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38:11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时间:2009-08-14 14:29来源:未知 作者:君之家论文 点击:12次摘 要: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培养好专业带头人、锤炼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营造专业教师队伍的合作氛围和完善目标考核机制是打造专业教师团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教  摘 要: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培养好专业带头人、锤炼“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营造专业教师队伍的合作氛围和完善目标考核机制是打造专业教师团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随着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强化,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高职院校以往的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个体性、缺乏计划性、各专业之间的师资队伍结构和实力强弱不均等弊端,从而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建设好一支专业教学团队,便成了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政策依据
  2006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涵[2006]44号),指出示范院校要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重点抓好三项工作,其中之一是“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4~6名骨干教师,聘请4~6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
  为了配合示范院校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又专门制定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进一步强调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
  从上述师资建设政策走向可以看出,国家出台的政策视阈愈来愈集中,重点愈来愈明确,突出强调了“双师型”队伍和兼职教师问题,并且对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培养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确要求。
  所谓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指以专业和课程为基础将教师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并将该群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团队进行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既是高职教育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在全球化教育竞争格局中展示新面貌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发展、加强专业建设、提升办学实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教师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水平、凝聚内力、培养人才的需要。
  
  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立足点
  综观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现状,因来源的渠道所限,导致了“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和高职称、高技能教师的偏少,学术梯队不完善,无法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严重地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是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步步跟进的。然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既要依据国家政策,又要结合本校实际,避免盲动性。对于办学历史短、师资整体实力偏弱的高职院校,其重点应放在优化师资结构上;而对于师资结构优化成度高的学校(尤其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则必须把重点放在内涵建设上,强化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
  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选拔培养好专业带头人,并以此带动整个团队教学水平、教学技能的提高。同时以专业规划为基础,在教学骨干的培养方面下大功夫,有计划地实施培养,并建立起合理的梯队。这种建设模式有计划性强、整体性强、出效益快和可持续发展等特点。有利于打造一支“特色鲜明、结构优化、整体实力水平高、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以不断适应专业建设和高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
  1.培养好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及专业教学团队的“领头羊”,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人才,是教师团队的中坚力量,对专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专业带头人,首先要明确其职责,并在此基础上依托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实施培养。要加强与基地企业的联系,定期将专业带头人派到基地企业去做“访问工程师”,并且聘请一名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作为其导师,负责对他的培养指导工作。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基地企业的作用,要求专业带头人必须有横向课题,同时为基地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或产品技术开发,以此来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并且拨给相应的经费,以资助专业带头人从事与基地紧密合作,开展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促其早出成果。此种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高职特色,能较好地推动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性建设,从而为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锤炼“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
  要根据“双师型”骨干教师的标准,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培养“双师型”教师并达到规定比例。首先,要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作用,有计划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实训基地挂职顶岗锻炼,即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在基地企业中受聘为技术员、技术管理部门经理、技术顾问等职,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其次,实行校企紧密合作的科技服务与横向项目或产品技术开发,鼓励专业教师为基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强化锻炼专业骨干教师的科技研发能力。再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培训工作,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及产品客户培训,为企业提供相关产品的宣传与技术讲解服务。另外,还要鼓励专业教师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考取相应的行业特许资格,从而快速有效地促使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3.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比例合适、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适应“产学研”结合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求的一项重要措施。
  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联合办学单位的人才优势,加强与实训基地企业的联系,积极聘请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其次,对于兼职教师要建立“一元化”管理模式,即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要求每一位专业教师必须负责与一名兼职教师的日常联系,这样既可以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也有利于帮助其明确学校的教学特色和要求;再次,学校应按照专职教师的教学要求对兼职教师进行规范的教学管理,确保其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要加强督导、检查、评估与考核。另外,学校还要为兼职教师能够兼评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积极创造条件,使其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从而确立起兼职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并让其负起应有的责任。
  4.积极营造专业教学团队的合作氛围
  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方面。前面论述的对于教师团队的培养主要侧重于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方面,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硬性工作,而教师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则是团队建设的软件工程。
  (1)营造教学团队的协作氛围。
  专业教师要明确自己在专业教学工作中的课程目标定位,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关系。同时要积极开发符合当地实际的校本教材,根据每个人的职务、职称、学历及教学经验等情况安排编写任务。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心得、学术前沿动态、教改项目、课程建设及专业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和交流,努力营造教学团队的协作氛围。
  (2)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要引导教师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摈弃以往那种“跑单帮、搞单干”的形式,以团队为单位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努力发挥团队的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合力。要加强与实训基地及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发横向项目,按照“项目团队化,团队项目化”的原则打造科研团队,使团队中教师的科研实力得到快速增强,并以科研促进教学工作。
  (3)学校还应以人文关怀促进专业教师团队的健康成长。
  学校应坚持“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的政策,既为专业教师搭建干事业的舞台,又营造一种奖勤罚懒的环境,全面关心专业教师的身心健康,充分调动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专业教师增强职业的责任感。
  5.完善专业教学团队的目标考核机制
  对专业教师实施培养的同时,要依托实训基地建立科学的实绩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校企横向科研、社会实践、实践技能、综合评价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目标考核机制。对专业教学团队应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及业绩点考核,要求其在完成实训、实践等一定工作量的同时要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另外对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应建立专门的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可分为学生评价、学生业绩、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及管理评价等五个方面,且各个方面的分值均占一定比例。通过考核把专业教师的水平和业绩分成不同等级,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并将考核结果与校内津贴及岗位聘任制挂钩,以利于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这种机制会极大地激发专业教师的工作潜能,有利于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效能的发挥。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充分体现高职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只有学校与教师共同努力,才能打造一支符合专业建设需要的水平高、实力强的教学团队,才能使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从而保障专业建设的稳步推进,并有效地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