识的作用。这就是运用经典诵读,进行上善治水的简单方法。
诵读经典不仅是一个大脑接受、心灵呼应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体内的“水”同步在接受、在感悟、被治理的过程。
因为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水能聆听,水能观看,水能分辨,水能记忆。在持续的诵读经典过程中,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体内不断被上善所治之“水”将会把经典中的信息源源不绝地带入全身细胞之内,渗入DNA之中,既能修补先天的不足,又能丰富后天的储存,经典的能量信息将潜移默化地在全身发生置换与储存。
从而在“上善治水”这一从先天入手调治肾水培智德的基础上和前提下,进一步实现“上善治木”而治肝培仁德,“上善治火”而治心培礼德,“上善治土”而治脾培信德,“上善治金”而治肺培义德。当五脏都被上善治水的“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所转化以后,必然会将经典的能量更进一步深化至全身渗骨、渗肉而“骨肉化”,完成上善治水的全过程。对经典的理解也将逐步展开乃至终身不忘,不论将来人生中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应机起用,正确抉择,大机大用。
目前许多人还在怀疑经典诵读的功能和作用,怀疑儿童的吸收能力,其实这些现象所显示的是成人的“无知”,不明“上善治水”之理。我们后天意识暂时还不能知道的,其实孩子们的无为先天思识都“知道”。胎婴期的孩子反而知道得更为深刻和全面,因为他们体内的水知道这些答案。
(待续)
第 三 课
熊 春 锦
(续前)
第二节              科学识水知圣言
对水的本质,我们所知远不如古代圣贤所知,故而长期不能理解老子的上善治水。关于水,的确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大家都熟知的一个说法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值得庆幸的是日本、法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近年来却研究出一个令人世人瞠目的结果:水其实有情,它似乎与人一样具备生命的特征,它能聆听,会观看,有记忆……。
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法国日本和俄罗斯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水其实有情,它能识别文字、图片、声音、意念等不同的信息载体。
早在1987年,法国科学家杰克•班伯尼就曾经做了一个实验,证明水是有“记忆”的,但这一研究结果却始终得不到科学界的认同。
但是,最近俄罗斯社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科学家斯坦尼斯拉夫•泽宁与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又分别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两位科学家都发现,当水面对美好信息时,结晶就会显示出美丽的图形,而遭遇不良信息的水结晶只会显示出离散丑陋的形状。
最重要的是,日俄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水能识别文字、图片、声音、意念等不同的信息载体。如此一来,老子的“上善治水”也就得到了科学的验证。此外“水为心之镜”,“柔情似水”和“女人是水做的”,“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等等民间的一些说法,就显得更有道理了。人们总是认为水没有生命,但是这些科学家却认为水其实有“感应”有“思想”有“记忆”,而且日本科学家则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震动频率和共振波,因此水有生命并不奇怪。
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在了解到法国科学家的试验结论以后,一直有志于进一步寻找这方面更多的、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后来忽然悟出了雪花结晶独一无二的原理(历史上世界各地亿兆粒出现过的雪花,没有两粒是图案完全一样的),于是他就开始观察不同来源的水所结出来的冰粒,晶状图案有甚么分别。江本胜博士(Masaru Emoto)等人多年来研究水的秘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不断改良仪器与方法,终于发明了水结晶拍摄技术,自1994年起,以高速摄影技术来观察水的结晶,得到了惊人的发现。
他们新近发表了实验结果《来自水的信息》一书,证明带有“善良、感谢、神圣”等的美好信息,会让水结晶成美丽的图形,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的信息,会出现离散丑陋的形状。而且无论是文字、声音、意念等,都带有信息的能量。
他《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书插入了大量水结晶的图片,令人对水的认识耳目一新。拍出来的照片显示天然水的结晶都十分漂亮,但是自来水以及受人类工业文明污染的水,结晶却丑陋无比,不少甚至根本结不成冰。
江本胜博士书中的第一张照片特别意味深长,这第一张照片是冰即将融化、但还未达到水的状态的形象,但是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图片,却完全是中文字“水”的完美图形!而且,我们看完所有正向性带美善意韵的所有水结晶照片,没有哪一张不是六角形,丑恶信息的结晶则没有这一共性特征。中国古老河图中所揭示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名言,也就自然地浮现出来。天一,就是德一,所生之水,上善为质,形具六数。这一奇观似乎告诉我们,古代中国祖先们的确是在大智慧的慧观下创造出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并且揭示事物的本质,他们具有对微观的深刻洞察力。
这张图片能使我们对中国的象形文字产生新的理解,中文就是慧智型文字。而且,对老子为什么在几千年以前就能提出“上善治水”的生命理论和方法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他超常的大智慧产生由衷的崇敬。江本胜博士也曾说过:“中文字体非常好。我用繁体字做实验,结晶非常美丽。” 在对中文的简体与繁体字的结晶作以比较时,他也曾经说,水结晶实验结果的比较证明,中文的繁体字信息非常好,比如“愛”,繁体“愛”是用心,简体“爱”是用友,而友谊不用心,没有了繁体“愛”字原来所存在的内涵。
水结晶实验运用简洁、直观、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精神能量的物质性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本身就是科学发展中非常不容易的惊人成果。这个实验触及到了人的精神对物质的影响和作用力这个大的课题,而这方面的科学实验并不多见。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人们争论了几百年的课题。今天能够通过一个简明的实验来探索这个关系,并且得出结论,使人们的智识产生正确的认知,从而证明老子大唯物主义的真理性,其意义非常巨大。
