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的特点与网络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 传播学 blog课件 POSE中文开放课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56:02
大众传播的特点与网络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定义总是避免不了疏忽和遗漏,因此通常会在定义“大众传播”以后指出它的特点,以更好地界定它,以及使之与其它区别开来。
《传播学教程》里面对大众传播的特点概括如下(P111):
1、  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  大众传播是运用现金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  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4、  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  从传播过程的实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  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大众传播模式论》里论述如下(P7):
1、  一切传播的公众性与开放性;
2、  接近“发送”设施的有限性与有控性;
3、  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
4、  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关系的不平衡性;
5、  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制度化安排的介入。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里如此描述(P4):
1、  它针对较大数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
2、  消息是公开传播的,安排消息传播的时间,通常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而且其特征是稍纵即逝的;
3、  传播者一般是复杂的组织,或在复杂的机构中运作,因而可能需要庞大的开支。
定义大众传播和界定它的特点是如此之难,只能给出一些相对的,尽可能接近的,模糊的论述。
 
“广泛”就是可靠的吗?那么“广泛”意味着多少?1万?所以9999就不是?
“报纸”就是大众传媒吗?即便它在创刊或者要倒闭的时候只实质发行了100份或者1000份?还有庞大社区的“社区报纸”是大众传媒还是什么?那公司或者小社区的“报纸”呢?
即便《传播学教程》和《传播理论》都考虑了网络的影响,但是《传播学教程》里面归纳的特点仍然有很多问题,比如单个网民利用网络达到广泛传播信息时,作为传播者它还属于“专业化媒介组织”?由于其主动性和易于达成,情况已经和个体被记者采访或者向报纸投稿来进行“广泛传播”极大不一样了。“大众传播”的信息真的同时具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吗?那公共电视台的节目呢?《传播理论》对新情况的补充只能是列举(参考原书),而不能给予具体的归纳。
至于《大众传播模式论》论述的特点,恰好可以作为“网络改变大众传播”的极好教材,比如接近发送设施变得极为容易和难以控制;比如发送者和接受者慢慢变得具体起来;互动的易于和频繁以及自由选择改变了两者之间的“不平衡性”;“制度化”介入也变得更加可疑和不可靠……对于网络影响大众传播的讨论在多年前就蔚为大观了,似乎最可靠的方式就是也只是将网络传播与大众传播区别开来作为一种单独项列举。
网络对大众传播有哪些影响?网络时代,如何定义“大众传播”?这是好的思考题,因为我们离答案还有距离,或者,它不需要一个最后的确定答案。
 
Update:相关论文有陈立丹,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国际新闻界》,1999年5-6期;卜卫,互联网络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国际新闻界,1998年3期;可以去期刊网查询相关论文阅读。此外有博士论文专文讨论,期刊网应该有博士论文查询。传媒学术网还有相关明安香文章如下:
 
◆媒介工作者面临根本性转变——关于信息高速公路将给大众传播带来的巨大影响之四
◆受众与媒介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关于信息高速公路将给大众传播带来的巨大影响之三
◆新闻运作方式将根本改观——关于信息高速公路将给大众传播带来的巨大影响之二
◆大众传媒将逐渐面目全非——关于信息高速公路将给大众传播带来的巨大影响之一
 
Trackback: http://tb.donews.net/TrackBack.aspx?PostId=121277
[点击此处收藏本文]   发表于 2004年10月06日 7:37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