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彬:校门惨案,学校应该负责吗?(东方早报 2010-3-2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06:25
校门惨案,学校应该负责吗?
2010-3-25 2:41:29

3月23日,福建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发生一起骇人的凶案:凶手郑民生出于报复社会的目的,持刀砍杀在校门口排队等候入校的小学生,致13人死伤。
这起凶案发生后,公众无疑急切想知道凶手施暴的心理动机。不过,笔者更关心另一些问题:学校该为校门惨案负责吗?经此一事件,全国的校长们又会有怎么样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真的对我们的孩子有益吗?
从个案说,凶手无疑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当地政府肯定会向受害者提供可观的“补偿”,以消弭社会矛盾。但本案的法律示范意义,更值得思考。这是一起非典型校园伤害案件:案发于校门口,并不是校内。一方面,家长已经将孩子安全送到了学校;另一方面,学生还没有入校,没有处于学校的监管之下。
不让学生早进校门,缘于校方在规避风险。不知从何时起,清早很多校门口就有大批的学生在排队等待入校,这成了道风景。为什么学校不让早到的学生入校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此时教师还没有到位,一旦入校发生伤亡事故,学校就要吃官司。今年7月将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也是将校方的责任期定在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期间”。
让大量未成年人聚集在校门口以及附近的人行道上,他们或者整齐分班级列队,或者打闹成一堆,这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南平惨案更是说明了这点,笔者甚至觉得:校门口大批没有反抗能力的小学生,又没有成年人监护,便成了那个心理失衡的凶手眼中的社会软肋。
但这种不安全的安排,的确使校方规避了“校园伤害”的风险。可是,我们应该就此苛责校方吗?不应该,因为正是之前家长、社会对于校方的“苛责”,让校方不得不规避风险,“理性”选择把早到的学生拦在校外面。不仅如此,同样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有不少学校取消外地旅游、郊游,甚至不惜取消春游、秋游,或者刻意搞“室内游”。
此次校门惨案之后,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应对之策多半有这么两条:一是加强对早到学生的监管,二是禁止学生在学校开门前聚集在校门口。令人悲观的是,笔者觉得后一种选择可能是校方更经济的“理性”选择。将学生从老师还没有上岗的“不安全”的校园,赶到更不安全的校门口,再赶到更加不安全的其他地方,这就形成了一个家长—学校—教育部门三方博弈的恶性循环。
一方面,公民的权利意识日渐兴起,一旦孩子发生涉及学校的人身伤害,家长必然打官司讨说法;另一方面,学校本身就是公益教育机构,不是保姆性质的经营机构,让它承担过重的保育责任,必然导致校方想方设法规避风险:不惜取消郊游,不惜把孩子拦在校门外,这也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
其中解决之道或在于国家实行强制保险,让学校摆脱校园伤害赔偿的风险,回归教育的本质。上海 沈彬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223/userobject1ai215817.shtml
沈彬:校门惨案,学校应该负责吗?(东方早报 2010-3-25) 沈彬:南平校门惨案,学校应该负责吗? 熊丙奇:最短命的学校与太容易的拆迁(东方早报 2010-1-27) 杨于泽:谁应该进“上访学习班”学习?(东方早报 2009-3-31) 沈彬:私生活领域亦不能“国进民退”(东方早报 2010-3-11) 鄢烈山:官身荐书不宜宣扬(东方早报 2010-3-17) 南桥:去北图太远,去哈佛(东方早报 2010-3-19) 东方早报 曹林:负责官员不会把问题推给抽象政府(东方早报 2005-11-2) 胡印斌:豪华学校已建起,才想起杜绝奢华?(东方早报 2009-11-17) 陈蓉霞:被16个单位6轮抄袭的论文是如何闯关的?(东方早报 2010-3-25) 南平惨案教训:追问“校门真空地带”监管缺失 沈彬:3亿网民无须“主流”认可(东方早报 2009-1-7) 沈彬:“小保姆”又撬“主人”信箱了(东方早报 2010-1-19) 沈彬:没有法治,最大的受害者是底层民众(东方早报 2010-2-4) 易宪容:政府应该提供公开透明房地产信息(东方早报 2006-5-9) 杨涛:法院院长应该向谁提出辞职(东方早报 2008-7-15) 盛大林:“公关预算表”应该异地办案(东方早报 2009-1-9) 乔新生:新闻记者究竟应该“代表”谁(东方早报 2009-4-30) 乔新生:拆迁条例应该怎样修改(东方早报 2009-12-14) 易宪容:政府应该提供公开透明房地产信息(东方早报 2006-5-9) 张衡生之死与敬畏生命之失——东方早报(2005-3-25) 周俊生:“大小会制度”伤害了谁(东方早报 2008-3-25) 薛涌:中国为什么出现排斥福利国家的声音?(东方早报,2009-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