水结晶的科学研究成果,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所揭示的理念,帮助我们冲开了智识认知的局限性。人们即使仍然咬着牙不肯承认人具备先天慧识,不肯承认精神也是物质,也必须首先承认水本身就存着智慧。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水结晶的这一科学研究成果也就为我们复兴道德,为“德慧智经典诵读”提供了全新的科学依据。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展开德慧智经典诵读,让经典诵读成为全民的共识。让经典诵读营养我们精神系统的慧识与智识,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创造能力。
江本胜博士《来自水的信息》著作中描述的水结晶的奇妙结果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引起重视,他的专著及论文已经被翻译成多种不同的语言。在他的研究结果中证明人类的好的意念、善念会使水变得清洁、纯净,结晶美好。他的实验无疑在当今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的时期,带给人们许多新的希望。
就他已发表的水结晶照片所见,情况至为明显:取自巴黎、伦敦、东京、罗马、威尼斯、曼谷、澳门的自来水,都是影象模糊,颜色黯淡,形状扭曲不规则,教人看了心里挺不舒服。
取自香港的自来水也很不像话。取自华盛顿、温哥华、伯恩(瑞士首都)等城市的水,结晶匀称而亮丽,线条明确。
取自南极、各大洲的涌泉及荒郊地下的水,结晶都像宝石首饰那样,令人为之神往、迷倒,绽放出开心的信息。我们看了他的众多的照片,我们也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1)水具有聆听功能对教育观念的启迪
他在大量实验中发现,水具有聆听、观看、感受、记忆的功能。
有一天,江本胜博士研究组的一位摄影师忽然提议说:“让水听听音乐,看看会有甚么样的结晶吧。”难以置信的事于是接二连三发生了,他们发觉:
水听了优雅的音乐,结晶变得漂亮,听了吵闹令人烦厌的音乐,则变得扭曲丑陋。水受到了法师祝福,结晶变得漂亮。
让水聆听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正如明朗爽快的曲调那样美丽而整齐。这张美丽结晶照片证明良性音乐可以给水以活性、愉快的感受。
让水聆听萧邦“离别曲”的水结晶照片。水同样凄然心碎。图片报告说:没有比得到这张水结晶时更令人感到吃惊的了。摄制这张照片的显微镜的倍数与其他照片是一样的,但是“离别”曲竟让基本形状的水结晶被完整地分化得更小,成为地地道道的离别模样。
让水聆听韩国民谣《阿里郎》的水,结晶形状好像心痛万分(该曲描述恋人分手的悲痛心情);让水聆听猫王皮礼士利唱《Heartbreak Hotel》(《碎心酒店》)的水,结晶体竟成了一个破碎的心的形状,部分掉了出来;
让水聆听歌词不雅的现代重金属音乐(摇滚),发现水呈现出解体的影像,似乎打散了原有的结晶形状。实验显示音乐与歌词都可能带有良善美好或丑陋不佳的信息。
让水聆听奥地利民谣《提罗尔的摇篮曲》的水,结晶体内出现了一个婴儿的形状;让水聆听西藏经文诵唱的水,复杂的结晶相互纠结,形成强而有力的形状,恍似西藏经文中描写的曼陀罗(有能量的图案);
最妙不可言的是两幅听过阿根廷探戈音乐的水的照片,结晶不约而同都是双双对对翩然起舞,舞姿甚至令人陶醉神往,飘飘然起来(没有任何其他结晶是双双对对的)。相反,听过某重金属乐曲的水,结晶一片混沌零散,跟该曲愤怒低俗的歌词一样人令人不安难耐。
以上水聆听音乐的能力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其中很意思的是有一曲“夜色森林”,水听过以后的结晶好像也笼罩在朦胧夜色之中。结晶里反映的昏暗不是因为缺少光而是因为缺少声。这些结果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音与形相通,阴阳互根,互相作用。音与形的确是相通的,是和谐的。古代记载中就有铸钟师在钟出炉的那一刻,观钟形即知其音色的故事。即使是现代,某种能发出良好音色的乐器,也必定拥有令人悦目的外形。美妙的音乐能促成美丽的形态。那么,在胎婴养虚的教育中,孕妇聆听经过选择的音乐,也就必然是良好的胎教和婴教。美妙音符的能量,将会为我们的孩子塑造美丽而健康的生命。
水能够欣赏和鉴别音乐,将音乐的不同的能量用不同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那么以水为主要生命物质的胎儿和婴儿,其反应也就必然相同。西班牙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胎儿对音乐具有好恶分辨能力。虽然他们还呆在母亲的腹腔之中,但是科学家却发现,离预产期还有十二周的胎儿特别喜欢莫扎特、威尔第等作曲中的那些轻柔优美,高度和谐的音乐,非常排斥重金属一类的摇滚乐。这些发现验证了以前有人提出的“莫扎特效应”,也就是给胎儿听莫扎特的音乐,头脑会变好的说法。而水的结晶试验成果出现以后,则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美好的乐曲对胎教具有明确的效果,并非虚妄的猜测和没有“科学”性。“轻柔优美,高度和谐”都属于具有“上善”的特性,用以治水,则水结晶美丽动人,传递给胎儿则胎儿“特别喜欢”。运用乐曲上善治水,作用于人在此能得以验证。
科学家们前些年还发现,海豚发出的高频率声音据说能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秘鲁首都利马一家旅馆就为孕妇提供了“海豚胎教疗法”。一些怀有8个月身孕的孕妇就在这家旅馆接受海豚的“胎教”。这个例子和国内外其他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胎儿在母体中4、5个月后逐渐成形,大脑迅速发育,并且有了听觉、触觉、味觉、运动觉等感知能力,可以感受和接收外环境中的信息,这为胎教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人之初,性本善。”胎儿的德性是最纯真的,但也是比较柔弱的,其后天的智性还基本处于未开发的睡眠状态,但是先天的慧性却处于一种未被后天智识屏蔽的状态。孩子们先天无为的慧性,在胎婴时期和幼儿时期(4-8岁)最容易获得开发、培养和提升,使人人本来具备的道和大慧完全展现开来,在心灵和大脑中形成稳定的生理状态,如同安装和设置超大功率的电脑硬件一样,提前进行高品质硬件(大慧大智)的预置。这种预置的成功,就能够为孩子的一生,打下道德品格和大智慧的坚实基础。
我们的民族根据老子“有无之相生也”的理论,早就在深度的慧观和智观中发现,人生的发展是一个从无为先天向有为后天逐步发展的过程。所以,自古至今一直都强调胎婴教育,近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也逐步在验证这些理论的科学性。从胎婴时期起,就给孩子以善和美的教育,对孩子日后成长中的品格和智慧大有俾益。中国古人曾一直强调胎儿所处的环境的重要,“不闻恶声,只听善音”。这一点在水结晶的试验得到了科学验证,所以胎婴养虚时期,对怀孕母亲的品德就提出了更为严格要求。父母必须给胎婴营造一个优良的、不闻恶声的外环境。因此,也不难看出,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外环境,也决定着胎儿的心灵发育将来是否良莠不齐。
西方的初级教育理念中,非常重视孩子们对经典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和培养他们学习和鉴赏。而我们却认为这样做是耽误学业“病入膏盲”的教育,是不务正业。从不安排孩子们对我们民族音乐的鉴赏和学习,也没有对我国古代经典音乐爱好的培养教育。但是,学生们却往往自己去寻找一些剌激性的音乐,陶醉在毫无正向能量的所谓音乐之中,将自己体内的水弄得混浊不堪。我们从水能听的启示中,是否能对我们教育的理念能参悟出一点什么来呢?
