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用易的一元四素方法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59:55

舍予学易 2009-05-08 22:35:05 阅读41 评论4 字号:大中小

 学易用易的一元四素方法论

 

 中国古文化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道德的心灵,才能具备智慧的头脑,没有道德的心灵,就会与祖先所传授的开启大智慧的方法相隔离而无法解读。所以从古到今,一直要求每一个承传祖国文化的人都要信守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应当遵循的方法,这就是一元四素方法论,一元四素,一元是道德,德一,加上象、数、理、气这幺五个方面,即在守德一基础上观察事物的四项原则。祖先们认识事物,都是提倡象、数、理、气一定要整体把握来认识。如果运用一元四素来再造和培养我们的智慧,那幺,我们的心身都就能够见素而抱朴,认识宇宙真理;我们想要真正学习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必须运用一元四素方法论.否则,只能方枘圆凿,难窥门径。

一、.一元

,是德的一种数喻,一元,即德和德背后的道。《老子·德道经》中所说:德者道亦德之,失者道亦失之。《淮南子·原道》中曾说:执元德于心而化驰若神。就是说,只要将心灵德化,精神就能产生质变升华,慧识就能驰骋于万物之间和万物内外。这就是大慧大智和诞生大慧大智的基础。道德是诞生大慧大智的基础,缺乏道德的智识聪明只是愚智,唯有道德能够弥补智识的缺陷,但是唯智型的聪明却永远难以填补道德的空白。

    用德和道为最高统帅和最终归宿的研究方法,就是中国古代的一元论。一元四素方法论,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由浅入深地、四素逐层级展开和最终归一地、阴阳和谐用中统一的研究方法论。

 

二、象

从现象里面去分析事物的本质,就是观象的方法。人类文化首起于以象状物,我们祖先先用卦象指示,后用象形文字。《左传》记载:韩宣子适鲁,观易象与鲁春秋曰,吾乃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左传》不说见《周易》而曰见易象,盖文王演《易》,观象系辞,象辞合一,遂成后世之《周易》。自伏羲创卦至文王演《周易》,均以易象学说指导修身和社会实践。

中华民族汉文字的产生要比易卦的产生晚近三千年。在伏羲时期用文字表达意思的方法还没有产生。何况,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要想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只用语言和文字是不能全面、完整、准确地表达清楚的。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之易卦的表述方法便由此而生,《德道经》曰执大象,天下住。以易象为工具,而明明其德,而尊道、论道、证道、合道,确实是我们祖先最伟大的发明。《易·系辞》: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在用象析的方法中,包括万物万事的本象和拟比类象。能够知象而解象、破象,进入数、理、气这三个层次中解象,才是通于象。易象除了卦象、爻象,也包括许多易图。如无极图、太极图、旋极图、八卦图等等。

汉字就是象形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再到隶书、楷书,汉字之六书,首先是象形。生活中到处都有理以象显的情形,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学习《周易》,能够使我们观象知事。

三、数

凡事凡物都有定数,将万事万物的现象,用数学模式去进行置换、转换、改变,将它转换成为数学的公式和模式。这样一来,就使复杂的用简单的数学模式就可以表现出来,我们便于计算、便于了解这个的最深层次的东西、规律。数学是一种语言工具,是人类智慧的共同工具,用数学公式、数学图象来表达万物的内容,是最简洁、最准确的方法;数学是一种推理工具,可以进行逻辑推理;数学是一种计量工具,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因此,现代科学认为,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的才能称为科学。中华古文化也是用数表述和解析万物的变化规律的。比如道0和德1,在《周易》中构成阴爻和阳爻,用于类万物之情。我们知道,在二进位制中运用“0”“1”,当构成“111”这个三时,所代表的就是十进位制中的“7”。人类在用数时以10进位制表述后天一切事物的圆满,所谓十全十美就是人们所喜闻乐道的目标和评价。但是,人们却并不知道十进位制中的“7”却是一个先天的圆满之数。七这个十进位制的数,长期都被修真界的金丹之道所应用,作为后天向先天转化的一个量化性指标。就是因为这个最完美的先天成就之数中所藏蕴的,正是老子所揭示的三生万物,“111”这个三。只有当我们仅仅用01来表达“7”这个数字时,才能理解,为什幺“7”才最完美;只有修之身,在体内进行后天向先天的转化,才能理解为什幺要执一以为天下牧恒德不离,体悟出为什幺7才最完美。这一现象与西方神话中上帝用七天创造整个世界的故事不谋而合。到了第七天,一切都有了。所以,这最后的一天也是最完美的。因为,此时世间的一切都已经被创造出来了。因此它被写作‘7’,也就是‘111’(二进制中的111等于十进制的7)。 复卦有反复其道,七日来复,震卦、既济卦有勿逐,七日得,就是讲这个转折点。传统文化中所谓一切皆有定数在数难逃,以数演象,据象推数,十分普遍。

四、理

那就是说根据现象的观察和数学模式的推算,使它上升到理论上来,加深我们的理解、加深综合分析的能力。理,指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也指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辨别、分类、加工、处置,也指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

处事必须明理,理不通法难随。而中国古文化的不是凭空生发的,而是象数气的综合反映。这在《周易》中表现尤为明显。《周易·系辞下传》云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羲氏仰观俯察得八卦之理。由于其象数气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其理也涵盖和通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五、气

《黄帝内经·灵枢》: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天德之炁养神,地谷之气养形。气是肉眼不可见的物质,属于太极阴鱼、太极黑中的物质与规律。但是她却是能量,是万物变化的动力。

那幺,什幺是气呢?气是如何生成的呢?

实际上,我们依据《黄帝内经》中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的提示和揭示,就很容易悟通。我们可以看出:,是德一注入到、传输到、进入到一切有相物质以后产生的能量形态。这是一大前提。天空中有质有形的星系,在吸收德一以后生成天气能量;地球在吸收了德一以后,也就生成地气能量;人在接收德一以后,也就产生元气能量。由此可见,气是德一的转化,是在有形有质物体或生命中经过转换以后形成的一种能量形态。人的生气与活力,在本质上源自于德与气。德源于天,气源于地。天德养神,地气养形,二者不可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