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格魅力点亮学生心灵的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20:55
作者:杨勇 文章来源:论文热线 www.lwhot.net 更新时间:2008-12-20 Tag:新形式教师 人格魅力
[ 欢迎您的到来 论文发表 本站竭诚为您服务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www.lwhot.net ] 摘 要:新形式下教育工作者对新得教育理念显得尤其彷徨和困惑,普遍感觉教师难当,学生难教,一届不如一届。其实那是我们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新课改后,我们再用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成长,已经和时代格格不入了。尽管一些教师有多年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不错,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也感觉力不从心。都因为我们一直凭借过去的经验,没有分析学生心理特点所致。人格赋予了教师个体生命以鲜明的本我色彩,对于有很强可塑性的中学生来说,将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其个性的形成。由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基于拔萃的人格构成而升华起来的,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不容低估。教师要重新给自己定位,得从塑造教师人格做起。         关键词:新形式教师 人格魅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品德,治学态度,气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人格是对学生最无形而且又是最有力的教育。尼采也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作为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魅力,即良好的个人品质,如热情大方、真诚守信、善解人意、助人为乐、一视同仁、理解宽容、兴趣广泛等构成人的吸引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必须具备:(1)有三心,即爱心、责任心、上进心。(2)有智慧:教育理念新、育人境界高、教育技巧妙。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教师的人格魅力还来自于教师高尚的师德、来源于善良和慈爱;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学生的信任和宽容。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通过教师的丰富的学识水平体现出来的。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身。只有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学识渊博,专业精深的教师才能承担起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及家长的尊敬。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知识、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勤奋好学,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教学中,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因此,我注意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观念,吸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正如时下所提倡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桶水还必须是活水;或者是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让学生自己学会去找到一桶水。   教师的人格魅力还来自于教师高尚的师德、来源于善良和慈爱。爱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是师德的灵魂。“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只有具备善良和慈爱的老师才会在平等的善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他们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正是这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能把真诚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1)在物质上给予帮助;(2)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3)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在学习中那些学习差的;退步的;考试发挥不好的;有困难的;无母爱的等等。我常常开导、鼓励、教育他们,不断与他们谈心,这样即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又消除了他们的精神压力,同时取得了学生的信任;(4)、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5)、从谈话中关爱学生,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谈话要找准时机,要在适时的氛围中进行。在学生遭到变故惶恐不安时、在学生百无聊赖不思学业时,都是老师找学生个别交谈、倾注关爱的最佳时机。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学生的信任和宽容,要学会宽容。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教师一味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的姿态而自居,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在教育现实中,经常看到许多活泼好动,虽有些毛病,但浑身上下充满灵气的学生被一些“严师”训教之后,“效果”显著,这些学生变得温顺安静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叫我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让做的事不做”,或者干脆“做了也不让你知道”。如果把这种转变效果视为成绩,至于学生们的将来如何,他们则很少考虑,教师只是把活泼变得安静,把学生个性的东西“压榨”成共性的东西。这也许还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教育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高,扼制一代创新人才的产生。    案例:一次上课铃响了,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同学们很快地跑回教室。过了一会儿,上课的老师也进了教室,第二遍铃响过后,我的目光刚要移开,突然看见我班颇为顽皮的男同学××跑进教室。我当时就想:“这小子肯定是课间跑操场上玩去了,才会上课迟到!这是我亲眼所见,准没错!”一下课,我就走进教室,把他叫到讲台前,严厉地批评他上课迟到。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我分明看见眼泪在他眼圈里转。“您冤枉人,我根本没玩,下课,同学们围着李老师问问题,然后李老师又叫我帮她把作业本抱办公室去,这才晚的!”我居然给忘了,为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我和物理老师商量好让他当物理课代表的呀!我知道错怪了他,连忙道歉。他却气乎乎地走了,以后几天都不怎么理我……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同学,这是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