(待续)
第 三 课
熊 春 锦
(续前)
(2)水具有阅读功能对教育的启迪
试验者们把同样的水装入多个瓶子之内,然后在纸上写不同的字,并将字面朝内贴到瓶身上,让水‘阅读’,结果显示出水具有阅读世界各国文字的功能,并且能辨别文句中的善恶。让水“看”日文、英文、德文“爱和感谢”一词以后,拍下的水结晶照片非常美丽。实验者说,在当时拍摄的许多水结晶照片中,从未见到过如此漂亮的水结晶。
这使人感悟出:这世界上没有比“爱和感谢”更美的信息了。我们如果常常对人和万物表达“慈爱和感恩”,那么地球上的水和身体里的水以及其它一切都定将变得漂亮动人。
当水阅读、看见了天使一词以后,水呈现出一个美丽的花环状的结晶。但是,“恶魔”一词却使水结晶中心部分呈现出黑色突起形状,感觉得到充满了攻击性。
水看到用多国文字写的‘谢谢’等具有礼德的文字以后,水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型等不同的结晶,但一律都晶莹匀称动人。看到“我们一起做吧”的礼貌性邀请的字句,水结晶形状匀称完整,看到“给我做”这句无礼性的不客气的命令句子,水分子一片凌乱,无法呈现结晶。相反,水看到了不同文字写的“混帐、蠢蛋、可惡、討厭、殺了你”之类咒诅的语句,水都无法结晶,呈現混濁、散亂、醜陋的影像。其中‘火冒三丈,宰了你’那句话,水看了之后,竟呈现出一个小孩被人欺负的影象。
这些现代年轻人挂在嘴边的话,使实验结果发现水结晶丑陋歪扭、破碎、散乱。样子恰似“真噁心讨厌,我要杀了你”的意涵。我们的孩子们是否也这样说话呢?我们为人父母者是否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甚至表现还不如自己的孩子呢?看了这些图片真应该赶快约束我们自己不出恶言,教导孩子们不要再出口粗俗,发出这样带有“歪曲破碎”信息的语言了,不然会使自己的心灵丑陋、体液混浊,影响健康。
对水发出善与恶的信息,能够对水这一物质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是一个震撼科学界,也同时启迪我们对《老子•德道经》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上善治水”更高的崇敬。这类试验直观地揭示了人的精神对物质的影响和作用力。几百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的意念和精神只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不可捉摸,与物质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但是这个实验的结果却反映了物质与精神之间深刻的联系,她们本是一个完美和谐的阴阳太极体,从而验证了中国老子的大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科学性。
而且,实验都是对实物进行200至500倍的放大以后的照片。那么这种观察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微观的领域,也就是在观察微观的面而不只是点,这在科学界也是不多见的,这种对微观整个层面的观察给我们重新认识万物,理解传统文化,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老子•德道经》)。这些科研成果也同时说明,我们的祖先不仅仅是通过“内证于身,仰观于天,俯察于地”的方法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万物的本质上,同样运用着有为与无为相结合的“观难用易理,察大用微妙”智观与慧观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产生大唯物主义的系统论和唯德辩证法思想。
老子说:“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从实验中我们不难体悟出,人体以及世上万事万物大部份都是由水构成。我们的善念不仅能改变外界也能改变我们自身。如果我们的心灵时刻都保持上善,感恩于一切,慈悲于万物。那么,我们也就时刻都在“上善治水”,在净化我们自己的身体内环境,也同时在净化着周围的一切。我们自己必然会变得美丽、英俊和健康。与此同时我们周围的环境和人们也必将会被我们的善所净化。腹中的胎儿将是最优先受惠的生命,家庭中的孩子和老人,与自己亲近接触最多的人,都将是经典诵读的受益者。因为,我们的善念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一切。我们能够如此清楚地从水结晶实验中看到这一点,的确是震撼人心!道德教育、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将不再是凭空的说教,经典诵读将不再是不可理解。科学试验的结果,将把老子的道德思想带入每一个人身中的液体之内。占体重百分之七十的水的净化,也就是个人全身内外的道德能量的沐浴,这真是绝妙的“浴得一以盈”的白话解析。而胎婴养虚中的胎儿和婴儿的浴得一以盈,就必定是真实的道德能量“充盈”。如果更多的人大家共同努力,唯善是从,唯德是尊,那么道传中华,德播世界。必将能够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世界将变得和平和美好。
水对日语、英语、德语不同语言所书写的“智慧”一词,都反映出相似形状的结晶,图形都是端正而中空,呈六角形状。水对日语、英语、希腊语所写的“宇宙”一词,也反映出相似的结晶,还有对“爱和感谢”,也反映出类似的形状。这一共性现象,说明对水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文字,不是语言,不是语言发音的振动而是语言后面所蕴含着的信息和能量。相同的意思,相同的信息,通过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结果它们的物性作用却都是一样。精神在试验中全都转换成了物形,归纳而言,精神也是物质,这在试验中获得了充分验证。因为每一个词都能产生一种不同的形,词义都是有形的,从本质而言阴阳相通,互为作用。
这个实验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水的结晶反映出了各类“思想”的“形”,即一个词,一种图像,一曲音乐都会塑造出水结晶特定的形态。当水受这些词、形、音的影响后,水会在结晶时能表现出它们不同的内涵。从这些大量的水结晶图片中,我们不难看到精神与物质是相通的。一种精神会对应一种物质形态。比如一个词就带了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在结晶中能显示出自己的形。这意味着物质是有生命有思想的,而思想又有实实在在的物质形态。物质与精神是太极图式的一体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表现形态。从而反证出老子“有无之相生也”思想的正确性。
在水结晶实验中的每一个测试中,水都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外观看似相同的水,虽然在化学性质上还具有同样的化学结构,其实物质的形态却已经不同了,有一种能量使它超越了它的化学结构,用不同的形态表述着它们携带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灵魂。这些实验似乎在证明着水是有生命的,每一个词,每一种形,每一个音,都是有生命的,万物皆有灵。只有人们具备进入无为先天的状态以后,才能在深层次的洞察力之中观察到水在不同能量下“作于细”的全貌。
从不同的文字结出不同的结晶中,我们看到美善的文字结出美善的图案,粗俗内涵的文字结出丑陋的结晶,智慧的文字结出漂亮的结晶。可以想见经典的文字必然会使生命之水,携带丰富的美善与聪慧能量,输布于阅读者的全身。这对我们的教育理念,无疑是一个深刻的启迪。
