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走向消费型社会 中国经济脱困之匙[中国改革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12:02

美国侨报:走向消费型社会 中国经济脱困之匙

 

 

    美国《侨报》12月9日发表社论《走向消费型社会:中国经济脱困之匙》指出,把投资主导型社会转变为消费主导型社会,这不仅将改变中国,也将改变世界。如果中央政府愿意把更多钱用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将会为中国消费型社会的建立奠定制度基础。

社论摘录如下:

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和中国经济急剧下行的背景下,中国如何走出困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在促进增长、扩大内需的同时,尽力实现扭转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目标。这显然是对中国领导者政治意愿与动员能力的双重考验。

眼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有的最重要的高官,云集北京。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那里举行。人们普遍预计,鉴于目前局势,“保增长、促发展”将毫无悬念地成为这次会议的主题。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确定了明年的首要任务是“保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消息指,明年中国经济“将力保8%的增长目标”。然而,最值得观察的是,在“保增长”的同时,中国能否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真可以说“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在11月5日,中国政府推出了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810亿美元)。这给予地方政府极大的刺激,压抑已久的投资欲望得以释放,宣布了累计将近1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6亿美元)的投资计划。

让中国的经济学家担心的是,除去中央政府掌管的项目外,地方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责任管理好如此大的投资计划。30年来,头脑发热,一哄而上的事情一再发生,但后果往往相同:决策仓促、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投资期长,导致财政健全性和可持续性受到严重损害。

事实上,从1995年起,中国就提出了要实施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一直未能实现。不少人认为,投资基建能够见效,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在1997年渡过亚洲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有效策略。然而,偏重投资的惯常措施有可能造成资源的错配和低质素的增长,乃至形成“增速下滑——投资扩张——经济过热——增速下滑”的新一轮循环。如此往返,也许有可能救“保增长”的一时之急,却无法实现调整经济结构的长期目标。

扭转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目前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在政治局会议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为迫切”。这透露了中国政府对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最大关切的核心所在。因此,如何有效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调整经济结构,使中国经济摆脱对外部环境的过度依赖,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是本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

中央政府希望地方政府清晰地看到,这次经济刺激计划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包括铁路、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长期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这些设施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增长的需要,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也难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把着力点向民生领域转移。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出发点的政府财政支出将有利于改变国民收入失衡的局面,提高国民消费能力,建构中国作为大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基本动力。

把投资主导型社会转变为消费主导型社会,这不仅将改变中国,也将改变世界。如果中央政府愿意把更多钱用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将会为中国消费型社会的建立奠定制度基础。但问题是,在做工程项目的背后,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总有巨大的既得利益在推动”,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公共服务,却缺少推动的动力,这就是中国社会改革的关键所在。也由此可见,扭转发展方式在中国最为迫切也最为艰难,这的确需要中国领导者拿出更多的政治意愿和更强的动员能力。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