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育女成功三部曲:再试一次,就成功(节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37:12
此书是刘墉先生以女儿为对象写的“成功三部曲”终结本。是一部全新的力作。书中记录了小帆进入长春藤盟校前三年的 高中生活状态及所有与小帆同龄的青少年朋友在这个成长阶段面临的和将要面临的种种问题。比如考试、记忆、处世、自制、自我展现、恋爱、忧郁等系列问题。刘 墉先生将人生哲理融入巧妙的小故事中,洞察幽微,小中见大。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可以获得实用的知识与心灵的慰贴。
第一章 谈自制
“自制”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最要学的功课。
有些苦恼的孩子对我说:我总是管不住自己。我每天下定决心,每天制定学习计划,可总是坚持不了几天。学习的重要性,竞争的压力,我也知道,可我就是做不到……
别说你做不到!自制其实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的,从这些小事中坚持下来,形成习惯,你会拥有无尽的宝藏。毕达哥拉斯说:“自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和财富。”
[前言] 展现自己,神采飞扬
每个人到这世上来,都要展现自己,展现自己的美丽、展现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特质。
所以女人爱美,连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出门前,都可能扑点粉、搽点唇膏。所以男孩爱现,秀肌肉、秀胆量,甚至争凶斗狠,目的就是吸引异性的注意。
只是有些女孩爱美爱得太多了,男孩又爱现现得过火了。结果被物欲诱惑,被恶习感染。因为克制不了自己,愈陷愈深,到头来非但没能展现自己,反而成为社会边缘人。
还有些人因为从小在父母师长的高压下,或遇上一群强大的对手,一输再输,非但没能展现自己,反而失去信心,到头来隐藏了自己。
这本书里谈自制、谈处世、谈考试、谈记忆、谈美、谈成长。有很开放的,也有较保守的。因为没有一个展现自己、愈飞愈高的人,会不知道什么时候返回地面;也没有一个风筝,断了线,还能高飞。
表面上如同《做个快乐读书人》、《小姐小姐别生气》和《靠自己去成功》,这些文章是写给我女儿的。但当你看下来,就会发现我只是用女儿当个引子,引出每位年轻朋友都有的问题。
所以,这本书是写给大家的。愿每个人都能完完全全地展现自己,愿每个人的一生都能神采飞扬!愿每个子女都能展现自己,愿每位师长也因此神采飞扬!
[序] 飞翔吧!孩子!(1)
大概所有美国家长都知道,高中“后两年”是孩子最要紧也最辛苦的时候。
在这两年间,他们要面对“全国会考SAT”,更高一层的“分科能力测验SATⅡ”。想进好大学的学生得提早修习大学程度的课程 AP,参加那些科的统一鉴定考试。有些人修到十几门,各科老师“互不通气”,常常要考一起考,要交报告也挤在同一时间,造成许多美国高中生都得忙到深夜两 三点才睡。

女儿功课忙、压力大,加上正逢青春期,自然脾气坏,我和太太就成了最先面对的人。尤其身为华裔,怎样在“一人教之,十人咻之”的环境里维持中文;怎样在“没大没小”、直呼长辈名字的西方社会中懂得敬老,都成为我面对的挑战。
所以她在初中时,虽然不必帮着收碗盘,这两年我反而坚持她得帮忙,也总由她请八十多岁的外公和七十多岁的外婆出来用餐。我还常叮咛太太,趁女儿在家,教她烹饪,免得离开家之后什么都不会,出去打工都有危险。

我的中文课改了方式,以前都由她先读课文,见她不会的字,则加以指导,顺便教些相关的东西。现在我则要她帮忙翻译“文字学”,让她有成就感,藉机会认识中华文化。并在餐桌旁边摆了个黑板,甚至请外公用毛笔字写整首古诗挂在餐厅墙上,利用吃饭的时候随机教育。
更有效的方式,是我们夫妻把她带到中国大陆和马来西亚,让她直接学习。如同她哥哥高三那年,跟着我在中国旅行一个月,自自然然学会了中文简体字,也自自然然爱上他祖先来的地方。

与教儿子的不同,是女儿大了,开始爱美、爱现,我不但带她上《鲁豫有约》、《讲述》、《非常接触》这类电视节目;带她一起登台,我演讲、她演奏,而且教她各种上节目要注意的事,甚至亲自为她化妆。
我不希望她是个生长在象牙塔、玻璃屋的小公主,因为她很快就要面临外面的世界,世界上有太多可怜人,我不能让她说:“何不食肉糜?”
所以我每次从大陆和台湾回美,都会告诉她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我把贵州盲眼女孩孙琴珍、太原孤儿乐乐和美美的照片拿给她看,告诉她那些可爱的孩子,多么需要我们关怀。
值得高兴的是,我的“小公主”主动愿意走出她的城堡,去北京陪孙琴珍看病,跟她睡在一起、生活在一块儿;去湖南长沙与美美乐乐相会,而且隔年跑去贵州的山村,探望孙琴珍的家人和同学。

我还有项艰苦的工作,是告诉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认为自己能以学校第一名毕业,就表示可以在外面的世界做“头儿”,我告诉她那些杰出运动员有 多么不简单,所以能被大学优先录取;那些少数族裔,尤其黑人,当他们肯努力、力争上游时,这个社会当然应该给他们特别的鼓励。
我也告诉她由于亚洲人表现太杰出了,尤其华裔,可能遭忌。躲在我们这长岛的一角她或许见不到,当有一天到大学、到社会,多多少少会发现“特殊眼光”,甚至种族歧视。
这是事实,我不能不说,虽然小公主可能不以为然,但我得先让她有心理准备。她岂知道,哥哥在高中时,已经跟着我去纽约第五街和香港九龙,领教商家的骗术。

我的小公主跟她哥哥不同,刘轩出生在铁道边的违建区,每天由奶奶推着娃娃车看黑烟滚滚的火车,在大杂院里东家吃一口、西家吃一口地长大;小学二年级一下子被带到美国,一切由零开始,后来又在龙蛇混杂的曼哈顿上“史岱文森高中”。
小公主则出生在中央公园对面著名的“西奈山医院”,每天坐着漂亮的娃娃车,由奶奶和外婆,在安静住宅区的浓荫繁花间散步;小学毕业又搬到美丽的湖边,在隔街的中学一读就是六年。
所以同样面临那一刻——孩子大了,要离开家进大学了,我的心情却截然不同。
我当年不操心儿子,而今我操心女儿。

这本书里就呈现了我这复杂的心情,也呈现了我多元的教育,甚至包括教她怎么拍照比较漂亮、怎么站比较美、怎么说话比较动人。
请别笑我是个琐碎的老爸,请谅解此刻我有着琐碎的心情。
最后,我要特别谢谢我太太,因为我常不在美,都由她带小公主。加上“女儿心”与“儿子心”不一样,我不容易摸到,也不宜直接问,总得由太太转告。我是策划者,太太是执行者,这本书应是她与我共同完成的。
从女儿上小学,我写《做个快乐读书人》、《小姐小姐别生气》,她上中学,我写《靠自己去成功》、《跨一步,就成功》,到她上高中,有了今天这本《再试一次,就成功》,她真的长大了、要飞扬了。
写到此,我掷笔,热泪盈眶……
谈自制——掌握时间
【你有资格玩吗?】
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世的时候,我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
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加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
最后,端上“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饭”。
梁大师则笑说他早知道,就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我常想起梁实秋先生这段话。我发现许多伟大的人,都因为他们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杰出的成就。
功课表现好的学生也一样,最近报上刊登大学考试榜首的学生,都说他们常常打电玩,而且天天上网。当记者问他们怎么还能成绩那么好的时候,答案则是专心——玩的时候,尽情放松自己,回到课业则全力以赴。
“收入”与“付出”常是相对的。当我们拿起一项的时候,往往也得放弃一些。如同梁实秋先生想吃后面的“八宝饭”,就不碰前面的“冰糖肘子”。也像美国工人要跳槽的自由,就得有进修的自动;日本工人要公司无微不至的照顾,就得有恪尽职守的忠诚。
同样的道理,当你想明天出去痛痛快快玩的时候,今天就得拼命把该念的书读好、该做的功课做完。当你今天晚上坚持要看两小时电视的同时,则应该一放学就专心用功,而且看完电视立刻收心。
如果你既不能少玩一分钟,又不愿多用功一点;既想成绩好,又不愿牺牲玩耍的时间。读书时开着手机而心猿意马;玩的时候惦着功课而提心吊胆,怎么可能成功?结果到头来既没能玩好,又误了学业。
“后面要过瘾,前面就得牺牲!”希望大家能想想梁实秋先生的这两句话。
谈自制——放下电话
【你为什么不关手机?】
外出旅游的时候,常看见名人的“题句”。你知道我印象最深,而且最有感触的是什么词吗?
那是我有一年去九寨沟,回程在路边一个叫“山菜王”的餐馆,见到客人写在墙上的打油诗——“花衣裳,红脸庞,青稞酒,山菜王。羌寨是我家,永不接电话。”
我特别对最后那句“永不接电话”有感触,是因为虽然忙里偷闲去九寨沟,同行的朋友却总在讲电话。住在旅馆,半夜听见他房间的手机响,喊得好大声,害我睡不安。连走在九寨沟风景区,正心旷神怡,也被他的手机干扰。
我有一次火大了,问他为什么不能把手机关上。
他居然耸耸肩,说关了电话会不心安,怕有什么急事发生,自己不知道。
于是我发现,不带手机会死、不开手机会慌,已经成为许多现代人的“精神病”。
或许你要说,朋友很重要,不能跟父母走一辈子,但朋友可以。
问题是,朋友一起走,应该彼此提携,不是彼此牵绊。如果你们天天把时间精力耗在电话上,还可能有高的成就、走向人生远大目标吗?
朋友之间讲义气,当朋友有难,当然应该救。但是救人也要有条件、有技巧。
你知道当你游向溺水者的时候,应该由他的后面接近吗?因为你由前面靠近,他可能在慌乱中把你死死抱住,使你们两个都沉下去。
你知道有时候,救生员甚至得一拳把溺水者打昏,再拖上岸吗?因为打昏他,还能救他一命。不打昏,可能两个人都没命!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和朋友一天到晚讲电话,两个人可能“抱着溺死”。当你发现朋友太爱打手机时,则应该狠狠给他一拳,对他说:对不起!我要关电话了。
过去我曾再三对你引述美国心理学家佛洛姆的话:“在你爱别人之前,要先爱自己。因为你自己也是人,你连自己这个人都不能爱,哪有资格去爱别人?”
今天我要对你,和每位年轻朋友说:
你们要有自我期许,先把自己的功课搞好,要求每个人尊重你的时间,使你能成功,将来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一个不知在重要时刻把手机关上的人,是不懂得说“不”的人。这世界喜欢总是说“是”的人,却会尊重说“不”的人。
因为当你能说“不”,别人才会尊重你的“是”。
当你常不开手机,别人才会高兴地喊:“哈哈!你终于有空接电话!我终于找到你了!”