(待续)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三
欢迎光临道德知音论坛http://www.daode.biz/index.php
第 三 课
熊 春 锦
(续前)
(3)从水具有分辨语言文字的功能看教育
研究组邀请一些小学生对一瓶一瓶的水讲话。结果:
听过‘好可爱喔’的水,结晶体纷纷呈现可爱的图案形状,被诅咒过‘王八蛋’的水,一片灰暗混浊,无法结晶;听过一次‘你好漂亮喔’的水,结晶精美。不断听到‘你好漂亮喔’的水,结晶更完整匀称。而丢在一旁没有人关心的水,结晶形状散乱,令人感到可怜。
将普通的白米饭分别装进两个一样的玻璃瓶中,每天按照一个瓶子上写的“谢谢”对瓶中的米饭说“谢谢!”,而另一个瓶子则按照上面写的“混蛋”对瓶中的米饭说“混蛋!”。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放学以后,放下书包,就按照瓶子上的文字出声念诵,如此坚持了一个月。实验结果出人意料,持续听到“谢谢!”的米饭,呈良性的半发酵状态改变,散发出芳醇的香气;而持续听着“混蛋!”一词的米饭,却完全腐烂发臭变黑,散发的味道奇臭难闻。这一试验说明不仅仅是水具有听觉功能,米饭同样具有听觉和对善恶的鉴别能力。只有具备德性的行为,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和作用。善念才能产生善果,恶念必生恶果。
看到这些图片,使我们对老子“中气以为和”的唯德辩证法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万物的阴阳动态变化之中的确是“夫唯道,善始且善成。”人们只有把握德一,恒德不二,才能使万物万事产生善果。在个人自律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我们应当对孩子多一些鼓励与赞美,而少一些呵斥责骂,那么孩子们也就会更加聪明漂亮。在胎婴养虚的教育过程中之中,我们做父母的不起恶念、不发恶声,只给予胎婴以道德的祝福,智慧语言的赠予,父母尊道贵德而温馨的家庭,就是最良好的教育。这些实验对我们的教育理念启迪意味深长。
从水结晶的这一特性之中,我们不难看到,语言的能量毫无例外地也含有美善、丑恶和中性这三种能量形态。那么我们的教育中,应当选用何种语言也就不言而喻了。经典文字所组成的语言,就是世界上最上善的语言,最具有正向强能量的语言。德慧智经典诵读的语言,也就是既具有高能量又清纯的上善语言,用其进行调治生命之水,也就必能获得大智慧和心灵的健康。
(4)集体祝福水变美
让水同时接受500个人“美好信息”意念后的水结晶照片非常美。实验者请求全日本500名波动指导员(江本博士主办的波动学的毕业生)在1997年2月2日下午2点钟,同时对放在实验者办公室桌上、来自东京品川的一杯水发出意念。每个人都怀着“水变乾净了,谢谢”的愿望,从日本各地在同一时刻发出了“爱的信息”。原标本水的照片看不出结晶形状,但在接受到美好讯息后,呈现出美丽动人的结晶!摄制组看到这样漂亮的影像时,都被感动得泪水盈眶。
此类方法与集体经典诵读产生群体效应相似,试验以水的物形验证了这种形式的超常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一个家庭,全体成员集体进行经典诵读,将能量奉献给胎儿、婴儿或者幼儿稚子,那么他们胞宫中的羊水和体内的液体,也就能够得到强力的净化。如果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病者,帮助逆境中的友人,那么病者体内的病气也就能够迅速得到净化,友人也将会获得脱困的动能。如果一个人数众多的集体,一起将这种能量奉献给国家、民族,那么对社会风气的净化作用同样能量巨大,效果恢弘。
当然我们也应当明白组织集体发善念奉献活动,还只是一种短时间的行为,只能作为一种集中力量促进或改变的方式。根本的关键还是众人平时的每一思每一念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自身和周围。我们的分分秒秒,内心世界都在影响着人间,一念之间可以诞生幸福,一念之间可能造成伤害;所以时时保持善念,才是根本性的正向能量。
每个人要不断地去除不良的思想,树立天下为公的信念,将慈悲心和感恩心牢固地确立,处处事事念念都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处处念念都“上善治水”,学会更加善良的活着,才能净化自身内在的环境,才能净化身边的外环境,才能净化周围更多的人,大家都共同努力,保持住内环境的净化,“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才能保持世界的和平,社会的安宁,这也就是圣人教导我们的人生之道和道德人生观。
水为心之镜。水的结晶现象验证了只有具备纯净的心灵,才能产生纯净的水。人心如果不向上善合德的方向改变,就永远不可能使水向纯净的方向改变。这种组织集体发意念活动虽然可以局部地,短暂的改变一些状况,却也不可能大面积地扭转目前社会整体道德滑坡的局面。因为水是流动的,只有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德慧智经典诵读普及推广,“上善治水”成为全民的共识,使人心普遍向善,社会整体道德回升,天下为公的思想“中气以为和”地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文明建设,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如何净化人心则是一个更深更广的题目,必须全面学习老子圣人之治的思想和方法才能达成。
老子上善治水的思想和方法,通过科学试验的研究,已经验证了她是真理。那么我们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方法,将古圣的强大的智慧的能量和上善的能量,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反馈给我们自己体内,运用到身边周围,修之身修之家,那么上善之水,必定会绽放出无比强大的能量,产生无比美好的结果。
好,这一课我们就讲到这儿,请大家依据思考题进行讨论,感谢你的聆听,再见!
欢迎光临道德知音论坛http://www.daode.biz/index.php
(待续 系列之四)
第 四 课
熊 春 锦
(续前)
本课内容提要
第三章、中华经典是德慧智同步开发的能量源泉
第一节 汉语的生理作用需要经典诵读开慧益智
第二节 汉字具有全息激活慧识的功能
第三节 一元四素论经典诵读
第四节 科学的诵读方法是开慧益智的关键
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
今天这一课我们主要介绍一下讲义的第三章。
第三章 中华经典是德慧智同步开发的能量源泉
在中华经典的宝库之中,宝典十分丰富。影响最大,能量最强,蕴含创造力最丰富的首推《老子》和《易经》两部经典,其它许多经典都是诞生于这两部经典的基础之中;儒家的“四书五经”或者《十三经》;墨家的《墨子》;兵家孙武的《孙子兵法》;法家的《韩非子》;还有医家《黄帝内经》、史家《史记》,佛家的《心经》、《金刚经》、《坛经》;这些都属于中华经典中的著名经典著作。可以说中华的经典浩如烟海,内容众多。
西方也有很多西方自己的“经典”,如《荷马史诗》、《新旧约全书》、《莎士比亚戏剧集》、柏拉图的论述等。西方人的教育之中,是从信仰中培养直觉和灵感。他们从小就念《圣经》,伊斯兰人从小就念《古兰经》,以色列人从小也念他们民族的“经典”。 西方的教育理念中,有一句叫做:“与柏拉图同在!与亚里士多德同在!与真理同在!”但是,我们中华民族虽然拥有那么多“经典”,几百年以来却从未建立“与老子同在”的教育理念,近百年来已经连“与孔子同在”的形式也消失得无影无踪。难道我们就不能建立整个民族的“念兹常思”:“与老子同在!与孔子同在!与道德同在!起心动念时刻相应,不离道德!”的教育理念吗?
