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讲:歌曲创作中民间音调的发展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9:20:11
群众歌曲是最富有战斗性和群众性的音乐形式之一。创作好一首群众歌曲,除了作者要有饱满的政治热情、正确的立场观点和生活的基础外,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作技巧。使作品具有强列的民族风格,群众百唱不厌也是创作技巧的一个方面。下面我想着重谈一下,我在创作实践中如何运用民间音乐创作现代群众歌曲的一点体会,或可供初学作曲的同志参考。曾有人怀疑,民间音调能否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思想感情。根据自己在创作实践中的体会,我肯定地回答:如果作者能正确地选择、吸收民间单调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并根据新内容的要求予以加工、创造和发展,民间音乐不仅可以,而且能够充分地表现新的生活和新的思想感情。 回顾了我近几年来的创作,大凡能在群众中流行的作品,绝大部分是运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如《在村外小河旁》、《办好合作社》、《歌唱农业新纲要》、《除四害小唱》、《来个革命大竞赛》、《大跃进的歌声震山河》等。只有《歌唱伟大的五年计划》例外。这首歌是运用了所谓“抗战音调”(指五四以来传统的革命歌曲音调)写成的。但副歌部分,我在“对声部”插上了“东方红”的音调来加强它的民族风格和歌颂的气氛。 (女)从北京到边疆 (男)从北京到边疆各族人在运用民间音调上,我采用了两种方法:1、在固有的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和发展;2、创作新的音调,百这种单调和民间音调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两种方法是不能绝对分开的,只有有的改编成分多些,有的少些。 民间音调的发展问题 不能说:旧有的民间音调都能表现现代生活。必须有选择、有取舍地去进行改编和加工工作。就是要经过“推陈出新”、保存和发展“精华”、剔除“糟粕”的过程。国灰旧有的民间音调是产生在过去的社会生活中,而过去的社会生活和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距离很大。一般说来,旧的民间音调气魄较差,如用来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感情时必然会有很多局限性,用它来写群众歌曲也很困难。《社会主义好》一歌给我很大的启发,它既有民间音调的特点,又有进行曲的节奏,在音调上有很大发展。通过这种新的音调,反映了新的思想感情我也想这样写,但不一定做得好。我写的〈歌唱农业新纲要〉曲调是很根据山西卢歌《绣荷包》改编而成的。音调较柔和抒情,易于上口。《绣荷包》的原曲是: !
一绣一只船,绣在江河边,那儿人捎书,河呀吆河边站。 这个曲调的特点是优美抒情,很适合描绘《农业纲要》实行后,人们对美好远景的向往。因此,我用它作为第一段: 喜鹊飞来叫不停,家家户户传喜讯,北京公布了新纲要,千村万乡喜盈盈。 胆是,如果只用这样的曲调去表现五亿农民为实现《农业纲要》的冲天干劲就不够了,因此后面加了一段:
农业纲要四十条,条条鼓舞农民的心。哎咳哎咳哟,条条鼓舞着我们的心。a,b,这两个小短句,仍然是前面曲调中的音调,只是节奏变化了。再加c这个衬句就可以表现火热的斗争情绪和欢欣鼓舞的气氛。为了使它能转回前面的抒情曲调,d句的第二小节停顿了一下,后面作了一个比较有力量的,但可以缓慢下来的结尾。d的音调不是《绣荷包》中的,但也和当地民歌《访河南》有关。原曲调是: 访河南十三县,出了个贤人儿范四娘。这样,使它既有变化,又能前后统一,浑然一体。写好以后,发现前面一段较柔和,容易虽得过分抒情。后来山东跃进歌舞团的钢铁五姐妹根据这首歌的曲调改编为《钢铁五姐妹之歌》,虽然音符没有大的变动,但她们演唱时整个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把原来民间音调的某些弱点弥补了 ,而显得很有气魄,表现了生龙活虎般的青年人的干劲。作曲家李群同志说这首歌具有社会主义音调,也是根据钢铁五姐妹的演唱而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研究。又如《在村外小河旁》是采用山西身歌《洗衣计》的片断发展创作而成。 原《洗衣计》的曲调是: 我原封不动地采用了前两小节,因为这个曲调是明快而健康的。把后面三小节拉长为四小节,使用了半拍起,以便突出前两小节,这就产生了一个完整的主导音型: 在村外小河旁,有一群年轻的姑娘, 只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够的,因为,我要表现的不是旧秧歌中的人物,而是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正向社会主义前进的新农村的劳动妇女。因此,音乐上还需要有新的因素出现,才能表达出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这就出现了下面的音乐: 她们叽叽嘎嘎嘻嘻哈哈,那个哈哈哈地乐哟,她们有说有笑在那洗衣裳,在那洗衣裳。 这段音乐虽然近似秧歌,但它的节奏形式在秧歌中是找不到的。d句小高潮的曲调是新鲜而开朗的,也是秧歌中所没有的。这一段基本上是叙述性的,曲调变化不大,所表达的是姑娘们在互相谈笑中流露出对解放军的热爱,音调柔和,感情亲切。但发展到副歌时,她们的劳动热情更加高涨,大家感到为自己的亲人洗衣服是光荣的,她们抢着洗、抢着说来表示她们的光荣感。要表现这样炽烈的情绪就不能被《洗衣计》的音调所局限,必须突破秧歌音调的约束,我在这里加入了新的音调: 啊啊咱们洗衣裳啊啊 这两句有很明显的山西梆子的影响。山西梆子的夹板有这样两句:甲句的“a”成了第一部的主导音型,乙句的“b”成了“对声部”的主导音型。两部配起来是五度卡农形式,和群众所熟悉的轮唱形式相近。下面又用三拍子的临时变化来表现妇女们争先恐后的情绪: 咱们洗衣裳啊,你说多荣光啊,洗衣裳啊,多荣咱把衣裳洗干净啊,同志们光啊,咱把衣裳洗干净,穿上那精神爽啊, (X是三拍子的强拍,虚线是三拍子的小节红)这段音乐是从三拍子逐渐转到二拍子上去。曲调近似河北定县秧歌的“寸板”,但又是“主歌”中b、c的紧缩和变形。这段虽然是新产生的音乐,却早就孕育在“主歌”中。下面是由跳荡的节奏而掀起高潮: 那个精神爽啊,身体壮啊,劳动建设 仍是秧歌的曲调,同时又是“主歌”d、c的变形,这样前后呼应即能保持风格的致,又能自然地转回“主歌”。 更加有力量,更加有力量。 唱到“洗完了这堆黄军装”时,为了表现更细腻的感情而加上: 哎哟,哎吧,哎吧真漂亮。 这是姑娘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赞赏。音乐是从“山西梆子”的特殊句中来的。原曲是: 在和声、对位的使用上是比较自由的。“对声部”是在“定声部”已有的或可能有的曲调中产生的;但必须在本调式的规范之内,这就避免了所谓“中国旋律,西洋和声”之弊。为了音响明亮而较多地用了三、六度音和,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四、五度平行。因为这里表现的是现代人的思想感情仅用古老的和声是不能完成任务的。就是说:和声的使用也要符合历史的具体性。为了增加声部的变化有意识地用了“交错 ”(如“副歌”第五小节第二部的长音),也使用了不协和和弦,如结尾时: .有力量 这样并没有生硬的感觉,因为跟这个属七和弦相应的旋律进行是: 都是流畅的有民族风格的曲调。 举上面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如何把传统的民间音调发展变化为现代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