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46:37
[摘要]专业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工作。加强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对强化高职办学特色、全面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个良好的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应具备“双师素质”、专兼结合和开放性的特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应加强专业实践、科研以及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能力建设
一、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专业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工作,专业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高职毕业生的质量,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在当前高职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涵发展时期,专业教学师资建设,尤其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
目前,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重点是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学习的内容必然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因此,承担专业教学的教学团队必然是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主要实践者,它的特征和质量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改革。一是专业教学团队中的个体素质不适应新的教育模式。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基本上来源于高校毕业生,他们缺乏所授专业的相应工作经验,不具备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能力。二是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结构不适应新的教育模式。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引进了一些具有企业经验的专、兼职教师,但从整体上而言,这些教师在专业教学团队中的比例太小。因此,只有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团队质量才能促进高职教育模式改革[1]。
2.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需要
专业是教育与社会的连接点。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专业与社会职业关系密切,而社会职业又是不断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的大系统,尤其是当今社会技术发展变化之迅猛,从而使这个系统的变动更快、更频繁。高职院校为了适应这种变动,必须主动地适应市场,不断地调整专业。但仅仅是根据市场的变动不断地被动适应是不行的,应该是主动适应,既要去适应市场,更要去引导市场。也就是说,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超前的观念,引入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创新技术,从而培育出市场的新需求,引导市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培育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3.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在课程改革中取得突破,高职院校必须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而要进行上述改革就要求高职教育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增进教学团队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
二、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应具备的主要特征
一个高质量、高效率且运行良好的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其主要特征包括素质特征、结构特征、运行特征。
1“双师素质”是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的主要素质特征
由于高职教育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的特点,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指的是专业教师两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一是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二是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2]。当然,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并不要求每一位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只要合理配置专业教学师资,形成具有“双师素质”的团队特征就能保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培养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团结协作、优势互补也是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的特征。
2.专兼结合是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的主要结构特征
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应该具有合理的年龄、职称、学历、专业、梯队结构,应该是一支拥有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良好的“双师”结构的师资团队。内外结合、专兼结合是其最主要的结构特征。由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定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企业和行业的生产第一线,实践操作能力是此类毕业生的主要能力之一。因此,要培养
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须要有一支“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也就是说,在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中,既要有学校的专职教师,同时从行业企业聘请的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也要占有一定比例。另外,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专业与社会职业关系密切,而社会职业又是不断变化的。高职院校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须主动适应市场,不断地调整专业。因此,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中必须要有站在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前沿、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的领军人物。他们即是团队的核心人物——专业技术带头人。专业技术带头人应具备以下素质特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相关行业最新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站在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前沿,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沟通和交流;能及时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需要调整专业、开发课程。由于他们必须熟悉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动态,因此,这些专业技术带头人最好是通过直接引进企业或行业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并对引进的人才进行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培训。
3.开放性是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的主要运行特征
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应该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等特征的师资团队。其开放性体现在:教学团队能与行业企业合作或结盟,产生良好互动。也就是说,教学团队中的师资能够经常下企业进行“充电”同时兼职的企业技术骨干可以经常进入学校进行教育教学以及理论的学习,“双元互补,竞相发展”。其创新性来源于良好的运行、激励、评价机制。上述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三个方面的特征是相辅相成、综合作用的。团队素质是基础,结构决定了团队的功能,运行保证了功能的实行。
三、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团队中均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专业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特征不明显