印度人在建国以后,曾经投以巨大的精力复活他们的梵文;法国政府为了对抗英语的话语霸权,维护法语的纯洁性而不惜工本进行全国性的努力。然而,我们民族的道德文化,语言文字,却并未受到高度的爱护和重视,虽然道德文化精神的源远流长性、德光道能的丰厚营养性和内求心感的智慧性,在世界文字中都是无与伦比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却曾经几经自己对自己的摧残,我们的盲目和麻木已经使传统文化陷入了生存的危机,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这样一个沙漠化的状态之中。
研究民族文化,同样应当运用老子的“细”和“易”,深入到研究对象的基础细胞中去探索求真。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的细胞,就是文字和语言。这两种细胞就是构成民族文化的基本单元。分析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文字语言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的文字和语言都是社会交流的工具,工具的作用是第一性的功能。
但是,中国的文字和语言却并不是单纯的工具。它们是艺术,是学问,是人文科学,是开慧益智的法宝。这些丰富的特点和功用,都是西方文字和语言所并不具备的重要区分点。从甲骨文研究到未简化前的文字和语言,我们不难深切地体悟到:中华古代祖先们对中国语言和文字的设计,完全是一种慧观和智观高度结合型的设计方案。这一设计是为了使子孙后代在运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启迪慧心,提升智力。是为了同步开发人的慧识和智识,使后代能够自然地在运用之中,同步开发慧和智,双向同步开发,慧智双运同成。可以说中国的文字和语言就是活灵活现的一元四素方法论的设计成果。
第一节 汉语的生理作用需要经典诵读开慧益智
历史中我们的这个世界,曾经存在着七大母语文化,现在已经有六个都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消亡了。母语文化就是原生文化,只有我们中华文化还能够以她本身特有顽强生命力和慧智的强大能量得以保存下来。但是,我们却也曾经“积极主动”不经思考草率武断地试图把她消灭掉。国外有些学者在赞叹中华古文化的同时,却也对我们的文字改革甚为疑惑不解。在没有达到先圣们的智慧水平时,我们的保护犹嫌不足,怎么会愚蠢到自己毁灭自己的文化。当我们看了水结晶的试验和下面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后,的确应当深刻地进行反思。
中国文字语言具有启迪智慧的优秀特点,这已经被近代中外科学研究的成果所逐步地证实。教育部设在解放军306医院的认知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脑功能成像中心与香港大学合作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最终揭开了中国语言文字与西方语言文字不同的谜底。科研成果揭示出,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国人与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脑中,语言区并不在同一个地方,而是各有自己的语言反射区。
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科技类最具权威的刊物英国《自然》杂志上。
这一研究成果说明:中国祖先中的大智慧者,运用他们超常的大智慧,为了使后代保持和接近他们的智慧水平,早就为中华民族设计了本民族最为独特的、最为科学的语言区。
研究发现,人体大脑语言功能区其实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前脑的布鲁卡区,另一个是位于后脑的威尔尼克区。使用中文的人,平时主导语言功能的主要是大脑中前脑的布鲁卡语言区,这一语言区与运动中枢区紧相毗邻。而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平时几乎用不到,因此这一区域的功能极弱,在脑影像图上不易找到。
科学研究发现,使用拼音文字的人,他们所常用的只是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而前脑的布鲁卡语言区却几乎未加使用,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所毗邻只是听力区。
这一重要的科学发现,对我们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高度重视本民族文化教育的特点,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必须要通过诵读方式才能掌握。这对于我们改进今后语文教学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开展和推广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具有无可辩驳的科学论证性。
什么价值呢?既然中文语言功能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那么,中国的表意象形文字与西方拼音文字的学习记忆方法就应当有所不同。运动也就是将口、眼、耳、手全都要动起来,要想学好中文显然就要多诵读、多看、多写。舌头的运动、声带的运动就是重点,“心开窍于舌”(《黄帝内经》),舌动窍开心明,开慧而增智。总之要靠“运动”来通过语言和文字启迪慧心和智识。并且诵读具有源泉式能量的经典,不断给生命中客观存在的慧识供能,使慧与智同步提升,持续发展。
非常感谢中国科学家们的这一发现,从这一发现中,结合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再对中国的文字语言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就不难看到,中国的文字语言就是同步启迪智和慧的文字语言。:据BBC科技报导,英国的研究人员也发现,说汉语的人可能比说英语的人更多地使用大脑。说汉语的人在讲话时同时使用大脑两边,而说英语者只使用大脑一侧。人们讲英语时,靠近左太阳穴的左颞叶开始活跃。大脑这个区域的功能是把发音联系起来,形成单个词汇。但是,人们在说汉语时,左颞叶和右颞叶大脑功能却一起活跃。
根据这一研究成果,我们再结合美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他们对僧侣进行的“静坐”下灵感产生的测试结果发现:人类灵感在大脑中发生的区域,就在大脑额叶的中央区,也就是中国金丹修真学中所标注的“洞房”区域。洞房是什么?就是阴阳和合,中气以为和的地方!
当我们诵读经典时,同时启动了祖先们为我们特别设计的左右颞叶区,这一对语言的阴阳活动区同时进入活动功能状态。此时,我们所诵念的内容,如果含有较强的能量,并且能够被我们触发启动之时,那么就能够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大脑额叶的深层,在“洞房”这个慧性功能区内阴阳和合,中气以为和,构成一个完美的执两用中、启迪“慧性”的太极图。我们通过正确的经典诵读方法,就可以激活我们的“洞房”慧识区,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实践培养稳定的直觉和灵感,就在开启我们的慧识。这种用语言启迪慧智的设计简直太完美了,令人击节赞叹!