小心那些总不守时的朋友,他们非但可能误了你的时间,而且可能夺走你的生命。
谈自制——守时
【迟到与早死】
今天我把一位老朋友臭骂一顿。
原因是上周末我在淡水演讲,偏偏演讲前几天感冒了。虽然吃了不少药,甚至中西药一起往下灌,病情还是不稳,尤其感冒引起我的气喘,肺里好像有水,呼噜呼噜地,说话又没两句就猛咳。
为了避免接触冷空气,我演讲前一天特别打电话,请那老朋友开车送我去。他一口答应,还说会早十分钟到楼下等我。
问题是,那天时间已经到了,非但没见他提早出现,而且打电话给他,他还在距离最少十分钟的路上。
刘轩小时候玩球,每次球滚出院子,滚过马路,我都在后面对他喊:“球过街!人不过街。”意思是别急着追球,宁可让球滚过马路,也别为了抢球,被车撞到。
刘轩大些,也有拖的毛病,我总在家催他快,不要拖到最后一分钟。但是当他出门的时候,明明已经迟了,我却会改口说:“在家有迟到,出门就没有迟到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家里要抓紧时间避免迟到,但是如果还没办法早早出门,既然已经到了外面,就要以安全为重,千万别为了在路上赶时间,造成危险。
现在你了解我,为什么那天朋友已经快到了,我却不等他,叫他不必赶了吧!我是为大家好。
我也要就此叮嘱你:
小心那些总不守时的朋友,他们非但可能误了你的时间,而且可能夺走你的生命。
你宁可为了叮嘱他守时,跟他翻脸,也别让他有一天为了“对你守时”而送掉生命。而且,如果他真迟了,就别再责难他。你甚至得反过来安抚他:别急!别急!反正已经迟了,就安安稳稳地来吧!
谈自制——爱情
【小心被爱情攻陷】
恋爱确实常常是“陷进去”的。男女的恋情像陷阱,表面看不出来,不小心踩上去、陷下去,却再也跳不出来。
希望不陷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离那可能有陷阱的地方远一点。
爱情也常以很奇怪的方式出现。无论男生追女生,或女生倒追,都可能在一开始非但不是追,还像有敌意。
常挑衅同一个女生的男生,极可能是想追那女生:总批评某个男生的女生,极可能对那男生有好感。他们不好意思说,也可能真觉得对方讨厌。
但那讨厌是因为令他(或她)的心被打扰了,好像一个平静的池塘,被岸上丢石头的顽童,激起串串涟漪。
小动物们不也一样吗?起初它们又抓又咬,甚至伤到流血。但是打着打着,突然情况变了,雄性突然跳上雌性的背,开始交配。
你能在起初它们打得尘土飞扬的时候,想到结果会这样吗?
同样的道理,你不要以为他不合你的条件,他就不可能闯入你的心扉。
举个最实在的例子。我就不是你妈妈高中时想望的男生,她希望嫁个学理工的,将来和她一起出国。
也正因此,你的公公婆婆起初十分反对。
他们怎能不反对?要知道,你妈妈才跟我谈两个月的恋爱,她的人生理想就全改了。
她不再拼命用功、想考托福出国。只希望跟我这个艺术家在一起,平平淡淡过一生。
所幸我总记着她的理想,暗暗发誓让她的理想实现。
问题是,如果我没那么发誓,你妈妈原先的梦想是不是就全改观了?
孩子!不要说你自己眼高过顶,也不要说以前有多少男生追你,你都不理不睬。你同学的妈妈说得好,愈没交过男朋友的女生,一下子陷进去,愈死心眼、脱不了身。
今天下午,我清理后院,暮秋了!怕一下子跌到冰点,受不了寒的植物冻死,像咸菜一样挂着,难看,我把一棵棵的紫苏全拔出来扔掉。
记得吗?那些紫苏是前年公公从老人中心带回来的。当时只有一小盆,去年在阳台四周冒出来好多棵,今年居然半个后院都被占满了。
我一直没碰它们,因为那深红的叶子,和特殊的香味,使我舍不得拔。
但是今天,我有点后悔,知道明年恐怕整个院子的花圃都会被紫苏攻陷。它们生得快又长得高,其它的花草全会受影响。
我告诉自己:明年它们一冒头,就得拔掉,只留几棵作点缀。
到时候我得弯着腰,一棵一棵拔,再装进垃圾袋,整个院子只怕上千棵,会有多辛苦啊!
孩子,看远一点!如果你真觉得不理想,就早警觉,早点拔掉那乍看还不错的紫苏吧!
第二章 谈处世
十年前,我在台北成立了“青少年免费谘商中心”,好多师长带着孩子来谈话。年轻人问的问题多半跟功课有关,唯恐考不上好学校,会前途黯淡。
但是近几年不一样了,无论是来谘商的,或写信、发电邮来的,很少有谈功课的了,多半讲的是交异性朋友、跟家人吵架、与同学龃龉或金钱的问题,一些内容非常令人惊讶——
谈处世——小心诱惑
【小心水煮青蛙】
相信你一定听过这个故事——
把青蛙放进一盆冷水里,青蛙轻松地在里面游。水很满,距盆边只有一点点高度,青蛙随时可以跳出来,但是它不知盆底下有火,已经逐渐加温,只当那是气候变化,温水挺舒服的,游得十分开心。
水愈来愈热了,因为温度慢慢升高,青蛙还是不觉得,等到受不了想逃的时候,却已经没有力气。
我看过许多演艺圈的人,就像这青蛙——
几个女生一起去演戏,大家才貌差不多,但有个女生的镜头总是多些。另外几个人发现原来那女生很会跟摄影师打交道,摄影师特别照顾她。
又隔一阵,那女生不但镜头多,而且眼睛拍出来特别漂亮,后来发现因为灯光师也特别关爱,为她打“眼睛灯”,使她眼睛里能反射出特别的光彩。
几个女生自认不比“那女生”差,也试着“拍”摄影师和灯光师马屁,请他们吃饭,还一起出游。
但是“那女生”更上层楼,演出的机会愈来愈多,打听之下,是导播对她很照顾。再过一阵,“那女生”居然被制作人“点名”,挑大梁了;甚至还有编剧特别为她“量身打造”写剧本。“那女生”成了明星。
虽然大部分演艺工作者和制作人员都很正派,但还是可能有少数比较邪门的。
请问,如果你是那几个女生之一。当你发现自己的才貌都比“那女生”强,她却出了头,你则被压在下面,而青春不等人,你想在“邪门”里“强出头”的时候,你会不会也一步步陷进去?
你大了,马上要进大学,也将很快进入社会。我相信如你所说,你当然能坚持自己,但我也必须强调,如果你不能时时警惕,那像是大染缸的社会,很容易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沉沦。
而且,我举的虽然是演艺圈的例子,实际上在哪个圈子,不论你进的是政界抑或商界,为了出头,为了往上爬,甚至只为了“心中不平”,都可能像那青蛙一样,没注意水温的变化,最后被煮熟了。
请不要怪我说得太恐怖、太难听。因为社会就是这个样子,有正派也有邪门,我只是提早告诉你事实,让你能在跳水或游泳前“三思”罢了!
谈处世——同理心
【何必引人多心】
我有个学生,老大未娶,好不容易交了个理想的女朋友,而且一下子打得火热,但是突然间,那女孩不再理他了。
你猜怎么回事?
原来他们两个人在宾馆幽会,男生进浴室洗澡,洗一半,从浴室探头出来,正好被女生看到,女生立刻冒了火,问那男生:“你看什么?以为我会偷翻你的东西,还是会偷你的钱跑掉?”
两个人就这么闹翻了。
我问那男学生,为什么探头看。他耸耸肩说,听房间里半天没动静,确实有点不放心,因为现在社会上骗子太多了,而且两人交往不久,所以探头看看。
我则笑笑说:“没错,防人之心不可无。但就算有,也得用点技巧啊!你何不先找个借口,譬如说‘糟了!我的手机是不是忘在餐厅了’,再探头,不是就好多了吗?”
人是很敏感而易受伤害的,我最近才听一位女士抱怨,她的一个朋友到家里做客,上洗手间,都进去了,又突然跑出来,把放在沙发上的皮包提进去,生怕别人会偷她东西似的。
我说:“为什么不想,她要拿皮包里的化妆品去补妆呢?”
“可以啊!她要补妆,她可以先说要进去补妆,何必当着我的面,把皮包提走,屋里就我和她,我能不多心吗?”那女士说。
她这话讲得一点都没错,为了避免别人多心,我们需要一些处世的技巧。有时候说一句乍听没什么“必要”的话,可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举个同样有关皮包的例子——当你和朋友去吃自助餐的时候,朋友已经端来食物,开始吃,你才要去拿。除非真怕朋友偷看,你有必要把皮包提在手上吗?
如果你拜托朋友帮你看一下,不是既省得累赘,又显示了对朋友的信任?就算你真不放心,也应该作个解释:“我还是把皮包带着好了,免得你们吃完了,还得帮我看着,不能继续去拿。”
又譬如你有两位朋友都在席间演讲,接着由你发言,就算你只赞赏其中一位,你又能从头到尾只表扬那个人,而绝口不提另一位吗?
不是一就是二,当你赞美张三,却不理会李四的时候,给人的印象当然是你不欣赏李四。这时候,即使你只带上一句:“李四说的,我不内行,不敢评论,就专谈张三吧!”李四听在耳里,感觉就好多了。
于是我举上面这些真实的例子,告诉她:避免别人多心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多用点心。用“同理心”想想别人的感觉,常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谈处世——敬老
【在爱中成长】
孩子,你要知道礼貌常常并不是“现实”的,譬如你请某人让路给你过,说:“麻烦您,借过一下。”难道“借过”就一定要还吗? 那借是一种“敬语”,表示原来“属于他的”,只是借你一下。
礼貌代表尊重,记不记得感恩节晚餐时,虽然每人盘里一只龙虾,大家就座,可以自己开始了,但我先给公公和自己各倒了一小杯酒,再拿了杯饮料给妈妈,又问婆婆喝什么。婆婆说她自己去倒豆浆,却进厨房久久没回来,原来是在“加温”,我就举着酒杯要大家等她。
当时你也觉得没必要。但你是否注意到,当婆婆回来,发现每个人都在等她的时候,表现得多高兴。
我为什么等?因为尊重。婆婆为什么高兴?因为她觉得被尊重。
尊重对老人尤其重要,因为那代表关怀。
老人年迈了,他们没有了生产力,不能赚钱,甚至连他们也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我在台湾就认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婆婆,每次跟儿孙用餐,都会说自己是“只会吃饭”的人。她甚至常一个人待在厨房吃,说那样方便些。
每次看到那情况,听那家女主人说“这样也好,她端汤容易打翻”,我都不以为然,坚持要老人一起吃。
为什么?
因为那代表尊重、代表认知,认知她是长辈,她曾经在年轻时对一家奉献,把儿孙带大,今天每个人都记念“她的好”。
你或许会说,当然会记念,记念在心里。
不错!问题是,你放在心里,却不说出来,老人怎能感受呢?要知道,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因为被尊重才能肯定自己的价值。所以愈是老人,愈是自觉不中用的人,我们愈应该表现出来,说出对他们深深的感念。
就像我感恩节晚餐时对公公婆婆说的,谢谢他们生那么好的女儿给我做太太,甚至谢谢他们的每个女儿,因为直到今天,我们在台北的公司,都是你的二姨在照顾。记不记得,那天婆婆和公公也说了许多感谢的话,说我们安排这么好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能长寿。
我则说,谢谢天也谢谢人。
看看公公婆婆吧,有时候回忆一下你小时候,他们牵着你在门前散步、陪着你在大街上游行,每天早上站在门前,目送你上学校的交通车……
他们说不定跟我一样,常想起往事,如果有一天,你说你也记得,好感谢他们对你的照顾,而且感念一生。我相信,他们就算不当面显示,转身之后,眼里也可能泛出泪光。
谈处世——主动关怀
【几件窝心的事】
我今天听到一则笑话——
有个小孩问他爸爸:“如果牙刷掉进马桶,怎么办?”
