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中国-中国社会发展滞后 亟待信息公开减少“被”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39:40
中国社会发展滞后 亟待信息公开减少“被”误区

【该文章阅读量:343次】【字号:大中小】
主持人:李禾
嘉 宾:曾红颖(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政策与战略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晓兵
对话背景
房地产商囤地信息公开艰难;山西疫苗事件内幕扑朔迷离;环境信息收集屡屡碰壁;4月1日起,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可收取检索费。上述种种,使得信息公开成为一个敏感而尖锐的字眼。我们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政府应在信息公开中承担怎样的责任?信息公开难在哪?
管理工具和理念落后 社会发展明显滞后
主持人:在当前情况下,该如何推进社会公正,减少矛盾?
曾红颖: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但经济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带来社会领域的问题和矛盾的逐步化解,目前社会发展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有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体制、制度和观念的原因,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社会管理新工具。
信息、网络技术是全球化生产的支撑技术和工具,没有信息通信技术的大发展,如果我们还在沿用几千年来传承的社会管理工具,怎么能管理无限复杂、瞬息变化的现代社会呢?
蔡晓兵:其实社会制度本身就是信息运行和作用机制。
曾红颖:如何通过信息运行来达到社会公正?首先是信息收集机制。传统社会管理体制,政府是唯一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社会各个层面信息从多角度向中心汇集,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和筛选,往往有小众呼声被掩盖,导致不同层面的社会诉求被压抑,积累多了、久了就会产生社会摩擦和矛盾,成为社会问题;在现代社会治理体制下,不同主体可能对信息敏感点不同,因此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范围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了。
其次是信息反馈机制。社会治理的手段是复合的,既有政府通过行政或者借助市场手段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就决定了信息反聩机制是网络的,多中心同步响应,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效率。
还有社会运行机制。社会治理的目的不仅是为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效率实现的基础上体现社会公正,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指向。政府各种行为效果有赖于公民的合作与支持,公民还需享有参与权和发言权等。这一转变使社会运行更制度化,而政府也能从繁杂具体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用法律、经济和政治的途径与方式发挥全局的统筹协调功能,做更多的冷静思考、制度研究和长远规划等。
整合多方信息 逆转决策随意化
主持人:当前社会发展决策面临哪些具体问题,信息化能发挥什么作用?
曾红颖:当前社会发展决策面临4大问题,第一社会事业投入是否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第二,社会领域的产出如何衡量?第三,社会事业的投入时机是否合适?第四,社会事业投入规模和效率。
福利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只有当福利制度被设计成为刺激工作和经济增长的机制时,平等才是生产力。这包含着对政策设计后果的充分评估和计量,不仅包含当代人,还要在代际之间做平衡,没有快捷、高效的信息工具作为支撑是不可想象的。
据日本《防止全球变暖:改变20世纪型的经济体系》(1999)一书介绍,美国学者1995年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结论:全球气候变化是确定的,对美国农业影响不大,当前不是采取政策的最佳时机,随着技术的进步,控制碳排放的成本会成倍降低。因此美国到2009年才出台《能源法》,在国内技术、产业结构调整后通过影响国际规则,为美国争取最大经济利益。而我国在政策时机的把握上还有巨大的随意性。
蔡晓兵:技术的进步,为社会、自然以及社会与自然相互影响和关联的各类现象的评价提供了日益强大和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我们现在普遍面对的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损失、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都与人类自身的行为有着十分紧密的因果关系。每当我们的规划者、设计者和决策者做出一项决定时,需要对该决定对环境、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做出及时、科学的评估和反馈,这都需要对信息的全面掌握。
减少“被”误区 获得公众认可
主持人:2009年,“被”字成为一个流行词,其实这是表明公众对于政府公布的信息并不认同,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曾红颖:我国公布的很多统计数据并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网上出现了“工资被增长”、“被中产阶级”的讽刺。这主要是现有的统计体系偏重经济和产业统计,在社会事业统计方面偏重设施和投入的统计,统计手段落后,数据加工周期长,数据来源多采用主观填报形式。如果要提高统计效率,需在统计全流程实现信息化,只有通过高效的统计网络能动态反映社会整体运行。
社会管理能力指政府能否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政策、有效推行和贯彻这种政策等。构成社会管理能力的核心是应对复杂社会现象的全面评价能力,这种能力的建设需要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支撑。同时,对历史数据的挖掘,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统计部门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的深度加工为科学决策提供条件,加强对现有统计数据资源的整合,建立灵活、规范和通用的统计数据管理平台,是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蔡晓兵:比如社情民意调查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相当流行。欧盟的民调报告每季度发布,成为社会倾向的风向标,起到凝聚共识,疏导民意的作用,也是反映和引导社会诉求的好方法。
目前,国家统计局成立了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社情民意调查,借助网络化GIS,可以方便地将调查对象和民意反馈与地理空间位置和社区分布相关联。同时,进一步利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对反馈民意相关信息进行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挖掘,对民意与其他空间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从而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依据和强大的技术辅助支持。
曾红颖:目前,山西疫苗事件、湖南血铅中毒等紧急事件频发,高效的应急响应和处置,需要在相关各部门充分协同和共享信息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因此,信息公开、应急网络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信息社会,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必须着力防范各种潜在风险,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公共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涉及面也极为广泛。作为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者和公共安全责任者角色的各级政府,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尽最大的努力化解各种危机,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和社会的安全。
目前,完善的应急体系应包括制定预案并有效监控、防御突发事件的扩散;准备、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调集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处置突发事件等,其核心是完善组织和运行制度,信息公开和共享,而技术支撑就是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和运行。
案例分析
郑州首次无偿收回闲置土地 “囤地”信息公开难
去年,郑州针对23宗闲置土地,采取了无偿收回、征收闲置费等处理措施。2008年,郑州市出台《郑州市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该办法规定:土地闲置满1年不满2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超过2年,用地单位或个人选择在限期内开发建设的,除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外,还应按规定征缴增值地价。土地闲置超过2年的,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由政府依法无偿收回。
当地记者试图从相关部门获取2009年查获的闲置土地资料及处理详情,却遭遇踢皮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地产顾问公司老总分析此事时称:“不公开情有可原,也许处罚还未落实,有变通余地,若公开信息及处罚办法,就不能变通了。公开后,不仅国土资源管理局生气,那些闲置土地的地主也会生气。”
可如果此类信息不公示,不透明,民众已然丧失知情权,还怎能行使对土地使用的监督权?如何适时进行违法举报和投诉?
3月10,国土资源部出台“19条土地新政”,规定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开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及闲置土地查处信息,并公开违法违规用地查处结果,各地要将挂牌督办和社会关注的案件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然而,当地记者调查采访的信息,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均不愿回应解释。
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日期:2010-3-26       本站发布时间:20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