在远古时代,如果没有甚深的修之身、观之身的实践体验,也就绝对难以诞生出如此高科技的方法。这些科学研究成果,也同时使我们明白,为什么道家和佛家在儒学被理学所取代,改变了诵读的内容以后,在近代教育界彻底抛弃经典诵读以后,却还是无怨无悔地坚持着经典的诵读,将诵读经典作为修行的第一功课,始终舍不得丢弃。原来诵读经典可以启迪慧知,开启智慧之门,净化心身,再造性命。
现代科学恰恰在此时揭开了中国经典诵读的生理奥秘,这一现象更加加深了我对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一句名言的体悟: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他的这一句话的确值得深思,感谢他智慧的名言。
(待续)
第 四 课
熊 春 锦
(续前)
第二节 汉字具有全息激活慧识的功能
我们再来看一下汉字,对于汉字,我们还远远没有发现它的全部科学奥秘。汉字同样是诞生于中国古代文明中一元四素方法论的大系统之中。汉字中所包含的并非仅仅只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精美的全息图,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大慧大智的结晶和载体,是启迪后学者慧与智的灵符,中国文字就是慧智图形、全息画卷。汉字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灵魂,维系着民族发展的命脉,是民族文明发展的食粮和丰富营养。
如同上面有关水结晶和对语言进行的科学研究结论一样,如果我们开展对中文和西文视觉的对比科学研究,同样不难发现其中的明显差异。中文与西文在大脑中对视觉中枢区和视觉辅助区的作用点,肯定不同。整体把握阴阳,执两用中,慧智双运,必定还是其中的最终发现。
中文字形由于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等丰富的内涵,而且将形、音、义三位一体地整合成信息模块,对大脑的综合作用就构成了系统性和整体性以及全息性,其功用同样是有利于启迪智慧,双向同步开发慧和智。修真生理学中的性线和返天镜的奥秘,都完整地包含在其中,只待科学的发现和验证而已。中国古文化无一例外地都是源于道和德,以仓颉为代表的古圣,在造字的过程中也毫不例外地遵循着一元四素方法论的全息观。慧观与智观高度统一和结合,这是祖先们科学创造文字的前提和基础。水结晶试验中的“水”字,形象直观地证明了中国汉字是慧观下创造的结果。
从汉字到由汉字组合而成的中华“古文”,汉字在古文中就是古代圣贤们慧与智的特殊记录方法,是他们慧观和智观成果的转换记录,应当将它们称之为慧智文章。这些内涵的信息和能量,只有运用一元四素的方法论,才能完整地打开和认识到它们的客观存在。汉字是我们民族智慧与文明的载体,民族发展的薪火承传,离不开汉字作为最佳载体和工具。颠覆汉字,就是颠覆民族的灵魂。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国语言和文字,揭开它们的科学奥秘,全面科学地运用中国语言和文字以及优秀的古文,这才是复兴民族的正确道路。
根据(《羊城晚报•新闻周刊》188期)报导,我们也可以佐证这一特点。 “一名叫米尼的少年,因脑外伤不幸患上了失读症。费城的心理学家尝试用汉字来治疗米尼的失读症。在一张纸上,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求米尼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米尼毫不费力地把英语句子读了出来,而以前单看英语他是念不出来的。在汉字的不断“提醒”下,米尼慢慢恢复了阅读英语的能力。
美国一些专家已经感悟到,汉字不仅有书法上的节奏感、线条美,而且方块汉字的“形”能传递丰富的理性信息,既有猜读的可能性,又有联想的余地,更充分均匀地使用大脑两半球,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已有人提出以学习汉语的方法来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和老年人的康乐水平。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汉字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不同于用字母把语言的音素或音节显示出来的表音文字,如英文。这一特点,在经文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这些科学成果所揭示的是中西文化不同的千古之秘!所揭示的就是中国文字语言的科学性,验证了民族语言文字对于人体同步开发慧性和智性的奥秘,祖先们给后代所设计的语言和文字,是建立在最科学的人体生命科学基础之上。
综合一下科学界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对中国文化进行解析,我们不难看出:
东方的文化、科学、哲学,都建立在“无之以为用”“中气以为和”的系统之内;
西方的文化、科学、哲学,都建立在“有之以为利”“负阴而抱阳”的框架之中。
西方的文字和语言,这些构成文化特色的细胞,同样也毫无例外。语言和文字的不同,必然造就出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土壤基础,由此而诞生出不同的文化、科学、哲学研究方法。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抛弃最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一元四素方法论,西方“逻辑推理,试验证伪”的二大法宝,值得我们在研究万物的“象数理”三大领域中充分应用,我们不能排斥和轻视这二大西方的法宝。
但是,要想超越西方,接近自然真理而研究万物,就必须全面恢复一元四素方法论,全面培养我们民族的慧识,展开对《德道经》、《易经》、《黄帝内经》诵读形式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复兴道德,构筑一元的厚土,承载象数理气四素方法论全面整体的展开,将理形与理气重新高度统一而运用,全面提高全民的慧观和智观水平,迅速提升我们“慧识”,在这个基础上能量充沛、动能丰富的科学创造力,也就随之而诞生。这些整体的努力就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待续)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四
第 四 课
熊 春 锦
(续前)
第三节 一元四素论经典诵读
一元四素方法论,是古代中国文化和科学能够卓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方法论,是民族文化之瑰宝,是人类慧性和智性同步开发、双向启迪的重要方法论。它应当合理地、科学地与经典诵读教育方法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在经典诵读中运用一元四素方法论,将经典诵读这一上善治水的方法,更全面更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理论系统化和方法科学化,逐步形成独立的教育体系与学科。
一元四素的理念,全部蕴含在《老子•德道经》和《易经》这两部著名经典之中。我们应当在《老子•德道经》道德思想的引领之下,在“中气以为和”的主宰下,将经典诵读贯穿于人体生命发展六大阶段的全过程之中,让经典诵读成为中华民族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如果我们整个民族三分之一的人,都进行经典诵读,上善治水,那么我们的民族、公民的素质将会明显提高,心身健康将会大为改观,我们的国家就会迅速地步入国泰民安。由于上善治水,自然生态环境也将发生良性转变,风调水顺而百业兴旺。德治的社会环境将自然诞生,民族的复兴,道德的复兴就定能真实地实现,我们的民族也将必定能够再次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元四素方法论的经典诵读,核心是“一元”,也就是运用德和道的“上善”属性和能量统帅经典诵读的全面展开。象、数、理、气即是在道德一元系统的总领之中全面而系统的方法论。
一元:
