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讲:谈谈如何运用民间音调创作歌曲(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45:01
活泼跳荡的音调也可能转化为豪迈勇壮的音调。如《民兵队进行曲》(发表于一九六○年《解放军歌曲》三月号)是用了《人人都唱跃进歌》主题的音型发展而成的(请参看例六)。即: 民兵队跑步上操场啊,西天还挂着弯月亮,肩上的步枪光闪闪哪,迎着那晨风练武忙。举枪发射中红心,班排进攻杀声响。民兵队顽强又勇敢哪,解放军是咱们的好榜样,好榜样。 这两首歌主题音型虽然近似,但后者却塑造了民兵队的形象,那是因为后者的音调有了新的发展,虽然它也是农民的音调,但表现的是拿枪的更加有组织的农民的形象;音调虽是中国民间的,但又用了西洋进行曲惯用的三部曲式:第一至第四乐句为第一段,过渡句为第二,主题再现为第三段,而形成A(四个大乐句)+B(两个小乐句)+A(两个大乐句)三部曲形式。这样则便于在行进中唱,也容易记忆。
通过上面几首歌曲的对比,我是想说明: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不同,某一音调片断或某一歌曲主题的音型并不能完全代表某一种固定的感情,也不能只塑造某一种音乐形象。只有经过了严密组织,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或者变成艺术作品之后,才能看出它鲜明的形象和特定的感情。 如果只有这样一个音型 ,我们看不出它空间是什么形象,只能说它、它可能包括那些因素。因为,这个音调可以做多种发展,喜怒哀乐都可以用它去表现。只有发展下去成为《我是一个兵》的歌曲时,才出现了人民战士的形象。 所以说,不同情调和不同风格的歌曲,不见得不能使用相同的音调来进行创作,问题在于怎样去发展它:是在发展中不断去丰富它的音调呢?还是只根据主题的音型用“作曲法”的法则去机械地展开呢?运用前者的方法,可以使感情因素和风格都得到新的发展,音调本身也相应地产生了新的因素而丰富起来,得以更好地去表现现实生活;而后者则会使音调贫乏起来,反而不能很好地表达新的感情。 问题也不在于作者用了某一民歌的主题或采用了别人用过的主题(这种和卑鄙的抄袭行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而在于你是怎样去发燕尾服它。如《全世界人民心一条》(瞿希贤曲的)的主题是: 胜利的旗帜哗啦啦的飘 而《民主进行曲》(焕之曲)的主题则是:看我们,我们胜利的旗帜迎风飘扬。如果把后者的“帽儿头”(即a)去掉,和前者相比,几乎是没有多大差别。但两首歌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前者是表现中国人民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后者是欢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鼓舞人们在这个新的基础上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首歌都是流行全国、并在着国际影响的优秀的歌曲,所以如此,是由于作者经过了独创性的劳动,作了不同的发展,而形成了作品的独特风格。 这样一种手法和技巧,用来创作短小歌曲时也可能用处不大,但创作大型声乐作品、器乐作品,特别是歌剧音乐时并不无用处。因为它可以达到既统一又有变化,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目的。它可以用较经济的素材创造出丰富的而且能充分表达感情的音调。有的同志在创作中唯恐表达不出丰富的感情只嫌自己使用的材料少,结果反而形成材料的堆积和罗列,往往造成作品的散漫无章、不易上口,很难记忆。 有的同志则相反,在创作中唯恐触犯了什么作曲十分重要而破坏了艺术的完整和风格的统一。因此,小心翼翼地发展主题,更不敢加进新的材料,表现了缩手缩脚 ,创作出来的作品虽然统一完整合乎“规格”,但往往感情是拘谨的,音调是呆板的。我认为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好的。作曲也和其他劳动一样,既要敢想、敢于发挥创造性,又要认真学习,钻研技巧,有冷有热,才能把大干、实干、苦干和巧干结合起来。 这些手法和技巧,不是什么新的创造,也不完全是从西洋的变奏形式和主题发展法中搬来的。在我国的戏曲和曲艺中,早就存在着这些技巧,艺人们有着丰富地运用它的经验。比如,在京剧中同是一个原版,音调大体相同,但不同的角色行当就可用它来表达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感情,刻划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单弦中同是一个曲牌,作了不同的处理后,则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所有这些,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以便不断提高我们处理民间音乐,创造新的音调,反映新的人物、新生活的能力。以上所谈,也只是把我在创作实践中,有关运用民间音调的问题作了一个简单的归纳(有些是当时想到的,有些是事后发现的。这是些零碎、片断的体会,算不得经验);也是我向民间学习的一个初步小结。但运用民间音调进行创作也只是我们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之一,而绝非全部。如果认为:只要积累了丰富的民间音调,并能运用就可以进行歌曲创作,则是大错而特错了。因为,抱有这样的观点,就会把民间音乐看成是唯一的创作源泉。因为我们学习和运用民间音乐都是为了更好地反遇此时此地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斗争,而不是用民间音调加技术来代替音乐表现人民生活。因此,向民间学习,决不能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