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50:17
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高职)
团队名称:
冶金类专业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袁建路
所在专业:
冶金类专业
所在院校: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部门:
河北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二○○九年四月
填  表  说  明
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成果等,截止时间是2008年12月31日。
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一、团队简介(申报理由)
“世界3吨钢,中国占1吨;中国3吨钢,河北占1吨”。河北是中国钢铁第一大省,钢铁是河北第一战略支撑产业,钢铁产值占河北工业总产值的1/3。“十一五”期间,河北实施钢铁强省战略,迫切需要大批掌握现代钢铁冶金生产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北最大的培养钢铁高技能人才的省属高职院校,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根植冶金而生存,依托冶金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钢铁冶金特色。
冶金类专业是学院的主体专业,冶金类专业教学团队以材料工程技术(轧钢)专业为建设平台(该专业200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为省示范专业,2008年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和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冶金技术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冶金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共同组成冶金类专业群。2008年冶金类专业教学团队被河北省确定为省级教学团队。
1.团队基本概况
教学团队现有教师7人(专任教师5人,企业兼职教师2人),专任专业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责任、奉献、务实、创新”的团队精神,专任教师通过下厂进行生产实践、参加企业职工培训、进修、新老教师“一对一传帮带”制度、听课督导制度等多种途径培养中青年教师,使教学团队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团队带头人袁建路教授:金属材料工程系主任,河北省钢管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理事会理事,河北省冶金学会压力加工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职高专材料类教指委特聘专家,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1-2008年度中层干部考核中,连续8年优秀。团队主要成员:李文兴,教授、高级工程师、河北炼铁协会委员、炼铁生产技术专家、河北冶金行业先进工作者,在唐钢生产一线工作18年;张晓力,邯郸钢铁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正高工,全国著名蓄热式加热炉专家;郑久强,唐山钢铁公司转炉炼钢工、高级技师、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十大金牌工人、百名能工巧匠”之首,在2002年全国冶金系统炼钢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全国炼钢状元,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被誉为“华夏第一炼钢工”。
2.团队主要成绩
全国高职钢铁冶金类专业的领头羊:作为原全国钢铁冶金职教钢铁冶金专业课程组组长单位,主持了全国钢铁冶金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编制,70%的教材和生产企业培训教材由我院主编。“轧钢专业整体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牵头承担了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类教指委重点教学研究“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教学规范研究”和“冶金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研究与系列教材建设”项目。制定了“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教学规范”和“冶金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及教材编写细纲”,统领我国高职冶金类专业发展。
课程建设成效显著:构建了基于生产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强化专业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液压技术”和“塑性变形与轧制技术”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实训基地建设全国领先:现有轧机拆装、冷轧、综合轧制等实训室16个,通过与企业广泛合作,建立了15家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训练的基本需要。2007年被河北省教育厅批准为河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实训基地。
“量体裁衣”式的职工培训特色鲜明:先后为邯钢、唐山建龙、石钢等十几家钢铁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共计培训企业职工4700人,引进资金300多万元,形成了“唐山建龙模式”、“邯钢模式”等多种“量体裁衣”式的职工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冶金工业出版社30本“全国钢铁冶金行业职业教育培训规划教材”的编写任务,在全国钢铁冶金企业职工培训中广泛应用,社会效益显著。
冶金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河北冶金行业中80%的工段长毕业于我院或经过我院培训。通过人才输送、职工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为河北大中型冶金企业的基层技术、管理队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目前我院冶金类专业招生规模在全国钢铁冶金高职中规模最大,每年向河北和全国闻名的首钢、鞍钢等企业输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钢铁冶金类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连续多年接近100%,已成为河北乃至全国冶金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3.申报理由
高水平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提升内涵,办出类型特色的需要。实践证明,高职教育改革的最大动力是教师,最大的阻力也是教师。只有教师提高了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才能把高职教育改革作为自觉的行动,主动突破自身传统与习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改革课程、彻底改变教法,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当做自己的事业追求,从而形成巨大的提升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动力。但是,一个教师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必须以高水平的团队建设,整合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才能形成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合力,推动高职教育办出类型特色。