就是以《老子•德道经》这部万经之王和百科全书作为经典诵读的总纲,列为经典诵读的主导教材。凡加入经典诵读活动者,都应当将《老子•德道经》的诵读,作为终生诵读的经典,贯穿在人们生命发展阶段的全过程之中。不论是胎婴时期、幼儿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成人时期、老年时期的任何生命阶段加入经典诵读。都要自其参加之日起,终其一生地去运用《老子•德道经》为主要的根本性的教材,进行对自己相应生命阶段的应用,以及对家庭所有成员不同阶段的运用。例如,运用于“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少年养正,青年养志,成人养德,老年养福”各个生命阶段之中,信受奉行,终生不移。
象:
经典诵读,其中的“象”极其丰富,主要表现在经典本身的文字之中和文字的背后。水结晶科学试验已经揭示出,万物皆有象。文字、语言、乐曲、图片、物品、语言都具有水结晶成像性。美善的文字、语言、乐曲、图片、实物可以散发传递善美的能量和具有活力而健康的信息,丑陋的文字、语言、乐曲、图片、实物可以散发传递丑恶的能量和令人厌恶的信息。
从水结晶的试验成果中,我们可看到,上善治水,就是唯一正确的析象和择象方法。文字、文章皆是象,运用“上善”在经典诵读中,选择具有道德能量、上善的“象”,例如选择经典读物,则应选择能量可以通达阴阳隐显之经,能够使人心、性、命三大系统向“上善”方向改变之经。择上善之经,诵上善之经;看美善之书,读美善之书;言上善之言,语上善之语;远离庸俗之书,丢弃淫秽之书;止粗俗之语,绝淫猥之语;听优美和谐之曲,远流俗噪耳之曲;观赏心悦目之画图,勿观淫秽粗俗之品。取善象为用,弃伪象为则。这些就是选择和保持上善之象的重要内容。
数:
经典诵读的“数”,贵精不贵多,贵专不宜滥。应当重点突出,以点带面。精于数而又析于象、理、气的经典莫过于《周易》,欲穷于数《周易》不可不诵读。《周易》是上古时代中国著名的经典。
“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经》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生发动力之源,她富含科学头脑形成的营养能量和科学创造性。她既具有高超的抽象性又具有缜密的逻辑有序性,这是世界上其它任何科学理论所不能望其项背的科学。它运用象数理气四素所进行的研究的方法,具有现代西方科学无法囊括和取代的特点,她运用最简单的数,计算最复杂的万物规律。
《周易》是我国在十六世纪以前,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能够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宝典之一。通过诵读,可以掌握其内在的无为先天精神能量,既能启迪我们大脑深层的慧性,又能使我们后天的智识逐步同步,从而真正掌握这门大学问、真学问,从而获得大智慧。所谓“预测”只是她全部潜在功能中的一个小分支。更重要的是她那有为与无为高度和谐统一,运算推演宇宙万物基本规律的深刻内涵。所以,《周易》应当成为经典诵读的必修课本之一。
我们每次诵读经典时的遍“数”,应当以三遍为基数,七遍则有利于先天系统中物质的改变,在催动体内先天系统变化时,则以七遍为基数,最好运用三次这个基数,也就是二十一遍,这样效果较佳。还有运用七七四十九次的数法,效果颇佳。在诵读遍数的前提下,还可以延伸为“天”,其中连诵七天或者以“七”的倍数选择天数,如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以确保经典对身中之水先天性质的再造作用。当然身中之水是不断地新陈代谢的,这种用“数”治水也必须长期反复轮流使用。
诵读的数,九遍则对人体后天系统作用较为明显。一般多数是采用九遍为基数,然后依据四象主形、理形之理,而选取三十六次。其余还有用八数,是一种阴数用八以及取八风之理,在些基础上再用三生之数而用二十四遍的一些方法。
由于先天化生后天,无为主宰有为这一理论是用“数”的原则。所以经典诵读中的用数,以使用先天数的七和二十一最为常用。
理:
经典诵读之理非常丰富,我们的讲义中大部分都是述理。归纳而言,不外乎诵读经典之理,有常道之理与非常道之理之分;有真理正理与杂理歪理之别。老子“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時。夫唯不爭,故无尤。”(《老子•德道经》第五十二章)就是经典诵读中最完美、最全面、最深刻、最系统的理论。对如何运用上善治水,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释,既有理论也有方法。是我们经典诵读的理论指导和应用的方法。
水结晶试验揭示水分子可以受到意念思维等等的深刻影响,那么人体内的体液(血液、脑脊液、淋巴液、神经递质)也就都能直接感受这种影响和作用力。而且充满着体液的肉体、骨骼、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也就毫无疑问地会同样受到这种作用力和影响。因为人体百分之七十是由水组成,水充满着、流经着人体的全身,人类的生命由水为主要物质成分组成。治水,就是治身;治水,就是治心。老子提出:上善治水。也就是“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時”。就是用正觉正念,良性思维,用感恩和赞美之心治理、修整、改造、研究、调理自己的性命,使其符合上善,符合道德。
扩大而言,上善治水,可以帮助他人体内之水,帮助万物形内之水,帮助自然之水,帮助环境之水,水都变善了,万物就都能在上善的状态中生存发展,“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经典诵读的“理”,应当运用老子学说之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应当运用德一的能量和品格,统御阴阳,把握显隐,执两用中。“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从水结晶的试验,我们可以反证出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弊端。如果那些水结晶的图片都不加说明地摆放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都不知道意念或者乐曲、文字、语音等等与这些水结晶之间的关系,而只是独立地看到了结晶的图案,只从图案形状物质的层面去推测其成因,就必然会难以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性。例如,我们人类对于病毒,到底知道多少?“非典”、“鸡瘟”不就是如此现象吗?科学家们可以通过仪器快速找到非典的病毒图案,并进一步生产各种药物来对治病毒。但是对于病毒的成因却毫无所知,治也只是在中医所说的,在“治标不治本”层面上的努力而已。那么我们有多少研究不都是这样在既不知本因、也不知内因的情况下进行盲点式的研究呢?人类目前真正的所知,的确又稀又少。
这也使我想起李约瑟说过的一句话:“欧洲的哲学倾向于在物质中发现实在,而中国的哲学则倾向于在关系中发现实在”。从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发现能量“气”的生发、传输、分布和接收,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象数理气”最高层次阶段的微观物质“气”的一种慧智双运的观察。东方的一元四素方法论,才是寻找万物万事的外因、内因和本因的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方法。
气:
气既是物质,又是物质的能量形态。我们的德慧智诵读经典就是启动、调用、传输经典文字中丰富蕴藏的这种能量物质,使经典当中所含的能量能够为己所用,利己利他。
我们处在后天常道意识中时,普遍认为水只是一种可以随意处置的“死物”,是一种没有生命的东西。我们长期不能站在慧与智兼用的深层中,观察到古代圣人们所观察到的“万物皆有灵”现象。我们不知道祖先所说的“灵”,并不是非得要具备眼肉可见的生命形态。灵,本身就是一种非肉眼可见的物质属性,它具有生命的特征又并非肉眼可见的生命。老子运用他的大慧大智,在甚深的“有静”中观察到了这一切,观察到了万物万事在另一个层面上的、另一度特定空间的“三元”整体系统,其中的质元就是“炁”,也就是物质成份。他观察到了炁的能量性以及与水的高度亲和性,这种能量只有与水才具备这种高度的亲和性。
日本科学家选择水来作水结晶试验,的确是灵感所致,他抓住了这一瞬间,老子不仅观察到了水的这一重要能量以及与水的亲和性,还观察到了人体内五行元素中(木火土金水),水占据着绝对比例成份。因此提出了“上善治水”的理论和方法,这个上善治水,治什么水,是治我们的生命之水,这是第一性的;而自然的水,也可以用上善进行治理,但那毕竟是外延式的。以人为本的上善治水,治理自己体内的水,就可以使生命升华复归于德道。
