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 中国须警惕粮食安全隐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31:44
中国海关总署23日发布预计,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可望创新高。在岁尾年终之际,这组数字或许又会加入中国经济喜讯连连的“大合唱”里:中国十一五规划赢得开局年之高增长、沪深股市实现价值回归并连创新高、人民币升值带给国人同胞自信力、宏观调控成功抑制通货膨胀……这些利多的消息伴随着国际信贷机构对华预测评级的不断调高,使中国经济被一片看好的舆论氛围所包围。
然而存有隐忧而值得关注的或许还有并不醒目的一个领域,那就是粮食安全。
中国官方《人民日报》和官方媒体新华社23日显著报道:截至本月21日,国家根据市场需求,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安排临时存储粮在粮食批发市场竞价销售,累计成交86.8亿斤,充分发挥了临时存储粮对稳定粮价的调节功能。中储粮总公司新闻发言人解释说,临时存储粮并不是在粮食价格上涨时才销售,而是在粮食批发市场常年常时以公开竞价的方式销售,保证市场供应。并声称市场需求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囤积倒卖的现象。应当看到,这一重大消息将会对平抑中国各地已出现的粮食涨价起到一定作用。
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隐忧早在今年10月份已出现——受预期国际粮食库存下降的影响,纽约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价格创出10年的新高。受此影响,中国小麦期货价格也出现上涨,在11月下旬,郑州商品交易所小麦期货价格涨至2年来的高点。为稳定粮食价格,从11月末开始,中国官方机构分四批向市场投放百万吨计临时存储粮,用以增加原粮市场供给。12月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国家临时存储粮食销售办法》,明确将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储粮总公司五部门参加的临时存储粮销售联席会议制度,宣示官方将进一步拓宽临时存储粮销售渠道。
随后国务院通令全国,要求“各地高度重视粮食调控,认真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粮油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化,发现趋势性和苗头性的问题适时采取措施,督促各类粮食经营企业保持必要库存,补充市场粮源……”
密集的动作到此未止。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粮价问题考察北京市粮食市场,要求搞好调控,保持粮价基本稳定,同时要保证农产品价格合理。“当粮价上涨超过低保家庭的承受能力时,就要提高低保的水平,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中国在今年初实现了“千年皇粮一朝免”的取消农业税,然而却在岁末出现了粮价上涨,这的确是一个不寻常的信号。看看国内某些粮食企业寻求多元化、追求资本扩张、对国际粮食期货逆向操作等现实,隐忧的出现似又必然。
众所周知,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在过去20年中,中国每次粮价上涨都会引发一波社会动荡甚至政治风波。“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不仅是中国历朝历代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更是当前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之路的根本保障,须臾不可忽视。
观察家们或许还记得,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杂志发表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一年后布朗先生补充大量新证据重新出版了新书),一时引起世界性的舆论反响,中国政府和学术界也迅速作出强烈反应,尽管有许多专业领域的实证分析,但大多指责其言论是所谓“粮食威胁论”。
如今十二年弹指一挥间。平心而论,如果抛开意识形态层面的“条件反射”,布朗先生当年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呼吁和预警,对今日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而言,仍极具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