“捞起来,扔掉。”爸爸说。
小孩立刻跑回浴室,把他掉在马桶里的牙刷捞起来扔了。但是接着出来对爸爸说:“爸爸你的牙刷也得扔掉。”
“为什么?”他爸爸问。
“因为上个礼拜我也把你的牙刷掉到马桶里。”
也正因此,那才会成为笑话。
关怀是要主动的,愈主动愈有意义,也愈真实、愈感人。
譬如“9.11”,当世贸大楼被恐怖分子开飞机撞上的时候,大家都往外跑,却有许多休假的救火队员主动往灾难现场跑。还有一位华人,从中国城跑去,在世贸大楼下面救助伤患,没想到大楼倒塌、牺牲了生命。
他们都是第一等人。稍次一级的,则是听说灾难,立刻主动捐输的。譬如在台湾有一家三个孩子都得“罗伦佐”的病,新闻播出来,才两天时间,就涌入七千万元的捐款。那些善心人都是在“第一时间”主动解囊,甚至立即跑去邮局汇款。
至于第三等,是当慈善团体的人,抱着捐款箱站在眼前,或在义卖会上被主持人指名要求,才掏钱的人。
我必须说,后者掏出来的钱,或认购的东西,价值再高,恐怕都比那默默地,“自动”跑去汇款的人差一大截。
为什么?因为关怀要主动!
这主动的行为常被人偷偷看在眼里。记得名作家王鼎钧先生说过一个故事——
丈夫对太太说几个朋友邀他合伙做事业。太太说带他们来家里吃顿饭吧!于是备了丰盛的食物,邀几个将要合伙的朋友聚会。
聚餐完,丈夫问太太觉得如何。太太一笑说:“不能合作,他们不是能合伙的人。”
丈夫问为什么。太太说:“我故意不把白斩鸡切断,结果发现当你夹起来,连着另一块的时候,你那些朋友居然没一个人主动帮一箸子。”
谈处世——收敛
【当你令人惊艳的时候】
“兰妮的‘甜蜜十六岁(Sweet Sixteen)’明明办得很成功,她却说她不满意,还说她后悔要大家穿晚礼服去。”
你晚餐时抱怨。又歪歪头说,你有些怀疑会不会因为当天你太漂亮,好多人赞美你,使兰妮吃醋了。
我也记得那天晚上你回家,一进门就说好多人夸你漂亮,尤其兰妮的父母和他们的朋友,还偷偷用中文说“看!这丫头又高又美”。你回头一笑,对他们说谢谢。他们先一怔,接着说“原来你也会听一点中文”。你则得意地说:“不是一点,是很多!”
我很高兴你今天能那么敏感,怀疑当天晚上你是不是抢了兰妮的风头。这表示你成熟了,知道在表现自己的时候,应该给别人留一些空间。因为以后在大学里、在社会上,你处处会发现漂亮的女孩虽然受瞩目、占便宜,但是也容易被排挤。
特别聪明的人也一样。有些东西别人听十遍都不懂,你听一遍就懂了。但是当大家都不懂、都想不通的时候,经过投票通过的,往往是并不高明的点子。
我曾经看过一个大学生的辩论赛,两队都是高手,讲话一个比一个快,词锋一个比一个利,可是比赛结果,却是较差的一队获胜。
后来我私下向一位评审反映,他居然承认评错了,只是接着叹口气说:谁让他们说得那么快,评审都老了,又评了一整天,到最后的决赛已经注意力不集中了。所以讲良心话,很多地方根本没听懂。
你说!比较棒的那一队,是赢了还是输了?
当然输了!他们虽然强、虽然辩得有道理,但是当他曲高和寡,别人听不懂、引不起共鸣,就只有被冷落。
所以未来你参加任何团体,一方面要表现自己,一方面得看看四周,使你不会与别人格格不入,也使你不致喧宾夺主。
尤其是你刚进大学的时候,学校里有许多特殊的社团,必须由会员把你带去介绍给大家,等你走后,由大家投票决定你能不能加入。
这时候你一方面得表现自己,使人刮目相看,一方面得注意分寸——怎样不致遭忌。
这也使我想起,以前在台湾的一位女同事,明明艳光照人,但是当她去办美国签证的时候,故意穿得十分土,甚至有点蓬头垢面的样子。
我问她为什么。
她一笑,说上次她没通过,因为美国领事馆的签证人员认为她太年轻又太漂亮,很可能会滞美不归。
果然,她第二次去,就通过了。
我也听说,到职业介绍所申请做女管家的,往往老的、丑的都录取了,漂亮年轻的反而一次次被打回票。
你猜为什么?
因为女主人排斥。
谈处世——经验
【为男朋友下厨?】
大概因为我把每个切好的番茄都维持原样,一颗颗摆在盘子里,晚餐桌上大家都说切得漂亮,我则建议你有空也试试,还问你是不是该学点烹饪了?
但你一翻白眼问:“为什么要学?”
我说因为你要上大学了,在宿舍里可以自己做点好吃的。
你不以为然地说学校都有餐厅,不需要自己做。
我又说,餐厅八成做不出你想吃的中国菜,而且你的洋同学嘴馋,可能怂恿你做点中国味道。还有,我说:“如果未来你交个男朋友,想做点好吃的给他吃,怎么办?你没听说‘男人的心是要经过胃达到的’吗?”
这下你更不服气了,说你才不要做给男生吃,如果是男朋友,应当他请你吃才对。
孩子!你先别嘴硬,美国不是有句俗语“Never say never”吗?中国人也常讲“说嘴打嘴”,意思是“你说绝不会的事情,偏偏就会发生”。
当有一天,你爱上个男生,说不定就会想为他煮一杯好香好香的咖啡,烧两样好可口好可口的菜。
我说这话不是歧视你们女生,好像女生就应该烧饭。男生也一样啊!你公公总为我们一家下厨,你哥哥更是烹饪高手,每次回来,常耗在厨房一整天,只为调个汤汁,做道法国料理。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做丹维尔美术馆的驻馆艺术家,经常出去应酬,发现所谓上流社会的人,聚会时常常谈的都是养花和烹饪,好像能说出法国菜的名字、道出种花的技巧和花卉的学名,才显示自己有教养。
还有,你一定发现——每次妈妈在厨房辛苦半天,端上菜,我们赞美味道好、抢着吃的时候,她脸上都露出特殊的笑意。
那不只是快乐或得意,而是一种温馨的、爱的满足。
因为做饭给自己爱的人吃,不是工作,是爱的表现。
你一定听我再三说过,当家庭主妇跟丈夫不高兴时,如果还下厨,就算她把食物往桌上一摆,扭头就走,也显示她“敬业”。如同她丈夫再不高兴,也得上班养家,因为那是丈夫的责任。
但是,我跟着会强调,太太不高兴、不心甘情愿之下做的菜,常常不好吃。
因为那里面少了爱,也因为那吃的人少了情绪。
烹饪既然能传达对一家人的爱,甚至表现人生的品味与生活的热爱,你岂能不学呢?
谈处世——理财
【露白的后果】
你们是吃完晚饭回来的。我问你哥哥请你吃什么?
你说吃韩国烤肉,但不是哥哥请客,是各出各的。
我就把你哥哥叫来骂,说他赚那么多钱,又好不容易带妹妹进一次城,居然吃顿饭还要妹妹自己付账。
你哥哥就很冤枉地说是你坚持,又说你在路上就不断对他说你过年拿了不少红包,都没花,所以很有钱。他还叫你小声一些,别“露了白”呢!
“露白”,恐怕你长这么大还没听过这个词。
“露白”就是“露出白银”,意思是让别人看见你的银钱。这是犯忌的,因为当人羡慕你、忌妒你,想要你的钱,下一步就可能抢你、害你。
记得不久前我们看的那部得到二○○六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南非电影《救赎(Tsotsi)》(台湾译《黑帮暴徒》)吗?
里面有个混不良帮派,又偷又抢的大男孩,有一天抢了辆车子,开出很远才发现里面有个娃娃,天冷,他怕娃娃被冻死,只好带回家。居然一天天照顾,产生了情感,最后把娃娃送回父母的身边。
你记得那片子一开始,有个中年男士买领带,掏皮夹子,露出里面好多钞票,被不良少年看见吗?他们居然尾随,在捷运上把那男人杀了,抢走他的钱。
一个皮夹子,才能装多少钱?居然为此杀人,那几个少年未免太狠,太无知了!
但是你也要知道,很多时候,一点点钱也能让人产生杀机。因为那点钱对你来说或许微不足道,对别人来讲,或对别人在“那个时间”、“那个场合”而言,却可能值得他冒险。
你没听说才不久前,就有人为了还债连抢几家超市吗?
他可能不是为了还债,而是为了吃饭。也可能因为“愤世”而一时走偏。
只是, 他那“一偏”, 可能毁他一辈子, 也可能害人一生。
说到这儿,又让我想起昨天看到的一则新闻,英国一个中了千万乐透的男人,发现好多女人亲近他,不是为了爱他,而是为他的钱。
为此,他装穷,穿廉价的衣服、请女朋友上速食餐厅,终于找到“有真爱”的另一半。
孩子,记住!以后就算你真发了财,也千万别露白。
露白之后谈的恋爱,只怕都不保险哪!
第三章 谈美的呈现
如果你是我的老读者,或与我熟识,就不会对我写下面这一章感到惊讶。因为我喜欢摄影,甚至拍4×5的大幻灯和十六厘 米的电影,所以对照相的采光特别讲究。又因为我喜欢演讲,且教演讲学,所以对舞台灯光特别注意。加上我喜欢戏剧和舞蹈(刘凤学女士和林怀民先生都个别指导 过我),所以对舞台动作有认识,而且会化舞台妆。最重要的:我是个画家,我喜欢美,要求完美。噢!对了!我还是个很“鸡婆”的爸爸,所以对女儿的一举一 动,甚至怎么掠头发、翻书都要管,更甭说为她摄影了。下面这几篇谈照相时该注意的事,绝对实用。不信你照着做做看,保证有奇效。
谈美的呈现——展现自己
【为什么她愈来愈美】
今天收到著名内衣公司“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Secret)”寄给你妈妈的产品目录。我翻了翻说:“奇怪!为什么从封面到内页,好多都是同一个女生的照片。”
你过来瞄一眼:“原来是Adriana Lima啊!因为她最红、最漂亮。”
我说她看来不高。你哼了一声,说:“怎么可能?她有五英尺十英寸。”
我又问她是不是很有名?
“当然!她以前给‘Guess’做模特儿,一下子就成名了。”又笑笑:“但她不是最有钱的,最有钱的是Gisele Bundchen,那是 Leonardo Dicaprio的前女友,不久前还和男朋友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不过……”你又补一句:“Adriana Lima将来会很有钱,她愈来愈漂亮。”
机会跟你谈这个,是因为当你昨天演奏回来,我要为你拍张照片的时候,你别别扭扭地不愿意,又怨我以前把你不满意的照片发给杂志社。
我说已经挑最好的了,你的照片不是每张都漂亮。我的这句话可能伤了你的心。但是,大小姐!哪一个人的照片能张张漂亮呢?有一天,假使你成了名人,会发现记者专拍你奇怪的表情、甚至“走光”的照片。那时候,你岂不要被活活气死?
但是你也要想,当你不能控制别人。如同电视记者在室外采访,不能控制光线的时候,要知道怎么站、怎么笑、怎么拿麦克风,来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你要学着控制自己,呈现最美的一面。
正因此,那些超级模特儿好像从哪个角度看都漂亮,即使在服装秀中,随便拍到的一颦一笑,都美!
这也使我想起听过另一句很谑的话——“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所以,美不难,只要肯下工夫,每个人都能变得很漂亮。
谈美的呈现—采光
【小心见光死】
你一定常听人说“见光死”,好像在比较亮的地方拍照会丑得要命。说的人八成是中年女人,她们讲的“见光死”,又八成是说在阳光下照相。为什么?
因为大太阳从上面射下来,中年女人的脸,已经不像少女那么紧实,就会显出赘肉和眼袋。加上如果有黑斑,更不像在晚上灯光下那么容易遮掩,于是全显了原形。
问题是晚上也可能有很亮的灯光啊!有些晚会甚至打水银灯,难道就不见光死了吗?为什么不管怎么亮,晚上拍照好像多半比较好?
