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讲:谈谈如何运用民间音调创作歌曲(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3:20:20
同时使用不同地区的民间音调,可以使创作的音调更加丰富。在一九五六年以前,我只熟悉一些山西民歌,因此,我的一些创作多半是用山西民歌改编的。如《在村外小河旁》是根据晋中秧歌《洗衣计》改编的;《办好合作社》是用了五台民歌《挑菜》的音调;《歌唱农业新纲要》(即《钢铁五姐妹之歌》是根据五台民歌《绣荷包》改编的。在创作中,感到原来的民歌音调不丰富,需要用另外的民间音调去充实它时,则特别小心。如第首除了秧歌还运用了一些山西梆子的音调;第二首只是把《挑菜》根据感情的需要做了某些发展;第三首除了艺人之口的《访河南》的音调。当时不敢吸收其他地区音调的原因之一是掌握的材料太少;其次是唯恐破坏了原来的风格,怕拉出去了走不回来,弄得南腔、不伦不类。自一九五七年之后,由于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的变动,我开始学习创作歌剧音乐。党和上级也一再教育我们,要认真地学习民间音乐,以便更好地创作民族歌剧。所以接触到一些不同地区的戏曲音乐,并学习和掌握了一些民间音乐素材;之后,在同时运用不同地区的民间音调进行创作时,则比以前大胆了一些,也曾作过某些尝试。举例如下: 《人人都唱跃进歌》(发表于一九五九年《音乐生活》十二月号)是用了山西民歌《四保上工》的主题,即: 高叫(了这)四保小后生,盘上你这铺盖寻(了)营生,这首民歌的节奏虽有特点,但音调不够明快,不足以表现人们那生龙活虎般的干劲和乐观情绪。因此,我又用了比较开朗健康的东北民间音调来进行揉和而成为: 打起这鼓来敲起锣呀,人人(儿)都唱跃进歌,这个音调虽然是以《四保上工》的主题为骨胳,但比它要开朗多了。下面则发展为: 经过了这些变化之后,最后又用了东北民歌中特有的一种结尾,这就使全曲的风格更统一了。这可以说是运用了山西民歌的主题发展为东北风格的一首歌曲,其中山西和乐北民歌的因素同时存在着。 又如《李二嫂乐开了花》(发表于一九六○年《北京歌声》三月号)。 第一主题: :是明显地受了东北民歌《送郎参加抗日军》的影响;是第一主题国民教育了个上五度调,风格是一致的。但到了后面,李二嫂因孩子及家务缠身,不能去上夜校,于是生了气把书本扔在床底下时,音乐需要有强列的动作性。因此,我在这里运用了近似河南梆子中“快二八”的音调,即:只听得啪嗒一声响哎呀呀,把书本扔在了床底下,之后又使用了半句皮影戏的音调 二嫂她实在是用它来冲淡梆子音调之后,又回到东北民歌的音调上: 没办法。 这首歌曲中所以要用戏曲音调是因为:在那个特定情景中需要用戏剧性的音乐和手法去表现它,只用一般民歌的抒情音调往往不能胜任,所以,采用某些戏曲音调去表现这一戏剧性的情节是比较适当 的。
又如《我家有座幸福山》(发表于一九六○《园林好》四月号)是运用了青海花儿和四川民歌的音调写成的。 又如《我爱北京》(发表于一九五九年《上海歌声》的十一月号)一首合唱曲,它是以汉族民间音调和《抗战音调》(把五四以来的革命歌曲的音调)为主体,并吸收了一些少数民族的音调写成的。如: 啊啊
是用了近似内蒙民歌的音调。又如: (女)繁荣壮丽风光好,(男)繁荣壮丽风光好,不落的太阳天空照,不落的太阳天空照,
女声部近似苗、瑶族的音调,男声部则是军队进行曲的音调,下面又出现了朝鲜族的音调。即: 照得高山穿新前,照得江河改了道, 后面则发展为: 照得钢水日夜流,照得谷穗弯了腰,这一段是描写欢乐的歌舞场面。当四个声部同时出时,即:六万万人民 六万万人民 仰望着北京齐欢笑,仰望着北京齐欢笑, 是描写沸腾的人流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向毛主席欢呼致敬,形成歌声荡漾的海洋。上例所以用了一些少数民族的音调,是由这首歌的内容决定的。这些各具特点的音调,同时运用在同一作品中,则需要一个揉和过程,否则会形成“大杂烩”。揉和的方法是:用统一的调式,统一的语气,语势去表现统一的感情;也就是调动一切有利于塑造典型的音乐形象的因素,去为统一的目的服务。这样就有可能创造出既有丰富的音调,又有统一的风格的完整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