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部门预算绕不开的三道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43:58

    冯海宁  作者文集

    日前,国务院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作的落实审议意见报告显示,审计署提出将会继续推动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争取再经过两三年的努 力,使所有的中央部门预算都向社会公开。(12月26日人民网)

    每年的“审计风暴”都会带出一个问题:财政预算什么时候公开?如今,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相信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之后,会倒逼地方政府尽快公开预算,而审计风暴、预算公开等监督措施越多,纳税人对政府花钱就会越放心,违规使用资金就会越少。

    公开财政预算,既是国际惯例也是现代财政预算制度的重要内容,但其在国内的进展缓慢而曲折。尽管公众以及各级人大代表长期以来强烈呼吁公开预算,还出现了专门的“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但截至目前,仅有广州等个别地方政府公开预算。究其原因,如同有专家指出的,政府的担心是信息公开以后的“后果和风险”。在笔者看来,所谓的“后果和风险”是不成立的。只有尽早、全面地公开,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才有保障,对政府的信任感才会越强。

    虽然说中央部门预算3年内全部公开给公众吃了一颗“定心丸”,地方政府全部公开预算也是可期待的,但围绕“财政预算公开”这个话题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探讨,还需要更多的制度安排。

    问题一,如何公开财政预算?这里需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公开的内容,二是公开的方式。显而易见,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应该在预算表上体现出来,从人员经费到公用经费都要详细交代,要像香港一样,把开支细化到一把椅子。

    同时,我们不但要公开下一年度预算,还要公开历年预算;预算报告不但要让内行看懂,也要让外行看懂,即抛弃专业的财政名词、行业术语,以通俗的白话亮相。更为重要的是,预算栏目中一般没有“公款消费”这一项,而这恰恰是公众最关心的。有专家建议,把预算分析里公众关心的内容单独公布,这一建议应当列入考虑范围。此外,广州在政府网站公开预算后,网站被“点瘫”,这说明公开的方式要多样,不仅要在网上公开,最好可以出版单行本。

    问题二:预算公开以后怎么办?可以预见,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之后,必然引起广泛关注和质疑,既可能有人质疑公开不彻底,也可能有人质疑看不懂,总之,外行内行都有不少问题要问。这就需要建立反馈机制,由谁来反馈、反馈时间都要有明确规定。同时,还要建立奖惩机制,对未按规定公开或者未按规定反馈者,要进行问责和处罚。

    此外,预算公开了,预算执行和决算也要公开。显然,预算执行公开,应根据执行情况定期公开,以确保预算执行没有偏差。决算公开就是把最后的总帐公开,让公众能够对比预算和决算。

    问题三:制度上如何安排?作为预算方面的重要法律,国内的《预算法》没有规定预算、决算对公众公开,而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存在模糊地带。因此,《预算法》应该同步进行修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应及时消除模糊地带,让财政预算公开有法可依。尤其是在制度上,要界定清楚何种内容属于“国家机密”,避免有人再以此为借口拒绝公开预算。

相关文章:

让政府预算“晒”在阳光下
《预算法》应明确“预算须向公众公开”
遏制挥霍公款应严密财政预算制度
公开政府预算应向全国推行