那是因为晚上不像太阳天,只有“大太阳”那么一个光源。晚上总有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灯光,所以看来比较柔和。
你想照相照得漂亮,最先就要考虑光线从哪里来以及柔和不柔和。
相信你小时候一定玩过用手电筒扮鬼脸的游戏——关上灯,把手电筒放在下巴的位置往上照,说多难看有多难看,就算你是漂亮宝贝,也会变得像鬼。
因为我们不习惯看这种方向的光线。还有,因为由下巴往上照,光线几乎与脸是平行的,就造成黑特别黑、白特别白的“雕塑效果”。那感觉很僵硬,所以说“像僵尸”。
同样的道理,并非阳光下就一定见光死,如果阳光照在一面墙上,再反射到站在阴影处的你,因为是来自一大片折射光,多半很美。夕阳下,阳光柔和,即使正面射过来,也可能很美,连肤色都红润。
至于阴天就更好了。许多人以为大太阳天拍花草树木特别漂亮,错了!因为艳阳下树叶会反光,非但不显得青翠,而且泛白。反而在阴天,彩色特别好。
所以如果你不是任何角度都圆润美丽的“阳光美少女”,或者眼睛怕光,最好选择阴天拍照,或在晴天的阴影下摄影。
或许你要说,你又不打算演讲,这与你无关。要知道,这是个“理”,你希望照得漂亮,就得注意。譬如:
晚会里有人抓你照相,你要先看看正上方灯光会不会过强。过强就换个位置。就算在走廊里有人找你照相,也要四周看看,什么地方光线好,如果背后很亮,对方又没有闪光灯“补光”,则避免。
甚至在一般窗子或橱窗、画框前照相,你都得注意。
我看过太多人觉得窗外景色漂亮,于是站在窗前照相,结果如果不用闪光灯,窗外亮,人脸就是黑的。如果用了闪光灯,因为正对着窗子,玻璃反光,非但看不清窗外的景色,而且背后一团闪光,抢了人的光彩。
所以,只要你背后有玻璃,就一定得要求拍照的人换个角度,从稍斜一点的位置拍。
谈到拍照的角度,又有一番学问,我下次再谈吧!
谈美的呈现—位置
【小心穿帮照】
你有没有发现,浴室很神奇。在浴室里唱歌特别好听,在浴室里照镜子也特别漂亮。
唱歌好听,大家都知道因为浴室比较空,又都是瓷砖,会回音,所以有放大声的效果。但为什么浴室镜子里的人也会比较好看呢?你可能就不懂了。
告诉你答案:也因为浴室里往往都用浅色的瓷砖,光线在其中再三折射,造成上下左右都有光线,使你的脸看来柔和。
相反地,如果浴室用暗色的瓷砖,或挂满了东西,灯又只有一小盏,从头顶垂直射下来,你照样会“见光死”。
不过碰上人家用闪光灯,尤其用傻瓜照相机,你也要小心。因为那闪光灯跟镜头靠在一起,光线射到哪里就能拍到哪里,你一不注意就会“穿帮”。
我甚至听过一位医生,指着别人的照片说:“这人的扁桃腺太大了。”因为摄影时,那人的嘴正张大,闪光灯直直射进去,把喉咙照得一清二楚。想想!不用闪光灯,或大白天拍照,怎可能“亮到喉咙去”。
那还没关系,你知道墨西哥的一家内衣公司曾拿克林顿的太太希拉里的穿帮照片作广告吗?那时希拉里还是美国总统夫人呢!大概坐在台上,双腿平行,虽然并未张开多少,但是摄影的人可能由台下或蹲着拍,竟然清清楚楚地拍到希拉里的白色三角裤。
所以当你发现有人从低角度用闪光灯拍你坐姿时,最好把双腿斜过来,别以两个膝盖正对着他,免得让“闪光灯”钻进了你的裙底。
谈到摄影的角度,学问更大了。你知道拉丁歌王胡立欧五十多岁以后,都还要求记者从他左方的高台子上拍他吗?
为什么?因为人老了,脸上的肉耷拉了,下巴有了肥油,从正面拍不好看。尤其用闪光灯的时候,如果那镜头比你的脸低,就算你年轻,当下巴到脖子之间的位置被照到,还是看起来肥。
偏偏中国人很妙,特别会作“骑马蹲裆式”,大家都爱半蹲着给人照相,所以被拍者更得小心。碰到这情况,你可以要求拿照相机的人站高一点,或自己找地方坐下。再不然,你可以算好角度,调整下巴的位置。
但是注意,你可千万别因为坐下、往后仰,或下巴往下,反而把“颔下肥肉”挤了出来。
说到调整姿势,学问更大了,下一章再谈吧!
谈美的呈现—姿态
【不要拍成铜像】
二○○五年十二月号的《读者文摘》上登了两张很有意思的图片。一张是位金发美女,一张是个可怕的“女魔头”。惊人的是那竟然是同一人——被《时人杂志》选为全球五十大美女之一的莎莉·赛隆(Chanize Theron)。她就以演出“女魔头”,成为奥斯卡影后。
多令人难以置信啊!同一个人,看起来能有那么大的差异!
当然,你可以说因为好莱坞的化妆术高明,能把美女“化成”魔头。但是不久前我看到网路上传来的一批照片,里面都是明星演出照与日常生活照片的对比,也是一边美极了,另一边又丑极了。
摄影就是这么妙!
你一定早发现,就算长相很平凡的人,也可能某一天、某个角度,拍出一张特别美的照片。相对地,一个明明漂亮的人,却可能有很丑的画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多丑的女生,她的新娘照不是都很美吗?为什么?
因为一个人无论多丑,都可以找出他(她)美的地方。只要扬长避短,就能拍出美美的照片。相反地,就算你很漂亮,如果不注意,也可能拍出难看的镜头。
正因此,当你翻影剧版的新闻,如果看到某位明星美极了的照片,你注意看,那八成是由经纪公司、电影唱片公司或明星本人提供。那是经过特别打光、特别装扮又特别摆姿势拍摄,再千挑万选出来的。
前面我已经谈了打光,现在就专谈摆姿势吧!
人们很妙,只要一照相,往往就僵住了。最糟糕的是多半的人照相,喜欢直直地站着,作成铜像的样子。结果非但不自然,而且显得很呆板。尤其在名胜古迹前面拍照,那庙宇或政府著名的建筑,已经左右对称,十分庄严了,再往前面直直一站,说多呆板有多呆板。
打破僵硬,最简单的方法是从脚和手做起。
如果你的两只脚正对着镜头,必定看起来像罚站。所以你先要把一只脚站前、一只脚站后。如果你穿裙子,这样作的效果更明显,你可以把两只脚摆成一直线。于是拍出来的照片,从宽宽的臀部、裙角,往下看,渐渐缩小,成为三角形的构图,当然比看来像支圆规的感觉美多了。
至于手,千万别直直垂在身体两侧,那又是罚站立正的样子。你可以背着,也可以放在身前叠着,或更有变化——用一只手轻轻搭住另一只手的手腕,形成有变化的构图。
再下来,你可以变化身体的角度,让身体别“正对着”摄影的人。
譬如照相机在十二点钟的位置,你可以先对准一点、两点或十点、十一点钟的位置,也就是向左或向右偏一点。然后,你的脚不动,甚至腿也不动,只微微转过头和上身,保证感觉美得多。
为什么?因为你避开了正面的严肃,减少了“正对着人”的压力,呈现一种婉约。
谈到婉约,男生恐怕不太适用。但是男生仍然可以循这个原则,只是不要做得太明显,自然在阳刚中可以产生变化。
第四章 谈记忆
许多朋友说我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其实我往往“过目即忘”,比一般人差得多。只是我一旦记住,就能维持很久。正因 此,我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研究记忆力,近年书架上更摆了许多这类的专书。以下几篇谈的是怎么分析自己的“记忆形式”。因为先了解自己,再采取最有利的学习 方式,比死记强背有效得多。希望这些文章不但学生阅读,老师也能作参考。因为由其中的分析可以知道,对不同记忆形式的学生,得采取不一样的教法。否则非但 事倍功半,而且可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甚至影响他们一生。
谈记忆——开发脑力
【别让脑里长草】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我十七岁时写的一篇很叛逆的文章——《总有一天我要站在彩虹上》。那是我高二读不下书时,发牢骚的作品。文章里我很酷地说:
……我要写诗、我要作画、我要的是什么都不在乎。像你们吗?像XYZ吗?像煎干的灵魂吗?凡我将来不需要的,滚他的蛋!
其中的“你们”,是讽刺那些死命K书的同学,“XYZ”则是指我痛恨的数学。因为我那时对数学痛恨极了,认为我一辈子用不着,何必浪费生命?
但是高中才毕业,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因为虽然进的是美术系,我却常常得用数学。
画素描的时候,我举着炭笔,眯着一只眼睛比来比去,然后在纸上打格子,我得用数学的“最小公倍数”算格子;上“制图学”时,我又总得用到几何。至于作室内设计,有比例尺和英制、公制的换算,更得用数学。
进入社会之后,数学变得更重要了——
我搞出版,每次把照片放进书里,都得用数学算出缩放的比例;有时候以影印机放大,机器能力有限,放一次不够,得重复放大,我更得计算。至于计算成本和“ 毛利”“净利”,那数学就更复杂了。有时候我根据厂商的估价“倒算”,甚至得用“代数”才成。我开始发现,以前痛恨XYZ是错的。幸亏中学老师严格,我后 来才能应付。
最近我去交通大学演讲,回程有个学生与我同车聊天,说新竹工业园区有些电子工厂,会定期请艺文界人士演讲,因为人文素养能帮助员工开发科学的创意。
我在最近的中文版《读者文摘》上也读到一篇文章,说罗大佑十八岁起,做医生的爸爸就教他开刀。罗大佑后来进入医学院,又在医院工作两年。当他最后选择音乐的时候,许多朋友认为他浪费了那么多时间习医,太可惜,但是罗大佑说,医学院严谨、科学、重视伦理与尊重人权的训练,对他后来写歌、作曲,乃至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听我讲了这么多,请别再怨学校教你没必要的东西了。每当你读到枯燥的东西,可以告诉自己:“我脑海里有那么多空地,应该好好利用,这些看来没用的科目,其实都是耕耘机,为我以后的人生,带来全面的丰收啊!”
谈记忆——间隔法
【人生因记忆而充实】
我很不会记数字,有时简简单单几个字,背了又背,却转眼就忘了。但奇怪的是,我会记银行账号,好多账户我都能在“电话查账”时轻轻松松地背得。
我曾经算过,平均一个月查账一次,就算一年,也不过十二次。起初几次我虽然不记得,必须一边看资料,一边输入,可是为什么同样的数字,我连着念三十遍,隔天都会忘记;而一个月才温习一次的账号,顶多半年就能记得了呢?
半年,六个月,我才看了六次啊!