高水平团队建设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需要。当前我省在区域经济建设中面临巨大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压力,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方面钢铁冶金产业是河北省第一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河北实施钢铁强省战略,迫切需要大批掌握现代钢铁冶金生产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受企业经营状况影响又面临巨大就业压力。这就需要以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建设,把握特殊环境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通过解放思想、明确方向、找准问题、大胆改革,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推动学生就业、促进创业,为我省应对金融危机做出贡献。
高水平团队建设是促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自身发展,创新发展机制的需要。如何创新团队发展机制,是摆在专业教学团队面前的现实问题。通过创新发展机制,盘活高职人力资源,促进教学团队的持续发展与进步,形成发展合力,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
二、团队组成
1.团队成员。本教学团队共7人(含团队带头人),其中学校专任教师5人,占70%,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2人,占30%。
学校专任教师基本信息一览表
序号
姓  名
出生年月


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
高校教龄
企业经历或工作年限
讲授的课程(学时/年)及承担的主要工作
1
李文兴
1964.1

本科
教授
高工
9
18年
讲授《高炉炼铁生产》及指导实训,年均120学时;负责教学管理
2
张景进
1970.1

本科
副教授
高级轧钢工考评员
17
5
讲授《热带钢轧制》及指导实训,年均410学时;负责教研室工作
3
时彦林
1967.7

本科
副教授
高级炼铁工
19
2
讲授《连续铸钢生产》及指导实训,年均265学时;负责教研室工作
4
关昕
1975.12

硕士
讲师
高级炼铁工
9
2
讲授《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年均130学时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基本信息一览表
序号
姓  名
出生年月


学  历
专业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
所在单位
从事的技术领域及工作岗位
讲授的课程(学时/年)及承担的主要工作
1
张晓力
1955.1

本科
正高工
轧钢工程师
邯钢
技术管理/总工
培养方案开发
课程开发
2
郑久强
1970.4

大专
高级技师
转炉炼钢工
唐钢
炉长
课程开发
实训指导
2.团队带头人
姓    名
袁建路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7.1
民    族

政治面貌
群众
高校教龄
19年
最终学历(学位)
工学硕士
专业
钢铁冶金
企业工作年限
3年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教授
系主任
职业资格
高级
轧钢工
社会兼职
省钢管协会副主任、省压力加工协会委员
联系地址、邮编
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626号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050091
办公电话
031185239009
移动电话
13831106107
电子邮箱
Yuanjianlu5026@163.com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学习、工作内容及岗位
1986-1990
燕山大学学习
轧钢机械本科专业学习
1990-1991
邯郸钢铁公司顶岗实习
轧钢工段
1991-1999
河北省冶金工业学校
轧钢专业教学
2000-2002
石家庄钢铁公司挂职锻炼
中型分厂技术科
2002-今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教学、教学管理
2004-2007
河北理工大学
工学硕士学习在职学习
所承担的团队建设、管理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效
作为冶金类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袁建路教授带领教学团队,咬住产学结合这一主题不放松,开展系列研究,持续探索、持续改革、持续发展,以执着的热情感染团队士气,以较强的规划能力谋划团队发展,以较高的职教学术造诣指导并率领团队致力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充分发挥了领军带动、组织引导作用,带领教学团队取得了丰硕建设成果,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1.优化团队结构,形成团队建设特色
团队建设初期,所有专业教师都是一出校门就从事了职业教育,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教学团队中没有来源于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可以说只能黑板上“炼钢”,教学团队不能满足于职业教育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措施,打造专业教学团队。
Ø    通过顶岗实践、技术开发、进行企业职工培训等措施培养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
Ø    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充实专任教师队伍,改善专任教师队伍结构;
Ø    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优化教学团队结构;
经过10年建设,现已成为一支包括行业专家、“金牌工人”在内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7人教学团队。经过了起步探索、创新提升、持续发展3个成长阶段,形成了“持续研究、持续探索、持续改革、持续发展”的发展机制。
2.引领团队追踪市场,校企合作共建专业
我院原隶属河北省冶金厅,是典型的企业办学校,河北省冶金厅撤销后,连接学校和企业的纽带没有了。为了专业的生存与发展,袁建路教授引领团队追踪市场,重建校企合作的新平台。带领团队成员利用寒暑假时间下厂调研,和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分析河北省冶金类专业人才未来需求情况,成立了由企业一线人员组成的“冶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了50余家就业基地。带领团队在10年内从“院级试点专业”逐步发展为“省级试点专业”、“省级示范专业”,再到现在的材料工程技术(轧钢)和冶金技术两个专业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连续上了三个台阶。目前,冶金类专业已成为河北乃至全国冶金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3.推动团队进步,校企合作共建精品课程
带领团队开展产学结合的系列研究,推动团队改变传统的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观念。聘请一线技术人员直接参与课程开发,筛选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工作技能课程的学习内容,全面修订了课程计划,初步形成基于冶金生产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
