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女记者”否认救人作秀(新京报 2006-7-2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13:55
“中国最美女记者”否认救人作秀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7-25 0:43:14 · 来源: 新京报
河南美女记者为救溺水者放弃报道引发争议,对话本报认为生命比新闻重要
■对话动机
本月10日,河南郑州黄河段一名13岁的女孩落水。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曹爱文赶到现场,在现场无人懂得急救知识的情况下,曹爱文放弃报道,对小女孩实施急救,但没能挽回女孩生命,曹爱文为此流下眼泪。她放弃报道而救人的做法引发争议。昨日中午,结束在新浪的嘉宾访谈后,曹爱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回忆事情经过并回应争议。
■对话人物
曹爱文23岁,河南开封人,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于去年从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毕业。半个月前,她因放弃采访对一溺水女孩施救而成为争议“明星”———有人质疑其救人行为属作秀,有人认为她应坚守记者职责完成报道,但更多的人称赞她为“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

曹爱文通过胸部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手段没能挽回女孩生命。


引起争议的两张照片:急救时,曹爱文的工作牌正对镜头(上图),这张照片让一些人质疑救人是在作秀。没能把孩子救活,曹爱文哭了起来(下图),这张照片感动了很多人。
围观者都不懂急救知识
新京报:回到救人的那天,你是什么时候知道女孩落水这个事情的?
曹爱文(以下简称曹):7月10日下午5点多,有观众给我们电视台热线打来电话,说在花园口黄河游览区附近,有个小女孩落水。接到线索十几分钟,我、摄像和司机就赶到了现场。
新京报:当时现场是什么情况?
曹:当时消防人员、营救人员和村民都在进行打捞。
有上百人在围观,小孩还没有救上来。一个小孩说,此前有两拨小孩在河边打闹,有个女孩不慎踩空掉在河里。接着,我采访了一个打捞的消防人员,问他们采取了什么方法救援。就在这个时候,小孩被救上来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有好新闻了———孩子被救上来了,就有了现场和画面。
新京报:当时你还是一个记者的想法。
曹:是的。我第一时间就跑过去,只想着拍新闻,并没想会去救人。跑到跟前时,看到很多人围在一起,有人喊:“让开,让开!”还有人喊:“通风,通风!”这时候我才发现,120不在。当时头都懵了,感觉特别无助,就赶快给120打电话,结果黄河区域这一块信号不是太好,最开始没有联系上。
新京报:当时有人对小女孩施救吗?
曹:当时有位村民给小女孩控水,把女孩子的两条腿拎起来倒立着,脖子还硌在石沿上。开始我以为他们懂急救,结果一看,小女孩的脖子硌在那儿,就算是正常人也非常危险,何况是救人?我意识到,原来村民们不会急救。
新京报:围观的人都是什么心态?
曹:当时除了几家媒体的记者外,大部分都是村民。
我想有人还是很热心的,但是没有人懂急救知识,当然也有冷漠的人。
新京报:你此前对急救知识了解多少?
曹:我父母都是医生,我妈妈心脏不太好,爸爸不在家时必须靠我,所以我对一些急救知识必须了解,多少耳濡目染。但是溺水是头一次碰到,我只是知道有一个呼吸按压比。
新京报:呼吸按压比是一个什么概念?
曹:就是吹一口气,按心脏几下。小孩和大人是不一样的,这几年也一直在更新数据,原来是15比2,现在变成30比2.后来我打通一个县区的120,他们给我说是5比1(吹一口气,按心脏5下)。事后我才知道,其实这个比例是双人施救的比例。
事后,有网友说我姿势不对,我也很自责,因为自己并没有做到最好。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急救知识也有点匮乏。或许如果我懂得多一点,可能小女孩生还希望会大一些。
救人时忘记了记者身份
新京报:看到村民用土方法控水,你怎么做的?
曹:我当时说“不能这样控水,赶快平躺吧”。这时候120接通了,他们说赶过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向他们确认了呼吸按压比,就开始施救。
新京报:当时小孩是什么状态?
