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烈山:官身荐书不宜宣扬(东方早报 2010-3-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5:46:37
官身荐书不宜宣扬
2010-3-17 2:06:08

鄢烈山
新华网于3月15日转发了来自新华社旗下《国际先驱导报》的报道《中国官员枕边书:马列经典PK官场小说》,这报道的标题就很吸引眼球。“枕边书”是秘籍,还是心爱的经典?
1982年,我在中南海参观过毛泽东的“菊香书屋”和卧室。众所周知,他的“枕边书”就是《资治通鉴》和《红楼梦》等中国文史古典。而卧榻与书桌不分、歪在床上看书,并不是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信宋贤欧阳修说的。他记与他一样手不释卷的钱思公(惟演),“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即枕边不读正经的费思量的书,而只读消闲性的杂书,免得影响休息。我的“枕边书”,无外唐诗宋词、京戏论语、般若经之类怡情静心的短篇,催眠而已。当然,人的身体状态、性格与偏好各不相同,各有各的活法,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枕边书”纯属个人自由。
这报道开篇就说:“官员们在阅读《货币战争》、《美国怎么了》这些宏大题材书籍的同时,亦开始将目光放低,关注如《蚁族》等民生话题。”这样的报道实在太主观化,或者说“导向”意图太明显,离新闻专业标准要求太远。“官员们”是几个官员还是全体官员,有数据支撑吗?是记者自己喜欢《货币战争》这种“民族主义”加“阴谋论”的玩意吧?我看,官员与其读这种书脑子被灌浆糊,还不如去唱卡拉OK。
至于说“开始将目光放低,关注如《蚁族》等民生话题”,我觉得完全不靠谱。官员是否关注民生,与他们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有关,而与读不读写民生疾苦的书几乎没有关系。俗话说“皇帝家也有几门穷亲戚”,不要说到中西部,就是在繁华的北京上海,有几人见不到无助的病残乞丐与流浪汉,见不到蜗居者和囚首垢面的民工?我相信,越是高官,信息渠道越多元充分,比大多数人更了解社会底层真相。
泛泛提倡读书当然没错。近日我在广州火车东站一家素菜馆得到一本免费发放的《弟子规》,封面上就写着古老的格言:“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劝学的代不乏人,从先秦的荀子,到唐代的韩愈,到晚清的张之洞,写过同名的名篇,中间还有朱熹大段大段地论读书。但读书根本不能改变官场生态。西谚云“人是环境的产物”;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如果某些地方的官场似酱缸,韩峰这样中文系毕业的“才子”,读书练成的好文笔,也就只能用来写那样的“微博体”局长日记了。
宋人苏轼不能适应当时官场的潜规则,写过一首《洗儿诗》劝人不要好学求知,道是:“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而那些留学欧美的非洲和中东的独裁者、恐怖分子,还有李敖所谓“西餐叉子吃人肉”的家伙,他们那么残暴,是书读少了吗?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鼓吹“读书无用”,而是说良知、制度、环境这些东西都比知识更重要。对于官员而言,今谚讲“屁股决定脑袋”,就是说,要看官员站在什么立场上讲话。官员的心是否与民意相通,是否急民众之所急,想民众之所想,比什么都重要。而他们能否做到不唯上、不媚上,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键当然在于他们的权是否为民所授。人们常批“学而优则仕”,却不知这句名言的前半句是“仕而优则学”(《论语·子张》)。就是说,先尽职尽责做好公务,有余力余裕再比学习的优劣。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要搞现代化建设,自然要多学新知识,要有大视野。但在这个信息时代、交通极便利的地球村时代,有什么必要动辄大把花纳税人的钱,让官员脱产到大老远的地方去就读,难道请老师到中国或“下去”听课就学不好?官高的到美国的肯尼迪政府学院、英国牛津大学轮训,官低一点就到北大、清华,这是不是另一种“红色旅游”?中国政府的钱真的多得花不完?教育经费投入长期达不到法定的4%,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近日居然表示,中国计划在未来三年组织“上万名”中小学校长到国外培训,让他们去找到为中小学生减负等方面的经验。这样的财政预算管理,官员读书被抬高到远重于民生的地步,真是双重的“中国特色”!
回到主题。我的意见是:官员当然可以与人交流读书心得,也可向熟识的人推荐他欣赏的书,但是却不可借用权力推介,规定人们必须读他读过的书;媒体也不必大肆宣扬他的书目,顶多就是一家之言,应与读书版(栏目)别的作者的荐书一样看待。我们毕竟不应该停留在“以吏为师”的时代了。读什么书特边是枕边书,是个人权利;书评界则应百家争鸣,自我净化,让那些误人子弟的书受到质疑。
至于公务员读书学习的动力和压力,应同我等“打工者”一样,除了个人精神生活,当然来自工作压力: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混”下去;想“出人头地”,就要有高人一筹的知识和视野。舍此之外,谁荐书都不管用。
(作者系知名杂文家)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619/userobject1ai214599.shtml
鄢烈山:官身荐书不宜宣扬(东方早报 2010-3-17) 鄢烈山:实现财富分配正义:公权力不“抢钱”(东方早报 2010-3-5) 石勇:惠普的“蟑螂论”荒谬至极(东方早报 2010-3-17) 五岳散人:莫让质疑章子怡沦为新闻恐怖主义(东方早报 2010-3-17) 张鸣:不能让看守所里总出蹊跷(东方早报 2010-3-17) 南桥:去北图太远,去哈佛(东方早报 2010-3-19) 东方早报 鄢烈山:谁在筑隔离群众之墙?(东方早报 2009-3-11) 鄢烈山:“创卫”何以总是变“创伪”?(东方早报 2009-3-29) 高一飞:何不设立法庭电视台直播审判(东方早报 2009-3-17) 五岳散人:香艳日记背后的“正常”与“不正常”(东方早报 2010-3-3) 马龙生:遭遇丑闻,体操协会为何只能遗憾(东方早报 2010-3-1) 刘洪波:“日记门”:司空见惯的荒诞(东方早报 2010-3-5) 鲁宁:梳理房价语录 明辨其中玄机(东方早报 2010-3-10) 五岳散人:感恩顺序背后的社会逻辑(东方早报 2010-3-9) 羽戈:想起了从不投反对票的人大代表申纪兰(东方早报 2010-3-10) 巫昂:伟大光荣正确又闷的《拆弹部队》(东方早报 2010-3-11) 沈彬:私生活领域亦不能“国进民退”(东方早报 2010-3-11) 漫画:领导视察不能成“机器”(东方早报 2010-3-10) 张天潘:财产申报是时机还是动机“不成熟”(东方早报 2010-3-11) 舒圣祥:问题奶粉追责只应追到生产企业?(东方早报 2010-3-12) 陶短房:民众为何热衷于“盯梢”官员子女财产(东方早报 2010-3-12) 王晓渔:没有什么PS能不被发现(东方早报 2010-3-15) 游伟:解“案多人少”之困有待法院自身“调结构”(东方早报 20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