4.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实训运行机制
作为团队带头人,袁建路教授积极谋划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冶金类专业实训基地成为“河北省重点建设的省级实训基地”。利用自己在行业协会中的影响同企业广泛联系,与企业合作建成了15个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同时将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机制、工作业绩考核机制引进学生实训教学管理中。
5.刻苦钻研业务,指导团队提升水平
袁建路教授刻苦钻研职教理论,带领团队完成多项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撰写了多篇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论文。在每一项课题的研究中,都要带领团队年轻成员积极参加,并重点解决专业改革中的具体问题,促进团队整体水平提升,形成了团队科研与专业教学改革的合力。
6.注重制度建设,实现团队可持续发展
团队先后建立冶金类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基本要求》、《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传帮带培养管理办法》、《“双师型”绩效管理管理办法》、《企业实践管理制度》、《课程负责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多项文件,使团队发展与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团队创建的主要工作管理模式有:
Ø    “1+1”互助模式。老教师与青年教师“1+1”培养机制;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1+1”互助提高机制;专业导师与学生辅导员“1+1”共同服务学生机制。
Ø    企业实践模式。金属材料工程系统一安排团队专任教师暑期、寒假分组下企业参加 顶岗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即使是博士,上岗前也要取得不少于“三个月”的企业实践经验;团队教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工人专家”访谈,及时了解职业中的工作变化。
Ø    “说、讲、评、督”模式:教学团队组定期组织说课、讲课、评课、督导活动,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教学比赛活动,以说课带动备课,以说课推动教改,以说课促进整体提高。
Ø    教育科研带动模式。教学团队承担多项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与理论水平。团队坚持开展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交流与讲座。
Ø    课程负责人制。团队聘请有经验的一线行业专家担任专业导师,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课程开发等为带头人提供指导意见。团队以课程负责人制度为核心,并逐级构成专兼结合的课程实施梯队结构。
三、人才培养情况
1.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设计
钢铁冶金类专业长期以来与河北钢铁冶金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河北省政府建立的“河北钢铁冶金职教集团”平台上,我院又和邯郸钢铁集团公司和石家庄钢铁有限公司等几十家钢铁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依托雄厚的企业基础,通过企业人员访谈、下厂调研、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手段,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培养途径、教学组织形式,推行以真实工作环境和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技能为目标的“产学互动、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同时,将职业道德与可持续发展理论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体系的开发理念与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特征是“工学结合”,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为使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
工学结合课程的核心载体是工作任务。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具体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的点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反映职业(或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能力的、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通常一个专业(职业)大约有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
1.开展企业调研,明确毕业生工作岗位与要求
企业调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钢铁生产企业工作岗位调研;第二,钢铁生产企业岗位人才使用规格与要求调研;第三,毕业生追踪调研。
钢铁生产企业工作岗位调研。主要通过对钢铁生产企业产品品种调研,汇总确定国内钢铁生产企业的主要钢材产品,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钢材产品进行生产流程调研,通过划分、汇总、归并生产流程,选择有代表性的钢材生产线进行主要工作岗位的调研分析,并初步确定本专业所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做好准备。
钢铁企业生产岗位人才使用规格与要求调研。针对第一阶段调研确定的工作岗位,通过问卷调查和“1+1”深度访谈,了解钢铁企业生产现场的人才使用规格和工作能力的具体要求,为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做好初步准备。
毕业生工作情况追踪调研。通过走访毕业生就业基地和毕业生问卷调查,针对本校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开展追踪调研,了解毕业生的职业成长经历和对既往课程、人才培养、校园生活的期望与建议,以确保新一轮的课程开发在原有课程精华基础上,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与创新。
本阶段工作要求:成立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企业调研小组,企业调研数不少于4个,企业分布至少包括2个省外大型钢铁企业。
本阶段主要工作方式:现场走访;调查问卷;深度访谈。
本阶段主要工作成果为:企业调研报告和冶金类专业主要工作岗位一览表。
钢铁企业主要产品:线材、棒材、中小型型钢、中厚板、冷轧板带、热轧板带、大型轨梁和大型型钢、焊管、无缝钢管等。