曹:刚开始,我试探她有没有呼吸和脉搏,也不知道是出于主观愿望还是真的,我感觉她似乎有那么一口气,有那么一点希望。村民控水后,小女孩吐出一些饭、西红柿、白沫等,从嘴角一直到地面。
新京报:你当时做了什么?
曹:我先帮她清除了口腔异物,接着进行心肺复苏,做人工呼吸。开始时,孩子的脸色、嘴和手脚都发青,经过急救有所缓和。我们以为孩子有救了,特别高兴。可是她一直没有反应,渐渐的,连我自己都觉得,生存的希望不大了。
新京报:这时候,你还记得自己是个记者吗?
曹:从孩子被捞上来,我发现没有120后,我就把自己是被派出来采访的事情给彻底忘掉了,根本就没有想起这事。
新京报:孩子没有救活,你当时是什么心情?
曹:如果说没有希望,或者说希望一开始就破灭了,可能心里还不会这么难受。
正是因为感受到似乎有一丝希望的时候,它却一点一点地破灭,心理承受不了。
新京报:有张现场照片显示你在哭。为什么会哭?你在想到什么?
曹:在120没有拨打通的时候我都已经快崩溃了。
我看着小孩特别着急,自己哭没哭也不记清了。帮不上忙的感觉很难受,我觉得很无助,眼看着小孩生命垂危,如果自己再努力点,小孩就有希望了。当时只觉得心里透不过气。
生命和新闻 没有可比性
新京报:你救人的过程中,有一张图片引起了质疑。
那张图片上,你的工作牌在画面前方。有人因此质疑,救人过程是在做秀。
曹:他们可能是没有看到电视,照片只是一个定格。
而摄像资料上,我做人工呼吸时,那个牌子有几秒钟是在画面前方,碰巧被报社摄影记者拍到了。拍摄画面的记者,可能希望画面的信息量更多一些吧。
新京报:这件事引起的一个争议是,作为一个记者,究竟是应该报道还是应该救人,你怎么看?
曹:当时在现场,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觉得一条生命和一个新闻,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任何事情在生命面前都是很渺小的,更何况只是一条新闻。如果不是在生死攸关的情况下,只是记录事实的话,我们可能是要遵守一些道德操守。但是,任何人面对这种情况,都不可能做到冷血。救人是一个人的本能。还有,咱们拍新闻不就是为了给人看吗,人都没了,给谁看?
新京报:有报道说,8分钟后120赶到现场,情况是否有好转?
曹:120赶到后,就对小女孩实施专业急救。几分钟后,我看到他们把孩子的父母叫走了。因为我的父母是医生,我知道一般把父母叫过去小声说话,就说明孩子生存的希望不大。我实在不愿意知道结果。20来分钟后,在黄河一桥东岸,另一个19岁的高中生溺水了,我就赶去了另一个现场。
新京报:为什么120会比你们慢?
曹:我觉得还是应该对他们表示理解,因为当时一是通讯信号不太好,再有可能路也不好走。当时我的手机一直在响,可能是他们找不到地方。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知道那个小女孩死亡的?
曹:当天晚上有其他媒体的记者告诉我,晚上9点多,医生给小孩下了死亡通知书。
最美丽称谓 帽子有点大
新京报:有人觉得你为河南人争了光。
曹:可能之前大家对河南人有误解,可能大家觉得河南人的负面报道有些多了,所以容易以偏概全。其实我觉得河南人特别实在,哪里都有好人,也有不太好的人。
新京报:还有人说你是“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你怎么看待这个称呼?
曹:我觉得帽子有点太大了。他们说我美丽,可能是说我的心灵比较美。这个称号也让我觉得,要做一个好的记者,首先要做一个好人。
真的是这样,做人必须要善良,必须要有正义感、有爱心和责任心。
新京报:去年有媒体报道,厦门有记者在水洼边守候拍摄了行人骑自行车跌倒的镜头,很多人拿这个和你的事情对比。
曹:我觉得两件事情关系不大。不过我想,为了一张好的照片而不是告诫路人,可能会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咱们平时都是客观记录新闻,而不是去等待新闻和制造新闻。
新京报:那你如何看待一件救人未果的事件最后成为一个新闻以及一个新闻记者成为新闻人物?