后来读有关记忆的书,我终于搞懂——记忆不但需要重复温习,才能“落实”在脑海里,而且“分段学习”远比“一次硬塞”的效果好。
正因此,明明学校排课时,可以把英文、数学各排一整天,却非得打散不可。甚至每天排一堂英文、一堂数学。这在记忆学的理论上称为“间隔训练”(spaced tranining),目的就是增加“长期记忆”的效果。
我在生活中再三地见证了分段学习的效果好。举个例子:
我的床头总堆着许多书,有文学的、科学的、艺术的和各种杂志。每天睡觉前,我总坐在床上读书,而且每次最少读三种。
我发现分段阅读有许多好处——
第一,好像吃饭时有不同的菜肴,这样吃两口,那样吃两口,味道有变化。小说看累了翻翻传记;传记看累了,再看看科学新知,比较不会腻。
第二,这样能够加强记忆。举个例子,如果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寂》(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那书里的人物复杂极了,一口气读下来,固然容易得多。但是当我隔两天、甚至隔一个礼拜才看一次的时候,因为不得不先“回想”读过的情 节、人物的关系,就像每个月记一遍银行的账号,反而记得牢。
连看电视连续剧都一样,在海外许多朋友只要拿到一套光碟,就废寝忘食地看,甚至一集接着一集看到天亮,再红着眼睛去上班。可是往往看完没多久,就忘了戏里的情节。反而我跟我太太,一天坚持只看两集,能够记得清楚。
书要常温。常温是常思考、常翻阅。当你有一天年岁大了,跟老同学聚会,会发现有些人能记得许多以前所学,而有些人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尤其耐人寻味的是,那些当年在班上名列前茅的,可能反不如“吊车尾”的同学“保存得多”。
想想,在学校里曾经花多少时间背那些东西啊!如果离开学校就还给老师,就算当年拿了好成绩,那段“苦学”不也白搭了吗?比一比,当然能够记一辈子、用一辈子,甚至能把早年学到的诗词拿出来吟咏、用以前学到的知识来看这个世界的人,过得比较丰富。
谈记忆——画面记忆
【你要发现自己】
再举个好笑的例子。我常常在旅行时,离开旅馆房间,就忘了房间号码,有时候甚至得跑去柜台,查我住在哪个房间。
出了几次丑,我不得不想办法对付自己的健忘,于是借助“听觉”和“视觉”法。
譬如有一天我住1712房间,出门的时候就用声音去想:“那是一妻一儿”。还不放心,又用“视觉”去想:“1712是我用一根拐杖打一条蛇,救了我的鹅。”
妙不妙!到今天我都没忘那家旅馆和那个房间。
请别笑我笨,问题是许多人家看一次就记得的东西,我硬是背不起来,所以不得不想办法。而当我使用自己的方法,常常别人忘了的事,我反而能记得,结果非但技惊四座,而且在许多方面超前。
像是去年,有个朋友说“昆明街九十七号的牛肉面不错”。
我当时表示得用视觉的方法记,大家都笑我。可是今天我为了写这篇文章,打电话给当天在场的朋友查证,连说的人都忘了,我却能记得。因为我那天不是只记“昆明街九十七号”。
我是先想“昆明是云南的省会,我带太太和女儿去玩过,很美的城市”。接着想“九十七是一百减三”。
因为一百是个整数,好记。“事不过三”、“三心二意”、“三人行必有我师”,三的手势也好比,“一百减三”对我比较有意思。九十七这个数字对我没意思,当然“一百减三”容易记。
你要知道,一人一个样子,每人的长处也不相同。有些人能“强记”,就算没任何意义的东西,他都不必透过任何画面或声音,就能记得下来。相反地,当有人能“一目十行”时,有人却“十目也看不了一行”。
如果你发现自己是后者,难道就自暴自弃了吗?你怎不想想自己的聪明可能像矿石,必须挖掘,而且锲而不舍地往深处钻,才能发现呢?就像我,此路不通的时候找别的路,先找出自己最佳的记忆方式,再顺着那条路“跑下去”!
想赢过别人,先要赢过自己;想了解别人,先要了解自己。否则你很可能站在自己的金矿上却羡慕别人的铜,自怨自艾过一生。
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吧!你极可能后来居上,而且到后来被羡慕、被赞叹。
谈记忆——差异
【天才与白痴】
我觉得你妈妈实在很可怕!
有一天半夜,突然电话响,我接起来,原来是位许久没联络的台湾朋友,辗转得到我的电话号码,他忘了美国的时间不同,就急急拨过来。发现我正睡觉,他赶快道歉,并把他的电话号码告诉我,希望我跟他联络。
我匆匆写在床边的小纸条上,又复述了一遍,没错,就挂上电话。可是第二天晚上却找不到那小纸条,大概白天被清洁工扔了。正懊恼,被你妈妈知道了,笑笑说“好像是XXXXXXX”。
我说我接电话的时候,她正熟睡,怎么会知道。她说她在半睡半醒之间,好像听到我说这个号码,可以试试看。
我起先不信,后来勉强一试,居然对了。所以我后来常跟朋友说:“小心哪!太太睡着的时候,耳朵都是张着的。”
问题是,我连醒着记下的电话,都记不得,你妈妈半睡半醒之间听一遍,怎么就记住了呢!
其实你小姨也有这本事。她刚来美国上教育研究所的时候,要作示范教学,请你哥哥捉刀,写了篇一个多小时的讲稿。时间赶,好多生字,她都没时间查字典,居然两三天背得滚瓜烂熟,登台演出。不但得到最高分,而且系里有意留她作助教,觉得她英文太溜了。
大家完全看不出你小姨是硬背的,她恐怕连她自己讲的意思都不完全清楚。
我对你提这些,是因为今天看《星期天邮报(Sunday Post)》上有则新闻,说美国有个四十岁的妇人,跑去看精神科医生,因为她实在受不了自己的记忆力。
经过加州大学艾尔文分校研究人员的测试,这位妇人居然能记得一九八○年以后每天发生的事情,连发生了小型的地震和一些电视肥皂剧最后一集播出的时间和内容都记得。所以大家称她为“活人日历”。
问题是,测试却发现,她没办法记住长串的数字或单词。
相对地,中国哈尔滨的电信局话务员勾艳玲能背一万五千个长途电话号码;日本一个叫友寄英哲的人,能背出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四万位。但你叫他们回想过去二十年每天的琐事,他们八成办不到。只怕连前天的事,都不一定能立刻记起来。
由此可知,每个人记忆力的长处是不同的。有的人像打单发的子弹,一发一发地命中;有些人又像打散弹枪,射出的是一片一片;有些人可以记完全没有意义的名 字、数字;有些人只能记经历过的事情,或读过的完整故事。据研究,记忆力和智商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像美国那个被称为“活人日历”的妇人,智商就很平常。
我说这许多,是要告诉你,不必为自己记忆力不好而自责,也不必为你记得、别人忘掉而沾沾自喜,因为人各有所长。
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成功,先得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然后,截长补短,才能事半功倍,获得成功。
谈记忆——连锁法
【你是哪种桌子?】
历史剧还真有用。我早就听中学老师说,好多功课很差的学生,看了汉武帝、成吉思汗、亚历山大大帝之类的电影,居然不但如数家珍,还在课堂上跟老师辩论。
那些老师多半是怨历史剧考证不精,又胡乱改编史实,造成他们教学的困扰。但是也有少数老师说:很奇怪!有些学生好像用说故事的方法特别管用。你教他记一二三重点,他读一百遍也记不住。说个故事给他听,他却能记得一清二楚,可见那些学生不是笨,只是读书不专心。
我以前在大学教书的时候,也听同事抱怨学生们很难对付,有些学生爱听课,喜欢老师勾出重点。有些学生却讨厌这么做,他们只喜欢听故事,如果放电影给他们 看,更高兴。于是有些教文史的教授干脆放英国牛津大学克拉克(Kenneth Clark)制作的电影《Civilization》给学生看,偏偏又有学生不爱看,还跑去系里告状,说教授偷懒。
我今天为什么特别谈这个,那是因为从事几十年的教育工作,加上近几年看研究记忆和用脑方面的书籍。我发现当老师只用一种方法教学的时候,只可能成功一半。
记忆就像桌子,有些人是单脚桌,碰到这种学生,你可以连课本都不打开,直接丢给他一本参考书,或直接勾重点:“一二三四五六七,老师都为你整理好了,考试不会超出这范围,这七点背下来,保证你一百分。”
那些“单脚桌记忆”的学生,可以很快地把七点“强记”下去,到时候考满分。但是另一批学生就麻烦了,他们的桌子必须有三只或四只脚,才能站得稳。他要问为什么,前前后后是怎么回事?譬如:“为什么打仗,为什么打败?为什么签不平等条约?签了之后人民的反应如何?”
当老师不但从头到尾照课本念一遍,而且添油加醋、活灵活现说成故事之后,再把重点告诉他,他自然就记住了。那些故事就像桌子的三只脚或四只脚,构成一个很稳的桌子。让学生把重点一样一样稳稳地放在桌子上。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每位师长,都应该了解学生的记忆特质。而且为了不牺牲任何学生,除非时间不够,最好先把课文好好讲一遍,然后才划重点,而不能直接就教学生勾重点、死背。
而且,活的知识记得久,死背的东西一下子就忘,如单脚桌与四条腿的桌子比,当然后者站得更稳。
想想!你是哪种桌子?你的桌子稳吗?
第五章 谈考试
有人说“我们是考大的”。这句话一点都没错,而且不止是“考大”的,还是“考中”的、“考老”的。一直到老,都得 考。不过考真有用,总考试的人或经过模拟考的人,上阵就是不同。在学校不同,到社会上遇到考试也比较能应付,只是时代不同了,平均寿命不同了,我们今天看 待考试是不是也该不一样了呢?下面几篇谈考试、谈入学,也谈大学指定考的作文。
谈考试——成败
【一生努力为一生】
孩子,你一向有患得患失的毛病,几乎每次大考和音乐比赛回来,都觉得自己表现差,直到结果公布,才发现成绩很好。
我也一样,学生时代每次考试,甚至而今每次演讲之后,都不满意,觉得缺点太多。甚至为此整夜睡不好,把演讲从头到尾整个想一遍,愈想愈不安。
但是相反地,有些人却在考试之后,一走出考场就喊“太容易了”,让我的心情大受影响。我以前甚至猜,他们故意这么说,那是种心理战,如果连续两天考试,他第一堂出来先恐吓一下,很可能让我后面的表现“走样”。
你今天也听见有同学说简单,虽然下面没有考试,却影响你的心情,使你更不安,更觉得自己失常了。
总算午餐后,你暂时放下忐忑的心情。却又站在厨房靠着橱柜感伤地说:“天哪!过去花了那么多时间准备,做了那么多模拟试题,紧张了那么久,可是才一下下,四个钟头,就一切都过去了。”言下似乎觉得以前那么多努力,不太值得。
但是,孩子!你想想,人生不都是由这种“剧情”串起来的吗?
想想那些运动员。以你最熟悉的溜冰选手来说吧!他们从小就练,每天甚至天不亮就起床,赶在溜冰场没人的时候去练习,再冲到学校上课。还有,你那些学小提琴的朋友,几乎天天跟琴抱在一起,有些为了学琴,周末赶几个小时,到曼哈顿找名师。
当那些溜冰选手终于到了奥运场上,那些学小提琴的人,终于站在音乐大赛的评审前面——
只有几分钟?只有几分钟让他把过去十年、甚至十几年的辛苦成果,拿出来发挥啊?无论他过去表现多好,摔了就是摔了,错了就是错了,败了就是败了。
这就是人生啊!
谈考试—作文
【回家】
不知是否因为我最近常发表有关“写作”的文章,考试刚完,就接到许多学生的e-mail,问我《回家》这个作文题目该怎么发挥。
有个学生说得妙——“回家就像吃饭,天天在发生,回家就是回家嘛 !有什么好讲的?怎么写都俗气。”
我想了想,却觉得《回家》这题目出得妙,妙在它可以大俗,也可以大雅,颇能测验出学生的慧心。一天到晚读死书,只知用“掉书袋”换分数的学生,虽然少了 用武之地,但是那些脑袋常常急转弯的,却可能表现不凡。话说回来,不知如何下笔的人,常因为不会找路,只要由“人地事时物”五条线去想,一定能发现些“妙 点子”。举几个例吧!——
☆人
从“人”的角度写,除了自己回家,不是也能写爸爸回家、妈妈回家吗?你可以说:“长年 在大陆工作的爸爸要回来了,爸爸回家是大事,妈妈从好几天前就开始收拾,还叮嘱我把房间整理好。爸爸的飞机晚上到,他坚持自己坐计程车回家,反而让我们好 紧张,只要听见关车门的声音,就急着探头往外看……”接下来可以写爸爸回家的脚步声、疲惫的样子,瘦了还是胖了,不是很好发挥吗?