2.聘请实践专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开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根据企业调研形成的专业主要工作岗位一览表,聘请各岗位省内外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按照典型钢铁产品,结合钢铁生产岗位群职业技能标准,研讨筛选出能反映钢铁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工作任务即为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难度、顺序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解。针对实践专家集中访谈会议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组织进一步的小组交流和“1+1”深度访谈,进一步明确各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进而推定从事各具体工作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为构建以典型钢铁企业产品为载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打下基础。
本阶段主要工作方式:头脑风暴研讨会;小组交流;深度访谈
本阶段主要工作成果为:典型工作任务一览表;典型工作任务描述集(册)。
3.校企合作,共同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冶金生产企业是以钢材生产的工作过程设立生产分厂(车间),包括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棒线材厂、型钢厂、中板厂、热轧带钢厂、冷轧厂),各分厂(车间)作为二级核算单位,进行人、财、物配置组织生产。针对钢铁生产的这一特定生产组织方式,要求毕业生按照钢铁产品的生产流程形成工作思维。通过下厂调研、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形式,校企合作按照典型钢铁产品的生产工作过程确定了冶金类专业核心课程。材料工程技术(轧钢)专业的核心课程构建如下图:
棒线材
型钢
中板
热带钢








冷带钢
棒线材轧制
型钢轧制
中板轧制
热带钢轧制
冷带钢生产
棒线材厂
型钢厂
中板厂
热轧带钢厂
冷轧厂






专业核心课程
4.满足职业能力发展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下厂调研、毕业生追踪调查、了解实践专家个人成长经历等途径,教学团队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原则:不但对专业核心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重点培养,还要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要,具备相邻岗位互为用户的服务意识、轮岗或换岗的工作能力。如:冶金设备、液压设备使用维护能力、冶金生产测试、产品质量检验能力、外文资料查阅能力、执行清洁生产能力、班组管理能力、生产成本控制能力等,满足未来分厂人员调配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材料工程技术(轧钢)专业课程体系如下图。
2.专业课程的实施
教学计划总学时
3100学时
顶岗实习时间
7.5个月
学校专任教师授课总学时及比例
1550课时、50%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总学时及比例
1550课时、50%
团队分工协作,实施人才共育的形式、途经与方法
1.人才培养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系统.课程的教学系统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要面向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整体水平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以促进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要以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系统的元素设计,如:教学资讯的设计、媒体的选择、师资的配置等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同时,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必要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环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任务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按照岗位知识、能力要求,以任务为载体,每一个任务,必须包括完整的工作过程,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
以行动为导向,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应遵循行动为导向、学作合一的教学原则,按照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教学实施中,要注重引进企业作业与生产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课程体系实施思路
任务式的学习内容,工作式的学习过程。课程由学习情境组成,每一个学习情境对应一个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工作任务的完整过程,并在不同学习情境的学习过程中,反复强化学生的工作能力。
产品式的考评,企业化的管理。课程的考评建议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为依据,引进企业产品质量检测标准,评价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对学生的管理,需要贯彻现场生产管理、安全规程、班组工作制度等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制度,为学生的职业成长做好准备。
立体式的资源,“双师”式的指导。课程的资源建设应该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支持条件,通过网络资源、电子课件、视频等方式,构建课程立体的学习资源。师资的配置应该确保既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指导,又能为学生提供实训支持,以“双师”素质或“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完成教学指导任务。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职业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以典型产品的生产工作任务为载体,完成理论问题的解决与操作技能的训练。
(2)帮助学生适应顶岗实习
针对学生不适应顶岗实习中倒班安排的现象,专业教学团队在学习钢铁企业“四班三运转”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帮助学生了解顶岗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适应顶岗实习的要求。生产实训中,通过教师的督察和帮助,学生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独立完成生产任务,如装钢操作、看火、出钢操作等。
(3)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质
即使是生产性实训过程中,学生在主观上还是不会100%进入工作角色,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性,培养其生产环境、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生产行为规范的意识。
解决方法:在课程教学管理中,尤其是校内实训中,引进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制度、班组管理制度、生产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学作合一”的过程中熏陶。另外,本专业教学团队特别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坚持为学生开展职业素质、人文素质教育讲座。
教学原则的选择
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建立了本专业的教学原则,即:行动导向、学作合一。