曹:虽然孩子没有救过来,但是我尽力了。之所以大家这样关注,我想大家关注的其实不是我本人,更多的是对社会好风尚的一种呼唤,希望更多的好人能站出来。同时,报道也会让更多人了解急救知识,对每年溺水事件有所警示。
少放救人镜头 减轻对家属伤害
新京报:这件事已过去半个月了,对你有什么影响?
曹:以前是我采访别人,现在是别人采访我。我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出报道了,不过我想事情会过去的,很快生活也会恢复正常。
新京报:听说事后你们电视台对你有嘉奖。
曹:我们频道第二天对我有个嘉奖,他们可能觉得我特别勇敢,觉得我体现了人文关怀,奖了我1000元钱,早请同事吃没了。事后,台里还组织了一个急救知识的培训班,一共4期,讲各种情况下的急救知识。我每期都参加,小到小孩子吃果冻被卡到了,大到车祸,什么都学。
新京报:为什么你每次都要参加?
曹:孩子最后没有活过来,如果我的急救知识再多一点,再正确一点,这个孩子生还的希望就更大。
新京报:有报道提到,事后几天,你睡觉前有时会想起那个小女孩。
曹:我有时候会突然想起她那个卡通图案的背心。
我记得是因为人工呼吸时,我犹豫了那么一下。
新京报:为什么犹豫?
曹:因为做人工呼吸时把衣服撕开效果也许会好一些。我在想撕还是不撕,我当时犹豫了一下。最后就没有撕,就直接给她做了,因为她已13岁了。
新京报:事后你有没有去过这个小女孩的家,以什么身份?
曹:7月12日过去的,是私人身份。我觉得,当时电视上、报纸上,到处都在是孩子被救的镜头,我觉得这对死者家庭是一种伤害。这本来就是一个伤心事,在电视上老放,我觉得要是我妈妈,肯定受不了,早就崩溃了。不管是出于礼貌,还是别的原因,我都应该去一趟。现在大家采访我,我就希望那些镜头能少放一些,这样伤害也会轻一些。
新京报:你去见到了谁?
曹:见了她爸爸妈妈。我想看他们心态怎么样,想能安慰他们。他们家里还有一个孩子,后来我就叮嘱了一下不能让孩子去河边玩。
新京报:他们有说什么吗?
曹:他们说话不多。临走时,她家人说,“自己不会说话,只说一句,祝你平安”。很简单,但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特别感动。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李艳
本版摄影:《东方今报》记者闫善
“中国最美女记者”否认救人作秀(新京报 2006-7-25) 重庆警方承认调查报社职员 否认记者被劳教(新京报 2010-6-25) 最美女记者救人图片成人流广告 面打马赛克(图) 西丰警方拘传《法人》记者(新京报 2008-1-7) 中国暂时不要诺奖也无妨(新京报 2006-3-25) 葛剑雄:中国的山想挖就能挖吗?(新京报 2006-7-1) 中石化否认吊灯值1200万(新京报 2009-7-17) OMP致癌说遭蒙牛否认(新京报 2009-2-13) 中国第一个全裸乡政府续 乡党委书记否认是作秀-搜狐新闻 通报会枪支走火伤3记者(新京报 2008-7-18) 陶短房:怎样的政府办公楼最有脸面?(新京报 2006-8-7) 山西大同“假记者”乱象(新京报 2007-2-1) 新京报 辽宁西丰撤回赴京拘传记者人员 “失踪”记者被拘张家口(新京报 2008-12-16) 中国头号美女记者刘葳葳 通报会枪支走火伤3记者(新京报 2008-7-18)(转载) 08.07.19 from 虫二 来源 新京报:中国的富人最缺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 成都商报记者被打27天后《西安翻译学院教工打记者》在新京报曝光 新京报:卫生部官员否认医改不成功(2005-10-28) 六警察均否认打死林松岭(新京报 2008-10-17) 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否认采购6999元硬盘(新京报 2010-2-24) 消息称人大教授周孝正遭学校“停课” 回应否认(新京报 2010-10-11) 最美女记者张泉灵:用行动感动中国 用声音感动世界 新京报:中国互联网12年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