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弄错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0:22:50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诗《登鹳雀楼》,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就是不识字的老太太也会背诵。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很多人都理解为太阳将要落山,夕阳西下依山而尽,如果把“白日”理解为“夕阳”,问题就出来了,那“夕阳”的颜色就不对了,夕阳怎么会是白色的呢?生活常识也告诉我们,就要落山的太阳是红色呀。
描写夕阳的诗句太多了,几乎都是“红色”。
乔羽老先生的那首《夕阳红》:
最美不过夕阳红
温馨又从容
夕阳是晚开的花
夕阳是陈年的酒
夕阳是迟到的爱
夕阳是未了的情
有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还有人把夕阳比喻的更加让人心动,“残阳如血”,那就是血红血红,如果“白日依山尽”写的是“夕阳”,王之涣就把颜色弄错了。
如果不理解为夕阳,那就是“白日”,光天化日, 因而"白日"也就只能解释为"白天之日"了;"依山尽"也就只能解释为被山挡住了。这样解诗恐怕有失通脱,因而也可能不符诗人之意。其实鹳雀楼的西面也有山,太阳依山而落是极其自然的现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当是一写时间的运行,一写空间的延展。日出日落,百川归海,此皆宇宙万物在时间和空间中自然亦必然的律动。白日依山而尽的过程也正是诗人登楼凝望、欣赏、沉思的过程;黄河入海则既是眼前所见,又是心中所想。
或者是,诗人当时看到的是薄雾中的特殊天象,故而出现了“白色”的落日。
到底“白日依山尽”的“白日”怎样解释呢?
各位博友发表一下见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