教学原则的制定依据主要是:体现职业性需要面向职业岗位,以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体现实践性需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学作合一;体现开放性需要赋予学生职业的、生活的、社会的行动能力。
“行动导向、学作合一”教学原则的基本内涵包括:行动导向包括完整的工作过程。行动是做,但不是简单的做一做,而是具有完整过程的“工作”,虽然课堂是不连续的,但学生的工作行动却是一个完整持续的过程。行动导向需要体现认知规律。不仅仅指以行动为导向安排教学活动,也指向行动的难度递进关系,因为,复杂行动需要简单行动的经验支撑;学习与实践统一于完成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学习,因此,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工作”,在学习中经历“工作”是为了学习,学习与工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学作合一”是一种必然;“学作合一”需要情境化的教学材料支持。包括文本、环境、师资、管理、氛围等;“学作合一”需要建立面向学习过程与“工作”效果的管理与评价制度。
5.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团队针对不同的知识性质的特殊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最大效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陈述性知识为主的理论教学以问题为核心引导,采用BPL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实施过程举例:
(1)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防止堆钢现象。
(2)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因素。如钢坯咬入条件的建立与轧辊尺寸、轧制温度、钢坯厚度、摩擦系数的关系。
(3)找出解决办法。如出现产品“充不满”、“有耳子”、“出现边浪”等问题的解决办法。
(4)导入下一个相关问题。
实施效果:学生非常清楚知识如何应用,理解也相对更快,更重要的是学生很快就能判断自己是否已经能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可以立即得到教师指导。
评价选择
具体考核方法如下:
正常生产考评法:学生在完成装钢操作、出钢操作、看火、压下调整、卷曲等过程中,对应每一个过程,学生都会以生产实训中自己的工作任务为对象,完成相应的阶段练习课业,并要求提交相应课业报告,作为考评依据。占总考评50%。
“班组档案袋”考评法:在理实一体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钢铁生产企业变成若干个班组,每个班组建立本班组的“班组档案”。学生在完成课业任务时,可以充分讨论,并要求做好讨论记录,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表现,能够评价学生对工作过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考评学生的协作、参与、团队意识等隐性经验获得情况。占总考评20%。
知识测验考评:理实一体课程把知识融于学习工作的实践中,通过知识测验,可以考评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能力与掌握程度。占总考评30%。
7.教案的编写
教学团队实行规范的教案设计模式,每一项教案必须描述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情境、具体教案等要求。
教学的组织主要包括如下环节:
①    学习任务描述
②    学习过程描述
③    课业要求与考评
教学情境选择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案中明确情境设计要求。本专业可直接利用的教学环境包括:仿真软件系统环境、虚拟生产演示多媒体环境、一体化专业教室等,必要时应注意应用社会资源环境为教学服务。
拓展阅读与学习指导
教学实施中,专门为学生提供扩展阅读资料,或提供专题任务(作业)由学生自主完成,以帮助和督促学生养成主动阅读、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也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10.课程资源保障
。要注重教材建设,为学生提供教材、实训指导、习题指导、试卷样题库等多种学习资料,补充课堂及实践教学。同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录、世界钢铁大学等专业网站、论坛等自主选择学习资料的资源。
。要注重电子课件的建设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视听体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
。要充分发挥冶金生产软件、电子课件、多媒体资料、仿真系统等功能,为学生设计必选和选修练习项目。
。要充分发挥实训条件的作用,通过课内实践、专项训练、综合实训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团队对专业核心课程建立了课程网站,提供教学资料、实践教学、习题与考核、自主学习等专题栏目,课程资源较为丰富,可供教师、学生共享,登陆课程网站。
。课程的教师梯队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尤其是双师结构为课程的持续建设提供智利支持。
。为学生推荐相关实训基地、实习企业等,给学生提供现场学习与体验的机会。
3.教学改革及成果
团队在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中,特别注重以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专业改革实践,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向前推进。主要教学改革特色是:关注学生持续发展,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关注职业能力培养,典型产品生产工作过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一一对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产学互动、实境育人”模式。针对冶金类专业生产实训在校内较难实现的特征,在校内进行基础的、专项的实训和仿真模拟的综合训练,在校外进行真实产品生产的生产性实训,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认可,社会声誉高。
(1)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着重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贯彻高职教育“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高【2000】2号)要求,特别注重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确保人才培养方案能够进行“专业理论、职业技能、品格素养”的全面培养。
(2)关注职业能力培养,典型产品生产工作过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一一对应
针对钢铁生产特定的生产组织方式,冶金类专业按照典型钢材产品的生产工作过程构建了课程体系,通过分析钢铁企业职业岗位,结合各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构建了与典型产品生产工作过程一一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并以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建设。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产学互动、实境育人”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聘请了一线兼职教师,组成了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了校内实训车间,开发了校外实训基地。彻底改革了教法,理论课以问题或案例为主线展开知识内容,职业技能以典型产品生产任务开展实操训练。创建了“产学互动、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省级以上获奖情况