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的理念影响较深,高职院校的师资绝大多数都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的,他们缺乏在企业和现场工作的经验,致使当前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中,理论教学师资较多,而具有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严重缺乏,尤其是高级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导致专业教学团队的实践性较差,教学中出现偏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而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质量。
2.专业教学团队的科研存在偏差
目前,科研逐步在高职院校得到重视,但由于对高职教育的科研特征缺乏了解,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在科研方面上仍然存在一些偏差:一是科研项目以纵向课题为主,与企业的横向科研项目较少,在术开发、成果转换、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较弱;二是不重视教育、教学法的研究,尤其是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从而对高职教育专业特性不了解,固守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各项改革;三是团队没有合理的科研和教学梯队,科研中教师单打独斗的情况较多,教学团队的合作较少,不利于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
3.专业教学团队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作为一个团队就必然需要一个核心的领军人物,而领军人物的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团队水平的优劣。在专业教学团队中,这个核心的领军人物就是专业带头人。目前,由于受师资来源和培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缺乏专业带头人,另一方面许多高职教育专业带头人在能力和素质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求。从而致使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缺乏核心,团队较为松散,阻碍了高职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根据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应具备的特征,其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专业实践能力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的专业实践能力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师资实习制度。即学校必须以产学合作为依托,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实训条件,从而能够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去跟班学习,或亲自去参与生产经营,了解生产第一线,应用新技术,提高动手能力;中青年教师可以采取脱产或半脱产形式轮流下企业实习,或独立去完成一二项工程项目,时间可长可短,形式可灵活多样。另外,也可采用传、帮、带的方式,鼓励教师走岗位自学成才之路,结合所在岗位和所担任的教学任务,以任务带动技能的提高。通过上述方法,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从而建设一支既懂得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3]。是大力引进企业人才。引进企业人才可以通过全职和兼职的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即学校可以以合作的企业为依托,借助企业的技术力量,聘请或调进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师资力量的补充。在引进企业人才的过程中,要求专业教学团队有较好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同时也需要学校师资管理政策上的支持和激励,包括师资待遇、任职、评聘等各方面[4]。促进师资“双元互补,竞相发展”,改善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从而加强其整体实践能力,最终成为具有“双师”结构特征、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2.注重师资继续教育,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决定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建设是师资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学能力的建设与科研能力的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科研能力的提高才能使教学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研究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科研能力。这两者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科研激励政策、教师科研工作考评标准以及实施方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将教师参与的本专业教育特点、学生学习特点、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项目计入教师科研分值中,并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工作中;同时院系要经常开展教育、教学法的专题研讨工作,采取教育专家经验介绍、难点探讨、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在提高教师科研兴趣的同时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促进专业教学团队教学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将教师科研的重点导向与企业的横向合作、技术开发和技术攻关方面,同时要加强科研管理层的服务意识,积极搭建与企业的合作平台,加强技术转化和转移的能力。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工作,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科研能力,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国内著名院校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通过促进专业教学团队两方面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最终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3.培育专业带头人,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社会适应能力建设
专业带头人是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中的领军人物。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是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核心工作。只有加大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注意引进优秀人才,造就一批站在专业前沿、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其专业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引导市场。
为了确保专业带头人站在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前沿,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专业带头人的培育必须通过引进企业或行业优秀人才,改变骨干教师的培养方式,加大培养力度。具体的培育途径如下: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对引进的人才要进行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既能站在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前沿,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教学教育能力。二是有计划地选拔专业理论扎实、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几年的顶岗实践。这样可以丰富他们的企业实践经验,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掌握企业技术的最新动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三是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共建实训、实验基地;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训教师,参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制定,学生的评价等;同时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定高职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5]。
在对专业带头人培育的同时,学校也应与社会、企业、行业密切联系,使专业教学师资充分了解专业的市场动态,采取各项激励措施促进专业教学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最终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朱小央,李飞云.温州率先在浙江实施行政首长问责制.http://wznews.66wz.com/system/
2007/06/13/100329524.shtml.
[2]温州市统计局.温州市“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报告[N].温州日报,2006-01-11(6).
[3]罗小军.“温州车夫”与政府边界——访浙江经济学会会长张仁寿[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03-06.
[4]张建君.发展模式和经济平等——苏南和温州的比较[J].管理世界,2006(8):44.
[5]李强.职业共同体:今日中国社会整合之基础[J].学术界,2006(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