☆地
再从“地”的角度写,你可以说“自从到台北读书,我就有了两个家,一个是台北的家,一个是乡下的家。但不知为什么,每天回台北的家,都不觉得是回家;只 有放长假回到苗栗的那个家,才觉得身心安顿。大概在外面一个人住,太寂寞,算不得家,唯有偎到妈妈身边,看见四周的亲人,才有回家的感觉……”接着你可以 写回家一路的心情,带什么回去,最想吃的是什么食物,看到父母那一刻的感觉,不是也很好发挥吗?
☆事
再从回家这件“ 事”来想,可以写:“每个人都有家,也都要回家,但回家却可能不同:——小时候跟着父母,回家是回爸爸妈妈的家。住校之后,有了自己的家,回家是回宿舍。 然后我们找到终身伴侣,成了家,回家是回我和他(她)的家。再过几十年,我们老了,可能跟着孩子,回家是回子女的家。终于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这个世 界,则是回到天上的那个家……”
☆时
顺着这条路,又可以由回家的“时间”来想,譬如写:“自从上高三,就只有星星月 亮陪我回家。每天出门,背对着家,没有心情回头看;每晚归来,已是一片夜色,看不清家门。有一天提早放学,我下午回到家,远远看见家,竟有一种陌生的感 觉,因为已经太久没看清我家的房子,居然忘了家门口那棵高高的玉兰花树。回家,本来该是多美的事,但在功课和考试的压力下,我已麻木,只觉得回到旅馆,睡 一觉,又要出发……”于是你可以完全从另一个角度写回家。
☆物
最后由“物”来想。则可以随便挑一样家中的东西入手, 譬如门灯,你可以说:“每天傍晚,母亲都会点亮门前的那盏灯。不知她是不是选了特别亮的灯泡,只要我走进巷子,就能在一片灯火中,看见那最灿烂的一盏门 灯,知道爸爸妈妈在等我回家。有时候上了整天的课,考了一堆试,背着沉重的书包,我真累极了,但是只要抬头看见那盏灯,就突然感到一种温暖,加快脚步,朝 家门走去……”除了门灯,当然你也可以由书房的灯,想到父亲;看到厨房的灯,想到妈妈。还可以写一棵树、一栋建筑,甚至一块大石头、一条小木桥,通过那些 “物”,说出回家的感觉与心情。
上面我举了许多例子,不是比引经据典、掉书袋、说道理更感人吗?尤其重要的是,它们虽然都写回家,但因为切入的角度特殊,而能不落俗套。只要找对路,作文其实并不难啊!
谈考试——克服忧郁
【和忧郁做朋友】
最近夜里你常闹脾气,你妈妈总得上楼作“精神讲话”,而且每次下楼必定怨我,说我遗传给你,你跟我年轻时一样,到了晚上就抱怨当天的事情做得不够多,或莫名其妙地不开心。
她把你闹情绪怪到我头上,我百分之百接受!因为我直到今天都一样,常常到了夜里十一点钟就心不安,觉得好多事没做完,产生莫名的恐慌。
但这有什么不好呢?我发觉许多像我这样,总怨自己没做好这样、没弄好那样的“完美主义者”,虽然过得辛苦,却能有不错的成就。
话说回来,当你想把每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当然会透支,也当然会焦虑。记得有一阵子我说我有忧郁症,你妈妈说那哪算忧郁症,又说她早问过精神科的医生, 医生说事情太多而有躁郁是当然的。我的工作这么重,换作哪个人都一样。相反地,碰到大事,却若无其事,倒可能有问题了。
当然,多愁善感也可能是天生的气质。近年的医学研究,更发现那气质常因为“血清素(serotonin)”的不足。
我们脑里好像有条河,许多忧愁的人到河边等着过河,“血清素”则好像载人过河的渡船。当血清素多的时候,那些忧愁的人很快就渡过了。而当血清素不足,河边则挤满了忧愁的“待渡者”,这种人一多,忧郁症就来了。
也可以说,同样烦心的事,有些人一下子就过去了,有些人却挂在心上久久不去。后者尤其到了晚上,可能一整天的事都会浮上脑海——“我是不是白天又讲错话了?”“某人那句话是不是专对着我?”“我今天的考试,原来认为表现不错,但会不会填错格子,或没看清楚题目?”
因为血清素不够,那河边一堆“忧愁者”,你一言、我一语地吵闹。有些人甚至因此失眠,或产生“强迫症”——也就是明明不愿去想,却非想不可;明明出门时把炉子、窗子都关好了,离家之后却又不放心,非要回去检查不可。
不可否认,这些情况严重起来,都算是一种精神病,但是毛病有轻有重,重的固然应该吃药,轻的却是一种“人格的特质”。如果你发挥这特质,反而能因为常常检讨而减少失误、因为追求完美而精益求精。所以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政治家,都有忧郁症的现象。
不久前,我去医院看眼睛,先放大瞳孔,再检查眼底,医生说我的飞蚊症不致恶化,也没办法改进。我临走,他还幽我一默:
“那不是早就存在了吗?不理它、别管它、忽略它。如果还总觉得它在眼前晃,干脆就跟它作朋友。”
医生讲得多好啊!很多毛病,如果难治疗,又没有严重到该吃药,就跟它作朋友吧!甚至感谢上天,给你与生俱来的忧郁特质,使你能“先天下之忧而忧”。
谈考试——运动
【四肢发达一定头脑简单?】
去年你们学校的毕业班有两个人进哈佛。
一位是大家早猜到的,平均九十八分的全校第一名,另一个人则隔了好久才发现,居然由一个游泳队的同学得到。
前天,你由学校拿来“毕业班成绩和入学报告”,赫然发现那游泳队的学业平均才九十分,好多同学都愤愤不平,说平均九十五分,名列前茅的都被哈佛打回票,怎么九十分的却进了?
“虽然早知道美国大学因为需要培植校队,会‘特别’收运动员,没想到差那么多,也收。怪不得好多人跑去体育社团,为进名校铺路。”
你回来这么抱怨,我听了也有同感。
但是今天早上,你妈妈和王妈妈通电话,聊到去年进哈佛的那位游泳选手。
王妈妈说:他真棒极了!不但每天要练习,常常代表学校出去比赛,而且回家得赶功课赶到一两点钟。
“游泳是很累的。”王妈妈说。因为她女儿也在游泳队,所以她很清楚那里的辛苦。据说好多队员下午三点放学之后,一直得练到七八点,回家又累又饿,常躺上床就睡着了。睡到半夜醒来,还得撑着疲惫的身体把学校的功课做完。
高中的课因为是选修,学生来来去去,老师们不清楚学生的背景,很少会为比赛的选手网开一面。代表学校出去比赛,虽然是公假,但是照样得补考,一分也不放水。
所以那位进入哈佛的同学,能够平均九十分,已经很不简单了。美国大学显然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为运动员加分。因为运动同样需要努力、需要付出,甚至说需要更多的牺牲和坚持。
换个角度想,既然那位游泳选手,能在辛苦的运动之后,还拿到九十分,如果他早放弃运动,全力拼学业成绩,也一定能冲到九十五分以上。
正因此,那位同学不但被哈佛录取,而且受到许多长春藤名校的青睐,甚至主动与他连络,给他奖学金,吸收他入学。
记得多年前,你妈妈还在做大学入学部主任的时候,有一天回来感慨地说,她以前碰到体育系的人来向她说情,希望特别批准运动员入学,她很不以为然,认为读书就是读书,学业成绩不好就不能进来。
可是她十年做下来,观念改了。她发现美国社会对运动员特别尊重,连美国公司都喜欢用退休下来的运动员。
因为好的运动员常比一般人更乐观、更积极、更勇于接受挑战,他们在工作时总有不错的表现。
爸爸和妈妈过去受旧观念的影响,认为运动员多半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显然我们错了!而且一直到今天,还在纠正这错误的印象。
孩子,你们对那位游泳队员不服,会不会也错了呢?
谈考试——磨练
【苦寒,真美!】
说到这儿,我对你强调“人生是不断的上升与下落”,这是尼采的话,意思是人有惰性,只要不往上追求、想办法超越自己,就可能往下沉沦。
我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我最近常对你强调的,尤其为你上中文课时,更总是叮嘱你要不断复习,前面学的不忘,才能“功不唐捐”。
只是我又叹口气,说人生真难,要做人上人更难。想想最近特别走红的美国电视剧《实习医生(Grey's Anatomy)》里面的那一群年轻医生,已经不知在医学院流了多少血汗,进医院做实习医生,还得受上一堆磨练。
电视剧里他们都一付睡眠不足的样子,累了,躺在走廊上的空病床上就睡了;饿了,吃两口甜甜圈、喝杯咖啡,已经很满足。常常正在这头忙,紧急情况发生,又得应付另一头,搞不好,还可能被踢出医院。加上主治医生的冷言和病人的冷眼,甚至精神病患的骚扰,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电视里演得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开医院的王伯伯说,纽约州前两年才通过一个规定,住院医师不能超过七十二小时不睡觉。天哪!二十四小时已经不得了,居然能七十二小时不睡,实习医生的日子还是人过的吗?
所以我对你说,好多人受不了,都半途而废了,也有些人身体不够好,甚至医学院没毕业就死了,连那些熬过来的医生,平均寿命都比一般人短得多。
问题是,为什么他们还要当医生?只因为赚钱多、社会地位高?抑或因为那是理想的工作?他们只是追求超越?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像你为了争取毕业班第一名,每天搞到三点才睡。还为了担任校刊主编,下课后留在学校,天黑才能回家。
今天中午我也跟你妈妈谈到这件事,说为什么你小小年岁要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只是当我们回顾自己的过去,也是在连串的压力下过来的,甚至可以说,压力成为一种挑战和目标,当那目标达成、压力消失,往往是最快乐的时刻。
只是,可能上一个目标才要达成,压力正要解除,我们已经开始为自己找麻烦,设定下一个目标、接受下一个挑战。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敢于面对挑战、承受压力的。
说到这儿,我盯着你的脸问:
“你是喜欢挑战、喜欢压力,还是宁愿轻轻松松过一生?”
你没正面答,只淡淡地说你一没有压力就会生病,所以你没得选择。
我也笑了,转身离开厨房,却抬头看见外面一片密雪,在风中像纱帘一样牵过湖面。于是回头提醒你:“别忘了欣赏一下风景,零下十度,冷死了,但是也美极了!”
谈考试——学与思
【读书与梦想】
台湾的诚品书店邀请我作校园巡回演讲,我定的讲题是:《读书最好,有梦相随》。
朋友看到,笑说有问题,因为去掉了中间的标点,好像是读书最好能接着做梦。
我说这有什么错呢?没见前两天的报纸上才登,美国有个研究,分两组人,一组上午九点钟上课,晚上九点问他们记得多少;另一组则是晚上九点上课,接着各自 去睡,第二天早上九点再问他们记得多少。同样相隔十二小时,后者成绩好得多。可见读书要想效果好、记得牢,最好跟着去睡觉。
我这番话,只能供你参考,千万别书本一摆,就去见周公了。
但是,我敢说那些有成就的学者,绝不是死读书的,他们很可能像大思想家罗素所说,他想不出怎么写论文,跑出去玩,玩回来就文思泉涌。或像爱因斯坦,在他想通“相对论”的前一天,离开办公室时还对朋友说只怕一辈子都搞不懂了,结果第二天一醒就找到了答案。
更实在的例子是发现了苯环分子结构的柯库尔,他不是由梦到—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得到白天百思不解的答案吗?
可见书要读,梦也要做;读书是紧,做梦是松。
许多年前,有一首很流行的歌,叫《青春不要留白》,那时我常对学生说,对!青春不能白过,但是读书不一样,我们的脑海好像个仓库,不会管理的人,只知把 东西堆进去,塞到连转身都不方便;会管理的人则知道分门别类,把容易坏的常拿出来检查,不堪用的扔掉。因此,仓库里有条不紊,不但进出货方便,空出来的地 方说不定还能摆张乒乓球桌呢!