时间
奖项名称及等次
获奖者
颁发部门
2008年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索与研究”
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董兆伟
袁建路等
河北省教育厅
2004年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整体教学改革与实践”
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袁建路
张景进等
河北省教育厅
2008年
“冶金类教学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
袁建路等
河北省教育厅
2007年
“冶金类专业实训基地”
省级实训基地
袁建路等
河北省教育厅
2005年
“液压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
侯维芝
时彦林等
河北省教育厅
2006年
“塑性变形与轧制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
袁志学
张景进等
河北省教育厅
2008年
“材料工程技术(轧钢)专业规范”
袁建路等
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08年
“冶金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研究与系列教材建设”
李文兴等
教育部高职高专材料专业教学的指导委员会
4.团队所在专业毕业生情况(2005年7月以来)
毕业生人数
1338
一次性就业率
100%
主要就业岗位
烧结工、连铁工、炼钢工、轧钢工、精整工
专业对口率
98%
社会评价及主要事例
通过人才输送、在职职工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培养了大量钢铁冶金专业人才。河北钢铁冶金行业中80%的工段长毕业于我院或经过我院培训,为河北大中型钢铁冶金企业的基层技术、管理队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产学教育工作的推进,钢铁冶金类专业加强了学生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显著提高,缩短了教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
冶金类专业每年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钢铁冶金类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自身定位准确,工作态度端正,能够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工作岗位上能尽职尽责,具有较高的职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90%以上,优良率80%以上。
事例1:轧钢专业毕业生刘涛,连续6年获得邯郸集团公司“轧钢状元”;
事例2:2007年毕业到鞍山钢铁公司就业的路勃、韩雪峰、曹晓亮等19名学生,在鞍钢顶岗实习期间表现突出,荣获鞍钢公司“集体二等功”;
事例3:在首钢迁钢公司面向35岁以下青年职工开展的迁钢“科技之星”、“希望之星”评选中,河北工院2004届钢铁冶金专业毕业生李立彬凭借不断总结最佳操作法,一举赢得首钢迁钢“希望之星”光荣称号;
事例4:2004届钢铁冶金专业毕业生杨立军,勤奋好学,讲求方法,采用模拟法刻苦练习浇钢技术,成为连铸中包浇钢第一位独立上岗的浇钢工,凭借出色的工作和自身较高的业务素质、机敏的反映和应变能力与东北大学钢铁冶金一名毕业生一同竞聘到首钢迁钢生产处总调度室值班调度岗位,是调度室唯一的一名高职、大专学历毕业生。
综上所述,较高的毕业生质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获得了良好的行业声誉。河北乃至全国钢铁冶金企业每年定期到学院招聘钢铁冶金类专业高技能人才,2007届毕业生中,仅鞍钢集团就一次预定139人,2008届毕业生中,共有320人提前一年被宝钢、首钢、唐钢、石钢、邯钢、酒泉钢铁公司、南京钢铁公司预定。2009届共有在校生353人,其中342人已经被曹妃店京唐钢铁公司、首钢河北迁安钢铁公司、宝钢集团梅山钢铁公司等预定,目前这些学生正在招聘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为了吸引毕业生,全国排名前10位的特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纷纷提供高薪岗位(年薪一般3-4万元)、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出现多个知名企业提前1-2年争抢高技能人才的现象。
四、技术服务情况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服务对象
主持人
完成情况及成效
2007~2009
中厚板材轧制过程的数值分析与质量控制研究
中厚板轧制过程参数优化和产片质量控制
邯郸钢铁公司
董兆伟
张晓力
袁建路等
省科技厅立项、在研
2002~2003
新型高效热风炉
新型高效热风炉的研发以及旧高炉的改进
唐钢及全省冶金企业
李文兴等
获得河北省科技一等奖
2001~2002
1260m3高炉大型模块炉墙技术的应用
1260m3高炉大型模块炉墙技术的研究以及在全省的应用
唐钢及全省冶金企业
李文兴等
获得河北省科技一等奖
2005~2007
以高炉监测参数为基础进行高炉操作炉型数学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高炉型数学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唐钢及全省冶金企业
李文兴等
在河北冶金企业中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003~2004
钢铁企业岗位学习包开发
开发炉前工、热风工、加热工、轧钢工等岗位在职职工学习包
唐山建龙钢铁公司
袁建路李文兴等
获得企业好评,引进资金69万元
2005
炼钢厂岗位学习包开发
开发炼钢工、连铸工等岗位在职职工学习包
石家庄钢铁有限公司
李文兴等
获得企业好评,引进资金12万元
2006
钢铁企业岗位学习包开发
开发炉前工、热风工、加热工、轧钢工等岗位在职职工学习包
迁安轧一钢铁公司
时彦林等
获得企业好评,引进资金16.6万元
2004~2005
钢铁企业岗位学习包开发
开发炉前工、热风工、加热工、轧钢工等岗位在职职工学习包
江苏淮钢
袁建路李文兴等
获得企业好评,引进资金8万元
2003
钢铁企业岗位学习包开发
开发加热工、轧钢工等岗位在职职工学习包
邯郸钢铁集团公司
张景进等
获得企业好评,引进资金34万元
五、团队建设规划(含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1.建设目标
建设期内,使团队整体实力达到国家级领先水平,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和骨干带头人的培养。在课程改革方面,重点打造专业核心课程。在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方面,重点加强教师企业实践与技术服务的绩效考评与支持力度。在校企合作方面,持续开展职工培训,针对企业培训要求加强对企业培训企本课程开发,支持企业自主培训能力提升。在兼职教师培养中,重点加强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
2.建设思路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深度校企合作为保障,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根本,以国家级、省级、学院各类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为驱动,促进教学团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设内容
⑴ 团队建设发展规划