水结晶的科学试验,也从极佳的一个层面上验证了老子的智慧。原来所谓没有生命的东西并不是死物,万物有“灵”,上善治水的科学道理就表现在其中,表现在它们都一样具有“感应能力”,水原来也能看、能听、能阅读。而且还似乎具有“思想”辩识能力,因为它能分析善恶美丑。它也似乎具有良好的“记忆”能力。由此可见,万物皆有灵,这个“灵”起码是具有水的这些令人瞠目的特性和功能。万物相互之间,其实每分每秒都在自然交流着各自的能量。这一特点我们从理论当中,科学实验当中,都能够自然地得出结论。作曲家和演奏者将自己的能量以连自己都难以察觉的“炁能量”形态,注入音乐之内,然后音乐的声和音再作为一个载体,就会将这种能量以“炁能量”方式传送到试验水之中。水,由于也具备这种“灵炁”,也就能接收、能解码并且能够储存各种音乐中的信息,也就产生出各具形态的全息的反应音乐内在特征的结晶。
水结晶试验证明了意念本身就是物质,是能量,可以表现出散发、传送和接收,这就是一元四素方法论中的“气”,气就是能量的物质形态描述。这种能量的散发、传送与接收,能够作用于接收她的万物,包括我们后天意识认知的“死物”。古代圣贤们观察到了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为了区别这种肉眼所难以窥见认识,因此就名命为先天、无为、太极黑等等。可是随着历史的延续,人们的信德急遽下降,他们不再愿意信任先圣,将这些观察所得列为“玄学”、形而上学,以及干脆被权威人士棒杀为迷信。
如今,值得庆幸的是科学家用水结晶试验,用既客观又具体的方式证实成功,并且显示出来具有可观赏性。一张张多彩多姿的水结晶照片,将全息能量的气,作用于实物之形,充分表现出来。这无疑对我们信仰先圣们的洞察力,增加了有力的正信。同时对我们正确全面客观地审视我们中华的经典著作,从而能够建立一个全新的观念。对经典诵读产生一个全新的科学的认知,都是有帮助的。
(待续)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四
欢迎光临道德知音论坛http://www.daode.biz/index.php
第 四 课
熊 春 锦
(续前)
第四节 科学的诵读方法是开慧益智的关键
德慧智经典诵读的理论,关键是要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在经典字里行间、文字语言背后更为深层的物质,这个物质就是能量,就是气。只有全面认知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形能量与无形能量,我们才能高效率地发挥诵读经典的作用,并且使经典诵读能够长期健康地发展开来。理论透彻全面,才能使大众主动地运用一元四素方法论进行施教,主动应用于人生六大阶段之中,才可能自然地跨过千年以上的历史长河,去感受和体悟古代圣人们成长的脚步,培养出当今和未来的大智慧者。培养我们新时代民族的栋梁之材。
经典诵读,是“上善治水”的重要方法,反复诵读是自己运用自己的声波音能,承载“上善”经典中的文字语言信息,反馈给自己体内之水,使体内之水产生符合经典理义的变化以及能量有序化的过程。开口诵读和闭口心诵,都具有启动、调用、传输经典文字中的能量,反馈给自己体内之水,使其达到符合经文信息能量化的宝贵作用。其中开口的讽诵,效果更优胜于闭口的心诵。当然这一点是主要对我们的有形系统的作用更为优胜。闭口的心诵对“无相”物质的作用比较强,是比较高的阶段诵出了正觉理解以后,那才能感觉到。在心诵的早期对有相物质的作用一般人感觉不出来,也就会产生一种作用比较弱的错误认识。所以人们常感到开口诵时对身体(包括内脏)的感应力和感受特别明显。这两种诵读经典的方法,都不应当偏执,可以灵活掌握而运用。
我们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方法,针对现代人信德薄弱的严重现象,提出按照传统的“恭熟忘合灵”五字诀进行经典诵读。五字诀的内容,我们已经作了专篇论述和介绍这一系统的重要方法,大家可以学习、研究和依照方法实践,在其中高度重视“恭”与“熟”两个字的内涵。“恭”字关没有顺利通过,“熟”字关没有完全掌握,那么进入“忘、合、灵”也就是无根之木。所以,关键是将“恭”和“熟”掌握好,这一篇的内容在此我们就不再重复讨论。
诵读经典,就是运用经典的能量“调治”自己体内的水。中国传统文化承传的特点就在于诵读方法,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启动和调用经典内蕴藏的能量。用经典内丰富的上善能量调治、升华身中之水。中国传统教育的法宝,全在于这个诵读经典,通过诵读达到自己的心身与圣人“相谋”、“近似”、“相印”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诵书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书,与古人谋。”水结晶科学试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古代的文献记载同样证明了这一原理。
《吕氏春秋•博志》中记载说:“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庄子•列御寇》中记载:“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只三年而缓为儒。”孔子、墨子的智慧和成就,都与不分白天黑夜,坚持开口诵读经典,用“上善”治己水相关。据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是说孔子反复诵读,连串竹简书的皮绳也弄断了三次,可见他诵读之精深。郑国一个普通的名叫缓的人,运用抑扬顿挫吟诵经典的方法,坚持不辍,三年后成就为一个儒生。开口诵读三年,即能成就为儒士,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通过诵读经典,上善治水的高效功用。
由此可见历代圣贤和学者都知道诵经的妙用,并孜孜不倦地躬身实践。《黄帝内经•灵枢》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这里雷公所讲的意思是:请求黄帝传给他医道,他愿意运用讽诵的方法加以运用和解析,讽,即背诵、朗读、传诵之意。这里的“讽诵用解”四个字,可以说是字字千钧!讽诵,就是掌握中国文化的法宝;讽诵,就是古代教育和学习的根本性方法;讽诵,就是古代文明继承和发展的钥匙;讽诵,就是中国古代一元四素方法论的重要技术手段。可惜近百年来,从民国开元起蔡元培任教育部部长那一刻起,就彻底取消了经典诵读的重要方式。这使我国近一百年以来,难以与圣人谋,是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现在恢复经典诵读势在必行。
中国古代圣贤运用慧与智高度和谐统一所撰写的经典,后人学习“用解”的方法就是诵读。由于经典富含“上善”的特点,只有通过诵读方法,才能提取其内在的能量用其气,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运用和解析经典文字背后的智慧思想。现代科学对中国文字和对水的研究再一次揭示和验证出:经典诵读,是开发慧性,提升智性,双向同步开发智和慧,孕育我们民族科学创造性、创造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宝贵方法。
雷公还说:“细子得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由此可见,经典诵读是我国各种学科普遍广泛采用的教育方法和学以致用的重要方法。医道也毫不例外。“近者编绝,久者简垢。”就是“精读常诵”最好的写照。穿竹简的绳索被磨断,竹简上布满了手指摩摸的痕迹,这就是长期坚持精诵、深诵的证明。
经典诵读,其中的用气之道,调用能量之法,就在于精妙持久地运用经典这一上善的物质,治理和开发我们体内的智慧之水,这一技术至简至易,全在“讽诵用解”四字之中。全在通过各种开口出声进行诵读的方法,或者心诵的方法,用气聚能,调治体内70%以上的水,使其长期处于“上善”的改变之中。
诵读经典能够益智开慧,但是如果想具有超常的智慧,达到二千五百年前古代圣贤的思想境界和水平,并且具有科学技术的头脑。在经典诵读中最好把握住选择能量最丰富、气性能量最佳的《德道经》和《周易》这两部经典,进行长期不辍的诵读、精读、讽诵用解。
好,这一课的内容我们就讲这么多。
(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