所以,脑仓库的管理一定要留白,只知道博学强记,不断往脑里塞东西的人,在今天是不容易成功的。
因为他们既懂得“思而不学则殆”,更懂得“学而不思则罔”。于是在脑海里留下空间———思想的空间、梦想的空间、玄想的空间、完成理想的空间。他们在读几十本书之后,很可能就创作出一本自己的作品,而且超越他读的那几十本书。
相对地,却有不计其数的学者,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学问塞满一肚子,好像乱堆的仓库,该用的时候找不到,碰到问题不能以所学的解决;说得出一番大道理, 却毫无自己的创意。如果把书当做人生旅程的行囊,那些“死书”非但没能帮助他走得远,看得多,反而成为累赘,压得他没见到多少人生的风景。
我写过一篇文章——《摇一摇,沉淀的爱情》,意思是许多人在一起久了,爱情都沉了底,上面淡如白水,必须找机会摇一摇,使上面的白水与底下“爱情的果粒”重新融合。
现在,我要说“摇一摇,沉淀的学问”。当你发现书已经读死了,记不住了、想不开了,就暂时把书放下,看看外面的绿树蓝天,让思想驰骋,让理想飞扬,想 想,那书里有多少东西,可以给你启发。而且你可以由读这本书,想到读那本书,把相关的东西串起来。这样,书才能成为活的,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但让你 用来应付老师的考卷,更能应付人生的考试!
于是,你成为真正的爱书人,书为你实现梦想、打开心窗。
所以我说:读书最好,有梦相随!
第六章 谈成长
把该属于孩子的地盘交给他,像雄狮一样,把长大的幼狮赶出去,逼他走向自己的世界。用他的价值观衡量,用他的方式生 活,用他的方式成功,也用他的方式失败。这就是成长。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学着去了解、去体会、去认知复杂的人性。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在这个 过程中我们享受着爱与被爱的欢愉,享受着世间的真、善、美带给我们心灵的滋养。同时我们也得面临种种复杂的人性,甚至是假、丑、恶的侵袭。辨别了,选择 了,经历了……于是,我们便从成长走向成熟。
谈成长——残缺与完美
【那些跳动的人影】
“阳光亮得让人张不开眼,感觉上有好多人影在旁边跳。”
当我问你对这次宁夏之行的印象时,你这么形容。
确实是,因为宁夏属于干燥的沙漠气候,树少,光线的反射强,我们去的日子又多半是大晴天,常常阳光耀眼,使你张不开眼。
于那些跳动的人影,则是招待我们的朋友。
虽然他们多半是残疾人,行动不方便,却坚持陪我们去看“西夏王陵”。他们拄着拐,在我们前面带路,烈日下,一步一拐的动作,就成为我们记忆中一跳一跳的印象。
宁夏,多么遥远的名字啊!
从上次我到大陆,就听到这个名字。盲文出版社的朋友说宁夏方面一直要求,希望我能增加银川一站。连我到南边的昆明时,都接到他们的电话。
但我的行程实在太满了,连这一次去,原本也没办法安排。直到听说那里的活动全由残疾朋友主办,才临时决定延迟回美,全家从北京再飞往银川。
走的那天,是另一位残疾朋友开车。虽然他的双腿不良于行,但是车子经过特别改装,开得顺手极了。
一路上,他谈到他的学业、事业、家庭、子女,脸上满是幸福与自信,笑得像是车外灿烂的阳光。
可不是吗?如同我以前在文章里写的——
如果这世上的人都没有腿,没腿就不是残疾。如果这世上每个人都有前后四只眼睛,只有前面两眼的人就要自认为残疾。
残疾的感觉是比较出来的。当我们以平常心对待残疾朋友;当他们能发挥所长,不但照顾自己,还能服务社会的时候,残疾的伤感就被遗忘。
谈成长—单一与丰富
【你是同性恋吗?】
最近我去看了李安的《断背山》。
片子描写两个牧羊的大男生,因为在山上苦闷寂寞,日久生情,酒后其中一个男生主动示爱,产生了同性恋。
从此,两人虽然各自成家,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相约出游、共续前缘。最后一人离了婚,另—人留貌美的妻子在家,竟出去找男妓,又外遇出轨、意外身亡。
电影中途,有观众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好,就落荒而逃。但是绝大多数的人一直看到结尾,还有些流下眼泪。
或许这正反映了社会对同性恋的看法吧!有人排斥,有人接纳,有人同情,有人以平常心对待。
据心理学家研究,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爱恋同性的情愫,尤其青少年,女孩常欣赏男性化的女生;男孩又对带女孩气的男生特别有好感。
大部分的人在长大之后,都会回到异性恋,但是也有少部分,就像《断背山》里的两位主角,对同性恋念念不忘;又有些人一生都只对同性感兴趣,不能接纳异性。
过去即使米开朗基罗和柴可夫斯基是同性恋者,在社会的压力下,也不能不隐藏。直到时代进步,人们的观念愈来愈开放,同志才出柜。
我从不歧视“同志”,甚至写过文章,说同性恋的男性,兼具男人的强壮与女人的细腻,往往在艺术上的表现更杰出。连许多女人都说,同性恋的男人常能作女人的好朋友,因为他们使女人不觉得有压力,又能从男人的角度,提出许多客观的建议。
女同志如果终身不养孩子,常能全力献身工作,开创一番事业;男同志更有个优点,是他们没有女性的“更年期”,能把女性年轻的浪漫延伸到七八十岁,产生另一种成熟与婉约。而且男人加男人,两个男人结合的力量,加上没有家累,特别令人刮目相看。
只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也不得不说,同性恋违反了生物进化的原则。想想,如果人人都是同志,人类不是很快就绝种了吗?而且由于发生同性恋的时间往往在青 少年期,当其中一人成年之后回到异性恋,另一人不愿意,则造成失恋的悲剧。进一步想,如同《断背山》让我们省思的,假使没有机会“跨过红线”,那两个人、 两个家,还有一群孩子和亲友,会不会更能快快乐乐过一生?
所以在这儿我要对年轻朋友说:
当你到了青春期,正寻找人生定位的时候,如果发现同性对你示好,而且你愈来愈离不开对方。要想想,你们是不是会走上那条路?抑或可以守住分寸,一辈子作义气相投的弟兄与知心的手帕交?
谈成长——爱与疼
【黑堡的疼痛】
——给维吉尼亚州布莱克斯堡的朋友
一九七八年三月初。
车子驶入黑堡(Blacksburg),小城正下着细雪,番红花已经钻出地面,连翘也露出黄色的花苞,缅街旁依然是一片一片一层一层的寒林,有淡雾牵过,雾里有红,应该是糖枫嫩芽的晕染。
近百年的大学,在寒林另一侧,砂岩和花岗岩的古老建筑立在嫩绿的草坪上。黑堡,初见你,我有惊也有喜,因为你是我来美见到的第二个城市,也是我开课和画展的第一个地方。从这里,我出发,在新大陆的土地开始生根。
到达的第二天,我就在大学演讲。只记得那晚很冷,但无风无雪,校园里暗暗的,许多人影匆匆走向一处灯火辉煌的建筑,据说当晚《六十分钟》节目的主持人将莅校。
学生全拥了去,我的中国绘画讲座就相形显得冷清,来的多半是中老年人,还有当地华人社团捧场的成员。我忘了当天的讲题,只记得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场英文 演讲,一边放幻灯,一边用我破得不能再破的英语解说。但是掌声很响,主办的蒋宁熙教授事后说,人虽不多,听起来却像满场。好些人还在结束后特别跑到台前与 我握手致谢,用一堆形容词赞美我。
黑堡!你真是维吉尼亚州具有古典英国风、充满人情味与学术气息的小城。我至今感谢在那个寒夜,你们给我的温暖,使我这个初到地球另一边的异乡人,能鼓起勇气走下去。只是我要问:
你们现在还好吗?
对不起!我谈到族群了。但是而今怎能不想到族群?血案发生后,先听说那是华人,在上海拿的签证,又在电视上看到警察把一个亚洲人压在地上。虽然后来知道是韩裔,但是韩国人、日本人、华人,在外表上,甚至血源上,有什么大不同呢?
听说事情发生后,韩国政府当做国家重大危机处理,连Rain的演出计划都作了更动,许多韩国,甚至中国社区都对民众提出警示。直到新闻说有些亚洲人非但 没被敌视,还收到白人慰问的鲜花和卡片,表示:“你们受到的伤害更大”。“这不是人种的错,是个人的错。”才让我稍稍放心。
其实我早看 出黑堡是个宽容的城市。否则当年不会请我这个还嫌嫩的画家在学校教课,黑堡美术馆也犯不着开那么大的欢迎派对。记得有一天下午,美术馆的十几位义工请我饮 茶,欣赏大户人家后园的牡丹。我真不好意思说,那才是我这辈子第二次见到牡丹,何况是主人特别由中国引进,洛阳名品“魏紫”和“金系腰”了。
枪响时,校园的树梢已经绿了,在电视里我看见春雪,看见辛夷,看见熟悉的建筑。看到树上绑着橘色气球和栗色布条,那是Virginia Tech的象征。我还看见在风中颤抖的黄色丝带,看见暗夜校园中三千盏烛光间默哀、捂脸、拥抱、低泣的面孔。你们都可能是我的朋友、我的学生、旧识或他们 的儿孙。当你们在办公室、在家,听说校园的噩耗。如同我,在电视上看见紧急特报时,会有何等惊恸?而我,怎么能跟你们相比?你们在现场、在黑堡,你们的亲 人可能早上才飞吻上车,中午已经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三十三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子破碎了。失去亲人的你们,要用怎样的蜷曲、怎样哭到极处的呜咽、怎样的顿 足捶胸、怎样漫长的岁月,去平复那永难平复的伤痛……
生命很沉、爱很疼,在这仲春,我与你们一起哀悼四月十六的春寒。
谈成长——公平
【穷学生,向前站!】
昨天你听说有人进了哥伦比亚大学旁边的巴纳女子学院(Barnard College),立刻打电话给你的好朋友克莱尔,问她进了没有?
克莱尔居然还不知道已经发榜,立刻开计算机找,还叫你别挂电话,好分享她的好消息。
你在电话这头屏息等待,一直没声音,接着传来了哭泣……
“克莱尔平均九十五分,她那么用功,又参加许多校外的比赛,她怎么可能没进?那进了的人一点也不比克莱尔强,真是太不公平了!”
我在楼下就听见你跟妈妈抱怨,抱怨那些名校入学的不公平。
确实,听说好多人明明不怎么样,但进了名校;又有好多人,杰出极了,却没被录取。还听说皇后区有一所重点高中,学校里叫前十名都去申请某大,第九名的进去了,其余的全部落榜。
真弄不清这些名校到底怎么评选——有些人进了耶鲁,却被哥大打回票;有些人哥大都进了,却被排名远在十几名之外的学校拒绝,原因是条件太好,后者知道申 请的学生只是当“安全学校(safe school)”,作为“垫背”,为了不影响全国评鉴的排名,所以不收。(按:美国大学评鉴,其中包括报到率,录取的学生不到,会影响学校得分。)
话说回来,你们这些成绩特优,一心想进名校的学生,会申请几个“垫背”的学校,不也正因为“人人有信心,个个没把握”吗?
你们可能因为是亚裔,尤其华裔,申请书打开来,先被扣几分。理由是亚裔都太拼了,在大学里的比例已经太高。也可能因为只是功课好,没有课外表现。有了课外表现,又看来像是学校和家长“做”出来的,而不列入纪录。
还可能因为同一地区,已经收了好几个,甚至只是一个,就不再多收。
甚至有人猜,前一年某名校收了,但那学生没去,去了别的学校,那名校就火大,下一年不再收同一学校的学生。
当然这些都是道听途说,没有人敢肯定。唯一肯定的是,许多名校对贫穷地区和非洲族裔的学生特别照顾,就算成绩差些,也以他们为优先。
听完这个故事,想想,如果今天某名校,没录取你们,却录取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贫穷的、来自落后国家地区,或有特殊遭遇的难民时,你能怨那学校瞎了眼吗?