①团队建设。通过引进、培养、聘请等方式,使教学团队人数达到10人。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聘用制度,提高兼职教师管理水平,在已聘请24名兼职教师基础上,再聘请26名技艺精湛的技术专家和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项目实训的教学;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制定对新教师合理、可行的传、帮、带培养计划,并纳入长远培养目标和近期工作要求的人才建设体系。鼓励教师下企业,提高项目实践、工程经验和新技术应用能力。每年至少派2~3名年经教师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培训、社会服务。
②带头人培养。通过国内外进修学习、企业锻炼、承担企业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参加高水平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再培养1名教师,作为团队带头人后备力量,保证团队的可持续性发展。
③骨干教师培养。选拔3名成绩突出的教师,作为专业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鼓励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行学历提升、业务进修、下企业锻炼、到企业行业开展技术合作,使参与项目开发的教师达100%。
④兼职教师培养。利用校企合作,积极吸引行业、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到兼职教师团队,建立不少于5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
⑤专业群建设。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密切与企业合作,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中央财政支持的材料工程技术(轧钢)和冶金技术专业为带动,继续加大专业(群)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专业群建设。
⑥课程建设。校企共同开发核心课程、生产性实训课程、顶岗实习教程,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到2011年,建成3门工学结合的优质课程(1门国家级水平精品课程、1门省级水平精品课程、1门院级水平精品课程)。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项目式特色教材5部。
⑦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抓好实训、实习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在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狠下功夫。继续扩充校外实训基地,并使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实训基地建设要实现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的管理目标。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发挥优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就业竞争力。
⑧系列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建设。根据开放性、共享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原则,建立集纸质资源、网络资源、师资资源为一体的共享教学资源,内容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指导、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实训范例、教学示范作品、学生优秀作业、视频动画库、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学习评价等资源。通过不断充实、优化、更新,使资源库始终展现课程建设改革成果,加大精品含量,增强其共享能力和示范作用。
课程、教材建设内容及进度见表1。
表1:课程、教材建设内容及进度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
时间
负责人
结果
1
工学结合优质课程
建设
《炼铁生产与操作》课程建设
2011
李文兴
建成国家级水平精品课程
2
《热带钢轧制》课程建设
2011
张景进
建成省级水平精品课程
3
《连续铸钢生产》课程建设
2010
时彦林
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4
教材
建设
《炼铁生产与操作》教材建设
2010
李文兴
正式出版
5
《连续铸钢生产》教材建设
2010
时彦林
正式出版
6
《轧钢机械设备维护》教材建设
2010
袁建路
正式出版
7
《中厚板轧制》教材建设
2010
张景进
正式出版
8
《热带钢轧制》教材建设
2010
张景进
正式出版
⑵ 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针对专业(群)发展方向和专任教师的专长,结合校企实际,制订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及建设进度,如表2所示。
表2: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及建设进度
序号
进修内容
姓名
进修
时间
进修结果
备注
1
国外学习
袁建路
2009
学习课程开发(新加坡)
团队带头人
2
国外学习
李文兴
2009
学习课程开发(新加坡)
专业带头人
3
国外学习
张景进
2009
学习课程开发(新加坡)
专业带头人(团队带头人后备)
4
国外学习
时彦林
2009
学习课程开发(新加坡)
专业带头人
5
学位进修、(博士)
时彦林
2012
取得博士学位
专业带头人
5
业务培训
关昕
2009
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教学方法培训
6
李文兴
2009
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7
时彦林
2009
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8
下企业实践再锻炼
关昕
2010
积累专业技术经验
到河冶科技顶岗锻炼
9
袁建路
2010
积累专业技术经验
到河冶科技顶岗锻炼
10
张景进
2009
积累专业技术经验
到邯钢顶岗锻炼
11
时彦林
2009
积累专业技术经验
到邯钢顶岗锻炼
4.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规划和建设工作。
组长:袁建路
组员:张晓力、李文兴、时彦林、张景进、关昕
制定完善的目标管理制度,每个建设项目要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分阶段建设目标,落实责任。
制定《项目建设计划书》、《项目任务分解表》、《项目阶段进度表》、《项目责任人考核办法》等文件,从制度上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
按照各项目建设计划的要求,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通报、公示各项目的完成情况。对完成情况不理想的要敢于亮丑,进行及时的调整,确保各项目高质量的按时完成。
5.预期目标