对不起!说这些给你听,可能增加你的不安。
我只是希望你能了解,也能谅解,在“上面”的人让出路来,给下面人一些机会,也是一种公平。
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必须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出头,才能让不同的文化、思想、族群、宗教与价值观,相互融合、彼此尊重,激发出更多的火花。
也只有这样的文化,才能充满活力,不致像古代的许多皇室,富贵的永远富贵,最后成为颓废……
结语
【妈妈我爱你】
哥哥小时候,跟我们去过四次迪士尼,可以想见,这次去,会勾起许多美好的回忆。只是,那回忆愈美好,唤起的亲情愈浓,就愈不舍,愈难别离。而由迪士尼回来没几天,哥哥为了工作,又得坐上飞机,横过北美和太平洋。
也可以想见,我们全家去迪士尼,会有多么快乐。如你所说,这是你上大学之前,再一次重温儿时的美梦,最后一次做娃娃,然后,你就要告别娃娃的岁月、告别父母、告别生长了十八年的温暖的家,走向成年、走向大学,也——走向外面的世界。
于是,可能跟你哥哥一样,你翅膀硬了、飞了。而且一飞就是千万里。起初还有空就往家跑,渐渐只有逢年过节回来,再隔几年,眼界愈宽、理想愈大、目标愈远,你也愈走愈远,远得一两年才能回来一趟。
说不定,直到有一天,突然接到个电话,才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赶,却像理查一样,赶上个冷冰冰的尸体,只能在棺盖掀起时,见上最后一面。
孩子,每想到此,我们就多么矛盾哪!既希望你能飞得高、飞得远,又盼望总能见到你的影子。
既希望你常在身边,又怕羁绊了你的脚步。
正因此,我很羡慕你外公、外婆,他们每天一大早就能见到自己的女儿。我也很羡慕你,每天放学,从坐上妈妈的车,就开始絮絮叨叨地跟妈妈谈心。
我还总是悔恨,你奶奶在世最后几年,没能多跟她聊聊,就算她听不见,而且不断重复说过的东西,但是能坐在她身边,靠靠她、贴贴她,也是好的。
再过不久,就是母亲节了,我更羡慕你和妈妈,都能戴上红色康乃馨,而我,已经在七年前就戴上白花,而且再也不可能有换红花的机会。
孩子!好好把握你还在家的这几个月吧!帮妈妈做家事、跟妈妈学烹饪、对爸爸说说你的抱负……也让我和你妈妈好好盯着你的脸、握住你的手、摸着你的发、抓紧你的衣角吧!
然后你将飞翔,在我们双手的捧托下振翼、腾空,回头再回头、不舍再不舍,终于一扭头,直上云霄……
附录(1)
【灰姑娘的城堡——美梦成真】
几乎每个听我说今年又要去迪士尼的朋友都会叫起来:“天哪,已经是第几次了?你去不腻啊?”
他们的话一点都没错,这已经是我第十一次去“迪士尼世界(Disney World)”。从刚来美国不久,开始带儿子去,连续五次。到儿子上高中,不愿意去了,又有五岁的女儿接上,再去了五次,今年则是儿女跟我们夫妻一起去。
不同的是,这次我不像以前只是一般游客。今年我成了国王,带着王后、王子和公主同行。
为什么变成国王?这可真巧!说来话长。

到迪士尼才一天,儿子的球鞋就走裂了。旅馆里买不到鞋,非去迪士尼的“市中心(Downtown)”不可,只好早上一家人陪他过去。
儿子坐在店里挑鞋子,女儿耐不住,看见外面有个著名的甜品店,说要吃冰激凌。
吃完冰淇淋,儿子上厕所,女儿看到厕所前有饮水器,说冰淇淋太甜,要过去喝水。
我和太太等半天,不见他们回来,跟过去,见女儿正与两位穿迪士尼工作服的人聊天,而且有说有笑,还直招手,要我们过去。
“我中了迪士尼‘美梦成真(The Year of a Million Dreams)’的最大奖!”女儿喊。
“是啊!”两位迪士尼的女士转身对我说:“园子里事先偷偷选好这个饮水器,十二点以后,第一个来喝水的中奖。你女儿真幸运,在全迪士尼世界四个主题乐园和周边十几万游客当中,她正好在此时此地出现,可以成为公主,到灰姑娘的城堡住一天,而且能够带五个人一起去住。”接着又来了两位男士,引我们进入旁边一间迪士尼的办公室,拿出一大叠文件要我们签。
“会不会有诈啊?”我用中文问儿子。
“不会,因为我昨天才在旅馆的电视里看到,他们由今年一月底开始,办一系列的‘美梦成真’,有人会抽到免费游园,有人能得到快速通关,还有人能到世界其 它的迪士尼旅行。”儿子说:“但是那些都能用钱买到,只有住灰姑娘的城堡,有钱也住不进去,所以算最大奖。至于签约,是表示同意参加他们的活动。”
活动之一,是三个小时之后的花车游行,我们一家居然得坐在带头的车子里,和黛妮(Daisy)一起接受全园游客的祝贺,并挥手致谢。
“右手挥累了可以挥左手。”接待的小姐一边说,一边递过来四顶米老鼠耳朵的帽子:“这是专为得奖人做的,一看就知道你们是皇族。”
于是沾女儿的光,她既然做公主,我就成了国王。

不知为什么那是我见过的迪士尼人最多的一天,据说一方面因为北美的中小学在放寒假,今年又奇冷,许多人躲到佛罗里达来,另一方面因为正巧纽奥尔良的嘉年华会刚结束,一批游客全转来不远的奥兰多市。
我原想对着那么多陌生人挥手会很别扭,而且我们中奖,别人嫉妒还来不及呢!只怕会招来好多冷眼。没想到,老美真热情,居然一个个用力鼓掌,还有小女生大声喊:“我爱你们,你们真是幸运儿!”

最幸运的感觉是进入城堡的时候。
过去二十多年,每次经过那象征迪士尼的欧式城堡,甚至只是看到城堡的图片,我都想:“里面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真能住人吗?抑或只是个空壳子?”
女儿每次去,也都问能不能进城堡看看。我太太甚至特别去迪士尼办公室要求进去参观,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所以当我们一家直直走进城堡的大门,我可以感觉到背后许多游客投来好奇和羡慕的眼光。
其实不能说我们是直接走入大门。因为那大门外还围了一道木造的高墙。迪士尼的人员先推开墙边的一道窄门,引我们进去,才转入正式的大门。
他们非常慎重,据说因为这城堡是迪士尼的象征,虽然比不上世贸大楼,但还是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攻击对象。所以在签同意书之后,迪士尼已经对我们一家的背景作了了解,连刘轩曾在茱丽叶音乐院都知道了。
附录(2)
推开厚厚的古堡木门,射来水晶吊灯的耀眼光芒,房间不大,显然是接待中心,红木的大办公桌上放着高高的银质花瓶,里面插满玫瑰和不知名的带着流苏的花卉。米黄色拱顶石墙上挂着缀锦和墙幄,办公桌后面有着另一扇厚厚的木门,通向古堡楼下的大厅。
接待中心的小姐过来欢迎,还交给小帆一张“入住证书”,接着引领我们进入旁边的电梯。
电梯奇慢,但接待小姐说不是真慢,而是真高,虽然我们按的是三楼,其实已到七层,至于整个古堡则有十五层楼的高度。又说以前是空的,直到今年一月才建好里面的卧室。
我问结实不结实?小姐笑道,整座古堡都是用钢骨和玻璃纤维建成的,连地震和龙卷风都不怕。
电梯出来,是个有着马赛克拼图地砖和红木墙壁的小厅。壁橱里放着水晶摆饰,顶上除了水晶灯,那圆顶上以红木分成的十个格子中间,还有特别的照明,闪着宝蓝色的柔和光辉。
小厅通向三个门,一个是电梯、两个是卧室,突然一面墙开了,原来还有暗门,里面走出个穿着皇家女仆制服的,为我们打开卧室大门。
卧室很宽敞,两张带篷顶、幄幔和金蓝锦绣寝具的玫瑰木大床。床脚各有个大木柜,床边拱窗是嵌花玻璃,窗外射来和煦的夕阳,隐约见到城堡四角耸立的尖顶高塔和远处的地平线。
壁炉里噼噼啪啪地闪着火光和火星,细看居然是假的,连用光纤制造的火星,都可以遥控。火炉上方灰姑娘的画像,按遥控则变成电视。
卧室墙边摆着桌椅和梳妆台,桌上有大大的鲜果盘和各种巧克力点心,梳妆台上则摆着灰姑娘城堡皇家专用的信纸信封。
往里走,越过一道拱门,是个起居间,有着金红织锦的整组维多利亚式沙发。石壁的架上摆着许多有关灰姑娘的精装小说,红蓝花的地毯上映着彩色玻璃窗筛下的光影。我立刻叫女儿利用那柔和的光晕,坐在躺椅上拍了几张照片。
国王尺寸的床很舒服,躺下去,看到的是上面以玫瑰木做成的方格状天花板,每个格子里都有着乳黄色的浮雕,在壁灯和火炉跳跃的光彩下感觉很温馨。
浴室更有特色,足容四个人的按摩浴缸,四边有着圆形石柱,墙上是嵌瓷壁画,穹苍似的弧顶有着明灭闪烁的星海,可以用特别的按钮调控。
淋浴和厕所各自独立,都是拱门。厕所红木墙上挂着银框小画,正上方有水晶灯和半圆形的锦缎顶篷。淋浴间以锦幄为遮,里面是古色古香的黄铜水管莲蓬头和白 瓷配件。墙面则是土黄和乳白的拼花“马赛克”,两个洗脸盆各有一面拱顶大镜子和红底绘花盆底,花岗石台下是玫瑰木的柜子。
接待小姐一边 为我们介绍,一边往墙上按,弹开来,竟是许多柜子,里面早把我们的行李放好。还有满满的冰箱,随我们使用。至于电话,打到世界任何地方,打多久,都由迪士 尼买单。正说呢!手机响,原来有个朋友正好在园中,看见我们游行,于是打电话来贺喜,并要求带两个双胞胎女儿到古堡瞧瞧。
于是才作古堡主人的我们,居然开始接待访客。

我们在迪士尼也成为贵客,在古堡一楼餐厅早已设好了位子,而且餐厅里的工作人员都先得到消息,一一过来向我们贺喜。最令女儿和儿子兴奋的是扮成灰姑娘的金发美女,搂着他们照相,而且才拍完不久,照片已经放在特别的夹子里免费奉上。
迪士尼真是周到,一位叫杰森(Jason)的公关人员一路陪着我们,给我们安排特别的通道(常常是由出口往里走),玩遍了每个我们想去的游戏。太太一边 玩,一边叫幸运,幸亏有专人带,不然今天的人山人海,只怕一整天都在排队。连晚上的花车游行和焰火秀,迪士尼都为我们安排了特别的座位,看着“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当焰火配合音乐和镭射,在古堡后面深蓝的暗空灿烂成一片光海时,女儿幽幽地对着我耳朵说她觉得好像在做梦。
附录(3)
可不是吗?这是迪士尼“美梦成真”的节目,不论任何人,只要那么巧,在那么个时间、那么个地点,幸运地碰上了。就能像灰姑娘一下子坐上南瓜车奔赴皇家城堡,成为最耀眼的一颗星。
带儿女去迪士尼各五次,从我三十三岁到五十八岁,从领着儿子走、带着儿子跑,到牵着女儿走、追着女儿跑。二十五年下来,我已经能画出迪士尼世界的地图、记得每个游戏的情节,也已经愈来愈跑不动、跟不上他们的步子。
而这一次,竟然能沾上女儿的幸运之光,用短短几天游遍了每个园子,且登上古堡高高的城头,我何尝没有如在梦中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