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起示范作用。通过团队建设,打造一支由企业技术专家、技术能手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具有“双师”结构、“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促进学院的师资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和人才激励政策臻于完备;教师获得教研教改、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成果数量和质量取得重大突破;建成一支在国家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团队,在教学能力、教研教改能力、科研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等整体上居于国内高职院校领先水平。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起示范作用。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开发工学结合项目式特色教材,建设一体化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继续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时融入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标准等内容,集科学性、先进性、整体性、共享性和示范性于一体,实现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行业标准、生产现场、技能鉴定标准高度吻合,并形成课程标准,成为高职院校同类课程改革示范。
国内一流水平的冶金类专业实训基地起示范作用。省级冶金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成为国内一流的区域生产性、共享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继续向周边区域大中专院校开放,实行设备共用、师资互聘;向企业开放,承担生产经营任务、技术改造、创新及推广工作,推进实训基地由技术跟踪、技术承接向技术创新、技术辐射转变;向农村开放,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向社区开放,承担邻近企业职工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切实提高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六、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例如《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选拔和管理办法》、《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教师选拔和管理办法》、《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培养和引进博士的规定(试行)》等等。团队紧密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在学校制订的保障制度基础上,针对专业自身特点,制定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1. 改革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⑴ 保障兼职教师来源
打通校企界限,聘请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建立兼职教师信息资源库,保障兼职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形成教学团队兼职教师“双薪制”(企业薪酬、学校课时费)特点;建立兼职教师“建设金”、“讲教金”制度,激励其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
⑵ 保障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经常化和有效性
制定了《金属材料工程系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施细则》,形成了团队专任教师“双岗位”(教学岗位、技术服务岗位)的特点。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以及资金等方面健全激励机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门,规定青年教师每两年中必须有半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深入行业、进行兼职或顶岗,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2.充分发挥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优势
⑴ 保障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授课
制定了《金属材料工程系关于兼职教师授课的若干规定》,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机制,充分考虑兼职教师工作特点,调整学生上课时间,在不影响企业生产和工作的情况下,让兼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来学校授课。
⑵ 专兼教师分工协作,相互学习与提高
形成教学团队教师例会制度,定期举办教师座谈会,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专任教师负责对兼职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学和教学方法等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质量;企业人员负责对专任教师业务能力进行指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七、评价、推荐意见
教务部门评价意见
我院冶金类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冶金类专业中材料工程技术(轧钢)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示范专业;冶金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该教学团队是与河北省内多家龙头冶金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组成,专任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双师”职称比例高,具有“双师型”、“双薪制”、“双岗位”的特点,是一支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并在努力成为在全国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
该教学团队多年来以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示范专业建设为支撑;以国家级、省级、学院各类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和教学研究为驱动;以材料工程技术(轧钢)、冶金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冶金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群中的“冶金生产”系列课程为建设平台,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取得了丰硕成果。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该教学团队专兼结合制度完善,建设措施到位,教学改革领先,校企合作深入,专业建设特色鲜明,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实训基地建设成绩突出,实训条件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成效凸显,为全国冶金第一大省的钢铁企业输送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辐射力和示范作用。所以,推荐冶金类专业教学团队进行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
(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手机:13931878950
电子信箱:chiyunxia11@126.com
(负责人信息将进入专家库,请勿填写公用邮箱)
学校推荐意见
(公章)
校长(签字)               年   月   日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